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八字命理 > 婚俗 >

三明婚俗:开八字、议婚,过礼

  • 婚俗
  • 2020-11-16 08:37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看完三明各地彩礼价格,再对比尤溪彩礼,你还娶得起老婆吗?
又到年底,结婚的一场又一场,人们又谈起了彩礼!
你对此有何看法?
谈婚论嫁,总免不了“彩礼”这个话题,而网上盛传的《三明老婆价位》这个顺口溜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三明各地域的彩礼风俗:老婆价位,三明免费;沙县小费;永安中等价位;大田有些挺贵;尤溪、明溪、建宁、宁化、泰宁、不要乱动――很贵,她会让你很崩溃……
大田
白纸黑字拟婚约、聘金不够欠条来凑
在三明地区,大田娶妻聘金最高已经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了。这个价格是要通过双方各派各方有威望的族人或亲戚到女方家进行面对面谈妥的,谈妥之后还要红纸黑字写下一式两份的民间婚约,这个婚约里是一定要写明具体聘金的:人民币多少,大洋几个。聘金数目的多少双方都不愿意定得过高或过低。因为过高了,担心被人说“你家女儿金子做的?!”或“显摆,带坏头!”,过低了,双方也都会反对,担心被人说“你家女儿又没缺胳膊少腿,为什么要比人家少?!”或“他家的媳妇这么便宜,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而在大田,女婿聘金不够,给岳父岳母打欠条也是常有的事。
但实际在红纸黑字订了婚后,这个聘金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数字,你什么时候给这个钱,要分几次给,要不要给清,完全取决于男方的家境的宽裕情况和支付意愿,也几乎不会有哪一个老丈人或丈母娘会向女婿、女儿家追讨所欠聘金的,甚至在别人问起的时候,为了顾及女婿或自己的面子,还会替女婿说差不多付清了。
尤溪
尤溪婚嫁习俗
男女到了法定年龄就开始谈婚论嫁。尤溪过去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绝大多数是自由恋爱而成婚。但是在双方恋爱成熟后,也要委婉的征求父母的同意。绝对自由,不尊重父母者,极其少数。
论嫁时,双方在父母的赞同下,一般是男方主动到女方家商定有关婚礼的细节,形成书面协议,俗称“定单”。定单中,除聘金外还有猪肉、大公鸡、米�@、橘子、果糖、花生、瓜子等具体数量。订好单即可以“交记”――即付部分聘金和送给“准妻子”的装饰品。同时,可 以到政府部门登记,拿回来结婚证书。
结婚前一天,男方按定单中的所定之钱物,送到女方家中。经过其父母验点确认后,第二天即可顺利接亲。
接亲这天,男方准备小轿车(以前用轿子、自行车、拖拉机等),带上写有男方家三代宗亲名字的红帖,交给女方家,女方家也把写有三代宗亲名字的红帖,进行交换,俗称“做三代”。但是,现在人对于这个认为没有什么必要,因为有结婚证书。
接亲当天,一对新人化妆后女方家摆好酒席用餐(称出嫁饭)。饭后,女方家挑选村庄中最命好的(夫君健在,子孙满堂的妇女),在红伞遮荫下手牵新娘上车。后 面跟上的新娘小弟,在新娘上车时,撕下贴在新娘鞋底下的红纸,意思是撕回鞋底土,不让其带到婆家。这时候,新娘要送红包给弟弟。新娘上车后,男方接亲队在 一对红灯(在第 一部车上)的引导下,立即登程。在接亲队到男方 家门口时,由男方舅舅持马灯迎接,换下前来的 红灯,并将红灯高高挂在客厅之上。这时,新娘在鞭炮声中步入大厅,带新娘的妇女向空中撒糖果、桂圆。到厅后,一对新人同时向男方父母鞠躬敬礼后,再相互鞠 躬三下,以代替以前“拜堂”的旧习俗。然后,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步入洞房。厅堂中由男方舅舅说“好话”,开起嫁妆箱,让宾客齐观。
随后,厅堂摆下酒席。一对新人向每桌亲朋好友敬酒,宾客尽醉而归。
席散后,新娘家以及长辈们,都到新娘房喝茶,吃糖果,趁新娘捧茶分糖时,边说好话边送见面礼(俗称食茶钱)。但有的长辈在酒席敬酒时就给红包了,这时候就不再给了。
结婚当天晚上,洞房灯烛辉煌,一对新人互喝“交杯酒”。年轻好友“闹洞房”,直到夜阑尽欢为止。
第二天,新郎送新娘回娘家,但是不能过夜(俗称“回门”),必须下午双双回家。于是,新娘的弟弟伴姐姐回家,新郎家应办几桌酒席,俗称“请小舅”,这次酒席,姐夫家族中的长辈必须到席奉陪。
另外,当女儿结婚后的第一个生日时,女儿的父母(或者兄弟)应该去给女儿(或者姐妹)祝寿,俗称“做记日”,意思是让男方家永远记住生日。这时,男家必须办酒席宴请亲家或大舅。(来源:新浪网)
泰宁
婚前几天开始“哭嫁”,出嫁前媒人“镇轿”
旧时新娘在结婚的前几天就开始“哭嫁”,用委婉缠绵的曲子唱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娘家的不舍。现代新婚虽因脸上画有彩妆不便“泪雨滂沱”,但还是会在父母兄弟轮流进屋话别时流下不舍的泪水。穿结婚礼服,挂桂圆项链和护心镜,披“软嫁衣”(象征着凤冠霞帔)、套结婚喜鞋,最后盖上红盖头后,新娘的脚就不能再沾上娘家的尘土(意为不要将娘家的风水带走),要站在铺着红毯的米筛上。待吉时一到,由舅舅抱到厅堂上“顿福”。顿福即离嫁,新娘在司仪的主持下拜别祖先、父母,接受父母送的十果(豆子、桂圆、花生、红枣等吉利的果子,意味着多子多福)。新娘上轿前,先由媒人试坐,称为“镇轿”,然后抱新娘入轿,锁轿,锁匙交给轿夫。
宁化
女儿出嫁称“行嫁”
宁化人女儿出嫁称行嫁。其风俗保留了中原民族的古风,极为郑重和隆重,同时讲究“门当户对,明媒正娶”,婚姻形式以“嫁娶婚”为主。其过程就女方来说有开八字、议婚,过礼,送�接?�剪,行嫁,背礼数客,做满月,割早禾和住长年。
在宁化客家祖地石壁这个地方,男女双方要结婚,必须现有订婚这个过程,订婚这天必须提前选好日子,男方要准备好桔饼、猪肉、五色果子、香烟等礼物,带上族上的三五人,到女方家,女方则要喊上兄弟叔伯一众人共同迎接。男方到女方家中后,女方要让男方先洗手,再喝茶,端上点心,边吃边谈婚礼事宜。谈好后双方共同吃饭,准岳母要给准女婿准备一个大鸡腿,吃了这个大鸡腿,这门亲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老人家想风光嫁女,大家都能理解。但彩礼给多少还是要看男方家境。凡事量力而为,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如果夫家不富裕的,要谅解,一起生活的日子还长,他对你真心,胜过那堆黄金。
结婚是两家人的联姻,如果完全用金钱物质来衡量和维系,这个婚姻注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若是爱情只有华丽的外表却没有内涵,何谈幸福?何谈长久?当今社会的浮躁,拜金,正不断考验着人们对婚姻的忠诚耐性。婚姻双方既然两情相悦,就应该在有限的经济基础上善待幸福,审视“彩礼”一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过程中,要尊重双方的风俗习惯,尽量做到“礼数到,心意到”,漂漂亮亮、欢欢喜喜地办好这场人生大事。

4年前,家住清流某乡的小志(化名)经婚介所介绍,认识了越南女友。本以为能喜结一段跨国姻缘,但不想这段恋情背后险些让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一年后,越南新娘跑了,再也联系不上了。
小志性格内向,家庭情况不好,无一技之长又长期无稳定收入,2013年,32岁时仍然单身的他开始终身大事。7月一次偶然机会,小志通过朋友认识了漳平一家婚姻介绍所的“媒人”,这个人据说是专门为人介绍越南姑娘结婚的。于是,在与“媒人”谈好行程后,小志踏上了越南之行。
到达越南女方家,小志与年轻貌美的小阮(化名)见过面后,觉得挺不错,在媒人的撮合下,双方谈妥7万元聘礼。5天后,小志与小阮在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办理完相关手续和体检后,回到福州办理婚姻登记手续。
婚后,小志与小阮在村里一起共同生活,但由于与小阮语言不通、习俗差异较大,一直沟通不多。期间,小志还多次外出打零工。两人婚姻期间没有孩子,经医院诊断,小阮患有不孕不育症。
2014年7月,小阮以想家为理由,提出回越南老家探亲,谁知这一走便没了音讯。小志多次打电话,对方刚开始有接,可没过多久,就再也联系不上小阮了。
2016年11月,小志来到清流法院提出离婚。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清流法院经审理认为,小志、小阮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姻基础差;婚后的共同生活中,因小阮为外籍人士,在中国生活期间因与其成长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通,且双方共同生活时间较短,未能建立起夫妻感情。小阮离家出走多年,至今未归,双方至今无联系,婚姻关系已名存实亡。遂判决两人离婚。
法官说法
国家早已明确禁止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国内婚姻介绍机构和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所以,要警惕非法介绍涉外婚姻的“黑中介”。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国婚姻日益增多,从表面看,跨国婚姻新潮浪漫,其背后,也有一定的风险和无奈。
在此提醒市民:如果没有真爱,慎入跨国婚姻,因为办理涉外离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涉外婚姻的诉讼文书送达首先走的是邮寄送达的途径。但在长时间分居后,当事人很少可以提供正确的被告人地址,即便提供对了,对方也可能压根不愿意接收,因此常常邮寄不到。这时只能走司法送达的途径。受案的法院需将所有材料的文本翻译后,层层委托省高院、最高院,再转到外交部门,再由外交部门送到当地的法院,委托当地法院送达。
如果找不到人,材料就会退回。退回后,再走公告送达的途径,涉外案件的公告送达时间是3个月。公告时间到了,才会安排开庭,算下来最少要半年。找不到人的涉外离婚案件一般没有财产和抚养权纠纷,审理起来稍微简单些。如果对方人找到了,对财产和抚养权有异议,审理就会比较复杂,比如涉及国外取证,取证应经过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方具效力。所有这些程序对于非法律人士而言,都比较复杂,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后记
随着农村和城市大龄未婚青年数量的逐年增多,本文中,小志由于自身性格、年龄和家庭原因,选择涉外婚姻,以为美好的生活就此开启,可他没有充分考虑和小阮各自的文化底蕴、历史传统、家庭观念的差异,导致语言交流、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障碍,婚姻基础无法稳固,最终导致人财两空。
无论是涉外婚姻,还是国内婚姻,“围城”中主角要寻找的都应该是自己深爱并渴望与之朝夕相处的另一半,而不仅仅因为对方的国籍,而有其他的想法,弄不好是作茧自缚。即使有真爱,走进涉外婚姻之前一定要多做些“功课”。所以,一旦决定与外国人结成婚姻,一定要考虑在语言交流、文化、饮食习惯、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但是无论怎样的婚姻,前提都应该是两个人性格脾气相投,彼此欣赏,彼此相爱,这样两人才能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白头偕老。


最新出炉的全国彩礼“行情价”   ,最新版中国彩礼地图来了!
最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记者调查更新了各地数据↓↓
福建的“新价格”是3-20万,咱们大田后路建设广平一带的彩礼价格从去年年底开始到今年,也从十几万一路飙升逼近二十万,部分地区甚至已经超过二十万,这聘金里还没包括银元。正常来讲银元数量是跟着聘金增长而增加,按二十万聘金来算银元大概就要200个左右,一个银元价值在500元人民币左右,200个银元价值10万左右,聘金加银元也就是需要30万左右。幸好这三十万没有需要男方一次性付清,双方谈好价格后按我们当地习俗可“分期付款”,土豪、富二代请无视这篇文章。
建设镇、广平镇、后路地区的聘金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在于男女比例失衡。个别女方家属会按经济条件与家庭背景挑女婿,甚至还会请媒婆帮忙寻找条件好的。当地媒婆就美滋滋了,介绍一对成婚可以收到几千元红包,就算没成功只是介绍见面认识也要收取红包。
对于男方是外地城市没有这样聘金习俗的就更尴尬了,由于男方家属的不理解,千辛万苦追来的女朋友却卡在结婚前的临门一脚。
彩礼可作为一个古老风俗,彩礼再高,民不举,官不究。尤其是在男多女少的农村,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此外,“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建设镇、广平镇、后路地区既是固有观念,也是客观现实,彩礼钱被当做了赡养费。
看完“彩礼地图”你有啥想法?


沙县民间农作习俗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人民生产实践的主要部分。农业兴衰关乎百姓的生死存亡,五谷丰登一直是农耕时代人们的最大愿望。宋代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说的就是庄稼丰收带给民众的快乐与富足。
在科技欠发达的年代,农民基本靠天吃饭。为了填饱肚子,农民们总要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希望借助神力迎来稻(麦)浪翻滚的丰年,这些仪式就是农作习俗。
过去,沙县农业生产有“三月种早(早稻),四月种晚(晚稻),平洋(平地)种早,山垄种晚”的风俗。沙县地处山区,稻田很多是山垄田(山腰上的稻田),故而又有“种田种田,半年辛苦半年闲”的说法。从前生产技术落后,布谷鸟叫了,人们才下地播种,布谷鸟由此成了“催耕鸟”。宋代书法家蔡襄有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犊时。”放翁先生陆游也有诗曰:“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从今可无谓,倾耳舜弦声。”沙县民谚则说:“正月坐过,二月荡过,三月雷公暴雨都要做。”
沙县民众新年第一次到田里劳动都在正月,主要任务是锄田(或犁田)、垒田埂、劈田塝、清理水圳,为春季播种做准备。沙县风俗,新年第一次下田叫“起春”,也叫“起田头”。“起田头”要在元宵节前选个吉日,吉日那天带上香纸到田头焚烧,祭祀土地公,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稻谷满仓,然后象征性地挖一两锄土,表示春耕开始。春耕开始时,再次择吉日将牛赶到田里犁上几路,就把牛牵回家,煮稀饭给牛吃,算是慰劳。青州一带“起田头”,是用锄头在田里锄出一小片,放上几张黄纸,黄纸上插三根香,以这样的方式祭拜土地神。夏茂地区的农民“起田头”要把3张纸和3炷香插到方向好的田头,图个吉利,中午收工回家须吃煮粉干、蛋、鸭头等,寓意一年的稼穑工作正式启动。生产队的时候,也要举行“起田头”仪式。“起田头”那天,生产队买些酒水、猪肉、粉干、面条等食品,操办简单的酒席。社员们收工后聚众吃喝,祝愿新的一年劳动顺利。
沙县有些地区插秧头一天要喝酒吃肉舂糍粑,肉要大块肉,意为插秧插得又快又稳。1958年—1978年,我国处在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属“大兵团作战”,往往是一个生产队的社员一起劳动,甚至连妇女小孩都挽起裤腿下田干活儿,场面壮观,热火朝天。1978年之后分田到户,农事活动重新以家庭为单位。由于家庭人口有限,劳动力不足,“帮工”现象便应运而生。所谓“帮工”,就是在插秧和割稻子时,几家联手,互相帮忙,直到任务完成为止。还有一种是花钱雇工,这类情况比较少。
沙县农村有种双季稻的传统,一到7月中下旬要抢着收割、抢着插秧,俗称“双抢”。“双抢”是沙县农民一年中最忙最累的阶段,几乎每家每户都要请“帮工”,也要做“帮工”。无论插秧,还是割稻子,都是重体力活,东家半上午和半下午都要给帮工们送点心和茶水,晚上还需好酒好肉款待大家。有的地方插秧时还会请秧插得特别好的人下田开插,其他人不能超过他,民间称其为“插禾师傅”。
立秋那天,沙县的农民要准备“三牲”(大三牲指羊、猪和牛,小三牲指鸡、鸭和兔)奉祀土地神,在田头和路口张挂土地公的图像,保佑庄稼丰收。
道路和水渠(沙县话称“水渠”为“水圳”)是乡村的公共设施,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沙县农村有集体修缮道路(包括通往稻田的土路)和疏浚水渠的习惯,俗称“开大道”,也叫“开大路”。沙县各地“开大路”的时间多有不同,青州一带则是每年的白露。
旧时夏茂农历每月一、六为墟日,五天一墟。每逢农历正月十一,是特定的农具集市日。“文革”期间,夏茂墟改为逢公历每月一、六为墟日,于是每年正月初十到十四那个墟就是农具集市日。这天,墟场上摆满了锄、耙、刀、斧、犁、铧等铁件,还有畚箕、箩筐、谷筛、扁担、锄柄、牛轭等竹木制品,以及砧板、笊篱等日常用品。夏茂及周边地区的民众纷纷来到集市上选购,为新一年的农事做准备。
另外,夏茂地区还有立春游春牛、农历五月廿五过弘农节的习俗,目的都是劝人农桑,期盼好年景。


福建三明市宁化县订婚婚俗是什么?
那里是客家人,一村一俗,差别比较大。总体上就是聘礼比较高。
福建三明结婚习俗,金是男方买还是女方买
都是男方买。。。好像不分地区吧
三明市泰宁将乐太源村订婚要准备什么
戒指 拍照
各地的风俗 不一样,订婚的过程也可不一样,下面的就供你参考吧;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倌要上路迎娶了!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你总听过吧! 所以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另外,又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福建三明市历史民俗文化丰厚多样,那它的饮食文化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里是爱吃玉米的小芳,喜欢各种好吃的美食,也会定期向吃货老铁们介绍各种好吃的特色美食,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你喜欢吃的东西!
三明市,地级市,隶属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龙岩市。三明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也是国家园林城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
三明市的历史文化丰厚,民俗文化多样,食住这方面的习俗是最有时代的代表性,在宁化、清流、明溪一带有着从晋代就已经有了记载“吃老鼠干”的习俗;宁化的“鱼生”资格就更老了,可以推至原始社会末期;还有“韭菜包”,它应当是北方饮食文化对南方饮食文化影响的最好见证。
三明的物产丰富,竹、木、菇、闽笋、建莲、金桔、猕猴桃、花柰、天然宝石以及“汀州八干”的明溪肉脯干、宁化辣椒干、田鼠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01明溪肉脯干
明溪肉脯干是客家风味食品,历史悠久,载誉五百余年, 居“闽西八大干”之首。是精选鲜猪后腿瘦肉,以传统工艺,上乘调味品,经过削片、腌渍、炭火精心烘烤而成的。明溪肉脯干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产品具有不干不燥、松香锦甜、原汁原味、熏香、酱香、麻辣、回味悠长等特点。
02清流豆腐皮
清流豆腐皮的生产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选用当地种植的大豆品种,俗称“青皮黄豆”和优质山泉水为原料制作的,呈扁长条状,支条匀称、条内空心。清流豆腐皮具有香、醇、甜、韧、一煮就熟、久煮不糊、食用方便等的特点,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食品。
03将乐竹荪
将乐人民采食野生竹荪历史悠久,被当地人称为“真菌之花”、“菌中皇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其地理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土壤钙含量高,水质洁净微酸,矿化度低,为将乐竹荪特异的品质提供了条件。将乐竹荪的菇体大,口感脆,香气浓郁。
04沙县板鸭
沙县板鸭是传统名品,历史悠久,是采用农家饲养的半番鸭来制作的。板鸭的形状像平板、色泽黄润、肉香味美,咸淡适中,清香不腻,烹饪的时候不需要添加加任何佐料,只需隔沸水蒸十分钟即可。蒸好的板鸭肉质结实,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很有嚼头,香气浓郁。
05永安粿条
永安粿条是福建三明市永安地区的特色小吃,是用稻米磨浆蒸熟制成的。永安粿条吃法多样,最普遍的吃法是把粿条用开水烫过之后放入骨头汤中做成汤粉;也可以配上菜和肉炒来吃;也有把粿条卷成筒状,用叉子叉着蘸酱油吃的,这样的粿条叫“粿条筒”或“叉叉粿”。永安粿条的特点是色白细嫩,口感爽滑。
蘸酱永安粿条
汤永安粿条
06沙县烧麦
沙县烧麦古称“稍梅”,因收口处褶皱簇拥形似梅花而得名,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分咸、甜两种口味。沙县烧麦制作原料有面粉、豆鼓、木薯粉、猪油、粉丝、肉丁、笋丁、香菇丁等。烧麦洁白晶莹、皮薄馅多,吃起来鲜香爽滑,味道鲜美。
07将乐擂茶
擂茶又名三生汤,制作的基本原料有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橘皮,有时也加些青草药,经洗净、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制备而成。擂茶的药用功能很多,比如饭后去油腻、炎炎酷暑祛暑、防风祛寒、清肝明目、润肺健胃、润肤美容等功效。
08宇化生鱼片
宇化生鱼片被列为福建的十大名菜之一,宇化的鱼生不是用鲤鱼或者是鲤鱼,而是用鲜活的大草鱼,活鱼现做,味道非常的鲜美,每一片鱼都是透明的薄片,抹上麻油再蘸酱油、芥辣即可食用。鱼生鲜、脆、爽,是很好的下酒名菜。
09蛋菰
蛋菰是用鸡蛋和猪肠制作的,具体的做法是先将鸡蛋加清水和盐打撒,接着把它灌浆处理干净的猪肠,然后放入沸水中煮熟,煮熟后捞起切段放入烧好的汤中,加入香菰、红菰、食盐、葱花就可以了。蛋菰吃起来非常清淡爽口,里面软嫩的鸡蛋被猪肠包裹着,有着很不一样的感觉。
10泥鳅粉
泥鳅粉是三明特产,从选料到加工,都是很讲究的,选用的是生活在从不受污染的水田里的活泥鳅,而不能用人工饲养的。煮泥鳅时,先在锅中放入冷水,然后文火烧锅,使泥鳅在游动的状态下被煮熟,煮熟后,在泥鳅汤中加入烫过的上好粉干和生姜、腌菜、红酒等调料即可食用,泥鳅粉具有嫩、香、软、滑、鲜等的特点。
以上就是福建省三明市的特色美食介绍,你有没有看看哪个的呢?


探秘客家---福建三明客家民俗实物
简单质朴的客家服饰,“朴"中见真,“拙”中见善,“丑”中见练。
般仅在岁时节令或婚嫁时佩戴。云肩也叫披肩,是一种衣饰,它围脖子一周,佩戴在肩上。
各式色彩艳丽的云肩。
童帽:古人制作帽子修饰,保护‘首’,体现了古人崇‘天命’与‘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长辈把这种崇拜观念通过童帽转移到了儿童身上,希望他们茁壮成长、不断向上。
样式各异的孩童帽子。
福建土楼的鼻祖。
现代土楼的样式。
第1次迁徙发生在东晋末年,五胡乱华时期,2、在唐末至北宋年间受唐末黄巢事变、北宋战事等影响 3、在南宋至明朝。公元1127—1644年,金人南下、宋室南渡等时局影响,4、在明末清初清兵入关,进行抗清斗争,落败后受到清政府的迫害,加之“移湖广填四川”的政策影响,人口外迁 5、在太平天国时期,大部分太平军都是客家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许多客家人纷纷向更偏远的南方迁徙,甚至走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
以前客家人的客厅,简单、实用、质朴。


过年风俗之:走进福建三明的新年,体验不一样的美!
三明春节习俗 三明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后才结束。 送 灶 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傍晚点烛烧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饼等素供祭祀灶神,据说是为了堵住“灶君”的嘴,要他“上天奏好事,回宫保平安”。沙县“送灶”又有“民三军四赵家二十五”的说法。相传赵匡胤有一年出征打仗,回家误了“祭灶”时间,于是规定农家二十三日、军家二十四日、赵氏皇家二十五日“送灶”,年三十晚接回“灶君”,这个规矩在沙县流传至今。
据说沙县以前“送灶”时家家还点盏竹制的“八卦灯”,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才熄灭,称为“长明灯”。 民间有腊月二十四日(也有二十五日或其它日子)“扫尘”的习俗。“扫尘”不仅是清扫灰尘,还有驱邪除灾之意。这一天,家家户户掸尘扫屋,把窗台、门板、桌子、橱具无不刷洗得干干净净。将乐等地有“有钱没钱,干净过年”之说。 此后亲朋之间互相馈赠年礼,沙县称为“分年”;各家开始蒸年糕、炸豆腐、舂糍果、杀鸡宰鸭备年货;因为有“正月不讨债”的惯例,年前各家必须结清一年来社会往来的经济账目。大田县还有“廿四扫尘,廿五宰猪,廿六赶墟,廿七讨钱,廿八舂果,廿九过年”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三明地方年前的民间习俗。 除 夕 即腊月三十晚上的“过年”。大田的武陵、早兴有提前一天“过年”的风俗。凡外出男女,除夕夜都要回家团聚。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门前贴春联,厅堂挂年画,厨房、谷仓、猪栏分别贴上“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红帖。橱柜、桌椅、水缸等贴上红纸条,以示欢庆之意。午前,用三牲酒醴祭祀祖先和灶神,敬请灶神回宫司事。晚饭前,泰宁人会在每个睡房放置一个添了炭火的火笼,里面撒一些食盐,使之噼啪作响,象征兴旺发达。
沙县则有人会用火钳夹住烧得通红的铁“元宝”,一边顺着家里各个阴暗的旯旮转,一边往“元宝”上滴酸醋和酱油,让其蒸发,名为“发香气”,以示驱除秽气。放完爆竹开始吃年夜饭。全家人团团围坐,长辈居上座,儿孙左右相陪,外出未归者留空席、摆碗筷,以示团圆;桌上往往有两碗鱼,一碗是不能动的,表示“年年有余”;饭后,大人给小孩分压岁钱;主妇要煮好“隔年饭”,留待年初一食用,以示年有余粮;灶内用硬木蕴火种,象征烟火不断、人丁兴旺;厅堂灶房还要点岁灯,大人们通宵守岁,意为去旧迎新。八十年代起,合家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已经成为新俗,零点钟声一响,家家燃放鞭炮,喜迎新年。 家住三明一带的莆田人家却在正月初四过年,谓之“补过年”。相传早先某个年关,莆田家家户户正忙着准备过年,突然倭寇偷袭,在莆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老百姓躲的躲、逃的逃,根本无法过年。直到倭寇被赶走后,老百姓才补过年。家住三明的仙游人家基于同样的原因在正月初五过年,到时同样家家鞭炮声声、送旧迎新。 春 节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凌晨即起,穿戴一新,鸣炮开门,以图开门大吉。 尤溪人在早餐前要煮生姜红糖茶先吃“甜头”。早餐皆为素食,或线面、或汤丸,象征长寿、团圆;沙县早餐必有大蒜、豆腐、红头菜(菠菜)等,寓新年诸事合算、富足、开门见红之意。旧时初一,人们往往上寺庙谒诸神、拜祖宗,祈求平安;乡邻见面,彼此拱手作揖,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这一天,大人小孩都禁止讲不吉利的话。
如碗打碎了,要说“碎(岁)碎(岁)平安”;小孩摔跟头,说“拾元宝”;受伤流血,称“见红有喜”……初一上午,将乐某村群众还有到水井、溪边争挑第一担水之习俗,叫“考头水”,寓新年事事第一;大田畲族妇女清早要先到河上游“汲新水”,取“万象更新”之意,小孩要到竹林里摇竹子,以求“快快长大”。 现在初一,多姿多彩的团拜、给烈军属、劳动模范及坚持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拜年、文艺演出、游园、灯谜等活动,大大丰富了节日生活,人们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到处可玩,尽兴又开心。 初二起,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一般拜年者不能空手,要带糕饼糖果之类,给长辈要带红糖,拜年者回归时,主家要回送同等价值的礼品,叫“礼尚往来”。
尤溪畲族人以前有正月初二穿着民族服装到邻近各村向汉族人家“收地租”的习俗(要两块粳米果),收得越多,预示这年运气越好;汉人也乐意给,图个好兆头。宁化畲族人过去年初二还要上山打猎,且须猎有所获,以祈一年好运。永安、沙县从初三开始,各家宴请亲朋好友,一直请到正月十五甚至正月底。 建宁旧俗初一初二不倒垃圾,初三傍晚将垃圾投入水中或按历书所示方向倒掉,叫做“送穷”。倒了垃圾,拾回几个鹅卵石,放在厅堂土地祠下,谓之“捡元宝”。 明溪枫溪一带,春节新郎第一次上岳家拜年,全族各家均要宴请“新姐夫”,新郎告别时,青年人要以竹技抽打新郎或以锅底灰涂在新郎脸上,寓意要新郎日后不得虐待新娘。 大田县还有“七人、八谷、九天、十地”之俗,即初七为“人”生日,初八为“五谷”生日,初九为“天公”诞辰,初十为“土地公”生日,庆典活动各各不同,颇有韵味。 泰宁旧时十五以前做客的专利属于男人,过了元宵以后,妇女才开始出门做客,俗称“正月寻亲”,反映了旧社会以前妇女地位的低下。解放后,妇女才挺直腰杆,可以和男人一道上亲友家拜年。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及“上元天官赐福”日。是春节中活动最精彩、最热闹、也最值得回味的佳节。 元宵节人们都要吃元宵(汤圆),皮用糯米粉制成,馅子有或甜或咸,以祈合家团圆。沙县还做春卷、芋包等风味小吃,将元宵节称之为“寿年”。 一、客家延祥花灯 旧时吃素祀神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内容。迎神中除共有的众神菩萨,明溪还迎“惠利夫人”神像,建宁则迎“昭显侯王”。 清流城关八坊轮流执事,每年要在城隍庙建春祈醮,送瘟神和摆宴席散福。
送瘟神要用“瘟船”,瘟船是用谷笪将长约1.5米、宽、高均为1米的木架裹成船状,糊上五色纸,上置一排纸扎的六畜,船腰穿一根抬杠。元宵节上午,众百姓以纸钱包着禽畜毛、头发和煮过的黑豆、芝麻等投入“瘟船”,象征把瘟疫病源送掉。午后,醮坛土铳齐响,由执事扛瘟船和城隍菩萨等三尊神像,喊声震天地冲出庙门,沿街游走一圈,在鞭炮声中送至东门河边。道士画符念咒、宰猪祭神后,四个善凫水的男子赤身抬起瘟船送至江心,点上火,让瘟船燃烧着顺水流逝。晚上,执事各坊家家设宴,称“散福席”,连素不相识的人登门道贺也可入席,客人此来彼往,热闹非常。 大田县元宵夜还有“偷拔葱嫁好翁(夫),偷拔菜嫁好婿”的“偷”拔葱菜之俗,菜主不但不责骂,还以听到毒言恶语为佳。 元宵节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多姿多彩的民间“闹花灯”。许多城乡元宵活动从正月十三便已开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村落千灯争艳。龙灯、花灯、走马灯、龙凤呈祥灯、麒麟送子灯、吉祥如意灯、百鸟朝凤灯、牡丹富贵灯、松鹤延年灯、鸳鸯戏水灯……仅龙灯就派生烛桥、板凳龙、香龙、草龙等等,灯火辉煌、千姿百态。
不但有观不完的花灯令人陶醉,还有热闹欢腾的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旱船各种游艺美不胜收。 夕时元宵,明溪城乡每家门口必挂花灯一盏,以示吉祥。规模较大的一次是民国34年(1945年)9月5日晚,欢庆抗日胜利迎灯会,有花缸灯、鼓灯、五星灯、走马灯、荷花灯、宫灯等数十种灯上千盏。50年代初,沿袭旧俗,又少数人家春节或元宵在门口挂灯欢庆。“文化大革命”期间,灯会被视为“四旧”遭禁止。1982年恢复灯会。1983~1987年,城区共举办4次元宵花灯竞赛活动。1985年元宵,由机关、学校、厂矿出动彩车44部(汽车),花灯近2000盏,以及坪埠、南山的桥灯、龙灯等。
城郊周围数十里外的群众也赶来观灯。城区人山人海,鞭炮轰鸣,锣鼓喧天,灯光、焰火相映交辉,盛况空前。许多大型花灯都设有电动或机械的自动或半自动装置,造型独特,内容新颖。彩车还游向沙溪、盖洋、胡坊、瀚仙等乡,观众达数万人。 尤溪1985年农历正月十四和十五日晚,城关的迎春灯会有158个单位8000多人参加,出动30多部汽车、94部板车,有彩坪81架、龙灯4条、高照2架、大小花灯1000多盏,还有花鼓、旱船、高跷、舞狮等。许多灯具都有自动化、半自动化的小巧装设,各有其独特的内容、典故和形象。观众达6万多人次,福建省电视台到现场录相作为电视节目《五里灯火照苍穹》播放。 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政府还在元宵之夜组织燃放焰火活动,美丽而壮观。元宵夜多姿多彩的活动引得大人小孩倾巢而出,街上人潮如涌、笑语喧阗。宋代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有《青玉案.元夕》一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种昔年都市元宵节火树银花、普天同庆的盛况,如今在神州大地已不再是一件稀罕事了。


三明百年习俗 中秋夜全村出动“偷”南瓜
中秋夜,吃完晚饭,在三明梅列区列西街道、三元区莘口镇,几个村的村民开始“当贼总动员”。这些“贼”比较特别,不偷贵重的财物,而是家家户户成群结队到田间专偷南瓜。
受台风影响,当地下起细雨,踏进瓜地容易弄得满身是泥,但大家顾不上这些,很多人带着雨伞和袋子,来到村里的南瓜地里,看到成熟的南瓜,每人一个,将整个瓜田踩得乱七八糟。
奇怪的是,当他们偷南瓜时,每个人都发出很大的动静,故意要让别人知道他们来偷南瓜。更怪的是,瓜田的主人也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这些非亲非故的同村村民偷走自家种的瓜。
偷完瓜,每个偷瓜的人都会在瓜藤旁边放一个红包,里面装着钱,大概刚好够买一个南瓜。南瓜偷到手,大部分人会把瓜带回家。如果家里恰好有人新婚,会将南瓜带给新人,现场将南瓜煮熟,主人再拿出酒菜,端出一盘月饼,大家边吃边赏月。
吃南瓜时,德高望重的人还会将带有南瓜蒂的那块给新娘子吃。大家说,吃上南瓜蒂,来年容易生个带“柄”的小孩(男孩)。
等到第二天,瓜田主人一大早就会到地里,收起大家留下的红包,然后开始“破口大骂”。当地村民说,谁家的南瓜被偷最多,证明他将是最有福的人。当地民谚说“吃了中秋骂食,必定满得八十”,也就是说吃了偷来的南瓜,可以活到八十岁以上。当地还有民谚说“不骂不灵,越骂越发”。当地老人说,这个民俗在他们村已经流传数百年了。
据当地村民介绍,中秋“偷瓜”与我国百姓“崇圆”的习俗有关,古人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对圆的崇拜就是对天的崇拜,“圆”是敬天吉祥和万事如意的同义语,而南瓜一向被认为最符合圆的作物之一。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