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民沈先生和他的妻子陈小姐刚刚完成他们的结婚大礼,但是对于结婚当天的感受,沈先生和陈小姐都表示,结婚仪式太繁琐了,没想到要走这么多流程,等一天婚礼结束,送走亲朋好友,他们俩累得坐在沙发上发呆。
沈先生说,平时参加别人的婚礼时,也没有太多注意婚礼上具体有哪些流程和仪式,在结婚之前对这些婚礼风俗并不了解,更别说搞清楚哪些东西需要在哪个环节准备和使用的了。“但是等到我自己准备结婚了,父母在准备结婚物品并告诉我相关的仪式流程时,我感觉就像背书考试一样,这些东西很多都是第一次听说,并且结婚仪式进行时还不能搞错,压力不小啊,结婚前每天都要复习一遍。”
家住相城区望亭镇的新娘陈小姐也向记者诉苦,结婚前后那几天,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生怕什么事情没做到位,她时刻提醒自己打足精神,“我们乡镇里结婚风俗可多了,就拿结婚当天来说吧,新郎来接亲,就要首先过三道关,第一关是亲戚朋友堵门,第二关是接受父母洗脸礼,第三关是接受伴娘亲友团的新房堵门。”在新房里求完婚之后便可以进行午饭,
午饭结束后,又开始紧锣密鼓的“叫亲戚”仪式和拜堂仪式,这是在新娘家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仪式,通常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
陈小姐说,这些传统结婚风俗都是一代代人传下来的,包含着很多规矩和美好的寓意,但是仪式过程实在有些繁琐,要不出差错、有序地走完这些流程,对于新人来说是个考验。
在老一辈眼里仪式寓意满满
结婚是一件大事儿,在老一辈眼里,这些关于结婚需要走的一些仪式和需要准备的东西都是及其重要必不可少的,这些传统风俗寄予着新人们幸福美满,每一个环节的寓意也颇有讲究。市民张好婆是个地道的老苏州,对于苏州结婚风俗,她向记者列出了一条又一条有关结婚的传统风俗,“结婚前一天晚上就要开始把相关的物品准备好,一般在结婚前一天,像舅舅、舅妈这些近亲都会先来帮忙。新人们需要准备的东西都要一一排好,比如甘蔗上要裹上红纸、大的果盘放入水果、红烛、糕团、子孙桶等,有些东西需要放在祭台上的以及给客人享用的,都要有序分类。”在这些物品当中,例如甘蔗,准备的甘蔗要越长越好,随后放在红绿床褥上,代表以后的日子节节高升。
婚礼当天早晨,新郎中午去接新娘,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需要手持捧花给房中待嫁的新娘,此时伴娘要将新娘的鞋子藏好并让新郎去找,找不到是要给伴娘红包的。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小男孩拿着绑着红包的扇子放在托盘或者茶盘里交给新娘的,当新娘接到扇子后必须给小男孩红包作为答谢。当礼车启动后,新娘需要将扇子掷到窗外,寓意着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需要以红包给小男孩。
当新娘以及客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能向女方家人说再见,除非一些少数地方有哭嫁的习俗。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谢。在结婚当天,来往的门槛都是不可以踩的,必须跨过去。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当新娘被接进新郎家的时候是需要喝甜汤的,苏州的甜汤有红糖水、红枣莲子羹、汤圆和茶叶水。
张好婆说,新房里各个角落还会放一种红色的喜蛋,不过藏得比较隐蔽。藏好后就让童男童女进房里找,找到后就可把蛋吃了,代表和和美美、早生贵子。“现在在苏州大多实行中西合璧的婚礼,他们在舞台中央进行拜堂,不过也有中式婚礼,那时候在舞台上或家中的祭台上挂‘和合二仙’的画像,寓意和和美美。”
而这些在老一辈眼里寓意满满的婚礼仪式,在年轻人这儿似乎成了走过场。90后苏州姑娘冯小姐还没结婚,但是参加的婚礼却不少,她告诉记者,去参加婚礼的时候,她发现不同的地方结婚风俗也有所不同,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差不多,新人们从早到晚仪式流程走了不少,但感觉就是走过场,有些还特别赶时间。
其实在各种婚礼仪式中,很多环节看似简单,但是寓意却不小。冯小姐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去参加一个闺蜜的婚礼,她看到新娘进新郎家门前要先在一盆糕上踩一踩再进门,“这个环节很简单,也很快过去,但是过程中却必不可少,我很好奇,于是我就询问一些老苏州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代表着什么。”长辈告诉她,这代表着新人以后的日子步步高升,寓意很好,所以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传统风俗需职业团队来传承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民俗专家蔡利民表示,在以前,结婚有很多的风俗,仪式流程也是成套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经过破旧立新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婚礼风俗就消失了,而近年来,婚庆产业不断发展,婚礼的仪式感又慢慢增强,被保留下来的传统风俗也慢慢在恢复,但是形式比较杂乱,混合着东西方不同的仪式形式。
在以前,人们结婚时都是由一个专业的班子来操办婚礼的,包括司仪、张灯结彩的艺人、茶水员、分发喜烟的人、喜娘等,他们各司其职,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地道有序,但是时代在发展,老的婚礼仪式开始不盛行了,这样专业操办婚礼的班子也就跟着没有了。“现在很多被保留下来的结婚风俗,基本都是由父母操办,婚庆公司策划仪式,没有统一的模式,并不成系统。”
要做好结婚传统风俗的接力,还是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去操办,蔡利民说,时下婚庆公司在婚礼仪式操办中起着很重要的角色,如果婚庆行业可以达成能够共识,把基本的传统婚礼风俗整理到一起,在原来传统风俗的基础上,把好的留下来,吸收其他好的风俗,年轻人更容易接受,也能更好地将结婚传统风俗传承下去。
在古代结婚那天,新娘子也得用它
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讲讲苏州的传统婚俗。有许多风俗,流传到后来就很少有人知其所以然了。但是风俗的形成,肯定是有它的原因和道理的。因此,如果我们对风俗做一番追根寻源,往往会发现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先人们的生活情况。从苏州的传统婚俗中,我们就可以窥见远古时代的婚姻制度的一些影子。
苏州城里,现在举行婚礼已无所谓早上还是晚上了,古代是一定要在晚上的;苏州郊区的一些村子,有些知道今天还保留着这个古老的习俗。也正因为嫁娶都已“昏时为礼,”所以“婚姻”二字原来写作是“昏因”“女”字旁是后人们加上去的。对于嫁娶为什么一定要在黄昏这个问题,就有好多说法了。从古代一些诗人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古代男女幽会都是在黄昏,所以男女结合就叫“婚姻”。另一种讲法好像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有关,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其实从史书上记载,昏时举行婚礼的习俗,来源于古代的掠夺婚姻。
婚姻的制度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婚后丈夫要到妻子娘家居住的的婚俗变成了要把妻子带到丈夫家在丈夫家居住;尽管恩格斯曾说这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急进的革命之一”,但在那时,这种改革是有很大的阻力的,就这样才有了掠夺婚。
苏州婚俗,新娘子蒙上盖头上轿后,在娇中哭泣这叫做“哭嫁”。据说,有些地方的有些民族也有类似的习俗。
历来人们总是把结婚看作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苏州人将结婚称作“办喜事”;办婚礼的那天叫做“大喜之日”;届时窗上箱子上柜子上等等一些家具用品也都要贴上大红色的喜字。那么姑娘出嫁要大声哭,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有人说,这是因为在旧社会妇女婚配不能自主,婚后生活大都十分悲苦,因此上轿就不由自主的留下来伤心的泪水。就算是找到了如意的伴侣,出嫁的时候也还是要嘤嘤假哭的;直到今天,恋爱婚姻自由了,生活也幸福了。苏州某些郊县仍然还保留着哭嫁的习俗。
新娘子头上盖一块红帕儿,也就是盖头,苏州人叫它“方巾”。在过去婚姻大事都是要听从父母和媒婆安排的,那时的新人,直到洞房花烛夜,都还未曾谋过一面,难怪挑方巾时新郎新娘都激动不已。红帕儿一挑,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那一方盖头,不知道揭开了多少婚姻悲喜的序幕。
千百年中盖头遮面的习俗为什么会久传不衰呢?这有可能跟古人的迷信有关系。据说新娘子从娘家嫁到夫家,一路上会遇到很多煞神来侵扰,头上蒙一块红的方布能起到辟邪的作用,煞神会产生畏惧然后离开。另外就是,姑娘出嫁的时候总是会有羞涩的表情,有一块红色的帕儿遮遮,心理会舒服些。据说眼下苏州郊县还有出嫁用盖头遮面的旧习俗,这样正是古代文明的活化石,使我们能够了解一下蛮荒时代的婚姻状态。
苏州相城:打造“婚礼目的地”推动发展转型(图)
中新网 5月22日电 (苏芝兰)2014年5月20日,因谐音“爱你一世我爱你”,成了各地新人拍结婚照领证的好日子。记者在“苏州小外滩”看到近200对新人在塔影桥、荷兰风车、游轮等景点前扎堆拗着造型。
“苏州小外滩”,位于苏州相城区华元路和元和塘的交界处,这是当下苏州乃至外地年轻人追捧的婚纱摄影地之一。
也在5月20日,央视七套《乡约》栏目走进苏州相城区,在热门婚纱摄影地“苏州小外滩”实景录制“东坡鹊桥会走进相城”节目,通过电视相亲的形式,在央视大舞台上全面展示相城区婚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绩。
相城区是苏州最年轻的一个区。但年轻也意味着“活力”,建区仅10多年,这里已从一方鱼米之乡化蛹成蝶为一座现代化的活力新城。
爱到相城,梦想成真。近年来,相城区整合利用区内自然、生态、人文等各种元素,推动婚庆产业与历史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
但相城区区委书记曹后灵坦言,相城的产业结构相对“偏重”,面对转型升级重任,要实现后发崛起,必须“往轻转、往高转”,让文化产业作好推动相城经济发展的“急先锋”。去年苏州提出了打造“情调苏州、爱的天堂――婚礼目的地”,相城率先行动,发展“美丽产业”。
“我们一开始就高起点定位于中国的婚庆文化产业中心,着力打造涵盖婚纱礼服、婚庆礼仪、婚宴服务、婚纱摄影、实景道具、彩妆珠宝等完整的婚庆文化创意产业链。这不是凭空拍脑袋决定,而是经过大量考察研究。”相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屈玲妮说。
作为相城婚庆产业“从无到有”的开创者和推动者,屈玲妮对相城的资源优势如数家珍:相城拥有荷塘月色等15个花卉景点,是婚纱摄影的绝佳场所;华东最大的家具集散中心――蠡口家具城营业额达200亿,其中结婚消费占三成以上;“中国淡水珍珠之乡”渭塘镇的珍珠宝石城,年销售额超过13亿,其中也有大量的婚庆消费。
走进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的苏州(中国)婚纱城,这里已吸引包括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蔡美月国际婚纱、H.U.WEDDING、格拉梦等300多家国内外一线婚纱品牌入驻,并初步构建起集品牌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策划、珠宝首饰、婚庆百货于一体的亚洲最大婚庆展示采购平台。
郝智勇是苏州婚纱摄影界的“婚纱皇帝”,一直在新加坡生活的他,把一线婚纱品牌蔡美月带入婚纱城。他说,苏州婚纱城的魅力就在于打造各类品牌婚纱,以不同拍摄风格吸引四方来客。像郝智勇这样集经营与技艺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正在逐步成为中坚力量,他们也在提升苏州婚纱城的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苏州婚纱城的四楼,有一个面积达11000多平方的华东地区最大的室内实景拍摄基地――“大摄汇”摄影美学基地,设置了包括韩式、欧式、中式等200多个特色景观,目前签约加盟企业达200多家,高峰时期,每天拍摄新人超过200对。
除了买婚纱、拍婚纱照,办喜宴也是婚礼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相城区正在规划在婚纱城的附近建造“苏州婚礼中心”,主要提供特色婚礼整体策划、婚宴举办、礼堂证婚仪式、草坪仪式、水上婚礼等相关婚礼配套产品及服务。建成后,将引进高档特色餐饮品牌,设置可同时举办8场婚礼,设宴500桌的大容量喜宴会场,其中最大的宴会厅,可容纳150桌,提供1800人就餐。婚礼中心还将配置5星级豪华主题婚房,营造浪漫的新婚之夜。未来还将建造婚俗博物馆,存放地方婚俗文物,集中展示苏州婚俗风情。
婚纱城、大摄汇、小外滩、婚礼中心、蠡口家具城、珍珠宝石城……苏州相城区最大限度地集聚区内各种资源,搭建了一条庞大婚庆产业链。而这些已建或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吸引着各地的新人趋之若鹜来到相城,这里成为他们婚姻的起步和见证之地。
苏州新人办"唐风婚礼" 上演却扇沃盥传统婚俗
象征恩爱的木雁是“海淘”而来。
新娘身着红衣。图片由文洁 提供
彩船之上,才子佳人相依而立,绿柳红衣、霓裳轻舞、罗扇遮面,在苏州著名的平江路上看到这样的景象,很多人一定以为这是在拍电视剧或者是在表演,其实这是苏州的一对新人举行的唐风婚礼。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联系到了参与这场婚礼的有关人员,进行了独家采访。据了解,这场别出心裁的唐风婚礼,前期准备耗费了二个月之久,仪式彩排了至少10遍,只为圆当事人的“梦回唐朝”。
新娘是旗袍爱好者 新郎是一名医生
4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平江路上的人都轰动起来了,纷纷指向平江河中的一艘彩船。只见彩船船头站着一男一女,两人都身穿红色汉服,女子以扇遮面,男子头戴正冠。“是哪个电视剧来取景的吗?”“好像是个新娘子?”“新娘子不是穿婚纱吗?怎么会穿汉服呢?”
原来,船头女子名叫周立言,27岁的她是文学硕士,曾获苏州大学研究生风采大赛第一名。此外,周立言还是姑苏荷言旗袍文化馆创始人及首席设计师,还曾和撒贝宁搭档担任央视节目《我们有一套》苏州大学专场嘉宾主持。而船头的男子、她的丈夫王达鹏,是一名医生。
仪式依照唐朝风俗
每个细节凝聚大量心力
由于立言已与丈夫开始了蜜月之行,昨天扬子晚报未能见到立言本人。她表妹文洁说:“表姐举办的是一场唐风婚礼,所有的仪式都是按照唐朝风俗。”“别看他们表现得很轻松,他们的衣服就有十几层,新娘的头饰足足10斤重。”文洁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记者看到了一个婚礼花絮视频,在视频中,新娘试妆时,发型师刚盘完头、戴上发饰,新娘的头因为头上物品太重,明显后仰了一下。
“这些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细节。”文洁说。比如象征夫妻恩爱的木雁,“市面上没有卖,最后还是从日本淘到,空运回来的。”其次,婚礼的一些用品,比如结发囊和团扇,这都是缂丝制成的。“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订制,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
迎亲之前
父亲为新郎加冠,母亲为新娘插簪
早上,新郎穿好礼服,向父母辞行。新郎父亲为新郎加冠,斟上一杯酒,赐予新郎,新郎拜受饮下。认真听完双亲训示后,新郎郑重拜别父母。在伴郎的陪同下,新郎带着木雁,抬着步辇,前去迎娶新娘。此时,新娘也已穿戴整齐,并由母亲亲自插上发簪、在腰带上系好丝巾,以扇遮面。
迎亲前,新郎献上作为聘礼的木雁,岳父还礼。随后,新郎望门作揖,催新娘梳妆上轿,并咏催妆诗。
在与新娘父母拜别后,新郎向新娘行礼,并示意新娘出门,新娘以扇遮面,随新郎身后走出大门。随后,新娘乘坐步辇,直到平江府码头,二人一起登上早已准备好的游船,开始游平江河。约半个小时,游船靠岸,新人下船,在荷言旗袍换乘汽车,前往新房。
婚礼仪式
却扇、沃盥、祭肺脊、同牢而食
下午6点18分,仪式正式开始。新郎走向新娘,站定后,郑重行揖礼,新娘欠身还礼,新人正式入场。身着汉服侍女手捧木雁、香薰、花灯走在最前方,新郎新娘并行,伴娘跟随其后。走上礼台,新郎请新娘却扇,新人沃盥(wò guàn)、祭肺脊、同牢而食、合卺(hé jǐn)、解缨结发、互赠信物。
“古人以扇遮面,以表羞怯。”文洁向扬子晚报记者介绍说。新人入场时,新娘始终手执团扇,于是新郎便须向新娘行礼,以表诚意,请其却扇。新娘看到新郎的郑重后,便将手中团扇递与伴娘。之后,新人沃盥。沃盥是上古以来重要仪式开始前的净手仪式,“亦是为了表示对天地人的尊敬之心。”
入席后,伴娘会将盛着肉食的小盘子递到新人面前,新人一同祭肺,用筷子夹起肉蘸盐,微微摇震手腕,抖一下肉上的盐,举至齐眉并低首,放于盘中。随后,新人再共同将酒洒于盘中。在司仪宣布“同牢而食”后,新人开始用餐,先吃一口饭,而后吃一口肉,最后喝汤。“这个过程是重复三遍,分别按照猪肉、腊肉、鱼肉的顺序,以示三餐告饱。”
文洁说:“‘合卺之饮’,通俗点说就是喝交杯酒,但是古代的交杯酒和现在可不一样与现代的交杯酒不同,”新郎新娘要先各饮半杯,然后交换酒杯、再饮完对方剩下的半杯,“这是夫妻之间的相互信任的一种承诺。”
解缨结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离。伴郎伴娘帮助两位新人各剪下一缕事先已捆扎好的头发,新娘将两人头发编结在一起,放入结发囊中。丝缕绾扣,永结同好。
苏州山塘街上演“玉涵情缘” 展现江南婚俗
民俗演员在表演“玉涵情缘”情景剧。杭兴微 摄
昨天,2014“仲夏之夜,寻梦山塘”世界遗产弘扬季――“玉涵情缘”情景剧在山塘街玉涵堂后花园首演。据悉,这部情景剧是山塘街首次推出的夜花园旅游项目中的一个主要节目。
情景剧“玉涵情缘”时长约半小时,以江南水乡婚庆为主题,通过“抛绣球”、“抢亲”、“拜堂”等生动情节,向游客和市民展现江南民俗婚庆中的苏州元素。剧中融入的互动环节,通过现场游客的积极参与,更显得趣味十足。在苏州工作才一年多的河南小伙张雷锋,昨天正好在玉涵堂游园,他自告奋勇地参与到节目的互动环节中。戴上状元帽、系上红绸带,他俨然成了一个英俊书生。在演员们的带领配合下,张雷锋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引来观众的叫好声。
昨晚,迎七夕民俗文化活动也在山塘街举行。唐伯虎与秋香、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董永与七仙女、方卿与陈翠娥,这些传统爱情故事中的主角,纷纷“穿越”到山塘街上,与游客合影留念,并登上古戏台,表演了传统戏曲选段,向游客送上了“七夕”祝福。
江苏7151对新人喜结连理!七夕“花式领证”更新婚俗礼仪
中国江苏网8月7日讯 爱在七夕,情定夏末。8月7日,“中国情人节”——七夕节到来,江苏各大婚姻登记中心迎来一大波领证新人。截至下午5点,全省共办理结婚登记7151对,登记数量是平时的两倍。
和常见的领证场景不一样的是,盐城大丰区的新人们今天首次尝试“户外领证”。这里的登记颇具仪式感,由于登记处毗邻当地的景区——荷兰花海,区民政局决定,把登记现场搬到景区里,给新人们一个难忘的浪漫仪式。
下午14时18分,“爱在七夕 情定夏末”之旅准时开始。在结婚进行曲的伴奏声中,新人们盛装亮相景区圣劳伦斯艺术中心。在亲友及来宾的瞩目下,他们手挽手幸福地踏上红毯,缓缓走向会场中心。
现场,每对新人还领到了登记处精心准备的“爱久计划 爱情护照”。打开护照,除了印有一对新人的名字外,还有他们专属的“爱情护照”编码。新人周天宇激动地说,翻开独特的护照,就仿佛翻开了他们的新婚爱情之旅。小夫妻两当场写下纸婚年的爱情寄语,在点滴的语言里体味婚姻带给他们的甜蜜和仪式感。
大丰区婚姻登记处负责人陈思表示,该处举办的户外集体颁证活动是推广现代婚俗文化的一次全新尝试。“婚俗礼仪既要继承传统,也要紧跟新时代步伐,集体颁证仪式就是我们在婚俗礼仪上一次破旧立新的创意。后续,我们将把这样的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继续推行,尝试举办不同主题的颁证仪式,从理念上不断创新、方式上不断更新、活动内容上不断添新,着力打造户外集体颁证文化品牌。”
记者还了解到,在苏州、淮安等地,新人们领证前不但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作婚前辅导,还有沙盘游戏等心理状态分析,为今后和谐的婚姻生活铺路。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婚礼――这个民间文化的大汇展,也是大同而存小异,而小异却是鲜明的地域和个性的显示。�f直地处吴中腹地,是典型的水乡村镇,此地的婚俗显示的是一片水乡特色。
婚前几天,男方预请邻里相帮,并设酒款待前来的亲朋好友,从搭棚、落桌、正日、回门、拆棚,整个过程约五天左右。
女方亦然,但气氛不同,喜庆之中,带些悲悲切切,。待婚的新娘,看着嫂子为她缝制红绿新被,再由三代夫妻双全的寄爷寄娘或其他亲属,把被子、枕头层层包好,被子里和子孙马桶里还要放进成双的红蛋,以示代代相传。
女方要把所有嫁妆放在堂屋里,招待四邻参观,这叫“亮妆”。往往是亮妆尚未尽兴,迎亲船队早已赶到,女方用茶水、点心招待,却迟迟不肯放妆,趁机和男方讲条件,男方唯一的权利就是敲锣打鼓催妆。就这样“迸”了不少时候,女方的“气”也生够了,才自动打破僵局发妆。
新娘临嫁除了通常的“哭嫁”,还有“饿嫁”的习俗。新娘要事先饿上几天,只以蜜枣、干果充饥,临行前才由嫂子捧来饭碗“开戒”,由母亲喂饭,表示再吃一顿“娘家饭”。
吃完“娘家饭”,新娘赖在娘家不走――“新娘越涨(赖),娘家越发”,要涨到晚上七八点钟才罢。新郎只能让傧相放鞭炮催嫁。一个在屋里起劲地“涨”,一个在屋外心急地“放”,引得贺喜的亲朋好友一阵一阵哄堂大笑,这种场面使娶亲双方都又喜又乐,引发出浓浓的喜剧效果。
迎亲队伍从“青龙头”(女方房子的东南面)进宅,待新娘被兄弟抱上轿后,抬轿人有时会用“颠轿”来报复女方的失礼。新娘被颠得头晕眼花,乃至呕吐不止,只得将事前准备的盛灰脚炉踢出轿外,以示“服输”,颠轿即止,男女双方所有的“气”也就扯平。
�f直婚礼中,司仪的赞词也很有意思。新人拜堂时,司仪赞道:“一拜天,二拜地,天
地始创人世间,现在谢天地,行礼拜拜拜!”“稀奇稀奇真稀奇,陌陌生生做夫妻,谢父谢母养育恩,行礼拜拜拜!”“红绿丝绒六尺长,两头牵对新鸳鸯,当中有个同心结,明年就生小鸳鸯,行礼拜拜拜!”三跪九叩的大礼完成,也就成全了两个陌生人的终身大事。
进入洞房,其他程序和别的地方差不多,都是踩布袋、抢喜糖、闹新房……但是恶作剧也不少:结婚大床,一似长方形柜子,有人悄悄抽去几块床板,表面上看不出来,待到新人歇息,“机关”显灵,双双跌到床下,十分狼狈。也有唆使一些顽童,事先躲藏在床下,待新人上床,就猛敲床板吓他们,再由埋伏在外的人们破门而入,这时,一对新人还得强作欢颜起床接待……够可恶的,但也无可奈何,谁让结婚三朝无大小呢!
国庆假期耦园追梦 传统明制婚礼亮相苏州
10月1日一场以“佳耦天成”为主题的明制传统婚礼活动,在爱情园林-苏州耦园精彩上演。活动以“明制婚礼”为主线,结合耦园文化及浪漫爱情故事,复原庄重、古典的明制汉婚全过程。
“许你凤冠霞帔一世无忧,从此清风明月长伴天涯。”以宋家礼为本,以明俗为引,以今世为现,身着明制礼服,男穿乌纱补服,女着翟冠霞帔,华美多姿。明制婚礼分为四个板块,包括开场礼、迎亲礼、正婚礼和游园礼,再现明制婚礼的古典与浪漫,带领游客穿越历史,见证爱情佳话。
活动前期耦园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官方平台招募了70余对新人,并成功筛选出三对。国庆期间,苏州耦园免费为他们举办传统明制婚礼,让新人们深入感受这座爱情园林的魅力,同时游客也可以亲身体验到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接收婚礼的喜福。当天上午参加婚庆体验的新郎黄先生和新娘赖女士不远千里于湖南赶来。据介绍,黄先生在民政局工作,见证别人的幸福是他的工作日常,今天自己迎来了婚礼,而且是在爱情园林耦园,让他终身难忘。两位新人为此次明制婚礼提前一周来苏筹备,20多个亲友也着汉服参与到婚礼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国庆期间,除了明制婚礼活动外,耦园内还开设了各种互动活动,如AR游园、网红汉服打卡点等, 穿汉服的游客拍摄照片或创意小视频发送至朋友圈,即有机会获得耦园精美文创礼品。同时,耦园还有茶艺表演、传统婚俗展示等,供游客参与体验。
据了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全国唯一一座爱情主题园林,为扩大爱情IP影响力,让游客更加了解耦园,体验江南传统文化,除了上述十一江南传统婚庆,今年耦园还举行了园林摄影展、暑期研学、七夕联谊雅集、古典音乐节等活动。耦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重拾、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耦园诚邀广大游客相聚耦园,共同体验爱情园林的古典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