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婚嫁表演现场
我们一行到达浙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的中国畲乡之窗景区时,天空正在酝酿一场大雨。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拥有得天独厚的畲族民俗文化。畲族婚俗是畲家风情活动中最有特色、最富情趣的民族习俗活动,当天我们便有幸观摩了一场畲族婚嫁表演。
在畲族导游姑娘的精挑细选下,我们同行的男士分别作为新郎、亲家舅、赤郎受邀参加婚礼。当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前往新娘家时,女方家的赤娘们早已排兵布阵设下了道道难关。刚到新娘家门口,第一道槛“杉刺拦路”就让两位赤郎伤透了脑筋。由于畲族语言实在难懂,赤郎歌艺也实在有限,在对歌和罚酒三杯这两个可选项中,赤郎们选择了后者,各自干了满满三杯酒后,迎亲队伍才进到新娘家中堂。之后,迎亲队伍又经历了“捉田螺仪式”(迎亲队伍与女方亲眷互相行礼作揖以表尊重和敬意)、喝宝塔茶、“借锅”(男方借女方炊具办酒席)、类似老鹰捉小鸡的“抢鸡笼”、“杀鸡洒血”和“盘歌”(对歌)等环节的考验。
距迎亲队伍出发已超过半小时,新郎终于敲开了新娘的闺门。只见畲族新娘头戴凤冠身着凤凰装,衣裳、裙子上绣着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金色腰带头扎在腰后,佩于全身的银饰叮当作响,甚是美丽动人。一睹新娘真容之后,又经历了“留风水”、“行嫁”、“拜堂成亲”等环节,婚礼才算完成。礼成,瞬间暴雨倾盆,整个世界变得清爽利落。远处的青山轮廓秀丽,勾勒出景宁清纯秀美的风光。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景宁只有山区深处的部分畲族家庭仍依传统婚俗举行婚仪,畲族婚俗成为一种行将失传的“绝唱”。2007年,畲族婚俗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重点保护。目前,畲族婚嫁表演已列为中国畲乡之窗景区特色旅游项目,游客们可以在参与中感受、了解畲族传统。
倡导简约婚礼推进婚俗改革 浙江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遂昌金竹镇将红白理事会制度写入村规民约。
日前,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民政部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
针对婚俗陋习,民政部要求,要鼓励和推广传统婚礼,积极倡导和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婚礼形式;反对利用婚姻敛财,抵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推进社会风气好转;要积极推广人性化的颁证服务,用庄严神圣的结婚登记颁证仪式代替大操大办的婚礼仪式。
近年来,推进婚俗改革,浙江这些地方已经提供了一些不错的经验,小编带你去看个究竟——
文化礼堂里张贴着喜字,披挂着红纱,父母致辞叮嘱传承家训家风,村干部赠送“文房四宝”贺礼,全村乡亲踊跃观礼贺喜……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农村,这样的婚礼越来越受欢迎。
过去,温州盛行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遏止这一不良习俗,近年来,温州市实施核心价值观融入行动、婚丧礼俗整治行动、殡葬改革民生行动、文化礼堂教化行动、乡风评议推动行动、五美乡村创建行动等移风易俗六大行动。
从过去的讲排场、比气派,到现在的比文化、比家风,文明习俗观念在温州已渗透人心。苍南县马站镇棋盘村筹建基金会,号召村民将订婚、乔迁等喜事的份子钱,捐给村慈善基金会,用于助困助学和公益建设。全镇移风易俗“喜庆慈善”,五年来汇集资金总额达70多万元。
云和安溪畲族乡上村村文化礼堂里的婚宴。
丽水:为乡村酒席定特色菜单
云和县安溪畲族乡上村村的文化礼堂里,村民们在这里举办一场场特殊的婚礼:没有山珍海味、没有豪车接送,但仪式温馨美好。酒桌上的菜品很丰富,幸福开心果、五香牛肉、乡村土猪脚、番茄酱大虾……鱼虾肉禽俱全,荤素搭配、冷热皆有。
如今,在安溪乡不少新人结婚都会使用一份“安溪畲族乡新风尚婚礼菜单”,5个冷菜、12个热菜,还有水果,安排合理,关键是价格不贵,一桌酒席在500元左右。办酒席是高兴的事,但对许多村民来说,也有不小的压力。如何刹住乡村办酒席的攀比风,同时又让婚礼得体美满?今年8月份,安溪乡党委动员村干部对百姓和家宴厨师开展摸底调查、广泛征求意见,推出了这份标准菜单。
绍兴:成立红白理事会规范标准
日前,绍兴诸暨市璜山镇溪北村一位八旬老人过世。在村红白理事会引导下,家属节俭、文明办丧事,结果一场原本打算花费二十来万元的丧事只花了5万多元。
诸暨溪北村红白理事会公示。
今年3月初,溪北村作为移风易俗的先行试点村,设立红白理事会,引导节约办酒等新风尚,该村红白理事会还制定了工作制度。比如,为酒席设置了标准,喜事酒席菜谱每桌不超过800元,白事酒席每桌不超过600元;瓶装酒、饮料上桌不超过100元,尽量配自制的土烧酒;酒席上发的烟不超过20元/包……诸暨其他乡镇纷纷前往溪北取经。
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各村通过理事会将移风易俗落到实处,变成村民自觉,重塑乡村文明新风。
到景宁参观畲族婚礼习俗 上刀山表演让人倒吸一口气
畲族是一千多年的游牧民族,分布在南方的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地。我们从丽水驱车,到了景宁畲族,参观这里的民风民俗。下了车,先看到一棵巨大的樟树,石头上两个字,唐樟,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一千多年了。
到了畲族,自然要入乡随俗,喝拦门酒,还要配合演出婚娶的场景,我们的伙伴被叫去当新郎官了,坐着前呼后拥的仪仗,穿的花红柳绿,白白当了新郎官。图中是畲族的乡俗表演,一个黝黑的小伙擂动大鼓,烘托气氛。
娶亲仪式最是好玩,小伙子担着酒坛子,前后各一个酒坛子,上台表演。还要轮动锄头,踩着节拍,在田地里干活。主持人穿的花枝招展,在讲解畲族的婚俗传统。这是畲族考验一个男子是否符合乘龙快婿,必须经过的关隘。
两个穿着畲族盛装的女子,花枝招展,桃红柳绿,衣服经过刺绣,畲绣也是一大看点,端庄淑贞,在大家面前亮相,端庄持重的感觉,很矜持。畲族是要把男子娶回女子家,不过男方也是要彩礼的。
这个家里自然已经准备好了,七大姑八大姨,男方女方的亲戚们,齐聚一堂,在这里要举行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一类的程序,还要进行各种难题的考验,最后才能抱得美人归。
婚丧嫁娶是任何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各地风俗不同,但是都是喜庆的日子,大家沾沾喜气,游客们挤得水泄不通,都在看热闹,一个个喜气洋洋的,乐不可支的感觉。
把德高望重的新郎新娘父母请出来了,要把女儿交给新郎,临别之际,依依不舍的。畲族也有男娶女,有女娶男,倒插门那种。不管怎样,两家人达成共识就好了,没啥不可以的。
畲族美女,头上的装饰物很高,就像一座山一样,又像是彩灯,笑颜如花。畲族举办婚礼,男方要带着厨师,歌手去女方家,要在厨房做菜,唱一句歌给一个厨具,差不多要唱四十首才能给完所有厨具。另外在厨师刷锅时,女方会捣乱,一旦肉放进锅里,就不能再捣乱了。
这里还有上刀山的表演,刀刃闪着寒光,看起来冷气逼人,那么锋利的刀,怎么就光脚可以上去呢。我在云南丽江东巴万神园也见过上刀山,也是如此视死如归的姿态。
最后毫无悬念,上到了刀山顶部。大功告成,收下我们的膝盖吧。这个刀刃砍瓜切菜好像很锋利,树枝都能砍下,应该不会是假的吧。
畲族美女在织布机上织布,展示着光溜溜的鲤鱼一样的梭子,很传统的一门手艺,我小时候奶奶和母亲都是自己织布,坐在织布机上,一梭子一梭子,然后上下抬脚,就这样完成一匹匹布。
这个是织布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古人发明的物件,还是很先进的,最起码用了上千年,现在社会发达了,越来越专业了,这种织布显然效率太低。畲族人都为自己准备了华丽艳丽的服装,为的是嫁娶的日子穿上。
走进畲族人家,他们热情好客,远方的客人来畲族大均村,这是个示范村,历史悠久,完整保留古风乡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图中这个是女子的凤冠,看起来很复杂,像如懿传里叶赫那拉氏戴的凤冠一样,有前面的珠翠,还有一面白纱,很是美观。
这是人家的床,比起现在的床好多了,这可是木床,雕花的,而且是实木的,甚至是黄花梨紫檀的。这种床睡着,放下帘钩以后,人在里面是个独立的世界,不受人打扰。而且很坚固,空间也足够。
畲族婚嫁习俗:迎亲队伍需经历“杀鸡洒血”考验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拥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初秋时节,我们走进丽水,饶有兴味地在景宁观赏了一场畲族婚嫁表演。
当男方的迎亲队伍披红挂彩地前往新娘家时,女方家的姑娘们早已各就各位布设了道道门槛。在新娘家门口,第一道槛“杉刺拦路”就让男家的小伙伴们伤透了脑筋。在对歌和罚酒三杯这两个要求中,伴郎们选择各自干了满满三杯酒,过后迎亲队伍才进到新娘家中堂。之后,迎亲队伍又经历了“捉田螺”“借锅”“喝宝塔茶”和类似老鹰捉小鸡的“盘歌”“抢鸡笼”“杀鸡洒血”等环节的考验,真是一环一环,很有趣味。
经过一番甜蜜的捉弄,新郎喜滋滋地敲开了新娘的闺门。只见畲族新娘头戴凤冠身着凤凰装,一身五彩缤纷,全身的银饰闪亮,煞是可爱动人。新郎和新娘相会后,又经历了“留风水”“行嫁”“拜堂成亲”等环节,大礼才算完成。
随着岁月的更替,时代的变迁,在如今的景宁,只有山区的部分畲族家庭仍有这种传统礼仪。而作为我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畲族婚嫁表演已列为畲乡景区特色旅游项目,受到了游客的欢迎。
丽水的菜场还能不能买到活鸡?和记者一起去暗访
今年是鸡年,可一开年这“鸡”又上了网络热搜。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更是“谈鸡色变”:吃不得的吃不得的,不要再买了!
到底为什么?因为H7N9,记者从省卫计委公布的2017年1月法定传染病疫情中获悉,全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超过30例。省政府办公厅已发布通知,2017年2月11日18时前,关闭全省各县(市)所有活禽交易市场。
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活禽或者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流感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如果关闭活禽市场,势必将延缓H7N9的蔓延。
丽水的菜场还存不存在活禽交易?还能不能买到活鸡?记者暗访莲都、云和、缙云三地多家菜场,快跟着看吧。
莲都的府前菜场,记者进去转了两圈,发现鸡肉都已经是杀白上市,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您知不知道哪里可以搞到活鸡?老家有人结婚,有这个习俗,实在是弄不着了。”反正好使的不好使的理由小编都去试一试。
“别说现在你买不着了,早就没有了啊,从2014年开始这里就不准活鸡宰杀了。”摊位的王大姐说道。
这话倒是不假,根据记者的查证,丽水市自2014年底以来,为有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升禽肉食品安全,主城区就已经全面实行了活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的禽类经营新模式。
府前菜场
经过2年来的规范,在莲都区市场监管、农业畜牧等部门的管理引导下,市区活禽“杀白上市”逐步得到规范,如今已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拥护。
紧接着,记者又赶到了“西银苑”菜场,看看是否能寻找到活鸡的蛛丝马迹。张师傅正忙着剁鸡翅膀,听完小编的问题后笑着忙摇头。“找不到啦,找不到啦,早就规范啦,你们可以吃我家的鸡,都是早上屠宰的,新鲜着!”
在莲都的菜场“无功而返”,此时小编也收到了在缙云和云和的小伙伴们在菜场一线的走访情况。
正月十八是缙云县赶集市的日子,往常这个时候,县城的水南街道买卖活禽的流动摊贩早早就摆满了一整条街道。但是今天,整条街道上除了临时停靠的车辆,并没有看到任何买卖活禽的摊贩。
在街上开早餐店的王先生说:“这两天已经买不到活禽了,平常整条街都是,很多的,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你看地上,这还有留下来的鸡粪,以前都是摆在这里的,但是这两天都已经没有了。”
记者发现,在买卖活禽街道附近的农产品市场依旧是热闹非凡,但是在现场并没有看见有售卖活禽和杀白上市的禽类。
在云和,一大早,云和新闻中心的记者来到县菜市场禽类销售区,只见店铺门口张贴着“活禽休市”的通知,往日熙熙攘攘的销售摊点异常冷清。“每年年后这个时候,人们走亲访友,生意都非常好。每天可以销售30多只鸡鸭。
最近禽流感消息一发布,近三天生意惨淡,今天才卖了两只。”云和县菜市场禽类经营户张小萍经营杀白禽类已20多年,她介绍说,菜市场原来有4家摊位,今天也只开了两家,自己也准备收摊回家了。
结婚无疑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而结婚时置办“三大件”婚嫁用品也是浙江居民多年来形成的婚庆习俗。结婚“三大件”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特点,它的变迁也正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不仅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也蕴含着深刻而富有意义的改革开放大命题。
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上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商品计划调配和票证陆续取消,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浙江居民家庭收入较快增加,温饱问题开始解决,结婚时购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三大件”蔚然成风,有的条件好的家庭,还会再购买一台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如果手表是“上海”牌,缝纫机是“蜜蜂”牌、“西湖”牌,自行车是“飞鸽”牌、“永久”牌,那就很上档次了。
这些“三大件”会让上了年岁的人如数家珍,在其头脑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块手表曾经就是她的嫁妆,而一辆崭新的“飞鸽”或“永久”也许使他当上了新郎。
戴了手表的人喜欢卷起袖子,将手腕抬得老高“看看现在几点了”,家里的缝纫机被擦得一尘不染,还要做个很讲究的布套罩起来,自行车也要进行一番精心打扮,车座罩上带穗的套子,车梁用布或彩纸裹起来,车条要绕上几圈毛线转起来才好看,骑过去留下一路“叮铃铃”的脆响,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家住丽水的石兰芳老人有三个儿子,正巧分别在上世纪70、80和90年代操办的婚礼。老人回忆,她的大儿子是上世纪70年代末结婚的,当时她和老伴一月的工资不足100 元,“每月省吃俭用,早几年就开始存钱。”收音机是从当时的丽水无线电厂买的,由于钱不够,款还是分期才付清。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8-198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2元提高到1104元,增长2.33倍,年增长16.2%;人均消费支出由301元提高到969元,增长2.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65元提高到609元,增长2.69倍,年增长17.7%;人均消费支出由157元提高到561元,增长2.57倍。
到1986年,全省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自行车184.6辆、缝纫机83.8架、手表316.7只;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自行车103.85辆、缝纫机55.30架、手表224.67只,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三大件已经在浙江城乡家庭基本普及了。
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丢掉自行车,骑上了更加省时省力的摩托车。摩托车开始取代“三大件”之首的自行车,逐步成为人们的新宠。那时候,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骑着一辆摩托车上街会引来人们羡慕的眼光。
80年代: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收入的明显增加,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毫不稀奇了。同时,随着凭票供应时代的终结,结婚“三大件”逐渐演变成了电冰箱、电视机和洗衣机。起初,电视机还是黑白的,冰箱是单门的,洗衣机是单缸的,谁家拥有这“三大件”,那便是幸福生活的标志。也有说,再加上一台收录机,可称之为新“四大件”。
1984 年,石兰芳老人的二儿子也开始谈婚论嫁了。当时结婚的“三大件”已换成了黑白电视机、冰箱、洗衣机。那时,石兰芳已从企业调到机关工作,老伴也当上了一家国有企业的负责人,生活逐渐转好,一次性给儿子置办起了“三大件”,不再需要分期付款。
“电视机偶尔有图像问题出现‘雪花’,拍几下就好。”这一代人的回忆里少不了这样的画面。那时,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红遍大江南北,夜晚来临时,城乡间人们积极寻找地方看电视,有电视机的好客人家便敞开了门让人来看,满屋满院子的人,大板凳小椅子全派上用场,结束时还要喊上一句“明晚还来看”。
湖州的蔡泉宝收藏了当年金星牌黑白电视机使用说明书,小小的屏幕上有一根天线用来接收节目。后来,有了有线电视,电视机可以收看的节目丰富了很多。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在我省居民家庭中还较为罕见,是许多新婚家庭梦寐以求的。
据统计,1987年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的电冰箱、彩色电视机和洗衣机分别为44.89、29.56和50.33台;1987年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的电冰箱、彩色电视机和洗衣机分别为1.07台、3.48台和0.78台。随后的十余年,全省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购买家用电器的数量显著增加,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
90年代:空调、音响、录像机
这新“四大件”走入家庭没多久,就由流行走向了没落。黑白电视的魅力哪里比得上彩色电视?收录机和“家庭影院”放在一起,明显就相形见绌了。1970年,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到了90年代初期,彩电一跃成为“三大件”之首。
时间转眼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浙江人结婚开始有了穿着婚纱的婚纱照,家庭建设又向新的现代化目标迈进,空调、音箱、录像机成为这一时期的“三大件”。在结婚的新房安装一台空调是 90年代的时尚,不过一般也只是买一台而已。那时候听小虎队、张学友的歌是最时髦的事情。如果新房里再有台电脑,绝对算是豪华迎娶了。
石兰芳老人说,小儿子结婚已是1991 年,除了给儿子全套置办“三大件”外,石兰芳还给儿媳妇买了金戒指、耳环、项链等首饰,并把单位分配的住房进行简单装修,让小夫妻单独住进了新房。
1995年结婚的郭女士还清晰记得当初攒钱买音响的情景,“当时电视机很贵,日本进口的松下,花了七八千元,本来没钱买音响了,可老公说不行,非得置办。为了攒钱,我们不买衣服不买零食,连荤菜都很少吃。”
21世纪:车子、房子、票子
跨入21世纪,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家庭消费也随之向科技化迈进。要说现在的“三大件”,得数房子、车子、票子了。
新世纪,浙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物质生活变化较大,生活品质提升加快。这一时期,浙江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最为显著,千家万户开始拥有自己的私家房产。
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从1997年的16.25平方米和37.30平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40.53平方米和61.28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住房中私房的比例1998年为77.3%,2012年增长为92.49%;农村居民家庭则几乎每户都拥有私房。全省居民开始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私有住房成为我省居民家庭财产中能保值增值和可以继承的重要资产。
拥有家庭私人小汽车,过去绝大多数浙江人做梦都不敢想象。进入21世纪,浙江居民家庭拥有的私人小汽车已越来越多。据统计,1997年全省居民家庭还没有私人小汽车,而2012年每百户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私人小汽车分别已达15.2辆和36.50辆。小汽车加快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浙江人结婚消费时髦的新“三大件”之一。
丽水春节习俗
1、除夕:
十二月最后一天叫除夕,俗叫三十夜。遂昌县山村有小孩上山摇毛竹的习俗,摇毛竹时,口念"毛竹哥,毛竹娘,你和我一样粗,我和你一样长",以祝小孩长得快,长得高。
除夕夜全家团聚,共进晚餐,叫做"吃分岁"。媳妇必在除夕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除夕夜餐的菜肴特别丰盛,必有鱼、芋艿,豆腐圆三样菜,以“鱼”、“芋”和“余”谐音,含有吃之有余之意;豆腐圆是象征全家团圆。若有人外出,不能返家吃分岁,亦放一付碗筷,以示团圆。若养有猫或狗的,也要给猫狗吃分岁。
夜晚,合家围炉畅叙家常,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居室各处都要点灯,称为“全堂红”。
2、春节:
正月初一,择吉辰开门,开门后放一串鞭炮和三个双响炮,忌哑炮,此称开门大吉。家中长者在开门后,立即洗手洗脸,然后点燃中堂神位前的香烛、中堂檐口处的三官灯及土地神位前的香烛,在先祖神主牌前祭祀。然后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坐在中堂正中,前铺红毡条,小辈跪拜。是日,不动刀斧,忌扫地,妇女不上灶等。
初二开始,至亲好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拜年礼品有用纸衫(厚草纸)包就的白糖、冰糖、桂圆、荔枝等,俗叫做包,也有送贺年片以示祝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