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八字命理 > 婚俗 >

海南婚俗:合命定亲拦路对歌抢亲郎

  • 婚俗
  • 2020-11-13 10:27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海南部署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 倡导自觉摒弃铺张浪费等旧俗陋习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6月30日消息(记者 韩星)记者6月30日从海南省民政厅获悉,该厅近日印发《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2020年6月到2022年7月,分申报、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明确,将从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搭建多方服务平台、推动结婚颁证创新、倡导简约集体婚礼、发扬传统特色婚礼、加强登记场所建设、开展不正之风整治、加强家风家教建设、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发挥社区教育作用、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等12个方面,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要求,各市县遵循“自主申报、逐级推荐”原则,由市县(区)级民政部门报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后,报省民政厅审核并择优推荐至民政部参加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同时确定部分申报市县为省级试点单位,形成层层抓试点、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实施方案》强调,各市县要在防疫常态化条件下,结合本地实际,通过组织宣传倡导、举办婚姻家庭辅导、组织集体婚礼、开展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引导婚姻当事人自觉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旧俗陋习,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推广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构建健康文明的婚姻价值观,传承良好家风家教,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增强人民群众对婚俗改革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来源:南海网】

海南婚礼习俗知多少?繁事简办也开心
说到婚礼习俗,各地区因为文化习惯都大有不同。关于婚礼的习俗,也因为好多年没参加过婚宴,渐渐忘记了。恰巧前两天刚好有亲戚结婚,虽然处于疫期免掉了不少繁杂的步骤,大体的重要过程还是要走一下过场的。
因为辈分小,又还没结婚,于是就理所当然变成迎亲队伍的一员,职责嘛,就是到新娘子家里将新娘迎到新郎家。不过,事前也没有经过培训,家人也没说具体该怎么办,所以就只能随机应变了。
按礼仪,接亲当天除了新郎和伴郎,新郎家还要带两个女孩子去接亲。
婚礼当天,我和老妹盛装打扮,先到亲戚家,良辰吉时一到,则抱着捧花和雨伞到新娘家,因为在特殊时期,所以一切繁杂的手续都简化了,新娘新郎两边也只有数人参加仪式。
到了新娘家,等新娘化完妆,我们两个迎亲的“花童”改口后,新娘会给我们一个红包,然后则由新娘家人撑伞带出家门,再把雨伞交回迎亲的我手上。
回到新郎家,伴娘帮忙提新娘的行李,我和妹妹则一人抱着捧花,一人撑着伞将新娘迎回屋内。
再拜完祖先后,新郎新娘在堂屋里,家人会一个个介绍长辈,新郎要向长辈敬一支烟,而新娘则是向长辈递一口槟榔,长辈们会给新人一个红包,说几句祝福的话。
仪式完成,则可以开席吃饭,新娘这时回到新房换上敬酒服,到席间给出席的亲朋好友敬酒,亲朋们将自己的红包放在装槟榔的盘子里,当作给新人的“贴身钱”。
仪式结束,本以为已经完成了整个婚礼过程。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在睡梦中迷迷糊糊的我们接到亲戚的电话,让我们赶紧刷牙洗脸,准备和新娘回门。
虽然不太明白要去做什么,还是迷迷糊糊爬起来梳洗,和新人、伴郎、伴娘一起到新娘家。因为路程很近,才十几分钟就到达了,这天是新娘家人置办酒席招待家人和新郎家人的日子。
新人回门也要讲究讲究。首先要准备一大包槟榔,带上象征大吉大利的桔子,还有两盒囍饼,虽然简单,确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一到那儿,看着大家伙忙忙活活地烧菜做饭,也不知道是做什么,就呆呆地坐在一边和小孩子看电视,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
开始吃饭,新郎要给新娘家人敬酒,而伴郎则是在适当的时候为新郎挡酒,总之就是要把新娘的家人喝开心。酒足饭饱之后,新娘的妈妈要给到场的新郎家人发红包,然后切一块红糖年糕给新人带回家,象征生活甜甜蜜蜜。
到此才算整个结婚仪式的结束。


海南这么办活动,害得我又想结婚了!
11月23日,2019第二十三届中国·三亚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国际婚庆旅游交易展在三亚天涯海角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个婚庆资讯汇聚一堂,向专业买家及市民游客开放。
本次国际婚庆旅游交易展是三亚市首次迎来婚庆旅游单项业态的展会,超过6000千平方米的室内外展场中,85家展商集中展示了国内外婚庆行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
三亚旅游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聪辉表示,作为今年中国·三亚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的主题活动之一,展会旨在为所有新人带来优质产品与服务的同时,增加消费体验,并推动全球婚庆相关行业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信息联通和资源共享。
“海滩、海洋、海岛、岛礁”等主题婚庆市场一直以来颇受新人们的欢迎。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海南三亚是国内最受新人们喜爱的婚庆旅游目的地之一。婚庆旅游因此被作为海南最具优势和特色的六大旅游业态之一。2018年,占比仅为6%的“婚旅”人群为三亚贡献了近两成的旅游消费,消费势头及潜力强劲。
各国婚俗三亚同台上演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些婚俗表演,在现场看真的不一样。”三亚市民李先生全程举着手机拍摄,“拍回去给家人看看,让他们也感受一下穿越时空和国度的婚礼感觉”。
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三亚“谈婚论嫁”
11月23日,2019全球婚礼蜜月岛屿论坛(Global Wedding&Honeymoon Island Forum,简称GWHI)暨第二届中国婚纱摄影旅拍行业高峰论坛在三亚开讲,来自中国、印尼、日本、韩国、泰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婚庆旅游业界专家齐聚,分享各自婚礼资源及经验,探讨世界婚庆旅游目的地的现状与未来。
本次论坛是2019第二十三届中国·三亚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其中GWHI论坛是继2017年首届之后,来自诸多国际知名岛屿婚庆业界专家在鹿城的再度聚首。
三亚旅文集团总经理、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聪辉介绍,天涯海角游览区是三亚最早规模介入“婚旅”业态的景区。自1996年始,“中国三亚市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后改名为婚庆节)便接受海内外新婚夫妇以及金婚、银婚等夫妻报名参加。同属旅文集团的大小洞天景区在两年前创新成立婚庆部,负责景区婚纱摄影,婚庆蜜月市场的管理和品牌推广,还在景区打造了“一站式”婚纱蜜月旅拍基地。
高峰论坛期间,主办方组织多场多边论坛,就“2019-2020中国婚纱摄影的发展与趋势”、“2019三亚婚纱摄影市场的瓶颈与突破”、“全国新人对于婚纱旅拍的观念与升级”、“行业发展与引导对婚纱摄影市场进步的影响”等主题展开讨论。
26对新婚夫妇和纪念婚夫妇


揭秘:海南黎族的婚俗究竟有哪些?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土著居民,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黎族人的特征是颧骨高,还记得小编在外地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打车,一上车司机就问我:“是外国人吗?”小编的白眼真的是翻上了天,我同学还特别的配合答道:“是,她是阿拉伯那地区的”。司机还真信了,还有人说小编像东南亚那边的人,这个倒是可以接受,因为离得也近,讲话给人的感觉也蛮像的,悄悄的告诉大家我们黎话说的“水”和泰语说的“水”是一样的哟!
每次别人知道小编是少数民族的时候,都会问小编我们民族的习俗都有哪些。那现在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黎族的婚俗。海南黎族分为有“哈”、“杞”(又称“岐”)、“润”、“美孚”、“赛”等不同的自称,每一钟的语言都是不相通的,包括服饰也是不同,那习俗方面也是有差异的,神奇吧?同一个民族还有这么多的差异。
先说爱情方面吧,有些地方的黎族是以对歌形式来表达爱意的,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就是比看谁爬槟榔树最快最厉害,就选择谁,和抛绣球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在小编家那地区的黎族就比较简单,走通俗路线,也就是自由恋爱或者是媒人介绍。
订婚这方面都差不多了,都是采摘槟榔下来,给每家每户送去,意思就是告诉大家他家孩子订婚了,到时候要准时参加婚宴;
说完婚前和订婚,接下来就是婚礼了,如果明天是婚宴,那今天就得开始准备了,厨师都是请的村里人,从下午忙到半夜凌晨,又杀鸡又杀猪的,有些人真的一宿未眠;
第二天一早就要给新娘化妆,扎丸子头,带上黎族头饰,穿上黎族服饰的婚服,脖子挂上黎族银饰,走起路来叮叮当当的作响;新娘婚服也是有差异,有些地方是一身红,而在小编家那片区是上衣是红色,筒裙以黑色系为主;男士服装有些地方还保留了原始的服装,而在小编家男士的服装都是西装了,很少男性在婚礼上穿传统服装了。
婚宴一般都是在中午十一点半开始,宾客们就座开始享受美食。在此之前,新郎要去新娘家接新娘,当然也是要闹婚房的,我们的比较简单,没有网上那么多步骤与刁难,就是里面有人顶着门,外面新郎和他的兄弟们一起推门,门开了就成功接到新娘子了。汉族的婚礼会有伴娘团,但是黎族人婚礼上只有一个伴娘,剩下都叫姐妹。接到新娘后,新郎要为新娘全程撑伞,将新娘接回来后还不能进门的,我们要请法师过去做法点火,然后新郎和新娘先踏过那团火,其他随从的人紧跟随后,意思就是让火赶走不好的东西,这代表着一种吉利。
进门之后,新娘、新郎、伴娘、伴郎还有姐妹先坐在一桌,然后有一个大妈嘴里开始念叨东西,桌上的碗里有装米的,装酒的,然后一边念一边移动那些碗的位置,然后让新郎新娘喝下那些酒,搞完这些仪式之后,新郎新娘带着伴郎伴娘开始出去挨桌敬酒。第一天基本上就是这样结束了。第二天醒来,新郎要带着新娘下地采东西,回来还要做一些仪式,具体的小编也不太清楚了,因为小编没有经历过。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现在的恋爱都是自由恋爱或者是相亲,订婚就是用槟榔挨家挨户的发,叫“下槟榔”,如果你听到黎家人说下槟榔,你就知道有人订婚了;黎家的婚礼上只有一个伴娘,剩下的都叫姐妹;接新娘回来要过火,代表着吉利。如果您有什么要了解的可以留言哟!


海南琼山婚俗:水缸成宝物,不嫁金不嫁银,谁家水缸多女孩就嫁谁
千百年来,在海口琼山羊山地区流传着“数缸订婚”的奇特婚习。一首关于嫁女的歌谣:“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檐下缸,谁家缸多就成亲。”羊山地区的水缸成了人们心目的宝贝,水缸取代了金银成为婚姻的重要基础。一家如果有十几口水缸,那么就不愁娶不到好媳妇了。
海口的羊山地区位处火山岩地带,这里土地稀薄且留不住水源,农民依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由于琼北火山地区地下水位比较低,开凿一口饮水石井,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火山村的居民不得不想方设法把老天赐予的雨水充分储存起来,用于生活所需。家家户户为了备水,购置水缸置于檐下雨承接雨水,水缸的多少也成为了贫富的标志。羊山地区由此产生了很奇特的婚俗,------数缸订婚。
水缸多,储水也便相对容易,门前屋檐放上成排的大小水缸,雨天的时候将缸盖打开,让顺着屋檐而下的雨水滴到缸里。这些水更多的是用于洗澡、刷洗或喂牲口。有时一缸存水可以用上十多二十天,甚至更久。由于羊山地区不制造水缸,条件好的家庭到很远的龙塘地区去买,还要雇脚力拉回来,所以买缸本身就是很耗费钱财的事,家中的水缸多自然就代表家境富裕。
在羊山地区,媒婆说了还不算,还得数数男方门口的水缸。于是,当地人常说:"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的水缸,谁家水缸多就嫁谁。"水缸成为定亲的信物。羊山地区男女结成良缘之后,第一件极关紧要的事,便是娘家得给女婿送去几口新巨缸,作为象征新婚吉利,祝愿郎家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生活美好。因为缸多粮多蓄水多、有吃有穿、夫妻和谐、家势顺当。
许多年轻男女婚事一再被耽搁,也是因为这“数缸”的习俗而致。有媒人如果登门到女方家撮合,女方家里人也反过来要托自己熟悉的人到邻村的男方家去数水缸,如果对方家中水缸不多,撮合便宣告失败了。有的父母因为舍不得让女儿嫁出去给婆家挑水,以至女儿后来一直留在了家里的。耽误了孩子的婚姻。
如果一家有十几口水缸,那么就不愁娶不到好媳妇了。那些体积不大、外表普通的水缸,在羊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段段姻缘的定情之物,甚至成为了一种贺礼。如今,羊山地区经济条件越来越好,饮用水工程村村通,农业产业也实现了转型升级,农民家中已经不是很容易能看到那些古旧的水缸了,但也有个别人家舍不得扔掉旧水缸,独独摆在屋外“晒太阳”,似在追忆那段曾经艰辛的过往。饮水用水艰难的日子亦在逐渐成为历史的陈迹了。


国庆中秋假期婚宴多?快来看看海南疍家人有哪些婚俗
国庆中秋假期,不仅是旅游高峰期,也是结婚扎堆季,你收到了多少“红色炸弹”?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情侣们选择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举行婚礼,国庆假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婚礼黄金周”。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婚俗,举办的仪式也各不一样。在海南三亚,一群常年生活于江海之上的人们——疍家人,他们的婚礼有哪些讲究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疍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沿海一带,常年生活于江海之上,以渔业为主,漂泊不定。随着疍家人陆续上岸,他们的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在婚俗中有着很大的体现。
亲朋好友各自驾舟赴疍家喜宴。
从海上漂至陆地的变迁
由于没有田地,以水为生,疍家形成了一些有别于陆上社会的习俗,在旧时也因此受到陆居族群的排斥与歧视,由此也造就了疍家人在族群内部相互通婚的传统。
对于疍家人内部自互婚配的传统,清乾隆《海丰县志·杂志》就有记载。其中谓疍民姓有七:麦、李、石、徐、苏、钟、梁,士人(即陆上人)“不与通婚”。民国《潮州志》亦谓疍民“惟捕鱼装载以供食,不通士人婚姻。”清光绪《惠州府志》也记载疍民“语言与土人微异,土人不与结婚。近亦有土著视平民间与下户通婚者,然亦鲜矣。”迄至民国时期,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才开始有部分陆上的贫苦青年下海捕鱼而入赘疍船,方打破陆上人不与疍家人通婚的陋俗,但依然少有陆上女子嫁给疍家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疍家人逐渐迁往陆地,融入陆地汉人的生活,这种婚姻的禁锢也被打破。如今,疍家的年轻人们也早就享有了自由的婚恋。
有女未嫁船尾摆盆花
“以前男的看上哪个女孩子,就要托媒婆去上门说媒。有时候说媒要说上一两年才能成婚的。”在三亚市南边海路的一栋民房里,77岁的梁云志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代疍家人的婚事。
青年男女的婚姻往往由父母做主,自己不能自主择偶。海上疍家常常在船尾放置一盆花或草:放花意喻家中有女未嫁,放草表喻意家中有男未婚,以此招来媒人撮合婚事。据清人屈大均《广州新语》记载:男女成年后,疍家人在船头放置一盆花传递通婚信息,“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约。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其女大者曰鱼妹,小曰蚬妹。鱼大而蚬小,故姊曰鱼,而妹曰蚬云。”
“我娶我老婆的时候,通过媒婆去女方家沟通。她母亲当时说要等到姑娘18岁才出嫁,等到姑娘18岁了,又说要等她家里的哥哥结婚了才能出嫁,这样来来去去就拖了两年才等到我老婆。”梁云志笑着说。
媒婆在疍家人的婚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中间人角色。若男方想要娶女方,则需要找媒婆上女方家说媒,包括与女方家长商讨彩礼、结婚时间等事务。而在现今疍家人的婚事中,虽然媒婆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已经大不如前,但依然有一些遵循传统的家庭会需要她们。“现在的人结婚,也还是需要找媒婆到女方家去商量彩礼之类的事情。”梁云志说。
狂欢婚礼闹上三天三夜
疍家婚庆喜宴,欢声笑语,场面热闹。(资料图片)
“以前我们结婚可热闹了,要闹上三天三夜才行。”回忆起自己当初婚礼的场面,梁云志露出了笑容。
疍家人的婚礼十分隆重。结婚前两天,男方的嫂子、婶婶等人乘坐装扮一新的小船“送饼”到女方家,所送礼品除了饼干糕点外,槟榔、白酒和一些首饰是必不可少的。送饼当天,一艘花船专门负责敲锣打鼓吹奏乐器,一路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另外一艘花船则负责运送分筐而装的糕点、槟榔、白酒和首饰。根据礼俗,这艘船必须乘坐8个人,4人分坐船头两侧。
疍家迎亲婚船。
送饼两天后就是男方上门迎娶新娘的日子。根据算命先生挑选的良辰,男方请来的媒人和自家嫂子鸡鸣时分就划着小船,带着一些糕点、蜡烛、米酒和香火过来接亲。
疍家人有“哭嫁”习俗——新娘先“以唱代哭”向亲朋好友回忆身世经历表达感恩之情,动情之处便情不自禁哭出声来。出于对家人的眷恋和不舍,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心,新娘会在“哭嫁”中告诉自己的弟妹要好好照顾父母长辈。女方的婶婶或嫂子也在哭声中回劝新娘不要惦念娘家,嫁过去后要好好侍奉公婆和丈夫,过好自己的日子。
“当时还是解放前,我们都还住在船上。婚礼都是在船上举行的。”梁云志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为了准备婚礼,家人会将很多艘渔船联成一排,妆点一新,张灯结彩。人们还会在船上搭起大棚,用木板铺平船舱,以便让参加婚礼的客人们席地而坐。
“当时结婚,男的头上戴顶小帽子,帽子上左右两边各竖着插上金钗,肩上斜挎着红布。新娘则带着头巾和头钗,很漂亮。”梁云志说,当接新娘的小船到达男方家的船后,新娘在跨上婆家船只时,新郎会站在船沿,手拿一把扇子轻轻敲打新娘的脑袋三次,之后,女方便正式踏入婆家。
新娘上船后,新人们便开始拜祭祖宗和海神,以及一一跪拜家中的长辈,亲手为长辈们献上茶水。这期间,咸水歌是少不了的。
“新娘会唱着歌问长辈喝的茶水甜不甜,有没有甜到心里。长辈们则唱歌教导新娘如何持家。”梁云志说,在疍家人的婚礼上,歌声几乎从未中断过,“在婚礼上,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对歌。一首歌唱完接着下一首,一共唱下来得有一两百首咸水歌。唱完了,大家就吃饭,吃完饭,又接着唱。晚上吃完宵夜后,就一直唱到凌晨三四点。唱到三天三夜才散。”在海上举行的婚礼,也会吸引来一些摇着船唱着歌来凑热闹的外人,即便不认识,热情的主人也会给这些陌生的客人分散烟酒和糕饼。
“作女功夫要学齐,在家之时听从父母使,出嫁从夫脾性要减低,罗字丢抛无要四字仔,扶起和顺守罗维……”“大海茫茫有一条白沙街,打迈石边变一条街。手臂伸开流隔界,姻缘注定水流迈……”在梁云志的客厅里,这位老人用高亢的歌声为记者重现了当年宾客放歌婚礼的场景。在老人收藏的厚厚的咸水歌歌本中,有上百首歌都是当年婚礼上的歌曲。作为疍家调的省级传承人,对于这些歌曲,梁云志烂熟于心。
在持续了三天三夜的狂欢后,婚礼才算结束。此时,新娘的母亲会摇着船过来将女儿接回娘家过上两天,待新娘祭拜过家中的祖宗后,便又回到婆家,正式开始新的生活。
“过去结婚很累,但是也很开心。现在就变很多啦。”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曾经如狂欢节般的疍家婚礼,也逐渐被简化。梁云志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现今的婚礼大都在酒店里举行,虽然在婚礼上,还有少数中老年人会唱起咸水歌,但终究已不如从前热闹。


苗族婚俗展示民俗文化
“久久不见久久见。”耳熟能详的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在五指山市南圣镇新春村文化广场唱响。4月6日,南圣镇举行“三月三”节庆活动,歌舞汇演后,一场苗族婚俗展示呈现了最为地道的民俗文化。
苗族婚俗展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是该市“三月三”独具民族特色的节目之一。
当天,新郎的迎亲队伍们穿上了具有当地苗族特色的结婚礼袍,在脖子上系上一双花纺巾,来到了新郎家里,举行一种叫“出伞”的仪式。媒公在地板上铺上了一张草席,一名新郎的护卫把蒙着头的新郎从房间里背出来,轻轻放在草席上。
随后,鞭炮声接连响起,盛装打扮的新郎率领着一支由媒公、副媒公、初郎子、回路人、伴郎、挑夫等组成的接亲队伍前往新娘家。
新郎出门的同时,新娘那边则开始“躲房”。“躲房”之前,新娘子要经过一番精心打扮。这梳妆打扮的工作多半是由媒婆来完成,之后,媒婆会把她带到一间收拾干净整齐、布置一新的房间,让她“躲”在那里,直到媒公把新郎领来“合杯”时,媒婆才能把新娘子领出去。
其中,婚俗展演中“抢亲郎”“拦路”环节,全村大小老少都积极热情参与。
不一会,只见房东背着一个背篓来到媒公对面,媒公掏出一大把烟丝和一些槟榔放入背篓。媒婆则带着几个随从持一条竹竿横着拦住迎亲队伍的去路,并唱起苗族婚姻拦路歌来。在对歌的同时,女方村里的少女们则会上前“抢新郎”,场面十分热闹。
苗族婚俗展示结束后,南圣镇还在新春村举行了长桌宴,三色饭、五脚猪等五指山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黎族苗族同胞组成的敬酒队伍唱响了一首又一首好听的民歌,将“三月三”节庆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走村”对歌、拦路“抢亲郎” 原生态婚俗成海南苗寨旅游品牌
一套用蓝靛染成的粗布衣裳,稠密斑斓的花纹从领口、胸襟一路蔓延至裙沿。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的一处苗寨前,55岁的李政贵用略显粗糙的双手轻轻摩挲着妻子这件35年前的苗绣嫁衣,思绪也仿佛被拉回到那个锣鼓喧天的日子。
山歌对唱、咬手定情、竹竿“拦亲”、招郎入赘……千百年来,苗族男儿唯有闯过了一道道独特而繁琐的“关卡”,才能将心爱的人儿娶回家。原生态的苗族婚俗一直相传沿袭,如今已成为苗寨的一个旅游卖点,吸引游人无数。今年3月,海南苗族婚俗入选海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亦让这项文化遗产变得愈发鲜活。
南国都市报记者李梦瑶
“走村谈恋爱咯,走村谈媳妇咯,咱不走村没媳妇咯……”爽朗的苗族阿哥农忙归来,唤上三五同伴来到别村村口争相引吭高歌,一曲曲《走村歌》高亢嘹亮,惹得村里的阿妹们脸上羞涩得一片绯红。几番踌躇后,阿妹们纷纷赶来敞开歌喉,直至半个月亮爬上了山坡,串串山歌才渐渐消散。
“这种男女通过对唱相识相爱的方式叫‘闻沙’,也称‘走村’,就是看姑娘的意思。”琼中苗族婚俗传承人李政贵回忆,过去苗族青年男女相识、恋爱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同村或邻村青年男女情投意合后,阿哥入夜时分悄悄进入阿妹家,表明身份和来意;二是青年男子白天三五成群到别村“走村”,也有三五个阿妹成群到别的村子找阿哥玩的情况;三是男青年到别村亲戚家里玩并留宿,该村阿妹找阿哥对歌至半夜,其中尤以第二种为乐趣。
1982年,20岁的李政贵与同村18岁的少女蒋秀春情投意合,互诉衷肠间便确立了恋爱关系。“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之间太熟悉了,所以便省去了‘走村’对歌的环节。”李政贵说,解放后崇尚婚恋自由,“走村”常常集中在农闲时节,尤以农历三月三期间为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村”对歌依旧在琼中的苗寨盛行。“现在青年男女交友广泛,‘走村’已经变得很少。”李政贵说,九十年代以后,村里的男女青年纷纷外出打工,与汉族、黎族通婚的情况也开始变得普遍。
值得一提的是,苗族散布在世界各地,各个苗族聚居地的风土人情却不尽相同。“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在这首流传在海南苗族的歌谣里,“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
“合命”定亲拦路对歌“抢亲郎”
一旦找到意中人,苗族阿妹们就会悄悄地赶制自己的嫁衣。从头饰衣衫到绣花鞋袜,无不精心置办。“这衣裳我足足绣了2个多月呢!”蒋秀春说,她学会的第一件苗绣,正是当年她为自己出嫁而织就的嫁衣。
另一边,男方则忙着开始准备定亲、送聘礼。取得父母同意后,男方会请“媒公”前往女方家合命订婚,“媒公”不带礼物,只带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和一包烟丝,到村中道公家合命,若男女双方能配婚,道公就将婚配吉日写在红纸上带给男方,这桩婚约便算定了下来。有趣的是,一般给父亲作媒的“媒公”,儿子也会邀请该“媒公”的儿子给自己作媒,意寓传承。
迎亲这天,男方家凌晨四点就起来杀猪,取下猪的两只前腿,每只腿只要12斤,这是送给亲家的礼物。随后,挑猪腿、挑酒坛的送礼队和新郎、伴郎、跳舞队、击鼓敲锣人组成迎亲队伍,前往女方村寨接亲。“到达女方村口后,迎亲队伍不得直接入村,待看到有小孩子经过时,你得托他送一对烟叶给女方家,通知她们迎亲队伍到了。”李政贵说。收到烟叶后,“房东”(男方在女方村里特请的接待员)会出来迎接,村里的妇女和姑娘们则会在村口横上一条竹竿,唱起拦路歌,“媒公”要把一些零钱分给拦路的人,表示交“开寨费”。
在拦路对歌讨进塞费的过程中,最热闹的“抢亲郎”便开始了。迎亲队伍要千方百计护住新郎不被村里的妇女和姑娘抢走,因为新郎一旦被抢走就会被藏起来, “媒公”要交上一笔不小的“赎金”才能把新郎“赎”回。“抢亲时要对唱山歌,如果唱错了,新郎和伴郎还得被拧胳膊,那可真疼!”李政贵说,往往这个时候也是最考验男方的时候,不但要从容面对女方刁难,还要一一给来“拦路”人敬烟、送红包,如今“拦路”的环节则简单了许多。
闹场完后,便在新娘家设婚宴招待宾客,新郎、新娘拜堂完婚。次日清晨,新郎及迎亲队伍先行离开女方村子,随后由媒人带着新娘前往男方村里,期间依旧会遭遇“拦亲”。在男方村里再一次设宴拜堂后,婚宴才告结束。
婚俗沿袭至今打造苗寨旅游品牌
1982年,20岁的李政贵与18岁的蒋秀春拜堂成亲后,两人便双双返回了蒋秀春家中居住——这一举动被称为“做郎换”。李政贵介绍,苗族婚俗一共有四种形式,一是男娶女嫁,同汉族一样;二是“招郎入赘”,男方落户女方家长期入赘;三是“做郎换”,即男方定期入赘,年限多为3—4年;四是“做娘换”,这种形式是女方到男方家居住一段时间,一般是3—4年。
“其实苗族婚俗还有很多讲究,比如聘金一般是24块光洋,如果男方入赘则只需12块光洋,此外3月、6月、9月不得结婚……”如今许多人嫌苗族婚俗过于繁琐,可李政贵的四个儿子结婚时,依旧沿袭着最原汁原味的苗族婚俗仪式。如今,什寒村共聚居着50来户苗族人,虽然苗寨已经两年没有人办婚宴了,可山歌和锣鼓声依旧时常响起,不断复活着旧时婚俗在人们脑海中的记忆。自2013年起,琼中将黎苗婚俗融入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系列活动中,面向全国征集情侣和夫妻体验黎苗婚俗,打造独具特色的黎苗特色婚俗旅游主题品牌,将婚俗文化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外地的游客可爱看了,特别是表演‘抢亲’时,好多人还加入进来帮着‘抢’呢!”李政贵表示,苗族旧时婚俗中最独特、最具魅力的文化特质,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得知海南苗族婚俗入选海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后,李政贵期待着,海南苗族婚俗能为更多人所熟悉的同时,婚俗产业也能成为苗寨旅游发展最浪漫的推动力。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