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八字命理 > 婚俗 >

湖南婚俗:发红庚八字

  • 婚俗
  • 2020-11-13 10:11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湖南绥宁:古老婚俗今还在
苗家新郎阿文背新娘阿艳
清同治版《绥宁县志.诗》载:“地僻蛮烟聚,林深仡鸟通。群苗欣跳月,庶草自成风。”地处湘西南的绥宁县境内的各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又注重礼仪,以苗族婚俗最具代表性。《苗族婚嫁图》的表现形式为由《月下跳花》、《草标幽会》、《送礼定亲》、《竹子接亲》、《苗女哭嫁》、《兄弟背妹》《族人送亲》、《闺房离别》、《落轿迎亲》、《新娘跳筛》、《囍拜花堂》、《洞房花烛》、《摆婚宴酒》、《三朝回门》,以上场景真实的再现了绥宁县少数民族古朴而神秘的原生态婚嫁习俗和独特的迎娶方式。
在湖南省绥宁县鹅公、河口、乐安、寨市、黄桑、长铺子等乡镇的苗家、侗寨,至今还保留着哭嫁、闺女出嫁兄弟背、喝蜜饯茶、披红挂彩、打彩、吹唢呐、拜祖先和长辈等古老的婚嫁习俗。
苗家小伙阿文与苗家姑娘阿艳,是湖南省绥宁县鹅公苗族乡人。同在一个苗家山寨长大,两家相隔仅几百米之距,可谓是青梅竹马。结婚这天,阿文将阿艳从她家门口背回家中。前面两男童提着一装着炭火的火桶,火桶提手上包着红纸,寓意着婚后生活红红火火,人财两旺。
打彩(摄于鹅公乡)
接亲队伍的最前面,两男孩肩扛一小小的翠竹,竹的头部两尺处各挂提一点亮的马灯,马灯上和竹的尾端捆上长长的大红布条。这一婚俗,称为“打彩”。寓意着照亮新人的幸福人生大道,会幸福美满一辈子。
竹竿抬嫁妆 花轿抬娘子(摄于河口乡)
湖南省绥宁县河口苗族乡一对新人结婚,两位两位青壮年成一个“组合”,准备好两根4米左右长的竹竿以及 两尺多的柱桶去新娘家抬嫁妆。抬花轿的青壮年也忙着给花轿披红挂彩,上抬扛,打扮打扮。
抬花轿接亲 (摄于河口乡)
一打红伞的苗家妹子走在花轿前,轿子后面是去抬嫁妆的青壮年。这天,苗家男方要带上鱼、喜糖、喜酒等去女方家。边走边燃放鞭炮,毫不热闹。
接亲队伍进新娘子家 (摄于河口乡)
湖南绥宁县苗家山寨木屋居多,一般修建在山脚下。有些偏房屋檐较低,你瞧抬轿子进新娘子家时,轿夫得弯要才行。接亲的队伍在炮火的烟雾中紧跟在后,喜庆气氛弥漫着整个苗家山。
幸福的新郎倌 (摄于河口乡 )
大红灯笼高高挂,小彩旗挂满整个房屋的前庭院。迎亲的人们早早等在家门口,见到抬着那红红的喜被等嫁妆,抬着新娘子的红红的大花轿到家,都赶紧迎接。接新人的接新人,递喜烟的递喜烟,敬蜜饯茶的敬蜜饯茶,好不热情,全都满是一脸的幸福。
吹唢呐接亲 (摄于长铺镇)
民间艺人吹唢呐、敲锣打鼓,为新人嫁娶的日子增添了不少喜庆和欢乐气氛。同时,他们为传承这一古老的喜庆婚俗而走苗家进侗寨,也为自己喜欢这一传统乐器而继续坚守,也为绥宁绿洲这一片热土的青年男女嫁娶送去了不少幸福快乐时刻。

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谐,民政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遏制不正之风,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面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意见》强调,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谐。积极倡导和推广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引导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攻坚,推进社会风气好转。适应现代社会家庭组织、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加强以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兄友弟恭、长幼有序为基础的家风建设,强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道德观念。
《意见》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层层抓试点、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试点有序开展。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引导鼓励试点地区围绕试点任务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一批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并及时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长效机制。


婚俗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群众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在全省纠“四风”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活动中,湖南省民政厅聚焦婚俗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联合省文明办、省纠风办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工作方案》,通过多部门联动,有效破除了传统婚俗陋习,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有效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
一、精心部署,协同开展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湖南省民政厅多次向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省委副书记乌兰、省纪委书记傅奎、省委宣传部长蔡振红汇报,争取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支持。厅里成立由唐白玉厅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厅办公室、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社会事务处各抽调1名处级干部,组建工作专班具体抓,厅领导先后8次进行重点调度。二是注重部门联动。加强与省纠风办、省文明办沟通联系,成立全省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碰头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定期研究推进工作举措,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协调省文明办修改文明创建测评细则,将婚俗改革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标兵单位等创建活动的重要考核指标,有效发挥了测评细则的导向作用。省民政厅着力发挥村(居)委会、红白事理事会、乡贤议事会等组织的作用,下发《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指导内容(样本)》,指导村(居)委会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俗改革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涉及党员和公职人员违纪违规婚俗行为,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自2017年以来累计受理问题线索1356个,立案178件,处理361人,党纪政纪处分136人,在社会产生了震慑效应,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操办行为显著减少,群众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现象有所遏制。三是倡导基层积极作为。益阳市明确规定了全市婚丧喜庆拱门、气球、车子数量,单办不超过20桌、合办不超过30桌,收受非亲属以外人员礼金不超过200元;湘潭县谭家山镇指导17个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章程、明确操办标准和违约要求;醴陵市规范了红白喜事酒宴申报审批制度,指导各村在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中明确了婚丧酒席、婚庆场所和丧事总费用具体标准及超标处罚办法。全省2.7万个村(居)修订了村规民约,2.6万个村(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累计劝导12.42万人,通报不文明行为数3006件。通过红白理事会制定婚庆事项操办章程、标准、狠刹农村大肆敛财、相互攀比的歪风。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将婚俗改革宣传摆在重要位置,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省委宣传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省新闻媒体将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活动作为全年宣传工作重点,集中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家风、“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主题宣传活动。《湖南日报》刊发《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倡议书》,新湖南和红网时刻等网络新媒体发布了《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六提倡”“六反对”》。在湖南卫视、湖南日报、新湖南、红网开设“新风记”专题,曝光40多个典型案例,湖南日报刊登了《省纪委通报7起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并配发了《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不可“任性”》《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初见成效》等文章。省委宣传部还将婚俗改革中的典型案例汇编成《警示录》,印发10万册发至村(居)委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各地也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和各种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湘潭市编印5万多册《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读本》,并在各级婚姻登记处发放倡议书;桂阳县建立398个乡镇(街道)讲习机构开展专题宣讲,统一印制“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节俭最光荣”宣传漫画在全县各乡镇、村(社区)悬挂张贴。问卷调查显示,99.42%的群众知道全省正在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98.84%的群众支持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99.42%的群众表示所在的村(社区)开展了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宣传。
三、提高站位,狠抓督促落实。
强化调度督查,推动工作落实落地。一是争取高位推动。省委书记杜家豪、省长许达哲、省纪委书记傅奎、省委宣传部长蔡振红亲自过问,多次批示。隋忠诚副省长专门进行调度,要求切实抓好婚俗改革,积极服务全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大局,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省委副书记乌兰主持召开推进会,对全省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强调要强化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宣传引导,完善长效机制,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二是深入开展调研。湖南省民政厅前期总结20多个县市区经验,修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指导内容(样本)》,并组建专门调研组,先后到华容、汨罗等地调研,总结岳阳先行先试经验,分别向省纪委、省文明办提出《贯彻落实湘文明办〔2018〕5号文件有关建议》。在全省部署推进“乡村治理三年行动”,指导基层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三是开展定期调度。实施《全省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月报表制度,每月收集“党员和公职人员签订承诺书情况”“修订村规民约情况”“成立红白理事会情况”“宣传教育情况”的统计数据,对落后地区发函进行督促。四是部署专项督查。组成专项督查组分别到14个市州进行督查,推动各地成立督查组2.43万多个,开展督查5.17万多次,发现问题8809个,督促整改8624个。
全省各地全面倡导现代婚姻文化、婚庆形式,基本杜绝了婚丧喜庆大操大办,有效促进了移风易俗、文明进步,也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新思潮,让办大事、讲排场成为“过去式”,让文明节俭、抵制陋习成为社会新风尚。(根据湖南省民政厅信息整理)


湖南长沙的婚礼习俗
1、选日子:选好日子来办婚礼,一般都是请懂这方面的老人看黄历,比较讲究的人还会拿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来推算选出吉日。选好日子后,双方家长和新人确定好结婚日期就开始写婚宴请柬。婚宴请柬一般都是由新人或者新人的父母亲自登门送到亲朋好友手中。
那么婚宴请柬什么时候发最好呢?这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发出邀请让亲友来观礼,这样就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准备能在你婚礼那天腾出时间来。接到请柬的亲朋友好一般都会带上礼物亲自到新人家中道贺,而礼物的轻重则是根据各人与新人关系的交情深浅、亲疏和自己的经济条件来决定。如果是送礼到男方的话,一般是用红纸打包封现金,并在上面写一些祝福新人的话。
2、婚礼: 长沙传统的婚礼也跟很多地方相同,新郎官必须得用婚车去准新娘家迎接新娘,而婚车的数量应用双数寓意成双成对,最好是带6和8比较吉利。
到了新娘家想要接走新娘并不是那么容易,娘家人会堵门,只留一条门缝来,新郎必须往门缝中塞挡亲礼,而所谓的挡亲礼就是十张用红色纸信封做的聘书和装着1元、5元、10元、50元等大大小小的红包,塞到直到新娘娘家人满意为止就会放新郎进来接新娘。上婚车的时候新娘要换上婚鞋,在上婚车之前是不能脱掉在娘家的鞋子的,因为这样会把娘家的财气带走。
婚车会在达到婚房几十米的地方停下来,新娘必须等待公公来接。新郎的爸爸会推着土车来接,头上还必须戴红色高尖帽,脸上涂满炭灰,额头和鼻子都要抹红,腰系红绸脚穿雨靴,胸前挂着“我是烧火老倌”的牌子去接新娘。新娘下婚车后坐在土车上,新郎会在前面拉土车,而爸爸则在后面打,一起把新娘接到婆家。而新郎的同辈亲友会相互争抢着把新娘从土车上抱到新房,抢到新娘的人有一个大大的红包哦!婚宴时,新郎的爸爸还要在肩上扛一根棍子,手拿锣,边走边敲唱着“我是烧火老倌”,非常的喜庆。
3、闹洞房:到了晚上就是闹洞房时间,一般都是同辈亲朋好友搞一些公众娱乐的游戏来表达祝福之意,一般都有新人互吃苹果、说爱称、新郎许誓言等等,这些环节也有红包拿哦!
4、回门:新人结婚三天后必须回门,新郎在那天必须带上四件长辈喜欢的礼品和新娘一起回娘家,虽然是回门但也必须在着装上保持婚礼当天时的好形象,因为娘家人非常重视三天回门,所以在这天一定要留下个好印象。在上午10点前到达女方娘家这样最为礼貌。到了娘家,新郎要对老人问候,并对亲友和邻居问好以礼待人。用餐时,一对新人还要向父母和亲友敬酒并表示感谢对两人新婚的祝福。饭后需再陪父母聊天尊听教诲,准备回家时还要礼貌性的邀请女方父母和亲人到新郎家里做客,至此婚礼流程才全部结束。


在湖南隆回地区雪峰山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叫做“小沙江”的镇子。镇名看似平淡,可是当地人却会告诉你——这个名字是建国 后 才改的,从前这里并不叫“小沙江”,而是叫“小杀光”。据史料记载,清 雍正 年间,原居于此的少数民族部落不满清廷的压迫揭竿而起,结果遭到了血腥镇压,一时间这里血流成河,尸骸遍地,这个部落遭到了灭族屠杀,幸存者逃进了更深处的莽莽大山,从此再没有回来。而这片地方便被后人形象地称为“小杀光”。
每逢有花瑶妹子出嫁,寨子里就像迎来盛大节日一样,他们用特有的方式迎送新人,以求为自己的寨子添丁添福。花瑶的婚俗当属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民族个性的婚俗,古朴、纯真且又疯狂浪漫。
当年被屠杀的部落究竟是什么民族?有多少人幸存了下来?如今又居住在何方?小沙江的新居民对往事已经一无所知。而就在上世纪80年代,一位民俗工作者在距离小沙江镇不远的虎形山(雪峰山支脉),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被古树环绕的村寨——寨子分散,与世隔绝,坐落在雪峰山脉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群峰叠嶂、地势险峻,常年隐藏在茫茫大雾之中。寨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和风俗传统,与居住在周边的百姓完全不同,而且寨子里的人除了赶集外极少与外界联系,更是从来不与外界通婚……这个寨子里居住的究竟是些什么人?他们与当年的“小杀光”是否有联系呢?
花瑶的头饰十分亮丽,制作时靠自己的双手和脚趾头的灵巧配合——先用红黄两色毛线编织成一两百米长的彩色花辫,再一圈圈地往头上有序地盘缠而成,前面微微翘起,状若葵花,火红火红煞是好看。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千奇百怪,作为郴州人你知道郴州的结婚习俗吗?
中国地广物博,各地结婚习俗也不尽相同,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交通这么方便,也许你就会娶会或者嫁到郴州呢,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湖南郴州的结婚习俗吧!
1,订婚:
男女婚嫁的重要习俗。清末、民国时期,媒人穿梭于男女双方家庭进行说媒。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即发红庚八字,然后由男方家庭将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一并送算命先生测算,俗称“合八字”。合则同意这门亲事,并留下女方八字,不合则退回女方八字。八字合好后,媒人立即向女方报喜,只要女方无异议,这门亲事即基本定下。随后,男方带彩礼和八字送女方,女方则向男方回赠鞋帽,以示联姻,谓之订婚。但是现在这种习俗已经消失了,不过如果是在本地,也会有介绍人介绍,双方见面后,满意就可以处对象了。
2,彩礼
男女订婚和结婚,男家要给女家送去猪肉、鸡、烟、酒、茶,富豪人家送珍珠、宝石戒子、镯子项链等彩礼,是湖南省境婚俗中一种传统而古老的礼俗。彩礼多少随男方家庭经济条件而定。此俗沿袭至今,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男方向女方送的彩礼日多。不过,男方所送彩礼,除办酒席的菜肴外,一般均作女方陪嫁物品带到男方。不过到了现在,都讲究买房,买车了,没有了以前那些小东西。
3、哭 嫁
哭嫁,不仅是出嫁姑娘个人哭,而且母女同哭,伴嫁姑娘同哭、对哭。你哭一声,我哭一句,满面泪流哭成一团。哭的内容繁杂且多,如哭父母、哭舅爷舅娘、哭姐妹等等,也有把出嫁前晚的礼仪、开脸、梳头、祭祖等各项仪典,作为哭嫁内容的。出嫁晚上,哭嫁达到高潮。出嫁姑娘与伴嫁姑娘一道,按出嫁礼仪,一项一项哭,几乎哭个通宵。哭嫁,是表达倾吐心肠的方式,也与传统哭了才会家道兴盛,哭了娘家郎家才红火的信念有关。哭嫁的语句寓意情深,哭法与往常的哭法不同,即非号哭,又非低泣,而是一种演奏式的哭唱,从慢到快地重复着。会哭,人誉是有教养的表现,是以往在伴嫁中训练的结果。 有句老话,“鸡一叫,心就慌”证明舍不得父母。但现在郴州这里也没有这风俗了,慢慢的消失了。
4、结 婚
又名婚娶。男方择定成亲吉日后,于成亲前几个月或更早时间由媒人持贴告知女方,以便女方准备嫁妆。嫁妆多寡随男方送彩礼的多少和女方家庭贫富而定。贫困者,仅一、二床被和少量的家具;富豪者,则备金漆大床,桌椅箱柜,或备奁田、媵婢女、赠牛马。男家迎娶,由男方备花轿、伴乐队由媒人导致女家,女家则设香案方盘于大门,俟花轿至,撒米压煞,名曰“接轿”。随后,设宴款待接亲队伍。是晚,女家备办酒席,宴客厅堂,,母上坐,女旁坐,择福泽老妇导饮,名为“离娘酒”。洒三巡,携女归房,邀请姑姐妹唱歌,每歌一阙,媒人索花箱钱,谓之“打花箱”。次日早,择时转轿,新娘胸前佩戴一大铜镜,头戴凤冠或乌龙帕,行告别祖宗礼。
然后,由福泽妇背女入轿。新娘上轿后,锁上轿门,由小舅或其他亲戚小孩管钥匙,轿行亦撒米压煞,乐队盈盈,奁物先行,女叔、兄弟和男性亲戚多人相送至男家。花轿出发,途中如遇官轿,花轿走大道,官轿走小边。若花轿与花轿相遇,则新娘要互相交换剪刀。凡过山、过桥,新娘要赠给轿夫红包,表示慰劳及暗示要多加小心。头铺抬至男家,进入堂屋大门时,由福择妇用秤象征性地称一称,说“重千斤”,寓意婚后福大命大八字大。花轿及至男家,婿要到村外迎接,接下送亲客人的伞等物。同时设香案接轿,择福泽妇为侍娘,启轿由侍娘导新妇入祠堂,同婿拜祖先,拜天地,次拜高堂,夫妻互拜,然后拜翁姑、伯叔,与众宾依次相见,名曰“拜堂”,然后由侍娘引入洞房,令新郎新娘捧姜茶饮客。婚期前一日款媒,婚期后一日散客。现在结婚就很简单了,一起在酒店吃个饭,给过红包就完事了。
5、闹 洞 房
又名吵新娘。这是新郎新娘结婚的当夜,众客人戏弄新娘的一种习俗。吃完喜酒后,众客人向新郎要求“看新娘”。于是,新郎就陪同大家进入洞房。在进入洞房时,众人往往要念四句祝词。闹洞房开始,由侍娘或宾客中推一人把放在床帐里的红枣灯点上,叫做“添丁”。添丁后,侍娘扶新娘同新郎站立房中,宾客环坐周围。假如洞房容纳不下宾客,就在正厅吵新娘。当新娘把喜糖和甜茶的茶瓯敬给主客时,这位主客故意不收,而让给隔座的人,隔座的人同样再让给他的隔坐。这样,新娘尽管在房内踱来踱去,大家还是不理她,于是,吵新娘就开始了。随后,叫新娘唱歌、跳舞,或要新娘新郎拥抱,有的出些难题让新娘、新郎回答,有的恶作剧,将新娘和新郎的床铺弄湿或放蚂蚁,使当晚难以入睡。总之,闹洞房的节目和方式多种多样,诙谐浪谑,无所禁忌。“闹洞房”、“吵新娘”,是为祝福新娘和新郎而做的,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大闹一顿。对于新郎和新娘,当然是很大的麻烦,不过也不得不接受这种“庆贺”。时至今日,闹洞房的习俗虽有很大改变,且文明得多,而富时代特点,但此俗仍然沿袭下来。
时代在进步,结婚的礼节也越来越简单方便了,没有了以前的繁琐,但也没有了以前那种心境了。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江西婚俗
下一篇:湖北婚俗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