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广西、四川,嫁娶风俗大盘点,网友:我拒绝结婚!
现在结婚,很多新人嚷嚷着流程太繁琐。其实,这已经是优化过的了,老一辈的人结婚前后的风俗更是繁琐。下面小编带大家看看黑龙江、广西、四川老一辈结婚的风俗,大家觉得繁琐吗?
1、黑龙江大庆
结婚之前不能相见,必须要到结婚典礼当天才能见面,结婚前一晚,夫妻双方可以举办一个简单的单身之夜,在迎亲之前,需要说祝贺的话。然后新郎需要注意的是提前找好司仪和伴郎。两个人不要站在新郎前边,因为今天新郎新娘是最大的。
到达新娘家的时候,新郎需要喊门,有些地方还规定新郎需要喊十个新娘的昵称,这样才可以进门,进入娘家门之后,新娘家已经事先准备好了驴羊肉,除了留一半在新娘家,另外一半就负责带回新郎新娘的新房。
2、广西桂林
侗族的结婚风俗,侗族人一对新人结婚有一个很奇特的习俗,那就是抹黑脸。用特制的东西往脸上涂抹,不仅仅是新娘和新郎要抹黑脸,在场的各位宾客尤其是年轻的,也要相互抹黑脸。通过这一方式热闹起来,此举不仅能够活跃婚礼现场的气氛,最重要的是这个习俗在侗族人看来是驱邪的,是对新婚夫妇的真挚祝福。
3、四川德阳
传袋。这项习俗是取传宗接代中传代的谐音在。数量上,传袋的数量越多,说明新娘新郎在以后的日子福气会更大,生活也会更加顺遂,日子也会越过越美满。
撒谷豆。这项习俗就是当新娘新郎走到举办结婚仪式的宴会厅的时候,在即将跨过门槛时会有提前安排好的人在门口撒下一些五谷,同时也可以撒一些花生、红枣、桂圆这些坚果,这象征着早生贵子,然后一直撒到新娘新郎要举办结婚仪式的礼堂中央。
你的婚礼繁琐吗?还保留老一辈的传统吗?
浙江、湖南、四川,嫁娶风俗大公开,准女婿:结婚太难了!
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不仅结婚当天有很多的规矩,结婚前后也有很多风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浙江、湖南、四川的嫁娶风俗,看看你都知道不?
1、浙江绍兴
绍兴市区少有嫁妆聘礼一说,双方家人有能力的支持一把,没能力的就靠孩子自己。但结婚当天,女方家里得准备子孙桶、银碗银筷等,床上还要叠好几床被子,被子叠得越高越好,结婚迎娶的路途中都要敲锣打鼓。
2、湖南
双方父母见面协商订婚事宜,主要是订下黄历和男方的聘礼多少。目前比较大众化的是10.8万,但主要视双方经济条件而定。所收礼金按经济条件情况返还,如果女方条件一般,收88888的话返还给男方38888-58888不等,如果女方条件不错,就直接收下全部礼金并购置一辆轿车给男方。
3、四川
四川人也是十分讲究数字的,所以礼金的数字也要非常吉利。一般不会在礼金中出现单数,而且一般会多出现6和8,比如8888,6666都是可以的!
你家乡有哪些结婚风俗呢?结婚彩礼钱一般多少呢?
蜀地史迹|四川农村传统习俗杀年猪,藏着您不知道的丰富民俗
汉字有屋有豕谓之“家”。豕,就是猪。猪是中国先民很早就豢养的家畜,是家庭财富的象征。这种财富的象征意义,在农村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川农村杀年猪,是过年时一件极其隆重且能彰显家庭富裕、衣食富足的大事。
有许多关于杀年猪的习俗。以前人迷信,一般逢亥日、亥时及逢阴历“六、八”不杀猪。
杀年猪必备工具:杀猪板凳
但乡下不说请客,川东、川东北地区一般说吃刨汤,岷江流域一带说喝血汤,还有的说请吃旺子汤。
杀猪放出来的鲜血凝固后就是旺子、血旺儿、血旺子,概因避讳说血,一则见血不利,二则血谐音折本的折,故改说旺。
血旺儿又叫二刀菜。过去骟仔猪儿后,用其睾丸、肾肠烹饪而成的菜,为取名好听,叫做头刀菜。
骟猪时,是猪一生中第一次挨刀;杀猪时,是猪第二次挨刀,故有头刀菜、二刀菜之说,这充分反映了四川人的幽默诙谐。
以前讲究的成都人还说吃洗(喜)猪肉,也因避讳说杀。因为猪杀后要洗净刮毛,所以叫洗猪,洗又谐音喜,皆大欢喜。当天桌子上的菜,统称杀猪菜。
一般杀猪前头一天就不再给猪喂食。杀年猪时,选址往往在院坝边上,最好是一个斜坡,有的先砌一个土灶烧开水。
几个壮汉上阵,把猪从圈里拉出来
杀猪时,根据肥猪大小、气力,往往需要三五个壮汉把猪从圈里拉出来,有的拧耳朵,有的抓猪身,有的扯尾巴,将之横压在杀猪板凳上。
将猪横压在杀猪板凳上
迷信的人还会用布揩净猪的四蹄,称为洗脚。据说这样做后,不造杀孽,猪好投胎超生,家中喂养的猪也不会生病。
懂行的杀猪匠一般不亲自取刀,往往会支使儿童将刀递来,迷信说法是可以免去杀猪人的罪孽,而儿童因年幼无知,不犯递刀之罪。杀猪放血那一刻,未满12岁的小孩不能旁观。
旧时在重庆地区,杀猪匠杀猪前要先念:“猪娃猪娃你莫怪,你本是人们的一碗菜。今年去了明年来,畜牲快快去投胎。”念毕,当即行刀。
杀猪刀长约一尺,尖锐锋利。杀猪时,从颈部刺入,直达心脏,讲求一刀毙命。
所谓快准狠,一下子点到心脏上,干净利索,不能戳伤胸肋,否则血渗透到胸腔,形成呛血,会影响肉质。
万一未中要害,杀猪匠不能马上抽刀,往往再往里捅3下,意为“连升三级”。若抽刀后,猪仍未死,甚至还逃脱奔跑,则大不利。杀猪匠不仅得不到报酬,还常常会和主家闹得不欢而散。
接好猪血,待猪不动后,有迷信的主家会撕些纸钱,蘸上猪颈刀口鲜血,焚化给死猪,称为送猪“买路钱”。
此时,众人将杀猪板凳斜放在铁锅上方,把猪抬上板凳,方便淋水刮毛。若是平地,则舀水来淋。
淋水,准备开始刨毛
淋开水刮毛前,先在猪蹄上刺一个小孔,插入小竹筒,或人力或用气筒将猪身吹胀,方便去毛。
刨毛
四川有一句骂人的话叫“死猪不怕开水烫”,意思是挖苦无论如何劝导、批评都无动于衷的人,语源便出于此。
被刨完毛的肥猪
刮毛洗净后,就开始切开边割肉。首先割下猪头,最后切下猪尾。猪头和猪尾割下来放在显著位置,要让主家看见,此所谓有头有尾。
猪脑壳、猪尾巴是各家各户敬神时供祖先享用的,最为宝贵。
四川婚俗中,好多地方谢媒也必用猪头财物,故称媒人为“啃猪脑壳的”。民间俗话还说:“媒人是只猪,这边呼了那边呼。媒人是根杵路棒,过河丢在田坎上。”
杀猪师傅熟练地分解猪肉
猪头割下,然后卸下肚腹板油,开膛、取脏、下膀、开边。
猪身各个部位,作为食物后,猪耳朵有的叫顺风;猪舌头叫赚头,因为舌与折谐音,不好,改用赚,邛崃一带还叫招财,成都多叫脷子;猪屁股要叫坐墩;肝腰、脷肚叫上杂,猪大肠叫下水。
趁猪肉尚有余温,赶紧腌制腊肉
猪肉分解完毕,要趁猪肉尚有余温,赶紧腌制腊肉,才巴盐入味。一般抹上盐、花椒等调料,晾晒即可。
待到一切收拾妥当,迎接大家的就是一桌丰盛的杀猪宴大餐了。
四川老婚俗趣谈:听不懂方言 恐怕娶不到媳妇
从古到今,婚嫁丧葬都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旧时的四川人尤其重视,称之为“红白喜事”。方言中也有很多关于婚丧娶嫁的词语,它反映了四川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这盘先来摆一哈儿有关婚嫁的龙门阵:说人户、看人户、打行架、讨座位、背瓢篼……对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俗学会理事、成都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黄尚军,随口就说出一串与婚嫁相关的四川方言。他说,四川旧时还有很多嫁娶时的民俗歌谣,啥子铜梁县的《交期单》、蓬溪县的《过礼歌》、合川县的《十架抬盒歌》等等,现在听来安逸得很。
【相亲】
“看人户”要搞明察暗访
暗访只能“打圆凿”(说好的),不能“打破锣”(说坏的)。
我国古代婚姻仪式主要是“六礼”,其大致内容为:一纳采(送礼求婚),二问名(询问女子的姓名和出生年月),三纳吉(送礼订婚),四纳征(送聘礼),五请期(议定婚期),六亲迎(新郎亲自迎娶)。“四川地区流行的婚姻习俗,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虽然有些变化,但基本没离开‘六礼’的内容,不过用四川方言来说别有趣味。”黄尚军先提到了大家比较熟悉的“说人户”和“看人户”。
俗语说:“结坏一门亲,传坏九代根。”但古时是没有自由婚姻的,都讲求“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男女一方要提亲,则需要媒人向对方父母说好话撮合,俗称“说人户”。
看人户有明察也有暗访。明察就是由女方或男方父母挑选吉日到对方家探访,观察面貌品行,顺便“吃晌午”(午饭),不过,男女双方在这个看人的过程中都有可能暗中“做手脚”,比如“通过事先贿赂媒人,借用亲友中的健壮小伙和漂亮姑娘顶替”之类。黄尚军笑言,媒人拿钱办事,往往与事实有出入,这时四川人就多了个心眼,往往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考察对方的方方面面,也就是“看人户”。一般的“暗访”就是委托亲朋好友,四处调查对方门第、家教、脾气等等情况。
不过按照民间习俗,凡是遇到有人“暗访”,只能“打圆凿”(说好的),而不能“打破锣”(说坏的)。“四川俗语说‘十个说客当不倒一个戳客’,意思就是“十个说好话的人比不上一个说坏话的人”。
【定婚】
女方将“陪奁”送往男家
“陪奁”就是嫁妆,至今四川各地婚俗中仍旧有“办陪奁”的风俗。
“说人户”和“看人户”之后,男女两方如果都满意,这时就要将男方、女方当事人的生辰八字交由算命先生定夺,再将结果告诉媒人,由媒人向两家告知。等到一切都算好了以后,婚礼的准备就可以拉开序幕了。首先便是定婚期,双方要找算命先生来选个良辰吉日。有的地方还要先吃一盘“定婚酒”,目的是让附近的乡亲邻居都得知这场婚事,不得反悔。一般由女家选定一个双日子,男家备办鸡、鱼、膀及酒、米等,香三炷,蜡一对,红线纸若干。有钱人家还要送给女方金银首饰、玉器玩物等,如金耳环、簪子、玉镯各一套,称为“金一套、银一套”,以及戒指、衣料等。女方则回赠男方鞋帽、衣料等物,同时双方还要写好请帖等待婚期来临。
“铜梁县流行着一首民歌《交期单》,里面唱道‘我爹接到期单看,开口就把大气叹;哥哥接到期单看,这下陪奁啷个办……’唱的就是准备陪嫁过程里的事儿。”黄尚军说,歌里“陪奁”就是嫁妆,至今四川各地婚俗中仍旧有“办陪奁”的风俗,即新娘出嫁时,其父母须置办床上用品及用大红色油漆漆好的大柜子、桌子、椅子等,由送亲者用竹竿抬、箩筐挑,一路上浩浩荡荡,陪奁五光十色,煞是好看。
过去成都大户人家所办的“陪奁”,都是用抬盒装盛。重庆市江北县有一首《交陪奁歌》这样唱道:“太阳出来几丈高,我爹要把陪奁交。一交一张象牙床,二交踏墩六尺长。三交抽屉三个箱,四交立柜有衣装。五交一个折衣凳,六交脚盆圆又圆。我爹陪奁交得全,女儿今后慢慢还。”在结婚的当天或前一天,要举行“过礼”的仪式。男家用抬盒装上糖果、糕点及肉、米、面等送往女家。女家将就此抬盒同时“回礼”,即将“陪奁”送往男家。
总之,旧时在农村,对“外来户”来说,听不懂方言,就有娶不到媳妇的危险。
【结婚】
直到公婆大喊:“不咸(寒),不咸(寒)!”众人才停,意为将公婆“�”得有人情味儿。
来到结婚这一天,才是高潮,花轿当然不可少。
黄尚军说,成都旧时的花轿多为四方形,外表一定要重彩装饰,旧时渠县三汇镇的花轿,还分为明轿和暗轿两种。而结亲的新郎会通过重重的考验,各种各样“为难”新郎的方法从古至今也是层出不穷,双流县流行娶亲日“拦新郎倌儿”的风俗,娶亲队伍到了女家,亲友在院子门前站成一排,成为一道象征性的门墙,拦住娶亲队伍,向新郎讨要喜钱。新郎必将喜钱、糖果等四处抛撒,让大家哄抢,借以脱身。
有意思的是,古时四川很多地方在拜堂之前对新娘还有一个考验。“当花轿抬到男家,新娘跨进新郎家院子时,新郎的舅娘、姑姑、嫂嫂们便提着一个装有火的烘笼儿,里面放一些辣椒面儿,用扇子使劲扇风,使之冒出呛人的浓烟,称为‘��新媳妇儿’,意为新娘到了婆家,不得泼辣。当被众人的辣椒面儿烟子��得受不了时,便将在娘家备好的粑粑等拿出来分给众人吃,以示讨饶。”
洞房花烛夜,开始闹洞房。其实“闹新房”的习俗,并非四川人的独创,据有关史料记载,晋代就在民间流行了。而旧时四川闹新房的花样又不一样:新婚当晚,用米粉、面粉、豆粉等物,像腌鱼、肉、菜等放盐那样,撒在公婆的脑壳上,边撒边问:“咸不咸?”直到公婆大声喊叫:“不咸(寒),不咸(寒)!”众人才停止,意为将没有人情味的公婆“�”得有人情味儿,对媳妇不要冷冰冰的,而要“温暖”点。
旧时江津县也有腌闲婆婆的风俗(因儿子结婚后,有儿媳做家务事,婆婆便被称为“闲婆婆”)。婚期翌日早晨,由侄儿辈打一盆热水,放入新毛巾,请新娘下厨,一般是新娘仅用手沾一下水便离去。这时婆婆的嫂嫂、弟媳、姊妹等,用食盐和墨汁打婆婆的花脸,躲的躲,追的追,拉拉扯扯,以打着花脸取乐方休。
城里姑娘嫁农村,穿白纱拜天地,11点前进门,还得杀活鸡、撒谷子
作为一个安徽妹子,这辈子我从来没想过,会嫁给一个四川人,我更没想过,我会穿着西式的白纱,和我家先生很中式地拜堂了。可是,生活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两件事情,真的都发生了。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在婚礼上还与一个非常民间和传统的仪式邂逅了。
“快点,再快点!”,在四川的一个县城下属的村镇田埂上,一个小女孩在远处喊着,我和先生一个穿着军装的礼服,一个手提白纱长裙,手拉着手拼命跑着。
没错,做军嫂,就是要能跑才行。远处的女孩是先生的妹妹,她之所以这么着急地催促我们,是因为四川的婚俗有规定,新娘必须在上午十一点前进夫家的门,才算好事成双,图个吉利。
头天晚上排练时,公公告诫我,十一点进入家门时,我和先生都不能踩到门槛,要不然“不吉利。”我牢牢记住,当我和先生结结实实抬脚跨进家门,时间是上午10点55分。喜娘小幺娘一身红装,在门边逆光而立,她抓起一把花生撒在院中,朗声说道:“颜家的媳妇进了颜家的门,生生世世都是我们颜家的人!”村民欢呼声连成一片,于是,婚礼的气氛,就有了。
接着,我被喜娘搀扶到院子的中心,那里放着一把椅子,喜娘拿来早已准备好的伞,让我打着伞坐在椅子上。公公说,这是因为先生家的祖上是轿夫,而且抬的是较为重要的前轿。
因此,家里世世代代娶媳妇时都要进行一个名为“验轿”的仪式,虽然现在轿夫这个行业已经淹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存在了,但是,“验轿”却以最简单的形式和程序将轿夫结婚的程序和形式被保留、固化下来,并且世代传承着,和最完整的轿夫结婚流程相比,过去新娘乘坐的轿子被椅子取代,新娘坐在椅子上,就如同坐在轿子里一样,内容变了,但是意义并未改变。
片刻,只见特地从重庆赶来观礼的小叔公在厨房里逮出一只活鸡,他在我身后站定,左手抓鸡,右手拿刀,一刀割断了鸡的脖子,喜娘知我怕鸡,一直捂着我的眼睛不让我回头看,鸡扑腾了几下翅膀,就没动静了,鲜血直流,小叔公放下刀,拿着死去的鸡在我周围转圈,圈数为三,鸡血也跟着他转过的轨迹一直流,传说中,鸡是驱除黑暗和邪恶,打鸣报晓的吉祥物,杀鸡这个程序,意在驱邪向吉,四川的说法是,鸡血能“回神”,就是请新娘家来送亲的“鬼神”回家。
我在椅子上坐着一动不动,仪式进行到下一个阶段——撒谷。这也是我为何需要打伞的缘故。在这个阶段里,喜娘拿着米,一直往我的伞上撒,寓意婚后的生活安逸富足,不缺吃食。
撒谷程序结束后,整个婚礼的流程已进行了一半。最后一把米在伞上发出窸窣的声响,我在伞里偷偷抿嘴嘴笑,心里暗想,这个仪式从未听说过,真是有趣啊。这时,喜娘做手势叫我不要出声,想到今天自己是新娘子,不是任性的学生,我赶紧端坐椅中,不敢分心。
临近过年了,都一起来聊聊四川农村过年有哪些风俗呢?
小编自小就出生在四川的农村,也算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在我们老家的老话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腊月腊月,就这样拉过去啦!意思就是进入十二月份(我们那里叫的腊月)以后,就进入过年的倒计时了,在农村里,腊月是一年之中最闲的一个月,乡友们就收拾收拾家里,等着过年了,不知不觉的时间也过就得很快了。
腊月,北方的人们会过腊八节,过完节日就开始准备过年的鞭炮之类的东西了,不过在小编老家那一块儿好像不怎们过这个节日,所以就不太了解哈。在我们四川,最开始有气氛的时候,就是每年的冬至过后,大家就开始做香肠,做腊肉、腊排骨。,想象着香肠排骨的美味,说到这里小编嘴里口水直冒哈。以前大家基本都是装辣的,直到近几年广味香肠的传入,人们也会做一点广味香肠,这就是我们四川过年的开始。
在家里读书的时候,每年的腊月中旬,外婆就会做醪糟,有的地方也叫米酒。白白的糯米搭配一定比例的大米,煮好后冷到常温就装锅里,然后用几床大棉絮把它包裹严实,等十多天以后就是美味的醪糟啦。和鸡蛋,粉子一起煮,就是一碗鲜美的醪糟蛋了,小时候大人总是不会让我们多吃,因为是发酵的,里面有酒的成分,喝多了会醉人。
大年三十,杀鸡杀鱼拜神,图个好兆头,吃鱼也表示年年有余。每家门口都贴上火红的对联,挂上红灯笼,预示着辞旧迎新,迎接新的一年。晚上,也就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晚,家家户户外出打工的人都会回家,和家人们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团年饭,再聚在一起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讨论着今年的节目与去年又有何不同。
到了正月初一这一天,一大早,爸妈就会很早的起床,煮好汤圆叫我起来吃,吃完都穿上新衣服去祭拜家里逝去的老人,也俗称给祖先上坟,那时候爷爷有三兄弟,加上堂伯这些一大家子人去祭拜祖先,见到认识的乡亲都会互相打招呼。家里的长辈也都会在这一天给我们发压岁钱,那时候和伙伴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比谁得的压岁钱更多,想想小时候自己就是一个财迷。不过得到再多的压岁钱,也会被爸妈以“怕你弄丢,我们给你存着”这样的理由给拿走,不知道你们的爸妈是不是也一样呢?
初二,我们那里的风俗是已经结婚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小编还没有结婚,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哈,如果知道的小伙伴也可以告诉小编哦!
接下来的日子,基本就是走亲戚,这家嫁女儿,那家谁谁做七十大寿之类的,也可能就我们和大家一样,吃完午饭就三五亲戚一起打牌,热热闹闹的过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我们那里叫过大年,有的地方叫元宵节),每家都会在这一天像大年三十那样,一家人在一起做一桌好吃的,看元宵晚会,结束一年的春节。过后外出打工的人也就开始准备行囊踏上工作岗位的路途,学生返校读书,农民开始春耕,准备好播下希望的种子。
这基本就是小编知道的我们四川的过年风俗了,如果大家还知道其他的风俗习惯,记得给小编留言哈。说到这里,也临近过年了,大家的年货都准备好了吗?
四川的婚礼习俗,闹洞房时为什么新娘子要给每位客人点香烟?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前几年经常发生的恶俗“闹洞房”花样也越来越少了,伴随而来的是一些既文明、又有传统寓意的闹洞房形式。
在我国西南的四川地区, 婚礼结束后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新娘子给客人点烟。虽然大家都知道吸烟对身体健康不好,但是这里的重点不是新郎、新娘劝大家抽烟,而是一种对客人表示尊重和感谢的意思。同时新郎、新娘在为客人点烟的时候,可以与宾客相互交流、开玩笑等,活跃喜庆的气氛,将喜气带给每一位参加婚礼的来宾。
据四川的朋友们介绍,这种新娘为客人点烟的习俗,除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感谢,以及活跃现场气氛外,还有其它的寓意。点旺了香烟寓意以后的生活会很火旺,还有一点就是考考新娘子的脾气,因为大家都知道川妹子的脾气是很火爆的o(* ̄︶ ̄*)o。
新娘子给客人点烟使用的火柴和一般的火柴不同,是那种长柄的特大号火柴。因为在这种嬉闹的氛围中,普通的火柴很容易熄灭,如果熄灭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寓意。大家对这种习俗怎么看?你们家乡有什么闹洞房习俗?欢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