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八字命理 > 婚俗 >

绍兴婚俗

  • 婚俗
  • 2020-11-20 09:04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传统手工婚俗店生意忙
结婚喜被、子孙桶、夫妻桶……在以往绍兴的婚俗文化中,有嫁女儿“十里红妆”的说法。各种雕纹漆朱的婚俗用品由挑夫挑着,组成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场面热闹喜庆。在讲究简约适度婚俗礼仪当下,传统婚俗用品早已没有如此之多的讲究,但是在女儿成婚前弹一床手工棉花被,箍一个子孙桶作为嫁妆,依然是不少父母心中不可免去的一个环节。
下半年办喜事的人多
11月12日是一个“好日子”。这一天,孙来木和妻子王文娟3点半就起床了,因为预定了这一天来弹棉花做喜被的客户特别多。在很多地方的婚嫁风俗中,喜被都是必不可少的物件,在柯桥也不例外。今年下半年办喜事的人特别多,孙来木的弹花店也格外忙碌。
当天,他们需要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完成八床棉被。为了不耽误时间,孙来木还特意找了一个帮工。等待约好的第一个客人到来后,结婚喜被的制作开始了。一床手工棉被,一般需要八道工序才能完成,用时一个小时左右。
在孙来木100多平的作坊里,已经放了不少棉花卷。这些棉花卷是经过日晒、开松处理后的棉花,它们卷在巨大的竹条上,仿佛是一团团巨大的“棉花糖”。孙来木将它们一层层铺在台板上,然后开始了制作棉被最具“灵魂”的环节:弹棉花。
孙来木在腰间系上一根布带,然后用带子从背后固定弹花弓。他一手持弓,一手持锤,颇有一股“弯弓射大雕”的气势。只见他把弹弦放在棉花上,用另一只手的弹花锤不断捶打,随着“嗡嗡嗡”的声响,原本好似平静湖面的棉花,瞬间泛起了涟漪,棉花絮在敲弹中蓬散开来,有的还飘散到空中。孙来木从台板的这头敲到那头,再重复回去,如此往复好几趟。而随着敲弹,原本紧凑的棉花,也变得蓬松无比。
弹完棉花后,孙来木和妻子用红色和绿色的细线在被子上摆出了“喜”字和年份,将被子的边做平,然后交叉拉上纱线固定,并盖上纱网。正反面都固定好,再经过磨平,一床喜被基本就算是做好了。等候已久的客户会双人一起将被子套入被套中,一同套入的,还有满满的祝福和期许。
自15岁从父亲手中接过弹花弓,孙来木已经弹了45年的棉花。做棉被的形式,也从原本的去客人家里弹,转变成在自己的作坊中作业。他说,现在虽然有机器做的被子,价格也更便宜,但是依然有不少人偏爱手工棉花被:“最忙的时候要凌晨3点起来弹棉花,现在已经有客人和我约了明年年初的被子。”
箍子孙桶需百余道工序
各种“彩头”内涵丰富
“以前结婚的嫁妆里一般包含十个桶,除了子孙桶,还有米桶、祝福盘等等,现在形式简化了,不用那么多桶,但是子孙桶一般都会保留。”家住管宁小区的箍桶匠茹圆儿今年已经66岁。如今,他每天依然要花半天时间泡在自己的工坊里:“最近结婚的人多,常常有人来我这里订做子孙桶。前几天就来了个越城区的客人,一口气订了五六个桶。”
茹圆儿九岁跟随父亲学习箍桶,手艺远近闻名,是绍兴市的非遗传承人。他介绍说,所谓的子孙桶,其实就是以前的马桶,在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装饰品和喜庆的道具。茹圆儿说,在以往的婚礼中,其他嫁妆都可以提前拿去男方家中,唯有子孙桶,要跟着新娘子一同前往。子孙桶里要放上红色的花生、枣子、红包等等,由小叔或家中的儿童拿着,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孙。
虽然如今婚俗礼仪已有所简化,但茹圆儿的子孙桶却是越做越精致。据他介绍,箍一个最简单的桶需要46道工序,而如果是子孙桶,则需要百余道工序。从选料开始就要讲究,要选用干的杉木,重量轻而且耐水泡。之后要把木材锯开,把桶的弧度和圆度锯出来,然后是“拗”造型,包括穿钉、上胶水、刨毛胚等等。箍好桶身后,还要在桶盖上雕刻出花纹。茹圆儿展示了一个雕刻好的桶盖,上面有精致的喜字纹,还有喜鹊、梅花、桃子和石榴等图案。
“不要小看这些花纹,其实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这个喜鹊站在梅花上的图案,就是寓意‘喜上眉梢’。”茹圆儿介绍道:“还有石榴是寓意多子多孙,蝙蝠和铜钱的图案就是‘福在眼前’,总之都是美好的寓意。”
箍制一个这样精致的子孙桶,最少要花去茹圆儿三天的时间。他说,以往的一个新娘可能一辈子就用一个子孙桶,因此质量上一定要有保证,如今虽然子孙桶已然成为了装饰品,但依然饱含送礼者的心意,因此对于每一个订单,他依然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精雕细琢。

老绍兴的传统婚俗:乌篷迎亲
昨日,一对新人坐在乌篷船上,敲锣打鼓地在鲁迅故里的河中巡游。跨火盆、过马鞍、挑盖头、拜天地……国庆期间,绍兴市水城旅游公司推出浪漫的水上婚礼秀,游客们不仅能感受老绍兴的传统婚俗,还可以加入迎亲的船队,沾沾喜气。


视频丨老绍兴水上婚俗什么样?跟着记者去看看
与水结缘的绍兴这几天天气正好。在绍兴市东湖景区,游客们乘着乌篷船哼着小调,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上午10时整,喜庆的音乐从广播中传出。一支“迎亲队伍”从码头出发了。几位早已等候在岸边的游客穿上红色的“迎亲服”,坐上“迎亲船”,开始亲身体验这项老绍兴流传下来的结婚习俗——乌篷婚俗。
“从今年元旦以来,我们把东湖水上婚俗演绎发展成了常态化演出。而且支持游客体验,让大家不再只是站在岸上看表演,还能亲身体验迎亲全过程。”东湖景区宣传营销部主任俞振东告诉记者,除了1、2月淡季期间只安排双休日表演外,从3月份开始,除雨雪天气外,每周的周三至周日都会有两场乌篷水上婚俗演出,上午场安排在10点整,下午场则将在2点半开始。
穿上特色婚俗服饰和救身衣从码头出发,乘坐乌篷船随着新郎新娘缓缓前进,在社戏台前观看一场拜堂仪式、听一场专业的社戏或莲花落演出、抢一把甜滋滋的喜糖……在近25分钟时间内,游客们可以跟着船工们一起领略旧时绍兴婚俗的趣味与魅力。
当天,来自萧山的游客孙小娟带着80多岁的父亲来到东湖景区,因为对水乡绍兴的特殊情缘,在得知景区推出了水上婚俗表演后,这对父女迫不及待体验了一把。“小时候家门口有一只大船,我跟朋友们经常去玩。今天看到乌篷船,听着美妙的越剧,感觉就像是找到了小时候的味道,是浓浓的乡味啊。”孙小娟笑着说。
水上婚俗表演逐渐受到游客的追捧,如何增强仪式感成了工作人员们正在思索的问题。俞振东表示,为了增加现场婚嫁气氛、带动游客参与度,景区打算在今后的表演中增设“管家”和“媒婆”的角色,这两个“招募员”的存在将使整场表演更加完整、更贴近传统。此外,带有老绍兴风味的表演也将陆续加入,游客的体验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古城绍兴•欢乐春节②乌篷水上婚礼:再现老绍兴婚俗 
编者按:浙报集团绍兴分社联合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浙江新闻客户端绍兴频道推出新春走基层特别策划——“古城绍兴•欢乐春节”栏目,记者深入绍兴各大名胜景点和文化村落,寻找传统的民俗年味,探访独特的古迹风光,展现绍兴文旅融合的创新成果,为大家送上一场喜庆红火的视觉盛宴,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今天,我们推出第二篇。
“良辰已到,出发!”随着船老大一声吆喝,6艘乌篷船缓缓驶离鲁迅故里水巷码头。新郎伫立船头,载着陈酿的女儿红,穿过一座座古桥,向码头的另一端为爱进发,迎娶美丽的新娘。
春节期间,在三味书屋门口的张马河上,正在演绎一场别具特色的水上婚礼秀。新郎新娘身着华美的婚服,在悠扬的鼓乐声中,再现了跨火盆、走同心桥、牵红绣球、夫妻对拜、喝交杯酒等绍兴传统婚俗。游客们不仅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水上婚俗,还能加人到水上迎亲巡游的队伍,玩一把“穿越”。
“很浪漫,很有江南韵味,第一次看到这么特别的婚礼,过年了更要来沾沾喜气。”来自武汉的游客陈小姐和她的小伙伴们跟随着船队,在岸边一路小跑,并不时地拿起相机记录下喜庆的场景。“等我结婚了也想来这里取景。”陈小姐说。不仅如此,记者看到,每个桥头、河埠头都活跃着大量“粉丝群”,乐声所至,人声鼎沸。新郎新娘站立乌篷船头向岸上游客作揖、招手,收获新婚祝福。
乌篷婚俗是绍兴流传下来的结婚习俗,由于旧时绍兴习惯临水而居,把乌篷船当做娶亲的交通工具,水上迎亲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水乡风景。一位有20余年工龄的老船夫向记者介绍,过去结婚嫁娶,会准备专门的嫁妆船,船上运得是棉被、马桶、樟木箱、酒坛、暖手冲之类的嫁妆,在当时都是值钱的宝贝。现在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这些礼品变得再平常不过,有些甚至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却融入了我们那一代人的文化记忆,诉说着绍兴青年美丽的爱情故事。
绍兴市水城内河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到春节,水上婚礼是绍兴人过年的必选节目,已经连续开展了。它不仅向游客展现出古绍兴的婚俗文化,渐渐成了带动绍兴旅游的“金名片”。我们在乌篷船上贴了喜字,挂上中国结,烘托出过年的喜庆氛围。十里红妆,锣鼓喧天,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
目前,鲁迅故里水巷、东湖景区、环城河、安昌古镇等地都是绝佳的水上婚礼开展水域。2018年,东湖景区还将水乡婚俗风情提档升级,发展成了常态化演出,广受游客好评,国庆前就有6对夫妻报名要在绍兴举办真实的水上婚礼。同时,游客不只是站在岸边看表演,还能亲身亲身体验全过程,坐着乌篷看社戏。春节期间,鲁迅故里水巷每天上午都会演绎水上婚礼,流淌着水乡浓浓爱意。


“女儿酒”,陪嫁绍兴地区的传统婚俗,很有寓意
导读:“女儿酒”,陪嫁绍兴地区的传统婚俗,很有寓意
一提起绍兴的老酒,一般好酒之人无不垂涎欲滴。绍兴老酒属于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它的色泽金黄澄澈,香气浓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甜,书里面有介绍说,绍兴酒大约始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越国都城会稽(即今绍兴)已有人酿酒,而且相当盛行。当年越王勾践出师伐吴,越中父老抬着自己酿造的老酒献给勾践,越王下令将酒倒入河中,与军民共饮,全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大破吴军。至今,绍兴人还把这条小河叫做“投河”。南北朝时,用银瓶存放的绍兴酒已被列为贡酒,到了唐宋两代,绍兴酒越酿越好,被载入论酒专著《酒经》,从此成为大量进贡朝廷的贡酒。绍兴的酿酒业不断发展与创新,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花色品种,主要有元红、加饭、善酿、香雪花雕等五个大类。
长期以来,绍兴酒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是一年中的四时八节、人生礼仪中的婚丧喜庆,还是亲朋聚会、往来应酬,都离不开以酒作市面,形成了许多绍兴特有的酒风俗,这当中尤以酿制“女儿酒”最为人们津津乐道。提到绍兴酒必然会想到女儿酒。
过去绍兴城乡有一种古老的习俗,谁家生了女孩,做父母的就要酿造几坛酒,用泥封口,埋入地下,待女儿长大出嫁时,将酒取出作为陪嫁。人们称之为“女儿酒”。“女儿酒是姑娘出嫁时的嫁妆,一般不作喜庆时饮用,而是长期贮藏,随着岁月久远,夫妻恩爱和睦,才启封饮用,或将“女儿洒”作为贵重礼品馈赠给至爱亲朋。
“女儿酒”经过长期贮藏,开坛启封时,香气扑鼻,满室芬芳。由于蒸发浓缩,酒往往只剩下半坛或小半坛了。这时,酒的色泽浑厚,味,饮用时要掺进些新酒,味美甘醇。由于“女儿酒”经长年存放,酒精挥发后度数减低,即使饮醉了,也不像新酒容易伤人。所以,随园老人袁枚称其文雅耐味,“犹如名士者英,长留人间”。
女儿洒”不仅味醇香郁,就是盛酒的坛子也大有讲究,属专门特制,酒坛上雕塑着“嫦娥奔月”、“龙凤呈祥”等形象,以象征吉祥如意,由于酒坛上雕镂了精美花纹,人们称其为“花雕”。谁家生了女孩,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往往就说:“恭喜花雕进门!”如今,“花雕坛”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得到了珍视和发展。花雕图案采用堆塑彩绘的装满工艺,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色泽鲜艳,古色古香,剔透玲珑,花雕酒早已成为人们争购的上等礼品。
绍兴较大的酒店大多设在热闹的大街上,店堂宽敞明亮,布置颇为风雅,四壁装饰有字画对屏,上面书写“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等条幅。酒店临街的粉墙上,一般都写有一个斗大醒目的“酒”字,或者在酒店屋檐下挂上一块“酒”字招牌以招徕顾客。店内摆设大都是柜台、板桌,长凳,风格独特。酒店当街一面设一个红色曲尺形柜台,向内的一面装有横木隔断,里面陈列着一盆盆的下酒菜,绍兴土话称之为“过酒配”,向外的一面与街正对的柜台则是做小买卖的,往昔那些俗称“短衫帮”的搬运工、船工,车夫等就站在柜台前,喝完酒就走:时间充裕的顾客,则可在“内设雅座”的店堂里款款细酌。虽然绍兴酒没有贵州茅台、五粮液那样有名,但是它有它独特的味道,也是不错的。


端午将近,包粽子、做香囊是许多社区的传统活动。不过,绍兴越城区迪荡街道剡溪社区的包粽子活动有点与众不同,因为这里的粽子特别大。
“这么大的粽子啊!”“这得烧多久才能熟啊?”6月8日上午,在剡溪社区居委会活动室内,居民杨琴华双手捧起一个硕大的半成品粽子,站在一旁的王幼珍则拿着线认真包扎着,10分钟后,一个重达5斤的超大粽子闪亮登场,引来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做大粽子的居民是家住水岸香堤的王幼珍,她是诸暨陈宅镇人,今年60岁。“大粽子和普通的粽子不一样,要用厚点的粽叶来做,社区准备的粽叶太薄了,第一次做的时候就破了,第二次我把几张粽叶缝在一起,终于成功了。”
看到这个大粽子,大家都感觉很稀奇。不过王幼珍告诉记者,这其实不算大,她曾经做过一个十三四斤重的粽子。“在我们老家,这样的大粽子都用在结婚的时候,男方送来聘礼后,女方回礼里必须要有粽子,女方出嫁的时候,要带两个大粽子去婆家。”
王幼珍说,现在会做大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了,婚礼上大家都用小粽子代替了。“会这手艺的人年纪都比较大了,我还算比较年轻的。”她告诉记者,现在一般做的大粽子一般为两到三斤左右,忙的时候一天要做100多个。
记者查阅资料后了解到,诸暨当地的定亲仪式中确实有送粽子的风俗。据说当媒人带领几位青壮汉子将定亲礼物送至女方家后,女家会设酒席请好友和来宾,此酒俗称“定仪酒”。大家喝了“定仪酒”后,会带回一份礼包和粽子。


新郎骑着高头骏马,轿夫抬着大红花轿,隔着红色的纱幔,红盖头的新娘娇滴滴可见,粉红着装的伴娘俏皮可爱,媒婆一路喜笑颜开,长长的迎亲队伍沿着山路蜿蜒,清亮的鼓乐声将喜讯传递至这座小山村的角角落落……这一场别开生面的“迎亲”仪式,吸引了不少村民赶来观看。
这是新昌县城南乡前进村举办的一场传统婚俗表演,在新年到来之际,叩开新春之喜,寓意喜上加喜。
记者从前进村的老人那了解到,早在400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这个古老的民间婚俗传统就已经在前进村形成。无论是嫁女儿还是娶媳妇,对于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下聘、定日子、迎娶……每一个环节都格外郑重,每一个步骤都有规有矩。
迎娶前一天,男方向女方发送庚(银钱)、烟、酒、菜肴等,让女方操办喜酒。出嫁前,新娘母亲要喂新娘子三口米饭,一口一个寓意:第一口希望女儿出嫁后孝顺公婆和长辈;第二口希望女儿敬重丈夫,夫妻和美;第三口则希望女儿勤做家务,维持家庭和美。新娘在陪嫁姑娘或者媒婆的搀扶下走上花轿,由迎亲队吹吹打打起轿前往新郎家。中途4名大汉抬着花桥呈花式摇晃,这是颠轿环节,喜娘在一旁说唱,场面十分喜庆。经过一路颠簸,新娘下轿、过火盆、跨马鞍,走进新郎家。
“迎亲一路上,我说了许多好话彩话,这样喜庆人家就更加喜庆了。”“媒婆”陈小燕告诉记者,“这种将古老的婚俗挖掘出来,以新的方式进行展示的方式,非常有意义。”
当天的婚礼流程繁杂,讲究细致。作为拜堂仪式现场的村文化礼堂,更是挤满了男女老少,在红萝帷幔、红烛高照之下,村民们也抢着来一睹新娘芳华,沾沾喜气。
今年80岁的石贞侬看到这样的场面格外感动,60年前,她就是这样子坐着红轿子,从邻村嫁入前进村,一来就是60年。“那时候条件很苦,但结婚也不随便的,我也是坐着轿子嫁过来的,村里的人也都来看,很热闹的。”老人幸福地回忆。
观古礼婚俗,望高山乡愁。记者了解到,新昌县城南乡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的根脉,唤醒久违的乡村记忆。


春节,让我们去绍兴“俗”一回
12月13日至17日,绍兴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开展“上海绍兴周”活动。活动以“1+X”模式进行,除了有高大上的开幕式暨绍兴深度接轨上海大会主体活动,还有接地气的绍兴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和美景、美酒、美曲、美食综合展示等系列专场活动,让同样热爱江南文化、喜欢美食旅游的上海市民门在家门口走近绍兴,感受绍兴。
其中,绍兴文化旅游推介会将于12月15日下午举行。届时,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绍兴市领导,上海文化旅游界人士、相关知名人士代表、文旅企业、市民代表以及绍兴市、县(区)两级文化旅游部门负责人,文旅企业代表,新闻媒体共等超过200人将出席本次推介活动。
“江南山水越为首”,绍兴是越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将从上海与绍兴的故事入手,围绕“唐诗之路、运河文化、古越文明”三条文化带,开展绍兴文化旅游推介,向上海市、南京市、宁波市三地绍兴商会授牌,发布“绍兴新春文旅打卡地”,并开展“唐诗之路”连线互动活动。
绍兴的美不仅止于景色,绍兴的好也不仅止于食物,那浓厚的江南文化民俗才是深入骨髓的吸引。春节将至,不如去绍兴“俗”一回,体会那浓浓的年味。
游在绍兴
绍兴是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独特的“水城”地理、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绍兴城充满文学韵味的美景!
01鲁迅故居
很多人对绍兴的启蒙,就是鲁迅先生书中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一条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粉墙黛瓦、竹丝台门,犹如穿梭在鲁迅的书中一般,满满都是江南味道。
02仓桥直街
全长1.5公里的仓桥直街,是一座“活的古镇”,沿街而坐的老人、街头追逐的孩童、人头攒动的小吃店、黄酒馆子,走在其间,几乎看不到改造过的痕迹,处处流露着老绍兴的风土人情。
03鉴湖
鉴湖有绍兴“母亲湖”之称,大名鼎鼎的绍兴酒,就是用清澈的鉴湖水酿成。
远山绿树碧水,乘着乌篷船,开阔的水面一览无余。长长的石板路上,还能体验一把“凌波微步”。
04兰亭
绍兴的兰亭,本是一座秀美的古典园林。曲水流觞、茂林修竹,又有山川的秀丽风光,随处都是美景。
这里也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闻名,每到兰亭书法节,就有无数书法爱好者来此朝圣。旁边还有个书法博物馆,可以顺道一起打卡。
品在绍兴
“田舍家家藏佳酿,驿路处处飘酒香”,千百年来的习俗让绍兴的黄酒文化格外丰富。也不怪绍兴人爱酒,花雕酒、元红酒、加饭酒……绍兴黄酒诱人的芳香、琥珀般的颜色,确实是上佳。
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黄酒仅产于中国。虽品种很多,产地也广,但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能够代表中国黄酒总的特色的,首推绍兴黄酒。
浸米、蒸饭、落罐发酵,绍兴鉴湖水的独特水质,配以古老传统的酿酒方法,一代代酿酒师的匠心与工艺,造就了这一坛坛馥郁美酒。冬来热一壶酒,配两道小菜,才是享受。
赏在绍兴
越剧、绍剧、绍兴目连戏、新昌调腔、诸暨西路乱弹等五大剧种,平湖调、词调、莲花落、摊簧、宣卷等五大曲种,可谓十足的“戏曲之乡”!
除了曲种丰富,绍兴戏曲的剧作、剧论高超,作家、艺人辈出,源远流长的曲艺传统,更是绍兴的城市名片之一。
吃在绍兴
绍兴是出了名的“好吃”,100多种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的绍兴小吃,实地体验“舌尖上的绍兴”。
绍兴臭豆腐、醉蟹、糟鸡、绍兴糕团、香榧、扯白糖、
还有霉苋菜梗、油炸响铃、绍三鲜……霉、酱、醉、糟,蒸、炒、煎、炸等各种烹调方法,妥妥的“吃货天堂”。
迫不及待了吗?这次美食展足足占据了11大展区,上海市民有口福咯。
鲁迅先生曾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而他的家乡——绍兴的过年才更像“过年”。如今的过年,耳边已没有送灶的爆竹顿响,空气中也已闻不到幽微的火药香。但是绍兴的年味,却在鲁迅故里愈发浓烈。
未近景区,已能远远望见这彤红的灯笼大门,这便是绍兴向你敞开的热情家门,春节好戏都在里头!
舞狮子、翻跟头、变脸、猪八戒唱绍剧……这些风靡绍兴的民俗绝活,为春节的鲁迅故里增添了更多喜气。
三味书屋门口的张马河上将上演别样的越乡水上婚礼。
鲁迅故居的街道两边挂满了灯笼和福字,印着鲁迅最爱的信笺底图——凤仙花的道旗,贴在竹丝台门黝黑大门上的门神,处处洋溢着春节的喜庆。
在鲁迅祖居“大堂前”里,你可以参加绍兴年俗——祝福活动。这是绍兴家家户户在旧历年底都会举行年终大典,寓意迎接福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出入平安、鸿运当头。
在三味书屋的仿真私塾“三余书屋”里,你可以里参加“三味早读”,但记得要早到,不然没位置不说,可能还要挨老先生批评。
在印着“百福图”的街区墙上,你可以扫百福,收集“五福”,收集祝福。
在风情园里,你可以听水乡社戏,欣赏婉转动听的绍兴越剧表演。


绍兴人订婚习惯?穿着?
通行婚俗
旧时,绍兴有指腹为婚习俗。清末民初,此俗虽基本绝迹,但将儿女自幼许字者为数不少。男女婚事大多由父母包办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男女青年取得婚姻自主权,但事先多征求父母意见。
婚姻,一般经历做媒、订婚和结婚等阶段。
做媒旧时,绍兴有以说合婚姻为业之中介人,多为中老年妇女,俗称媒婆,亦有尊称大媒太太者。间有男性媒人,俗称媒公、大媒先生。媒人平时十分留意小官人(未婚男子)、大姑娘(未婚女子),遇有年龄、财产等条件相当者,即于男女双方游说。上虞等地俗为:媒人至男家先行试探:“我来向××官人讨杯糖茶吃吃。”主人如同意其为媒,则泡糖茶以待,并付予“媒条”。媒条以中介人口吻书有“××老爷令郎年××岁大吉”字样。若小官人之叔伯较其父有声名,则改令郎为令侄。即男家以最具身份者出面托媒。开媒条之时,须择逢双之黄道吉日,且日支须与小官人生日相合。媒条字数须成双配对,书写不得错漏。
男媒取得媒条后,约女媒同去女家。如女家愿开媒条至男家,则为女家允婚之非正式表示。女家所开媒条格式与男家同,仅将令郎改作令嫒。媒人见女家开出媒条,即取出随身所带书有“茶仪”字样、内装钱币之红封筒送给女家,俗称收茶钱。
订婚男女双方经媒人撮合,略有头绪后,即须“合肖”。旧时以为生肖不合则不能相配,如龙与虎、蛇与鼠均会发生争斗,鸡与犬、羊与鼠均素不相和,虎羊相配会“羊落虎口”,羊鼠相配会“羊鼠俱休”等等,因而忌通婚。男女年龄相距及属相亦有忌讳。男女年龄相差六岁称“大六冲”,相差三岁称“小六冲”。“小六冲”尚可,“大六冲”则忌婚配。绍兴有谚云:“男子属羊闹堂堂,女子属羊守空房”,以为男子属羊命佳,女子属羊运舛,以致男子多不娶属羊女子为妻,属羊女子或嫁命“硬”男子,或屈为“填房”。此俗表明旧式婚姻不仅须门当户对,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须获得迷信认可。
昔日,绍俗同族不许通婚,同姓亦不能联姻。金、刘两姓虽不同姓,但据称金姓来自刘姓,故金、刘两姓亦不得通婚。新昌袁、吕两姓为世仇,通婚视为有违祖训。
男女双方如合肖,且均愿意结亲,即须互相送帖。订婚吉日由女方拣送,婚日则由男方择定。女方拣定吉日后,男家出“求帖”,连同“拜帖”送至女家;女家则出“允帖”,连同“拜帖”于当日带交男家。拜帖书有“全福”或“正肃”字样,落款为“忝姻年家眷愚弟×××庄敬顿首诚拜”。求帖除书“全福”或“正肃”字样外,另附“敬求台允”四字大红签条一纸。允帖与求帖相同,但签条上改写“敬遵台命”。
男家送帖时,须随送荔枝、桂圆、核桃、红枣、莲子、松子、百子糕、榛子、桐子、青豆等“十全果”。女家循例收受大部礼物。女家出“允帖”后择日,男家“发盘”(即送彩礼),过礼订婚。
男家发盘有“头盘”、“二盘”、“三盘”之分。头盘彩礼,为姑娘身价钱,含有偿付女家养育费之意。一般按女子年龄计价:清道光前,“越风,贫女许字,婿家聘以钱,按女齿每岁贰仟文”计;清同治后,“女稀,钱增数倍”;民国8年()前后,绍兴“女子每岁须洋钱六元,至少四元”;年,“订婚付的聘金,在乡下有以一石米或石半米合女人一岁”。范寅《越谚》“发盘”条云:“结婚姻行聘盛,备钱银、绸缎、喜花、红帖、钗镯、粘果、结果、响果、鸡鹅、鱼肉、船亭、果亭、茶架、花雕酒、拜柬而往”。女家收下彩礼,回赠龙糕、凤饼、袍褂料子、文房四宝、锡酒壶等物。礼品中,男家必备花雕酒,女家必备茶叶,故有“男酒女茶”之说。此礼仪,即“三茶六礼”。新昌、嵊县等山区农家贫女订婚,男方一般准备一篮外货、两壶老酒及少量聘金,由媒人送至女家即可。
男家发送头盘彩礼后,即向女家“请庚”,请问女方生日时辰,再将男女双方生辰送至择日店,请星相家排“八字”,拣定“安床”及“合卺”吉日。请庚时,男家备两份红全帖及一对提盒送至女家。红全帖亦称拜帖或求帖,只是求帖书有“敬求淑造”字样。提盒内盛湘莲、白糖等“茶料”。女家循例璧还茶料,将拜帖与允帖送至男家。
此后,男家发送二盘彩礼至女家,用于置办嫁妆。礼仪与发送头盘时大致相同。所送帖为红绿帖,分别书安床与合卺日辰,格式通常为“谨詹×月×日×时安床(或合卺)大吉”。同时,男家须送成双“缎头”(绸布料子)、“衣折”(成衣)等彩礼。
少数男家头盘、二盘同时发送,俗称“随盘进”。
结婚前夕,男家须送三盘彩礼,用于女家置办喜酒。女家如高堂健在,男家须致送孝敬钱及礼品。花轿临门迎娶时,男家还须送“开门钱”、“上轿钱”等。贫素之家有以下几种节省聘金办法:
以劳动力代聘金。经媒人从中周旋说妥,并立下条规:男方须至女家无偿劳动若干年,期满男家不必筹办彩礼,只须张罗一笔结婚时所需费用即可完婚。
调亲,即换婚。双方各将女儿许配对方为媳,藉此省却彩礼及节约婚礼费用。
老亲结亲。旧时,此俗普遍流行,多为姑表、姨表、舅表亲联姻。除为增强戚谊,亦可少花彩礼,但近亲结婚,常祸延后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婚姻制度。男女青年虽多自由恋爱,自主结婚,但大都仍赖介绍撮合。80年代,共青团、工会、妇联、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团体、机构组织婚姻介绍所,为男女青年乐当“红娘”。恋爱成熟,即至当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旧时婚姻陋习基本不存,但婚时大办酒席之风甚炽,靡费之习未止。
结婚旧时,新人眠床之棕棚暂用木棒搁架。婚礼前,男家须择吉“安床”,即于吉日拿去木棒,使棕棚落榫。绍俗,新人眠床不可空,自安床之日起至结婚之日,新郎或陪郎均须睡新人眠床。陪郎须为童男或夫妻双全之族中男姓。
女子出嫁前,女家即发送嫁妆至男家。嫁妆中梳头桌等称方件,脚盆等称圆件,并须有火熜等铜器,饭锡锅等锡器,彩瓶等瓷器及首饰、衣箱等。除首饰等少数嫁妆于婚日随花轿送至男家外,大部分嫁妆均由执喜役者(俗称“行郎”)用“眠桥”或船先送至男家。行郎多为男女双方亲友、佣工,人数视嫁妆多少而定,但务必成双。
婚前,新人须举行
等到你自己那天不就知道了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湖州婚俗习俗
下一篇:金华结婚习俗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