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八字命理 > 婚俗 >

南京婚俗:在通过测算或占卜认为男女婚姻合适

  • 婚俗
  • 2020-11-13 19:38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南京结婚颁证仪式倡导文明新风
开栏语
曾经,很多人盼过节,又怕过节。其原因,不仅有“人情包袱”之重,更有不良风气之累。事实上,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并非人人乐在其中。相反,当年俗远离了庸俗,年味告别了腐味,我们才可安享一个清静、快乐的春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要树起社会新风尚。今天起,金陵晚报和紫金山客户端推出专题栏目“2019,宁好新风”,报道南京年俗、婚俗、节庆民俗的文明新风尚,破除旧风俗中的陋习,建立文明风气,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你们是否自愿登记结婚?”“从今天开始,你们要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孝敬父母,互敬互爱……”几天前,26岁的南京姑娘小顾和心爱的男友登记结婚,在鼓楼区婚姻登记处的颁证宣誓大厅,两位新人站在宣誓台前,神色庄重地听着颁证员向他们宣读结婚登记誓词,向他们明确婚姻的责任和义务。
“心情很激动,有一种特别神圣的感觉。”小顾对记者说,她和男友来登记结婚的时候,以为就只是完成结婚登记的手续就可以了,当他们被颁证员领进颁证仪式大厅的时候,她没想到还有这样一个仪式,“气氛一下就不一样了,真的感觉到了结婚不是儿戏,是一辈子的大事,是有责任和义务的。”
两位新人不仅在颁证员的引领下完成了宣誓,而且留下了领证的庄严照片,这样的一种仪式让两位新人都觉得非常有意义:“虽然过程很简朴,但是很有意义,我感觉比进教堂那种隆重的婚礼更有仪式感,从心里感觉到了婚姻的神圣,结婚证拿到手里都沉甸甸的。”他们把颁证仪式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收获了亲朋好友们满满的祝福,小顾对记者说:“我跟老公都觉得婚礼不需要那么繁琐那么累,就这样简单真诚的祝福就是最开心的。”
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民政部就开始推广结婚登记颁证制度,鼓励婚姻登记机关在给每对新人颁发结婚证的同时,在颁证大厅举办颁证仪式,让当事人在庄重神圣的颁证仪式中感悟婚姻家庭所蕴含的责任与担当。南京现在已在全市普及。
“这也是为了改变‘轻登记、重婚宴’的现状。”该负责人表示,不少新人在进入婚姻殿堂时往往只注重婚宴的隆重,不注重婚姻登记的神圣。开展颁证仪式就是积极推动婚俗改革,引导社会新婚俗,希望可以向全社会倡导简约、文明的婚姻文化。
“颁证仪式非常受新人的欢迎。”该负责人表示,受一些过去的旧习俗影响,铺张浪费的婚俗也不少,尤其是年底的时候,许多新人又结婚又过年,繁冗铺张的旧风俗让人累,新人家庭经济负担重,新人自己也累,有些家庭还为此闹矛盾,近几年随着文明意识的进步,提倡简约、文明婚俗的新人也越来越多。
“让新人能从此刻开始感受到婚姻的神圣,更加慎重地对待婚姻,承担起婚姻家庭赋予他们的责任,这样的新婚俗、新礼俗,是我们所提倡的,让新人形成崇尚家庭美德,建设幸福家庭的良好风气。”
相关新闻
移风易俗成为农村群众行动自觉
近日,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决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在全市切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
《意见稿》计划到2019年6月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和涉农居委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合理约定红白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和礼仪模式等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到2019年底,在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底,移风易俗成为农村群众行动自觉,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
针对突出问题,实施专项治理行动。狠抓殡葬领域乱象治理、狠抓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现象治理。

新郎婚礼前一天晚上请男方家属亲友吃一顿暖房酒,这是老 南京 的婚俗。暖房酒,说白了就是男方家亲人家属,一起为迎接新娘隆重地做好准备,招待的酒宴自然也是越讲究越好。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家“暖房酒”的首选地,绝对为你的婚宴大戏拉开最完美的序幕。
【推荐品牌:狮子楼】
经常听朋友说,走进狮子楼就像是步入了民国时代宴请贵宾的地方,这样形象的概括让老南京人心领神会,那红木气息古韵鲜明的格调,那亭台水榭的柔情,那名人字画的品位都在悄然诉说着城市的文化。宴请之道很讲究,无论如何,用一派最具金陵文化风韵的盛宴表达南京人的盛情再好不过了。
纵横的水网有多少江鲜、河鲜;起伏的丘陵曾几多野珍稀禽;鲜蔬野菜漫山遍野;南京人偏爱家乡菜,家乡的原料,家乡的味道……一席南京宴,一段动人的回忆。
【推荐品牌:吴地人家】
以千古奇书红楼梦为主题,店内极致繁华而古韵袅袅,让人恍若走进了荣宁二府。吴地人家大酒店以苏帮菜为大宗,吸收浙、淮等各家菜系优点,同时根据门店主题的不同,配合有独具一格的文化宴席。其中有宝玉红袍大虾、妙玉金汤素烩、李纨花雕焖肉等融合了美味与巧思的佳肴。
吴地人家大酒店是国内打出文化餐饮旗帜的先锋之一。昆曲主题店、红楼梦主题店与镜花缘主题店,将中国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化融入酒店的装修、菜肴、服务等方方面面之中。
【推荐品牌:岚湾】
满足西式贵族范 户外 自助
尽管你没有选择一场户外婚宴,却可以举办一场西式的户外“暖房酒”,开创石城户外自助餐先河的“岚湾”,多年来深受都市新贵们的热爱。从每年初夏开始,一直持续到曼妙仲夏夜,每个周末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味道。今年不少新款美味隆重登场,品种丰富的肉类,海鲜和蔬菜烧烤,风味特色菜肴优雅呈现,搭配有机蔬菜吧,番杏、芝麻菜、黄秋葵、羽衣橄榄等清新滋味,给身心带来新的滋补力。开车或者坐地铁,与家人朋友去江宁湖滨金陵饭店的“岚湾”,享受花园美景式BBQ,应该是“暖房酒”当中最写意的选择了。
【推荐用酒:尼雅】


90后女生搜集10多首南京婚俗民谣 网友:真亲切
你记得清从小到大参加过多少场婚礼吗?似乎每一场婚礼上,都有那么几首熟悉但说不出名字的民谣和吉祥话反复出现。南京艺术学院的大三学生管燕似乎对这些婚俗民谣特别感兴趣。通过近3个月的搜集整理,管燕陆续在网上发布了十几首南京本地婚俗民谣,引起了网友们的一片赞声。
民谣收集人
今年21岁的管燕是南京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南京婚俗民谣收藏达人,说起为什么会对民谣感兴趣,管燕告诉记者:“一次学校组织参观甘熙故居民俗博物馆时,看到哭婚场景,觉得婚俗民谣很有意思。我学的也是文化遗产保护,所以就想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与网友一起分享收集的民谣
有了收集婚俗民谣的目标,土生土长的南京姑娘管燕参加婚礼的时候不再只是看客,而是积极参与到婚礼的各个仪式和流程中去。从结婚前一天的各种准备仪式起,管燕就仔细观察着长辈们口中冒出的各种吉祥话,婚礼当天,每个步骤要按规定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甚至要播放什么歌曲,她都记录在案。不光自己收集,管燕还请同班同学一起加入收集婚俗民谣的行列,他们不光从网上、书店、博物馆查找资料,还亲自走访一些老南京人,挖掘到了不少如今已经很少听到的有趣婚俗民谣。
现场探访之余,管燕和同学们还在“南京城市记忆”市民论坛上开辟了专门的网页,在这里,她们一面和网友分享、讨论已经整理好的民谣,一面向网友征集起了身边的婚俗民谣和婚礼上的有趣风俗。这种互动收到许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不过,光把这些婚俗民谣整理出来并不是管燕和同学们的最终目的,她们计划邀请一些民俗婚俗专家或者市民,把这些婚俗民谣编排成节目,最终在舞台上呈现出来。
喜娘是婚礼民谣的继承者
管燕向扬子晚报记者讲述了她参加的一次婚礼经历。今年9月底,管燕和同学应邀参加了一场在甘熙故居举办的传统中式婚礼。婚礼上,新郎穿着喜服,首先开始了祭拜祖先仪式,新郎在喜娘(指导婚礼仪式的,以前和媒婆有严格区别,现在一些喜娘是媒婆兼任)的教导下,说着:“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希望祖先保佑婚姻美满幸福”之类的祈愿,便开始接亲。到了新娘门口,“堵门”一关就要考验新郎的口才了。这时候,新郎和伴郎团必需嘴上抹了蜜,开始了一连串爱的告白“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我爱你……”直到新娘父母开门为止。虽然开了门,新娘还不能直接离开娘家,“哭嫁”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新娘一边哭一边唱:“把女儿养成人,父母恩情深;我今儿离家去,一定孝双亲。”管燕告诉记者:“如今,哭嫁在城区已经不多见,而在高淳六合等地方,这样的仪式依然流行着。”
新娘进门后仪式就更多了。传统婚礼上,新娘一进门不能随便说话,大部分的“喜话”都由喜娘代劳。新娘一下轿,喜娘就要唱:“娘家陪嫁好大方,八个禄罐满满装……”等到新人如新人喝交杯酒时,喜娘就要说上一段祝词:“先饮交杯酒,添福又添寿。你喂我来我喂你,永结同心不分离。”而新郎入洞房之前,喜娘还要唱上一段《送子歌》:“张灯结彩贴双喜,华堂锦屋证佳偶,早生贵子喜事多,子孙满堂乐呵呵。”对于这些仪式,管燕说:“在解放前的老南京,每个小区片都有固定的喜娘,除了指导结婚礼仪,喜娘也是婚礼民谣的重要传承者。”
这次婚礼让管燕深刻的体会到婚礼民谣在过去的重要性。从新娘开始换衣服、梳头到走出家门,上下花轿,到入洞房,“喜话”成了每一个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希望民谣能一直流传下去
爱上收集民谣的管燕告诉记者:“婚俗民谣的价值不只是烘托喜庆气氛,还记录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风貌和礼节,很有研究价值。”接下来,管燕和班里的同学们还将扩大民谣的收集范围,街巷的吆喝声、民间的戏曲小调,她们都很有兴趣,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一些好的婚俗民谣和幸福祝语,一直流传下去。
网友观点
那么,如今这些“喜话”还在使用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南京的80后。27岁的闫小姐准备年底结婚,对于这些结婚喜话,闫小姐表示:“我见过结婚前一天,长辈给新人铺床时要唱一些吉祥话。新娘进婆家前,喜娘也要说点吉利话。我结婚的时候也准备请喜娘,特别有纪念意见。”
李小姐告诉记者,自己上半年参加了表姐的婚礼:“请了专业的婚庆公司,讲究蛮多的,喝交杯酒的时候好像主持人要念一段祝福语。但具体内容不清楚。”大多年轻人对婚礼上的“喜话”虽然不熟悉,但认为:“是很有必要说的内容,相信长辈和婚庆公司的人会指导。”
扬子晚报记者注意到,管燕在网上发布民谣后,引发不少好评。
网友“梦痴仙人”看到这些民谣,不禁感叹:“如今的婚礼已经很少听到这些民谣,今天看到,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网友“舒克”写到:“这些民谣具有南京地域特色,值得收藏。”
网友“高山流水”对这些婚俗也很感兴趣,认为“有了这些民谣,婚礼才有喜庆的味道,值得传承下去。”
在微博上,婚俗民谣也受到了年轻网友们的热捧。很多人表示:“虽然现在婚礼简化了,但还是能看见一些民谣的片段,很亲切。”
32岁喜娘
民谣渐渐变成流行歌曲、俏皮话
今年32岁的段浣洁就职于南京一家婚庆公司,她在婚礼上担当喜娘的角色已经13年了,主攻传统婚礼仪式。
谈起南京地区婚礼祝歌的变化,段浣洁认为,过去的传统婚礼上,在媒婆或喜娘的指点下,新娘要说许多吉祥话。如今随着祭祖、迎亲环节的简化,传统的婚礼民谣也被流行歌曲取代,每个环节都有一些必唱曲目。《就是爱你》《月亮代表我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用在新郎迎亲的时候比较多。而《甜蜜蜜》《一生共相伴》《你最珍贵》等歌曲多是婚礼现场新郎表白时使用。此外,还有《最浪漫的事》《选择》等歌曲。在近十年来使用的都非常多。今年5月份,段浣洁作为喜娘,在秦淮区大光路一对新人的婚礼。婚礼仪式虽然不复杂,但是新郎和新娘在婚礼现场对唱一首《最重要的决定》,让出席婚礼的许多人都非常感动。
除了歌曲,喜娘和亲友们的俏皮话最能带动婚礼的气氛。同样是今年5月份,段浣洁在南京江宁东山参加的一场婚礼格外有趣。新娘乘坐花轿来到男方家里后,喜娘带着新郎开始了“三踢轿门”的仪式。只见喜娘对着花轿,用搞笑的唱腔询问坐在花轿里的新娘:一问: “张家姑娘,你愿意嫁到王家吗?”接着喜娘掀开轿帘,又问:“张家姑娘愿意和婆婆和平相处吗?”,最后喜娘让新郎伸出手,问:“张家姑娘愿意给王家延续香火吗?”在众人的哄笑下,新郎牵过新娘的手,把新人迎回家中。
段浣洁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的婚礼比以前简化了许多,但是人们在婚礼上的每一句话都要做到“好听、欢喜”,如果说了不好听的被主人听到,很有可能从此断了来往。尤其是南京、台州、常州等的人家,非常在意婚礼的热闹,喜庆氛围,所以“吉祥话”显得格外重要。
-链接
老外办中式婚礼 穿马褂唱婚俗民谣
在中国生活了近5年的大卫,对中国的传统礼仪非常感兴趣。2010年4月份,大卫和南京妻子举办了一场梦想中的中式婚礼,而段浣洁正是这场婚礼的喜娘。在婚礼上,大卫身穿中式礼服,而十几人组成的迎亲队伍也全部穿着马褂,有的抬轿,有的举着迎亲的牌子。来到新娘家门口时,大卫取下身上背着的弓箭,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射一箭,并按照喜娘的指点,说道:“一谢东方神仙,给我完美新娘,二谢西方神明,让我来到美丽土地……”接着,大卫在喜娘一句“迎女婿”的悠长声中,跨入了大门。接下来是拜见岳父岳母,只见大卫一声“爸!妈!”便跪在地上,开始宣读自己的爱情宣言。而岳父岳母也开始了对女婿的嘱托。接着是交杯酒,段浣洁开始说起了祝福话:“一杯永结同心,二杯早生贵子,三杯白头到老。”
新奇的中式婚礼,让大卫的外国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很多人表示,也希望能举行一次中式婚礼。


"唐伯虎点秋香"现南京文交会 观众"怀旧"中式婚俗
【解说】京韵大鼓、京胡伴奏,10月18日,“金陵戏坊”走进第七届中国南京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现场搭建起古色古香的戏曲舞台,展现的中式婚俗表演,惹得不少观众驻足流连,大呼过瘾。
【解说】活动当天,金陵戏坊戏曲演出在一通锣鼓声中拉开帷幕,京剧《贵妃醉酒》、越剧《唐伯虎点秋香》、传统杂技《顶花坛》等一出出折子戏精彩纷呈。
【解说】京韵大鼓、京胡伴奏,10月18日,“金陵戏坊”走进第七届中国南京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现场搭建起古色古香的戏曲舞台,展现的中式婚俗表演,惹得不少观众驻足流连,大呼过瘾。
【解说】活动当天,金陵戏坊戏曲演出在一通锣鼓声中拉开帷幕,京剧《贵妃醉酒》、越剧《唐伯虎点秋香》、传统杂技《顶花坛》等一出出折子戏精彩纷呈。
【解说】在越剧《唐伯虎点秋香》表演时,现场响起一阵唢呐声,大红花轿在迎亲仪仗队的护卫下行至戏坊台前,新郎身穿状元袍,新娘批戴凤冠霞帔,跨马鞍,迈火盆,拜天地,掀盖头,再现中国古代原汁原味的婚礼习俗,让观众大开眼界。
【现场】
【解说】南京市民武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亲身“体验”传统中式婚礼,感觉非常棒。
【同期】南京市民 武先生


浅谈古代婚姻史:明代不同地区的不同婚礼习俗
在明代,不同地区的婚礼习俗也不一样,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之家的婚礼习俗也不尽相同。我们跟着小编一起聊一聊,明代不同地区的不同婚礼习俗都有哪些?并以明代几个地区为例,实际为大家讲解一下具体情况。
明代婚礼风俗万变不离其宗,依然要遵守古时婚礼议程中的规定来进行。
虽然明代不同地区的婚礼习俗有所差异,比如在江南各地流行的婚礼仪式中有许多程序违背了传统礼制,但是核心内容仍然遵循着古时婚礼仪程中的诸多规定。按《大明令》:“凡民间嫁娶并依朱文公家礼。”也就是说,在明代凡民间婚礼,都是要按照《家礼》进行。
明代官方礼制严格规定婚礼仍沿用“六礼”,不过民间士庶的婚礼可据情况有所简省。据史料记载,明代“六礼”内容被调整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及“发册奉迎”,其中“纳采”“问名”实为相亲阶段,“纳吉”“纳征”为定亲阶段,然后才是成亲阶段。
以明代帝后完婚,和明代平民婚姻为例,详细介绍了结婚的繁缛礼仪。
以明代天子纳后为例子。明代天子纳后不仅礼仪繁缛,规模也很宏大,依照古代时候的“六礼”程序进行,但天子的婚礼没有“亲迎”之礼。完婚的帝后,一般都要拜见皇太后并接受百官、亲王以及内命妇和外命妇的庆贺。即使是亲王,婚姻程序也要依照“六礼”而行。明代庶民婚礼仪式所依据的是《朱子家礼》。也就是说,上层只有“六礼”齐备,婚姻关系才算是成立,而庶民只有“纳采”、“纳征”、“请期”与“亲迎”四礼。
普通百姓的婚仪中也有诸如“纳采”“纳币请期”“亲迎””见姑舅”“见祖祢”“婿见妇之父母”以及“飨送者”之类的记载,而其中的“纳采”“纳币”与“请期”的礼俗又在一定程度上仿照了品官的诸多仪式,而且只有媒人,没有宾相。如明代南京地区婚礼在“六礼”基础上保留了自身独有的一些特色,大致可分为“议婚”“订婚”“迎娶”三阶段,且婚姻缔结严格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原则进行。
明代的“纳采”,特指媒人来女方家送聘礼。
明代男女初次缔结婚姻,媒人上门多是会带一些礼物,并讨取女子名氏和生辰。如果女方家认可,会办酒席款待来客,多会用银牌写上“允许”二字以表同意,也就是我们所知的“谢允”。虽然明代婚礼省去了“问名”,但却以“媒人”或“庚帖”替代。另据不同史料记载,“纳征请期”是指男方主婚者、媒人送上礼物和婚书,双方商订婚礼举行的吉日。如果男女双方门当户对且命相被合,即可进人订婚阶段。至此男方可送上财礼给女方家,彩礼多少可据家庭条件而定。
以江南、岭南、北京等全国各地为例,举例说明明代不同地区的婚前习俗究竟如何?
以江南地区的聘礼为例子,史料记载其聘礼有猪鹅或茶饼。虽然明代皇帝朱元璋的废团茶兴叶茶之诏令,曾使饼茶生产日趋衰落,但在明代岭南一带,茶礼仍有一定的流行,这一点在《泰泉乡礼》中曾有过记载。此后的订婚又可分为“小定”与“大定”两个仪式。“小定”相当于古时的纳吉,民间称“小茶礼”。“纳币请期”则指男方送礼物和婚书以确定婚礼举行日。实际上,明代的这一环节大多与前朝相同。在小编看来,明代婚礼中的“纳采”“纳采”和”请期”均是要写明聘礼以送给女方,而女方收到后则是要回书以明礼节。
在聘礼下定后,接下来的环节是“催妆”和“亲迎”。以北京地区为例,在婚娶前一日,男方家多是要带酒菜和雄鸡到女方家催妆,旦女方家开始接受催装之礼,就要尽快做好准备。平民女子在结婚迎娶时,新娘多是穿花钗大袖衣。明代“亲迎”是指新郎去女方家接新娘回家行拜堂礼。亲迎前一天,新娘家派人到男方家摆设新房,俗称铺房。男方多雇来花轿在下午去新娘家亲迎。迎亲队伍一路上吹打弹唱,气氛颇为喜庆。一般车轿禁用红漆,只有婚轿可用。崇祯初期由于崇尚简朴,花轿多用蓝色绸帷,也即以蓝绸为轿幔,这种花轿只在四角加桃红色的彩球。
在结婚当天,明代不同地区的人们婚礼习俗也大不相同。
以明代南京地区男女结婚中“亲迎”为例,迎亲时,花轿多是在下午四到五时发轿,且在轿子前面有鼓乐齐奏,女方家人多是会用镜子照向轿中,然后再点燃爆竹置于轿内,用以驱赶可能的妖魔以避邪,谓之“搜轿”,此后新娘才换上新鞋或由喜娘扶着或由哥哥弟弟背送上轿,花轿出发时要燃放鞭炮以求吉利。新郎头戴状元帽,身着龙凤红袍,腰持红花迎新娘上轿。
关于“亲迎”这个礼俗,在一些史料中还有一种记载,是说由男方家长辈带着礼物、花轿到女家中迎娶新娘,新郎则不参加亲迎。如南京地区的新郎亲自迎亲者并不多,大多是由新郎母亲前往迎接,而新娘则是由其母亲随送至男家,舅姑设宴款待女方母亲。达官富之家则彻夜欢庆,天明女婿要随新娘去新娘家,拜谢女方父母。在北京地区,新娘出轿时要跨过马鞍以示平安。婚后次日要行拜宗庙、见舅姑等礼俗。至此才算婚成。
明代拜舅姑、舅姑醴妇之礼大体与品官诸礼相同。明代的“见祖”指的是新婚夫妇拜新郎家祖先以体现"孝”之精神。而“婿见妇之父母”指新郎偕新娘去女方家拜新娘双亲。这被认为新娘第一次以人妻身份回到娘家。在当时的北方地区,也有一月后女家迎婿及女儿回门的记载。


导读:明清时期的婚俗仪式
中国古代社会婚姻仪式遵循周公六礼的传统,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道婚姻程序,直到明清时期,人们大体上仍沿用这一婚俗模式。当然明清婚俗仪式与标准的先秦六礼比较起来也发生了局部变化,明清社会主要奉行朱子的《家礼》,朱子《家礼》对传统婚姻“六礼”进行了简化合并,保留纳采、纳币、亲迎三目,也就是婚姻三大仪式,纳采为议婚仪式,纳币为定婚仪式,亲迎为完婚仪式。
(一)议婚。明清人要缔结婚姻关系,第一步是议婚,就是在儿女成年后,家长有了男婚女嫁的动议,然后,请媒妁在中间穿针引线。按中国从夫居的传统习惯,议婚是由男方先提出来。当时定婚的原则是“门当户对”,“婚必择门第”是当时的一种习惯,这种“门第”不一定是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而是家世清白,家族伦理被优先考虑,虽然“婚姻论财”的事例在社会上屡有出现,但从一般社会价值判断看,人们更看重家族素质。《余姚江南徐氏宗谱》在族规中规定:“婚姻男女必须择温良有家法者,不可慕富贵以污择配之道。其豪强乱逆者,有恶疾者,毋得与议。男方在提亲之前,对女家家世人品已经有了解,然后选择媒人上门表达求婚的意向。
议婚过程中,媒人必不可少。“男女门户相当者,通以媒妁”。媒妁上门一般带一点礼物,并讨取女子的年岁文书,明代浙江称为“讨年帖”,如果女方同意,就会办酒席招待,称为“许亲酒”,或者用锒牌写“允许”二字,明代南京称为“谢允”。北京一带“庶民家男女年命合婚”,如果合适,男家就前往女家看望,并留下一件礼物如簪花、戒指、巾帕之类,表示结亲的意愿。清代除女子的年庚帖子要交给男方外,男方也会将男子的庚帖交女方。这种帖子用绛帛或红纸书写,上载男女生年、月、日、时的干支,“二家合索男女生庚,令术家推算”。民间称为“换庚帖”,也称为“合八字”。这相当于古代的“问名”礼,双方命相相合,婚姻就初定下来。
(二)定婚。男女双方门第相当,命相相合,就可进入定婚阶段。定婚一般分小定、大定两道仪式。小定相当于古代的纳吉,又称“小茶礼”,在通过测算或占卜认为男女婚姻合适之后,男方就带着礼品到女家行礼,礼品随家丰俭。明代江南下定礼品是猪鹅、茶饼之类,北京地区“行小茶礼,物止羹果,数用四或六,甚至十六,数随家丰俭”。接着行大定礼,又称“纳币”、“大茶礼”、“行大礼”、“聘礼”等。大定相当于古代的纳征,这是男家在迎娶之前送给女方的一笔聘礼。
聘礼在明清社会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物品,如“金陵人家行聘礼,行纳币礼,其笄盒中用柏枝及丝线络果作长串,或剪彩作鸳鸯,又或以糖浇成之,又用胶漆丁香粘合彩绒结束,或用万年青草、吉祥草相诩,为吉庆之兆。”更多的是金钱财物,明代北京“大茶,别加衣服。勋戚家富贵家,金珠、玉石有费百千者。”清代纳币费用在乾隆以前,是不讲究的,“巨室费不逾百金,贫民仅钱数千。”乾隆以后逐渐发生变化,婚姻渐重财礼,福建诏安道光初年“中户娶妻聘近百金,下户五六十金”。
山西乡宁“光绪中,平家行聘,无过五十千者;至光绪末,增至二百千;今则三、四百千不足异矣。”清末民初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下定聘礼时,一般要交换婚书,俗称龙凤大帖。一经行聘换帖,就意味着婚姻关系最终确定,此后,婚姻受到法律保护。行大聘礼时,一般就包含了古代的“请期”的内容,婚期多在冬月,婚期选定吉日之后,就进人了婚姻的最后一道仪式——迎娶。明清时期男女婚嫁多在十六七岁,男女冠笄成年之后,女家准备嫁妆,男方预备迎娶。
迎娶有“亲迎”与“接亲”两种,“亲迎”是古代婚姻六礼中的大礼,即在婚礼举行那天由新郎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明清时期一些地方仍存在“亲迎”的礼仪。山东不少地方保存了亲迎古俗,如宁阳县“届期亲迎,鼓乐前导,沿途贴青龙字镇白虎。婿至女家,拜见女父母,奠雁代以鸡。女冠髻蒙首,喷饭登轿或车,女家送女同婿归”,河南光山“男娶必亲迎”;河北乐亭“娶时,无论贫富必亲迎”。


广州民国婚俗:文明结婚开始兴起
1.清末民初兴起文明结婚,多发生在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如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并首先在这些大都市中的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阶层中流行起来。结婚程序大约为: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经双方家长同意而结婚,大婚当天,唱歌奏乐,证婚人在礼堂宣读结婚证书,新人在证书上签名,来宾祝词或演说送上祝福。
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礼制服章审订委员会及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主持制定《婚礼草案》,该草案将旧式婚礼和新式婚礼杂糅之后制定,并由此制定出婚礼程序:订婚、通告(订定结婚日期)、结婚。结婚当天的流程:证婚人读证书,证婚人分别讯问新郎、新妇是否同意;新郎、新妇随后盖章或签字;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盖章或签字;新郎、新妇相向立,互行三鞠躬礼,并交换戒指;证婚人、主婚人致词;来宾致贺词;新郎、新妇谢证婚人、介绍人以及来宾;奏乐,礼成。
3.民国时期,政府号召青年参加集体婚礼,新人要取得政府颁发的“婚姻注册许可证”,还有医生开具的健康检查证明书,犹如今天的“婚检”证明。
4.新人的结婚礼服大致分为西式和中式两类,西式为男穿西装,女穿婚纱,中式为男穿中山装,女穿旗袍。
5.传统广府婚礼走“三书六礼”程序:“三书”为聘书(订亲之书)、礼书(过礼之书)、迎亲书(迎娶之书)。“六礼”为婚礼前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无锡婚俗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