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八字命理 > 婚俗 >

广西婚俗的特色表现

  • 婚俗
  • 2020-11-12 19:50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这些广西特色婚俗还能保留多久?
提到广西,除了刻在人们脑子里的桂林山水外,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它的少数民族风俗了。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而广西就占了11个民族,所以广西的风俗民情多种多样。就婚礼习俗而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介绍那些特色的广西少数民族婚礼习俗。
壮族
壮族的婚礼与大多数民族的婚礼习俗相似,都经过提亲,成亲和回门这三个步骤。它与其它不同的是在婚后的习俗,壮族盛行婚后女子“不坐家”的风俗,即新娘在结婚当天晚上住在夫家,回门之后就留在娘家,每年只有在家忙、节日时才由婆婆或丈夫的弟妹接回家,但农忙结束后就要返回娘家。
苗族
苗族的婚姻还是比较自由的,青年男女都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不得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互诉衷情。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贵州黔东南称为"游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后,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可以私下订婚,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请几个伙伴到女方寨子"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按照习惯,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在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即可。
瑶族
在瑶族只要是未婚的男女即可去约定的瑶家山寨约会,他们以即兴歌唱的方式来互相倾诉爱慕之情,之后便可去女方家提亲。但是在提亲时,男女双方必须在各自的手背上咬上一口。但这咬一口也是十分有讲究的,不能轻也不能重,等被咬的伤口发炎化脓的时候,则表示两人的情谊已融入双方的身体,这时便可选择成婚的时间。
虽说现在少数民族特色的婚俗还有所保留,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融合,很多古老的婚礼习俗已被时间掩埋,被同化。除了有些少数民族还保留了自己的婚礼特色外,大多数的婚礼越来越现代化。
现在越来越流行白色婚礼和更网络化的婚礼,比如婚礼的请帖已变成更方便快速的短视频模式,婚礼上还会播放两人相爱的照片等等,这些具有互联网特色的婚礼形式和祝福的出现,也意味着会带来更高的流量消费,播放婚礼请柬视频会消耗流量、拍摄婚礼现场发朋友圈等等也会消费流量。
那么,担心流量不够用怎么办?广西电信推出的日租卡,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每日1元1G,不使用则不收费,月资费只需5元。除了首月会赠送30G流量外,还会赠送2个月的月租和三个月100分钟的通话。具体详情可以登录广西电信网上营业厅了解。
换个角度来说,其实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运营商各类大流量套餐的普及使用,也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少数民族的婚俗,随时随地去记录去传播少数民族特色的婚俗,在特色习俗中融入现代化的传播元素,不但能让这些特色习俗传播的更远,还能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有特色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

广西苗山传统婚俗 一送一回方算入门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外出务工的苗族男女青年趁着回家过年团圆的时机,选择良辰吉日按照苗族传统风俗举办盛大的婚礼。 石峰 摄
新郎新娘在父母和家人的祝福中喝交杯酒,寓意永结同心。 石峰 摄
新娘韦英给新郎吴彦宣穿上苗族新郎盛装。 石峰 摄
新娘家送亲队伍在新郎家门口被敬进门酒。 石峰 摄
2月20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苗族青年吴彦宣举办苗族传统婚礼,迎娶新娘韦英回家。春节期间,是地处黔桂交界苗族地区同胞举办婚礼的高峰期。婚礼当天,新郎会将在自家的新娘送回娘家,并把猪、山羊、酸肉等礼物送给娘家人,次日,娘家人将糯谷、米酒、家具等嫁妆连同新娘一起送到男方家,如此一送一回,方算二人喜结连理。


“送嫁十姊妹”成亮丽风景,聚焦广西仫佬族传统婚俗
近日,一场绚丽的仫佬族传统婚礼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棉花村深洞屯举行,同村寨的姑娘们组成“送嫁十姊妹”,成为送亲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送嫁十姊妹送新娘出嫁。
仫佬族有个风俗:准备结婚的姑娘过门前一个月,同村寨的同辈姑娘自愿组成十人傧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与新娘日夜相伴,帮她做新鞋、缝嫁衣、备妆奁。
送亲队伍挑着“花红”等嫁妆去新郎家。
成亲的那天,十姐妹与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样,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撑同样的姐妹伞,剪同样的发型,扎同样的辫子。送亲队伍到新郎家,“送嫁十姊妹”与新娘一起登堂入室,若非亲友,真不知谁是新娘、谁是傧相,热闹非常。
即将出嫁的新娘掩面而泣。2月8日大年初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景区上演传统侗族婚俗——新娘挑井水。新娘新年挑新水,寓示新年祈新福,让村民一睹新娘芳容。侗族传统婚礼中,除夕夜,新郎要到新娘家中“偷亲”,将新娘接回家;大年初一新娘在村中挑井水公开亮相,初二男方操办婚宴,初三男方以浩荡的送亲队伍欢送新娘“回门”。2月17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车寨村相思屯,一名挑着糍粑送新娘回门。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龚普康 摄
广西新闻网 三江2月17日讯(通讯员 龚普康)2月17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车寨村相思屯,人们挑着贺礼送新娘回门。
当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车寨村相思屯举办集体送新娘回门传统婚俗活动,男方亲友抬着活猪、活鸡、活鸭以及酸鱼、糍粑、侗布等贺礼,排成“长龙阵”,浩浩荡荡将新娘送回娘家,以原汁原味的多彩婚俗喜闹新春。


早有耳闻,盘古瑶婚俗很特别,但从未得以一见。今年,记者十分荣幸地参加了田林县乐里镇田平村田平屯瑶寨一对盘古瑶青年的婚礼,其别具一格的传统婚礼习俗,让人耳目一新,终身难忘。
2月7日上午,田林县乐里镇那色村六苗瑶寨的盘古瑶姑娘邓慧,在60多位娘家人组成的送亲队伍护送下,带着简单的嫁妆出嫁到6里外的同乡田平屯瑶寨。按照盘古瑶传统婚俗,新娘到半路才进行简单装扮。身着本民族出嫁婚服,没有胭脂浓妆,一个朴实自然、清新靓丽的新娘形象就这样在半路简单“打造”出来。而男方的迎亲队伍也在新娘装扮的路段等候迎接,乡亲们吹着唢呐,敲锣打鼓,进行简朴而热闹的迎亲仪式。由于传统习俗规定,新郎不得亲自迎亲,因此新娘随着迎亲队伍一起再步行一程来到丈夫家。这是盘古瑶族同胞世代传承的文明节俭婚俗文化之一。
主人家为感谢亲朋好友,招呼大家开怀畅饮。席间,亲朋好友们相互敬酒,并高喊着:“请啊!请啊!”鼓乐师们吹着唢呐、敲着锣鼓助兴,现场气氛热闹非凡。放喜炮后,酒后微醺的亲朋好友们相互招呼着返家,人欢客散,冬日的乡村小道上仍弥漫着淡淡的酒香。


广西有哪些结婚风俗
壮族人对青年男女的交往是持开放的态度,因此对歌成了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壮族社会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岁起就须学会唱几首山歌,到十七八岁时,必须能学会即情歌。唱山歌地点有着严格规定,无论在僻静的山村,或于街日闹市,都必须是大家所公认或任何人都能看见的地方。时间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而定。各地每年举行次数不一。
2、抛绣球
抛绣球是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小伙子接过绣球,如果对姑娘满意,就把小件礼物缠在绣球上扔回女方,恋爱就这样开始了。
3、打木槽
打木槽一般在农历年初举行,最初由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大家尽情地欢乐。然后由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接着就有许多青年男子拿着木棍,跑到木槽边来共同敲击,每敲一下,大家就唱山歌,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
朱槿花厅
在广西靖西一带,有种“隔街相望”的恋爱风俗。每到赶场那一天,青年男女一早就来到街口,男的站一边,女的站一边,仅相隔几步,相互对望。一直站到太阳落山。双方眉目传情,如果有意,就示意对方离开大家。
5、碰鸡蛋
广西都安的壮族“三月三”中有一项特别有趣的“碰鸡蛋”的恋爱习俗。男女双方各握一个蛋,相对而立,然后手握红蛋相互对碰。如果双方红蛋同时破裂,则被认为两人的命运相连,有缘分,便将红蛋互赠吃掉。如果只是单方面的红蛋破裂,则表示双方没有缘分,只好自己将红蛋吃掉。
6、不落夫家
壮族社会普遍保留着结婚后、生育前“不落夫家”的婚姻 习俗。女子婚后第三日即回娘家长佐,待怀孕后才正式到夫家生活,此时即称“坐家”或“落夫家”。
朱槿花厅
凌云县城的壮族历代有夜婚的习俗,为广西唯一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婚俗。这种婚俗直到现在,虽然在婚序婚礼形式上已经简化得多了,但仍经久不衰,甚是流行。
8、背新娘
龙胜龙脊壮族有一种“背新娘”婚俗,即婚礼要经过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步骤。婚礼前选择一个父母健在的男子背新娘,女的在出到门口前不能穿鞋,表示自己的脚印已经出来了,而且也表示不是自己愿意出来的。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