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丨走进民俗里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如今是内蒙古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也是一座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少数民族城市。
这个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的地方,毗邻晋陕宁三省区,既生活着蒙古族群众,也生活着走西口来的汉族群众。这里保存了蒙古族古朴的民风,也传承有晋陕文化风俗,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民俗具有宝贵的人文价值。
祝愿奶汁像河湖中的水一样丰盈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再也不能弯弓射雕了,在征西夏途中病殁于六盘山脚下。如今,人们来到阿拉腾甘德尔敖包畔成吉思汗陵前,有时会赶上盛大庄严的祭祀活动。
一年中,成吉思汗陵前要举行数十次祭祀活动,日期和规模都是固定的。其中4次为季祭,亦称大祭;此外还有月祭和常祭。这些祭祀仪式源自成吉思汗时代萨满教祭天方式,明代以后又加入少量藏传佛教的内容。2006年,成吉思汗祭祀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春季农历三月二十一,举办一年中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其专有名称是“额苏格”(马奶汁)。它继承了成吉思汗在世时的古俗,用一年中最早挤的白骒马奶汁祭上苍,祝愿奶汁像河湖中的水那样丰盈。这是祈求畜群兴旺的祭典,故又称“查干苏鲁克祭”(洁白的畜群祭)和“鲜奶祭”。过去,这次春季大祭要持续半个月左右。
2018年5月6日上午,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典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0万名游客,来到3座一字排开的蒙古包式陵宫前,感受这场传统文化盛会的魅力。人们带着哈达、酥油、羊肉等,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夏季的鄂尔多斯,草青畜肥、乳酪生香,成吉思汗陵的淖尔大祭在农历五月十五日这一天举行。秋季农历八月十二日这天的禁奶大祭,又叫“玛里亚德”,意即新的毡宫落成典礼,是祝愿草原上马群兴旺,吉祥如意。冬季的农历十月初三,成陵又会迎来盛大的“皮条祭”。相传成吉思汗出生的那年冬天,他的襁褓外面用山羊皮条包扎起来取暖,并以此祝福,“皮条祭”由此得名,是对成吉思汗和后代子孙都能平安度过严冬的祝福。
除了以成吉思汗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祭祀,鄂尔多斯蒙古族绵延传承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祭祀文化,是鄂尔多斯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而独特。在鄂尔多斯采访,经常会不期而遇各种祭祀活动。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成吉思汗陵祭祀、敖包祭奠和与牧民们最密切的玛尼宏祭祀活动外,还有许多人们难得一见的祭祀活动。
鄂托克旗查尔苏木的敖伦布拉格,至今保留着祭泉的传统习俗。据说这里本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却神奇地出现了多处泉水,牧民们视之为神圣所赐,奉之为“水神”,对之供奉祭祀,祈求神泉永远润泽草原,草畜兴旺。
一曲《敖包相会》为草原上的敖包抹上了浪漫的爱情色彩,其实敖包并非恋人幽会的场所,而是草原上牧民祭祀神灵的圣地。敖包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灵魂,牧人遇有大事都要先祭敖包。
敖包蒙语意为“堆子”。为了在茫茫草原上识别方向,牧人们用石头和树枝垒起高高的堆子,这就是最早的敖包。作为草原上最早的路标,敖包逐渐成为民族崇拜物,成为祭祀神灵的地方。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鄂尔多斯草原上祭祀敖包的盛大日子。身穿节日盛装的人们如潮而至,在螺号声中,祭祀的人群绕行敖包三圈,献上哈达、炼烛、香枝等,虔诚跪拜鞠躬,默默地祈求幸福。
古老而神秘的礼仪结束后,敖包盛会中的草原就沸腾了:那达慕、赛马、射箭、摔跤……欢乐的赛事依次进行。近年来,文娱活动、旅游项目又为敖包盛会增添了新内容。
过去,女子是不准走近敖包的,但如今,当熊熊篝火燃起的时候,映照出的是青年男女蹁跹的舞姿。敖包远处的草原上,一对对情侣在月色中漫步,曼妙的草原情歌时时萦绕耳际。
唱百支歌曲,献衷心祝福
鄂尔多斯婚礼和漫瀚调代表着鄂尔多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堪称鄂尔多斯民俗文化的两朵奇葩。2006年5月20日,鄂尔多斯婚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漫瀚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额上嵌着玉点的骏马,还在沙丘上奔跑。身穿蟒缎长袍的姑娘哟,就要离开娘家的毡包……”凡是参加过鄂尔多斯婚礼的人,无不为这哀怨凄婉的《送亲歌》感动,同时雍容华贵、精彩纷呈的鄂尔多斯婚礼,也令参加者叹赏不已,难以忘怀。
经过千年演变的鄂尔多斯婚礼,如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本来面貌。史载成吉思汗成亲过程中,先后履行了6项仪式程序:提亲、订婚、宴请、送礼、求名、迎亲。这种古老的蒙古婚礼,流传至各个蒙古部落后,经演变更多地突出了地方特色,唯有鄂尔多斯婚礼仍然延续着古老的婚俗传统。“佩弓娶亲”“闭门谢婿”“献羊敬酒”“求名问庚”“分辨出嫁”“路迎新娘”“跪拜公婆”……这一整套鄂尔多斯婚礼程式,可从12世纪的蒙古婚礼找到其雏形。
“卸羊脖子”是鄂尔多斯婚礼的独特规矩。新郎到女方家后,新娘“分辨出嫁”仪式完毕后,女方家人用盘子端出煮熟的羊脖子,要求新郎卸开,这是对新郎是否心灵手巧的考验。有的新郎拔刀开卸、游刃有余,赢得了人们满意的掌声;而有的新郎则卸得大汗淋漓……
所有仪式程序,一切感情交流,都以歌舞和酒来做载体,鄂尔多斯因此以“歌的海洋、酒的故乡”而闻名。婚礼一般举行三天三夜,自始至终不准重复唱一支歌,唱出一支重歌就要罚酒3杯。婚礼上人们要唱百支歌曲,献上衷心的祝福。
今天的年轻人喜结良缘时,已不再完全依照传统婚礼的程式,但卸羊脖子、献羊敬酒等许多内容仍保留着,婚礼上,歌更是不能少,酒也不能缺。在乌审旗陶利苏木,记者曾参加一户牧民的婚礼,歌饮通宵,困了就盘腿打盹,醒来后继续欢饮歌唱。
九曲黄河如弯弓般环绕鄂尔多斯,由准格尔旗进入晋陕峡谷。准格尔旗的沟沟峁峁不时会传出高亢的漫瀚调,萦绕于漫漫山梁间,回荡在滔滔黄河上。
秦代曾强迫3万户迁至今日的河套和准格尔一带屯垦,形成蒙汉杂居相处的局面。自秦以降,中原汉族不断进入鄂尔多斯,蒙汉人民水乳交融。在长期的交流中,汉族群众学唱蒙古民歌时,取其曲调而以乐器演奏,这样的旋律演变成了内蒙古西部“二人台”的部分曲牌,《巴音杭盖》《敏金杭盖》等名曲至今传唱草原。还有一些蒙古族民歌在口耳相传中,一方面保持鄂尔多斯民歌的规律和弦法,另一方面糅进了汉族的“信天游”“爬山调”“二人台”等音乐要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歌新品种——漫瀚调。
一百多年流行愈盛,准格尔旗无论男女老幼,都能信口吟唱。漫瀚调最初是爱情的“鹊桥”,青年男女隔着沟壑,倾心吐露着爱情之声,比如《栽柳树》《唐庆扎布》等。传唱历久,漫瀚调歌词内容已无所不包,心里所想就成了口中所唱,即兴歌咏,语言朴实无华,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味和山野气息。
漫瀚调与鄂尔多斯民歌永远割舍不开,腔调潇洒、感情炽烈等鄂尔多斯民歌所具的特点,都为漫瀚调所传承。《阿拉腾岱日》是一首在准格尔旗布尔陶亥乡广为流传的漫瀚调,此歌就由传统鄂尔多斯民歌《鄂托克西边》演变而来。
除了在鄂尔多斯地区广为流传外,漫瀚调也流传于内蒙古西部许多地区,备受人们喜爱。蒙汉群众休戚与共的生活,是漫瀚调的根。
《鄂尔多斯婚礼》明日上演
第二届“梦之蓝·海口之春”旅游艺术节第五场演出将于本月5日举行,届时,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舞蹈团将携大型民族舞蹈诗画《鄂尔多斯婚礼》亮相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为海南观众带来充满浓郁草原气息的婚俗风情表演。
鄂尔多斯婚礼形成于成吉斯汗时代,是蒙古民族综合文化的璀璨结晶。大型民族舞蹈诗画《鄂尔多斯婚礼》以舞蹈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古老神奇、美丽可爱的鄂尔多斯,一个融合传统音乐舞蹈礼仪以及敖包、勒勒车等诸多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绚丽斑斓的草原世界。其中“挡门迎婿”、“惜送”、“沙浴”等精彩节目,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展现了鄂尔多斯人民豪爽开放的性格,以及他们在草原上自由安逸的幸福生活。全剧通过舞蹈表演呈现鄂尔多斯婚礼中最具特色的文化艺术,让观众感受来自鄂尔多斯那别样的民族风情。该剧曾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文华大奖特别奖”。
印象 · 鄂尔多斯
时间转瞬间步入了五月,天气也愈加暖和起来,气温甚至有时攀升到了二十度左右,展现于眼眸中的高原是一片绿盎然的景象。新发出的新绿在高原的暖风中肆意地摇曳,如一位楚楚的佳人,秀着傲人的身姿和清丽的容颜。走过了漫长而寒冷的塞外冬季,又是一个崭新的季节蹒跚而来了。香软的南风抚过脸颊温温婉婉的,也不再如北风似的粗砺和强劲,听风从耳畔掠过的声音,仿佛那里潜藏了高原一整个冬季的风韵。天色依旧蓝蔚,这片天空好似永远都是这么地一尘不染。干净的天空如冰清玉洁的处子,偶尔一缕薄云浮上心头,不胜娇羞。仰望这近在咫尺的蓝,是这么地让人感到舒服,仿佛可以滴落下来,不觉间就被它所深深吸引了,甚至不由得去伸手想碰触一下。阳光依旧媚好,走在纵横交错的街道上,不多时便会汗流浃背。
五月中旬,开始周游于鄂尔多斯。来鄂市仿佛已经很久了,而我好像还没有认认真真地游玩过,而今才发现塞外蒙古对我的吸引丝毫没有因为身处其中而减弱,反而愈加地浓烈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这里粗犷的大漠风景,还有异域的民族风情和纵马奔腾驰骋千里的豪迈与热烈。从大漠晚秋一路走来,历经漫长的严冬,而今是一个绿意渐浓的春季。而今早上的气温已在十度左右,正午有时竟攀升至二十五度,当南国的大多数地方迈进夏季的时候,此地依旧是春光融融的。前天看天气预报,说许多地方均已进入了夏季,中午气温在三十五度以上的地方比比皆是,而这里气温依然是怡人的,甚至早晚依旧凉意浓浓。主要原因是地势相对高,故而气温低。冬季漫长夏季短暂也是此地一个最大的特点之一,希望这个夏季有一段美好的值得珍存的记忆。
来鄂尔多斯之前,我对鄂尔多斯、对成吉思汗的了解仅限中学历史、地理课上所学的有限内容。当我真正走进这里的时候才发现,在这位于大漠南端的草原上,有一种文化被一代又一代的蒙古人民继承了下来,他们的信仰如此坚定,他们的传统从未被遗忘。
这片草原上有一种很强大的文化一直在传承,而这神秘的草原文明,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象征权力的“黄金家族”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次我准备追寻着成吉思汗当年的足迹,试着寻找一下真正“蒙古秘史”中的那些神秘谜团的答案。
鄂尔多斯以前叫伊克昭盟,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这么称呼它,因为这个名字在2001年时才被改成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包含了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7个旗,另外还有东胜区以及康巴什新区。
康巴什位于鄂尔多斯西南,据当地人说,“康巴什”在蒙语里的意思,其实就是“康师傅”,好像是因为这一带住着一位非常德高望重的老师傅,因此得名。进入康巴什你就会发现,这里的一切都修的特别好——每个建筑都很宏伟。康巴什新区是我见过的汇集有最多有趣建筑的中国城市——似乎全世界的知名设计师都有作品在这里。城市的烟火气息在这个诞生不久拥有许多造型独特的建筑的新区里已经很是浓郁,尽管和那些宽阔的街道和恢弘的楼宇比较起来,行人和车辆都不算多。
第一站是鄂尔多斯博物馆。在路口向人打听,当地人指了指远处一个灰楼,说那后面就是博物馆。博物馆是免费的,但是周一闭馆,绕过楼群,穿过一个花坛,渐渐走近越发觉得它很神奇。跟人打听这建筑的外型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地人说,灵感是来自于鄂尔多斯附近一带比较独特的一种地貌:砒砂岩。因为是天然形成,所以博物馆的外形也特意弄得坑坑洼洼的。
博物馆里面的展品,分成几个不同的展厅。
2号展厅是鄂尔多斯古生物展。这里以生命的进化为主线,清晰的勾勒了生命在鄂尔多斯地区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最后出现人类的完整过程。
3号展厅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展览分为“成吉思汗看准的故土”、“清朝时期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人民的觉醒”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四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鄂尔多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状况。
5号展厅是农耕、游牧 碰撞、交融鄂尔多斯通史展。这里展示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留下的各种生产、生活类文物。
如果初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博物馆绝对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机会。看完这几个展馆,我对鄂尔多斯的了解就从新兴城市,扩展到原来这里还有着丰富的考古学宝藏,化石以及悠久的人文历史。
从博物馆出来后,用过晚饭而后在乌兰木伦湖喷泉广场漫步。每天晚上,喷泉所在的广场是康巴什最热闹的地方。通常广场会放歌曲,喷泉每隔一首歌喷一次,直到对岸大楼的显示屏关闭,喷泉表演也就结束了。
整个过程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一样,随着歌曲的悠扬婉转跌宕起伏,喷泉也会做出各种不同的变化,加上百变的光影效果,使得整个表演气势磅礴美轮美奂……这样为人们在吃完晚饭和去吃夜宵之间提供了非常好的衔接休闲时间。
第二天早上起来,前往伊金霍洛旗拜访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有两个:一个是新修出来的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另外一个是原先的成吉思汗衣冠冢。
上午10点左右,先去附近的那达慕广场表演场地看马术表演。欣赏完马术表演,前往附近的布拉克浩特酒店大蒙古包,观看鄂尔多斯婚俗表演。欣赏了精彩的表演,终于进入了成吉思汗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雄伟的成吉思汗雕像。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后到底葬在哪里,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有人说是在六盘山,有人说是在阿尔寨附近,也有说是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但当时蒙古的密葬方式非常严格,而且对于埋葬的地点、细节等完全不做任何记录。所以,这座成吉思汗陵里所供奉的衣冠冢就更加珍贵。
大殿分为四个殿,正殿供奉有成吉思汗雕像,中间的后殿也叫寝宫,安放着三顶蒙古灵包,供有成吉思汗衣冠冢及驼毛,以及两位妻子的灵柩。这里还藏有一幅大汗全家福的画像,现在在后殿的墙上有这幅画的复制品。左殿里的三顶蒙古包供奉的是成吉思汗用过的弓箭、马鞍和圣奶桶,右殿里的两顶蒙古包供奉的是成吉思汗坐骑神驹的金像,以及记录成吉思汗大事件和蒙古生活习俗的书籍。
曾经忽必烈从蒙古各部指派了五百户人家——达尔扈特人,他们免交税赋、免服兵役,担任日夜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室和祭祀的重任,时至今日近800年,无论朝代更替还是八白室的迁徙,他们都在一丝不苟的恪守自己的使命。
大殿西边是苏力德祭坛,这里供奉的是“黑纛”,由一把主苏力德和四把陪苏力德组成。大殿东边是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展览馆,展示着近800年来祭祀成吉思汗时所用的相关物品。
在靠近陕西榆林的乌审旗有一处名为巴图湾的水库,在缺水干旱的鄂尔多斯,这座水库是很珍贵的存在。水库附近不远就是当年赫连勃勃建立的统万城遗址。
河套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万至3.7万年,属于晚期智人。据说在这片沙漠峡谷中曾出土过先民的牙齿和使用过的石器——河套人使用的石器只经过简单的捶击法加工,体积极小,主要为刮削器、钻具、尖状器和雕刻器。
在鄂尔多斯,年代更久远的遗迹是恐龙,一路行来,在乌兰镇的国家地质博物馆,以及查布恐龙博物馆、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都看到了这些大家伙所留下的痕迹——或是恐龙的骨骸化石,抑或是那些大大小小历经数千万年乃至数亿年依然清晰可辨的脚印。当你面对这些曾经的地球统治者所留下的遗物时,你才会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的历史确实太短暂了。
晚上宿于乌兰镇,第二天,到达察罕苏力德草原。因这片草原上供奉着察罕苏力德,故名。“察罕”在蒙语里是“白色”的意思,这里供奉的,便是“白纛”。
黑纛在成吉思汗陵,白纛就在察罕苏力德草原,和黑纛相比,白纛的形制更为复杂。中间的主徽呈火焰形,代表草原人民生生不息;上面的黄金和蓝宝石代表日月,北斗七星宝石环绕蓝宝石,挂满白色马鬃的圆盘象征蒙古人民的摇篮。主徽的前方分别是有重要人物去世时放倒的随徽、祭祀准备祭品使用的使徽和使徽不在时做代替的代徽。
草原上并没有太多的蒙古包,而是主要保留了原始的游牧时期蒙古草原的风貌,星星点点,几处蒙古包,随处可见羊、牛、马在吃草。草原中还有几片不大不小的湿地,刚下过一场雨,把青草打得越发挺拔碧绿。
因为蒙古草原上地广人稀,所以人们普遍都很热情好客——有可能这次来过客人,一两个星期家里不会再来人做客了。
“白食”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日常生活到宴请宾客,再到供奉祖先神灵,奶制品都是无处不在的。现在很多地方的奶制品都是工业生产、加工出来的,而住在察罕苏力德草原的人们,仍然用着最原传统、最原汁原味的老方法,每天制作着各种各样的白食。
草原上的人说,奶是草原上最珍贵的吃食,制作奶制品,没有一点是浪费的。把刚刚分离出白酥油剩下的酸奶煮沸,会析出淡黄色的水,他们叫它“萨拉水”。平时他们会把萨拉水加糖罐装冷藏起来,炎炎烈日,他们靠这种水避免中暑的,据说还有治疗高血压的功效。再剩下的酸奶被装入大布袋子,经过渗透、风干,就会变成奶渣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零食。
蒙古人通常一天吃两茶一餐,早晨和中午都是奶茶和手把肉,以及搭配的各种奶制品,只有晚上才是吃主食的正餐。
而最地道的吃手把肉的方法,是把羊肉削成小块放到碗里,依据个人口味加上炒米、白酥油、奶酪、奶渣子等白食,最后用热奶茶一泡,这样一碗最受当地人喜爱的餐食就做好了。这样奶茶不但可以增加咸味,还把肉加热了,又充满了各种奶香。
除去白食,炒米也是蒙古人喜爱的一种小食品,随处都可以见到。金黄色的炒米看起来很像颗粒大一些的小米,嚼在嘴里香脆至极,像花生米一样让人时不时就想吃一把。如果把炒米拌上白酥油,再加些白糖,吃起来就像奶油糕点一样,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2
车子行驶在广袤的荒漠草原上,周围的植被越发稀少,裸露的沙土也由原来的黄色渐渐变成了砖红色……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的一座石窟。距离阿尔寨石窟还有几十公里时,就能看到它的身影了——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上,红色的石窟如城堡一样突兀而起。
这里属于藏传佛教的萨迦派,60多个石窟中有10多个里面有壁画,有3个石窟中有莲花生、菩萨和成吉思汗的雕像供人们参拜。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据说成吉思汗行至这里时打猎受伤,他从马上跌下,后来就在这一带养伤。因为大汗的死和葬地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所以这更让这里多了一层神秘气息。
石窟中最有历史价值的莫过于壁画。这里的壁画内容非常罕见,有双身罗汉、蒙古六道轮回安葬图:天道、代表战争的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分热地狱寒地狱的地狱道,千手千眼观音、忽必烈灌顶民族大团结图等。
元朝忽必烈时期在此修建了石窟。石窟中的壁画细致精美,很多至今保持完整,颜色尤其是绿色和蓝色保存最为完好。有的壁画最外层颜色已经被风化,里面露出了以蒙古文书写的“蓝色”、“天空”等字样,据推测应是绘画的工匠为指导后面工匠上色所写。
除了壁画,很多石窟中还供有佛龛。但由于直到1980年代才被保护起来,不止壁画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刻字、熏烧等损毁,很多佛像也已不翼而飞。石窟外墙有22个大大小小的浮雕塔。还有一个天梯塔,被寓意是供灵魂升天使用。石窟前面一块平台上有一大一小两个卧坑,符合坐着的时候腿放的位置,而且左腿粗右腿细,很有可能是因为成吉思汗在附近左腿受伤时曾在这里养伤,工匠为其打凿出来的。石头是砒砂岩质,质地不是非常坚硬,因此很容易受到风化等侵蚀,很多地方已经断裂,原有的石窟有些已经损毁。
除了壁画,石窟还发现了很多鱼类化石,随便走到后面的乱石堆里,就能看到化石,真正的化石!而且这些一般也不稀罕收集了,因为实在太多了,他们的兴趣都在寻找更完好,更具有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化石上。
蒙古人有自己的日历系统,通常跟汉历差不了太多,但鄂托克旗自己的蒙历差别较大。一共也是12个月,但正月之后就是五月(没有二三四月),十月之后的名称也不再是十一十二等数字,而是有特定的名字,并且每个月都有特定的事情。目前只有鄂托克旗一带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历法。
鄂托克旗的汉语名字叫“乌兰镇”,不过当地大多数蒙族人都习惯叫它鄂托克旗。不论是向北去阿尔寨还是向西去布龙湖,鄂托克旗都是一个很好的落脚点。
小城市很整齐,中心地段有很多餐厅,什么口味都有,晚上如果想吃点夜宵可以去广场对面。在鄂托克旗晚上除了广场周边比较热闹之外,还可以去赛马场,每天晚上那里有夜市。如果天气好,一般夜市都到午夜十一、二点。
七星湖位于库布齐沙漠附近,湖水呈碧绿色,从天上看就像是镶嵌在沙漠中的绿宝石一样。从鄂托克旗前往七星湖的路上,有一座菩提济度寺,因为与主要交通干道之前有段很长的距离,所以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就像布达拉宫里的活佛夏天会去罗布林卡办公一样,嘉木扬 ? 图布丹主持每到夏天,就会从北京雍和宫回到这里。因为这里,是他当年出家的地方。
大漠无垠,亘古无路,僻沙成途仿若天方夜谭,但在库布齐沙漠中却有一条穿沙公路。穿越库布齐沙漠横亘沙海,车行其中,两侧都是连绵的金黄的沙丘,而靠近道路的部分,固沙防风的植物则时刻保卫着公路。蓝天白云之下,车子在沙漠中穿行,心中的壮阔之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穿过连绵的沙丘,沿着林荫道一直前行就能到达位于杭锦旗的七星湖畔的沙漠度假酒店——这看上去就恍如沙漠中的城堡和王宫。酒店的占地面积非常大,沙漠温泉、泳池、博物馆样样俱全,还有一座高规格的会议中心和一个室内植物园。
作为一个完美的结尾,响沙湾的旅程是令人惊喜的。响沙湾位于库布齐沙漠的最东端,是一个集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的沙漠休闲景区,由仙沙岛、悦沙岛、莲沙岛和福沙岛四个岛组成。四个岛都位于沙漠中,被隔离开来,岛与岛之间的交通方式有沙漠冲浪车、小火车、骆驼等。其中莲沙岛和福沙岛是住宿区,悦沙岛和仙沙岛是休闲区。
进入沙岛只能通过乘坐缆车,有三条缆车路线,1、2号索道离休闲区近,3号索道离住宿区近。
福沙岛是蒙古风情的住宿区,这里既有蒙古包也有度假标间,还可以观看蒙古婚礼、参加篝火晚会等。仙沙岛主要为游乐,岛内有很多围起来的小块区域,提供足球、排球等供游客自行玩耍。大厅里提供了超多躺椅,玩累了可以边休息边欣赏各种民族歌舞表演。悦沙岛主要为观赏。
经过斟酌之后,最后选择了悦沙岛,坐上索道,慢慢朝沙漠靠近,突然觉得像时空隧道。靠近黄色的沙海,进来后就是一座座鲜明的沙山了。从索道下来,换乘冲沙车,像船一样把人送到一个沙岛中转站。到了中转站,冲沙车把我们放下,背后是小火车,在金黄沙丘和蓝天下行驶,宛如童话。
高原的天气总是这么好,蓝天白云还有黄沙,火车缓缓开过,宛如童话里的场景。小火车的终点就是悦沙岛了,这里有巨大的蒙古包、游泳池、舞台、餐饮。刚进没多久就听到广播在提示蒙古包中的“鄂尔多斯的婚礼”要开场了,可以进去看。歌舞节目就是讲整个蒙古族的婚礼过程,从双方筹备到其中的礼仪习俗,没有什么戏剧冲突,就当进去休息。看完表演后在外面吃了午饭,价格、味道还可以,只是很容易吃到沙子。
而后躺在中庭广场的躺椅上歇了歇,度过最热的中午时段。躺了有半个多小时,阳光已经有点斜,去沙山的另一边骑骆驼。云朵在空中变换着形状,沙山的光影也在流动,风很大,虽然暴晒但一点都不热。为了拍站在沙坡顶上的照片而一直跑到顶上,沙顶上有很多黑色的小虫子在飞着。到了沙顶上,立刻被震撼了,蜿蜒起伏的沙漠线条在斜阳下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碧蓝的天际。一直走到骑骆驼的地方,我们的票是包含了骑骆驼的,即使只有我们两个人也会带着一队骆驼出发。骆驼先是跪着,人坐上去后,先起后腿,再起前腿。骆驼带着我们在沙漠中行走,迎面还遇到了一个骆驼队,在强烈的阳光下,仿佛穿越。与那对驼队擦肩后,我们便独行在沙漠中,我们坐在骆驼顶上,面对浩瀚沙山,风在呼呼地吹,伴着干燥和沙粒,像一场千年的流浪。
骆驼转了一圈后回来,跟骆驼拍几张照片。从骆驼园出来,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西斜的阳光是最好的光线,走在沙丘里,在脚尖的沙河光影让人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在游泳池后面有沙雕,还没开始仔细看,就看见上午拍照的小红吉普车停在面前。依然是坐着小火车回去,然后往下走去坐索道。由于夕阳的风景太美,总是忍不住停下来,下了缆车回望沙山,太阳正在西沉,很美丽,亦很难忘。
游完响沙湾后,回达旗住了一晚,第二天坐上了回东胜的汽车。汽车行驶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回想着这一程经历的各种奇闻趣事,才发现这片草原埋藏着太多的秘密,而且越探索就越会被它所深深吸引。成吉思汗,和以他为代表的草原文明,已经让我深深地着了迷。
《蒙古族婚礼》现身呼和浩特市大召庙会 民族婚俗风情闹新春
轻风吹拂,圣火微晃。一大群少年、少女们手捧哈达,簇拥着新娘和新郎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新郎凝视着新娘,人生最重要、最幸福的仪典开始了。2月10日,作为大召文化庙会期间精心打造节目之一的歌舞表演《蒙古族婚礼》在塞上老街西口钟鼓楼上演,向青城百姓展示蒙古族婚俗风情。
演出中少年们放声高歌,少女们翩翩起舞,哈达订亲、拦门迎婿、分发出嫁、母亲祝福、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一一展示。呼麦,长调,马头琴,筷子舞等民族特色表演穿插其中。
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着观众。在零下十多度的现场,一些观众在演出前半个小时就开始等待,一直坚持看完演出。
现场观众武慧珍:“表演很好!很亲切的感受到了蒙古族婚礼的氛围,以前没有见过、感受过蒙古族特色婚礼,这次在正月里感受了一下心情都觉得很好。这次我还拿到了“新娘子”派发的红包沾了沾喜气,明年还要带家人来大召庙会逛逛。”
礼仪歌舞表演《蒙古族婚礼》由玉泉区乌兰牧骑演出。自接到演出任务后,玉泉乌兰牧骑从舞美的设计到婚礼仪式,做了精心准备。婚礼内容以像东部地区科尔沁地区、西部鄂尔多斯地区还有中部乌珠穆沁地区等地的蒙古族婚礼仪式与习俗为蓝本,进行了精细的艺术加工,浓缩了传统婚礼的精华内容,融风俗,礼仪,精美服饰,热情歌舞,优美音乐于一体,寓情于舞,以歌传情,充满幸福、吉祥、喜庆、热烈的气息,展示了蒙古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蒙古族人民的智慧。
黑马艺术团团长王景文:“这次大召文化庙会钟鼓楼表演,以婚礼文化为主基调,编排了蒙古族婚礼表演、传统汉族婚礼表演还有绣球招亲表演,想打造一台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文艺演出。这几天天气比较冷,在未来的六天里我们会努力为青城百姓献上一道文化大餐。”
鄂尔多斯市草原馬上见!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兴建于2004年,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骑射之地、游牧之所”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占地面积16000亩,是内蒙古中西部接待规模较大的草原休闲度假目的地之一,也是鄂尔多斯市重点项目扶持单位、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单位、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单位。多次被主管部门评为“民族团结示范企业”及“旅游服务优质奖”。
鄂尔多斯草原有最具民族特色的五大文化旅游产品:那达慕实景马术剧、诈马宴、草原之夜篝火晚会、飞天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婚礼表演。那达慕实景马术剧,它是鄂尔多斯草原重点旅游产品。全场表演45分钟,整剧以马背为舞台,内容包含敖包祈福、单人单马、多人多马、马上骑射、蒙古族男儿才艺表演等内容。诈马宴是古代蒙古民族最隆重的宫廷宴会,也是蒙古族特有的庆典宴觞。在诈马宴中,您可以穿上王爷、大汗的华丽服装,品尝美食、参与竞技,体验做王爷、大汗的尊贵享受。草原之夜篝火晚会是草原蒙古民族独有的盛大聚会。
夜幕降临,老阿爸唱起悠长的祝词,萨满法师点燃圣火,跳起萨满舞,虔诚的向长生天祈福,草原上的人们相聚在圣火旁,与亲人、爱人、朋友一起,跳起安代舞,接受圣火的洗礼和祝福。飞天草原是目前国内杂技界中表演难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项目之一,飞速旋转的大飞轮、空中跳绳、空中飞人及大变活人魔术等,带给您不一样的惊险刺激。鄂尔多斯婚礼展现了独具民族魅力和鄂尔多斯地域风情的婚俗文化,表演中浓缩了鄂尔多斯蒙古族娶亲过程中的精华内容,有分发出嫁,母女惜别等感人情节,处处洋溢着迷人的蒙古族风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景区日接待游客量近8000人次,可同时容纳1500人用餐和住宿,核心区是由两个蒙古金帐和399顶蒙古包组成的蒙古包群。“一心、两翼、六区”的布局突出了景区自然与人文资源特色。一心,即游憩集散中心;两翼,即民俗人文体验翼、草原自然风光翼;六区,即综合服务区、汽车营地区、民俗文化体验区、草原休闲娱乐区、草原休闲度假区、草原生态观光区六个功能区,整体景观如同一只展翅雄鹰翱翔在鄂尔多斯草原上。
观鄂尔多斯婚礼、看实景马术剧、骑马、射箭、祭敖包、访牧户,领略草原深处最原始、最淳朴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炒米、奶茶、手把肉,银碗、哈达、烤全羊,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邀您相约草原!
鄂尔多斯:北疆明珠 魅力之城
鄂尔多斯位于祖国北疆内蒙古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与晋、陕、宁三省区以及内蒙古乌海、阿拉善、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五盟市毗邻。全市辖七旗两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4万(其中蒙古族19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地级市。鄂尔多斯区位优势明显,距首都直线距离不到600公里,是国家规划的呼包鄂榆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作为草原文化的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与中原文化、南方文化共存并行,互为补充,为中华民族的演进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夏、商、周到元、明、清,这里一直就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之地,蒙古族三大古典史诗巨著中的两部《蒙古源流》和《蒙古黄金史》就诞生在此,并在国内外广为流传。鄂尔多斯是世界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展示了蒙古族祭祀文化和婚俗礼仪的神秘和壮美。
鄂尔多斯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适宜,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内蒙古的两个国家AAAAA级景区全部在鄂尔多斯。境内既有成吉思汗陵、秦直道、萨拉乌素文化遗址等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响沙湾、黄河大峡谷、生态草原等自然旅游景观。市府所在地康巴什区是国家首个AAAA级城市旅游景区。城市核心区夏季平均气温21℃,是我国北方避暑、御寒、旅游度假的理想之所。
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主要有煤炭、化工、建材、羊绒等自然资源,是全区乃至全国正在发展的能源重化工和纺织基地,在全国地级市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探明煤炭储量1930亿吨,占全国的1/6左右,远景储量超1万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4.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左右,世界最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位于境内,是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地。
依托地区的资源优势,鄂尔多斯更加注重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培育非煤产业。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肥、煤制烯烃等高端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60.6亿元,居内蒙古全区各盟市第1位,增长7.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2.6亿元,总量占全区的17.9%,增长12.9%。
“台湾是个多元社会,旅游产品特别丰富,文创产业十分发达,旅游产业前景是很好的,但是目前的低价团现象和部分旅行社的短视行为给台湾的旅游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台湾导报社社长林文雄认为,随着海峡两岸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于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自然也能接受更高的价格和更有品质的旅游推介。在他看来,深度游和品质游才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报业旅游联盟成立以后,成员要共同合作,加强互动交流,达成的合作协议希望可以尽快落实。”林文雄对联盟充满期待,他说,报业+旅游前程似锦,希望大陆的朋友通过联盟来台湾旅游,一定可以体验到旅行社普通线路看不到的精彩和感受。
港澳传媒集团副总裁陈进:拓展综合信息服务
“报业转型特别是要注重深耕本地服务,转变观念,从单纯新闻报道、内容提供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型。”港澳传媒集团副总裁陈进说道。
陈进表示,报业的优势在于拥有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公信力、内容组织生产化的优势以及本地化渠道的优势。有联结用户的“基因”。记者采访收集了很多信息,但只做了新闻报道,而没有进行深度分析和定制开发。
陈进认为,媒体可以专门设立信息分析小组和产品研发小组,通过关注本地受众的资讯个性化需求,利用内容生产和数据库资源的优势,面向区域受众加快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增值服务,尤其是媒体完全可以利用和当地银行、证券、百货、行政事业单位良好的协作关系,展开更多个性化服务,开辟利润增长点。
商丘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社长刘道明:用公信力助力转型
“移动互联时代,报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公信力,报业转型过程中探索的商业模式的构建就要围绕公信力展开。”商丘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社长刘道明说道。
刘道明以商丘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商丘国际华商节和木兰国际文化节为例,在他看来,报业作为有着浓厚文化基因的产业生力军,可以较好地通过跨界文化产业实现报业转型。在新媒体冲击下,报纸读者减少,但报纸的公信力仍然存在,如何把公信力变现,就成为报业广告的转型方向。
刘道明建议,联盟下一步可以成立报业旅游文化研究院,联盟成员单位一起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报业旅游文化产品,也可以开展旅游文化品牌评级,同时要注重研究报业如何与企业合作,延伸到新媒体、电商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丰富报业业态。
洛阳日报总编辑李勇:报业旅游前景广阔
洛阳日报总编辑李勇说,近年洛阳日报用过去积累下的自有资金投资了一些非报产业,主要是金融、类金融、高科技企业等。这些项目多数在短期内见不到效益,但是在一两年后就会开始有收益,且是比较稳健的项目,值得期待。
李勇表示,洛阳旅游资源丰富,他们在旅游产业也做了一些探索。在他看来,媒体加旅行社,可以产生和社会上其他旅行社差异化的经营路子,主要表现在地接业务、专线资源等。比如,与外地同行报社间、政府间的深度合作,开创两地互动旅游业务。
李勇说,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旅游行业却一直有超过10%的增长,是正在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相信报纸+旅游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希望在联盟这个优质平台上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拼出一片报业旅游发展的新天地。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是一届在我们自己家门口举办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的盛会,鄂尔多斯市政府借助这一绝佳的平台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组织系列活动,向世界展示鄂尔多斯改革开放成果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以及独具魅力的优秀文化和民族风情。
鄂尔多斯婚礼凝聚了蒙古民族礼仪风俗的精华,是迄今保留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蒙古民族风情画卷,它集众多文化之大成,寓情于歌舞,是草原民俗、婚俗文化的窗口,同时鄂尔多斯婚礼又是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集中体现。为弘扬鄂尔多斯这一悠久、灿烂、独特、厚重的民族文化,向全世界展示鄂尔多斯的文化积淀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由鄂尔多斯市妇联主办、鄂尔多斯市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浪漫世博――鄂尔多斯集体婚礼”于2010年7月23日鄂尔多斯互动日这天呈现于上海世博会。
7月23日在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举行的“浪漫世博――鄂尔多斯集体婚礼”中,以新人与传统婚礼互动的方式出现,将有我市专业演员表演传统“鄂尔多斯婚礼”中的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顶碗舞、筷子舞等歌舞为鄂尔多斯集体婚礼助演,28对新人身着鄂尔多斯婚礼盛装互动其中。届时,出席婚礼的鄂尔多斯市政府领导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信息发展组织官员为新人证婚、颁发纪念品和结婚纪念证书。“浪漫世博――鄂尔多斯集体婚礼”将传统的“鄂尔多斯婚礼”和现代文明的集体婚礼完美结合,不仅为新人们的人生书写了一首绚丽多彩的诗篇,也为上海世博会演绎了一曲华美动人的乐章。
7月20日上午,鄂尔多斯市妇联、鄂尔多斯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举行了“浪漫世博――鄂尔多斯集体婚礼”出行仪式,仪式特邀有关部门领导和新人的亲朋好友参加,为新人在世博园举办婚礼表示祝贺和欢送。第六届成吉思汗旅游文化周于7月18日在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隆重开幕,“浪漫世博――鄂尔多斯集体婚礼”出行仪式是此次旅游文化周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此次旅游文化周的一大亮点。
在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浪漫世博――鄂尔多斯集体婚礼”举行后,新人于24日在市妇联的组织带领下开始杭州西湖、千岛湖等地的浪漫之旅,26日返回鄂尔多斯市。
本次“浪漫世博――鄂尔多斯集体婚礼”由鄂尔多斯市妇联主办,鄂尔多斯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筹备工作从今年3月底开始,历时3个多月。婚礼的海选、初选工作由我市各旗区妇联组织开展,共有180多对新人入围。经最终评审选拔,共有28对新人入选。参加这次鄂尔多斯集体婚礼的新人,有来自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有耕耘在三尺讲台的辛勤园丁,有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有驰骋工商界的创业者。其中,新婚夫妇一蒙一汉比例占到32%。他们敢于创业,勇于创新,勤于奉献,乐于进取的精神,是我市广大青年人学习的楷模。他们将在上海世博园把鄂尔多斯婚礼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及鄂尔多斯青年人积极向上、豪迈大方的气质和引领时代风尚的进取精神展现给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