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婚嫁习俗主要规定不管男女双方认识不认识,都先由男方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有意,就托亲人到男家“游家风”,观察男方长相及家境情况。
一、婚礼准备
1、提亲
不管男女双方认识不认识,都先由男方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有意,就托亲人到男家“游家风”,观察男方长相及家境情况。有的先由媒人带男方去女方家,与女方相见认识,男女双方及家长都认可,就由女方把生相及出生日子用红纸写好送男方,男方把女方送来的红纸藏入米缸,逾三天后双方未出不吉利之事,即请算命先生占卜,男女生辰八字可和合否,如无相克对冲,即可订婚。
2、订婚
男方要送订婚饼和聘金给女方,送多少双方商议,有的要带九,表示婚姻爱情长久。男方送订婚饼及聘金到女方家后,女方要回赠花生给男方,后男女双方向亲戚朋友分送花生和订婚饼,以告知此婚事已定。女方向亲友送订婚饼后,亲戚要送布料给女方作嫁妆,朋友送红包。接着,男方请人择良辰吉日用红纸写好,加一包“盐米”,把婚期告知女方,俗称“庚贴”,又称“送日子”。此后,男方备办婚事,女方备办嫁妆。结婚:在结婚前一天,新郎及朋友到女方家搬接嫁妆。此前,男方购买的结婚用品,先送到女方家,也作为嫁妆以显耀女方嫁妆的丰厚。
二、婚礼当天
这天,新娘房门前挂喜庆联,把嫁妆全部摆出,点燃长明灯,并请一位年高的女性亲人守新房,亲人与新娘新郎对冲者,不得进入新娘房内。大厅布置很堂皇,张灯结彩,正中悬挂双喜金字,两旁按亲疏辈份挂亲友赠送的贺轴,男方母舅贺轴应挂首位。
新娘出门,旧习要请一位老练的老妈子陪新娘,向新娘授教婚礼的风俗,井挑一对小灯笼到新郎家,现在陪新娘不请老妈子,而是女方的女朋友。有的山村新娘出门还得新郎去背出大门。迎新娘旧时是坐轿,现在是乘汽车过去。有的地方新娘出门后,女方要办“出阁”喜宴,宴请亲朋好友,现在是女方发帖,邀请亲友到男方家参加婚宴。新娘到男方家叫“入门”,进门时要走大门,公婆及兄弟要回避,不得迎面相遇。接着在大厅举行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交拜。
三、婚礼毕
新郎新娘进入新娘房,后新娘在老妈子陪同下,去见识亲友,泼新娘茶,喝过新娘茶的亲友,要送红包给新娘。此时,请小舅子将女方送来的一对小鸡,从鸡笼里抓出一只,如是雄性,预兆新娘首胎生男婴。中午举办婚宴,宴请亲友。婚宴座位有严格规矩,先得请新郎的母舅入座,坐大厅首位,俗话叫“厅头”,厅头桌由新郎陪坐。开席时,厅头桌没有举杯动筷,客桌不敢开宴。席前席后都要放鞭炮,席前放炮后,晚来客人就不敢进去赴宴;席后放过炮,客人一定要离席。龙岩酒菜的地方特色,一定要有烊鱼、什锦。酒席接近尾声,有一道“姜鸡”,是主婚人与新郎向客人敬酒菜。
四、闹洞房
俗称“彩新娘”。晚上亲朋好友成群结队,打着锣鼓到新郎家,进入新娘房,致词祝贺,如“足踏新娘房,金鸡对凤凰”、“新娘色色新,明年添新丁”,此时新娘向大家“敬茶”,杯内放入冰糖、蜜饯等。然后到大厅,进行“彩新娘”,由宾客派人主持,要求新郎新娘表演节目,唱山歌,喝交杯酒,新娘向新郎点烟等,一直闹到深夜才散。当新郎新娘就寝后,有的躲在窗外偷听新娘语,用小竹竿从窗口插到床前,把蚊帐挑起,称“挑帐眉”。
五、婚后第二天
新郎带礼品陪新娘做客,拜访岳父、岳母及兄弟亲人,女方父母备酒席,宴请新女婿及亲戚朋友,双方互送“彩头”,新郎新娘返回时,丈母娘要送甘蔗、芥菜二棵,表示新婚夫妻爱情甜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新娘的兄弟姐妹要到屋前送行,新郎发给红包。有的地方接连二、三天回娘家。
六、龙岩上杭的嫁娶风俗
清末以前男婚女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而且繁文褥节、讲究排场,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自由婚姻百不得一。古礼嫁娶要经过六礼行聘:送礼求婚(纳采),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问名),脱鞋样、送日子订婚(纳吉),送聘礼(纳征)、议定婚期(请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民国以后,婚礼略有简化改革,但大体还是要经过问婚、送庚、定亲,行聘、迎嫁等程序。
苏维埃时期,苏区政府于民国20年(1931年)12月1日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废除封建婚姻制度,禁止抱童养媳,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3年中有上千对离、结婚男女到区、乡苏维埃政府登记领证,抱养和虐待童养媳的减少,寡妇再嫁的也较普遍,违反《条例》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受到游乡示众的处罚。但在红军北上抗日以后,封建婚娶的一套旧礼俗又回潮。城区在定亲之后,由女家给亲友散发订婚饼,还分别送近亲长辈定婚礼,费用全由男家负担,男方、女方及其亲友先后被邀请前往对方家中谓之“上门”,即算订婚定夺,主家至亲应备红包给上门女婿、媳妇作见面礼(俗称“见佩”)。结婚前一日,女家请起嫁酒。一早,新郎和亲友到女家接嫁妆。而才溪,中都是在结婚当天新娘出门二三小时后由女家派人送嫁妆。古田、蚊洋则是嫁妆与新娘同行。嫁妆多少视家庭经济和男方的聘礼而定,但是少不了澡盆马桶(子孙桶),筷子、小订婚饼,还分别送近亲长辈定婚礼,费用全由男家负担,男方、女方及其亲友先后被邀请前往对方家中谓之“上门”,即算订婚定夺,主家至亲应备红包给上门女婿、媳妇作见面礼俗称“见佩”)。结婚前一日,女家请起嫁酒。一早,新郎和亲友到女家接嫁妆。而才溪,中都是在结婚当天新娘出门二三小时后由女家派人送嫁妆。古田、蚊洋则是嫁妆与新娘同行。嫁妆多少视家庭经济和男方的聘礼而定,但是少不了澡盆马桶(子孙桶),筷子、小红绳、布带之类生活用品,谐早生快生、带于带孙之意。新娘出(娘家)门、入(夫家)门必须严格遵照择定的时辰,一般都在凌晨出门清早入门,接亲要带上猪头、鱼、肉等三牲祭品,先祭拜女家祖先,并分别发给有关人员红包礼,途中忌遇出丧、怀孕妇女,如遇上另一接嫁队伍,有新娘互换手帕的习俗,古旧礼俗,新娘要坐花轿,富户人家还雇吹鼓手迎送。古田赤坑和蛟洋邹坑接亲,至今仍保留背新娘的习俗。新娘入门时,屋内能看见的竹杈、木马、木梯、笼、磨都要移开,生肖相冲以及寡妇、再婚妇女、三四十岁以上未生育的妇女都要回避。新娘入门后,由新郎引入洞房,新郎新娘有食酒泡红蛋的礼俗,但新娘只有再婚的才食红蛋。当日,主家请结婚酒,中午女客,晚上男宾,而农村一般都在中午请客,晚上只请至亲好友,晚宴之后还有“闹房”。县城夫妻有共食小母鸡的习俗。新郎新娘婚后三五日回门探望父母。
解放后,人民政府颁布新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一夫多妻、抱童养媳、寡妇不能再嫁等旧习。土地改革时,童养媳自主寻择配偶,许多包办婚姻亦纷纷解除,男女婚姻自由选,双方到乡人民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就结成为夫妻。不讲钱财,婚礼从简,也不铺张浪费,有的由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主持举行集体婚礼,有的到外地旅行结婚。60~70年代,城乡婚嫁都比较俭朴。80年代以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一度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婚嫁攀比之风日盛,部分农村出现买卖婚姻回潮。近年婚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铺张浪费严重,操办一场婚事少则五七千元,多的上万元。由于置办嫁妆请客送礼互相攀比,费用越来越高,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上杭境内还出现男到女家、招郎入赘,以及登报征婚、提倡晚婚的新风。男女自找对象,恋爱成熟才登记结婚,或以茶会形式举行婚礼,或旅行结婚,提倡文明、健康,节约办婚事,举行集体婚礼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向往。
七、龙岩结婚习俗问答篇
龙岩结婚习俗:龙岩的习俗
有个农历九月十四是个赶大集的日子就像城市的贸易交易有很多东西买都挺便宜的这是一年一次的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了我是长汀人所以很清楚
福建龙岩的各个乡镇的婚嫁彩礼标准:男方要给多少钱,女方要返多少嫁妆:女方嫁到外省又有什么要求?
1.一般来说,结婚是中午的正席,头天晚上女方正席.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晚上男方正席.中午女方正席.比如谭家河乡和柳林乡西部.
2.彩礼的下法有两种,一是对月礼.就是在结婚那天前一个月的时间下的礼.通常是双数.有四彩六彩八彩十彩(一彩必须有两样.也就是说四彩就是八样,六彩就是十二样,以此类推)/然后就是接亲的那天,男方要下礼.和对月礼差不多.除了物礼,还得多多少少有点礼金.-数万不等.
3.接亲的时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参加,只派一队人马去.大多数地方新郎必须参加.
4.闹房,全国的习俗差不多.
5.红包:新娘将红包放在身上每一个角落.除了撒出去的,就是让别人在身上摸到的.
6.团圆饭:洞房前的一顿饭.大伙聚在一起给新郎新娘出难题,通常都有点带色的.小儿不宜参加.
7.回门.结婚的第三天,女方带着男方回娘家.这时男方还得准备些礼品,当然会少得多.但有一点,不能走新娘出嫁时走的那条路,必须想其它办法走另外一条路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