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八字命理 > 婚俗 >

白银结婚找算命先生合八字择日习俗

  • 婚俗
  • 2022-01-21 20:01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白银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由此而得名。又因其铜储量及开采量在全国地位非常显著,所以又有“铜城”之称。白银虽地处中国西北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于中原较发达地区,但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先祖在此繁衍生息,他们以黄河为依托,以大山为基地,以石头为武器,在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创造了远古文明的仰韶文化。此后,马厂文化、齐家文化也陆续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汉王朝打通西域,丝绸之路横贯全境,之后的历朝历代,特别是晋、唐、宋、元、明、清,本地汉民同鲜卑、蒙、回、满、藏、东乡等少数民族,通过对儒、释、道三教的信奉与传播,经济活动的交流与开展,民间习俗的发展与演变,在一个漫长的充满矛盾与斗争、缓和与共存的民族大融合中,共同创造了带有黄河气息的古老文化和古老民俗。其中,婚俗文化在中国民俗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内容至今还活跃在人们的日常以及婚丧嫁娶事务中。虽然时代早已发生巨大变化,但许多风俗仍然得以流传下来。正是在绵延不断的民俗代代传承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地方文化、地域特点以及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婚媾乃人伦之始,合好两姓,上可事宗庙,下可纪后世,正是因为它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发展,所以婚礼既繁琐又郑重。在古代的中国,不仅士大夫通行六礼,即使普通百姓也要照“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进行,只是礼的繁简有些差异罢了。白银地处边远,也在甘肃治下,但却一改“齐俗不亲迎”的做法,严格按照六礼办事,只是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为  
“说亲”、“送柬”、“送表里”、“送闩子”等名称所代替,整个婚礼大体分三个阶段。说起白银婚俗,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中的饮食文化。白银婚俗自身也在发展演变,形式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婚俗之“核”也就是婚姻文化的内涵依然存在。本文摘其特色,结合心理学、民俗学的知识作一简要分析。想要详细了解的朋友的可以接着看本文介绍的白银结婚找算命先生合八字择日习俗。  
一、白银结婚习俗传统篇  
提亲  
俗话说:“闺女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结怨仇。”过去男婚女嫁,大都偏早,女的超过十八岁不订婚或未结婚,不仅女方自己,连她的父母也会受到人们的耻笑。男的超过二十未结婚,也会招致种种非议,甚至影响到将来的婚事。所以,当父母的生出孩子以后,便留心孩子的婚姻。民间农家结娃娃亲的非常普遍,有的甚至指腹为婚。提亲这个阶段,包括说媒、合婚、过小帖三部分,相当于古礼中的“纳彩”、“问名”。  
说媒俗称说亲。从前男婚女嫁,都是家长包办,通过媒人说合,将合两姓之好,所以叫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造婚姻关系,首先要遵从同姓不婚以及特殊规定(如关曹两姓不婚的社会习惯),然后考虑是否门当户对、年龄般配等。说亲一般是男方主动,遣媒提亲,媒人在男女婚配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白银乡间的媒人,都不以此为业。  
相反,人们把帮助别人缔结婚姻看做是“成人之美”,是行好事,行善事。这种人说媒实话实说,不遮不盖,做媒人只牵线搭桥,成与不成是两家当事人的事,跟媒人没有利害冲突:事成之后,男家或送套衣料,或送个猪头吃。境内较大的集镇就不同了,有专门以说亲为业的媒婆。这些人腿勤嘴勤脑瓜灵,“能把死人说活”。由于她们把说亲当做职业,平日广为交流,积累应婚男女的各种资料,如年龄、丑俊、品行、家庭状况等情况,不用主家交代就主动出击,为人牵线保媒,事成之后可以得到丰厚的谢礼。所以,这些人保媒大都心存欺瞒,添枝加叶,况得两家没有了主意,稀里糊涂地应下,往往造成不良后果。白银民间谚语就有“当媒婆的两头瞒,不瞒成不了姻缘”。因此,古代把她们列入“六婆之列”。说成亲事后,她的任务也完成了,主家另请两位最好有功名的男性当大媒,因大媒名字写在帖上,所以,又称“红媒”,电就是书面语言的“蹇修”。说媒提亲这个过程,古代婚礼称之为“纳彩”。  
合婚通过媒人往返介绍、解释,男女两家都有缔结婚姻的愿望时,麻烦也就来了。首先是家长与子女间的矛盾,因为是父母之命,子女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儿子希望娶个俊媳妇,父亲往往骂道:“说媳妇是过日子,不是拿她当画贴。”“只要贤惠,莫看颜色。”儿子喜欢高个儿,说什么“爹矬矬一个儿,娘矬矬一窝”,父亲反唇相讥:“高人不如矮人有智谋。”父子争吵一番,仍然不能签订婚约,必须请算命或阴阳先生合婚,也就是看看这门亲事是否合乎要求。合婚的内容包括男女双方的生育、命、生辰八字相克还是相成。男女双方的生肖首先要求相对。合婚十二生肖的口诀是:  
白马怕青牛,羊鼠—旦休:  
蛇虎如刀锉,猪猴不到头。  
金鸡怕玉犬.兔龙泪交流。  
生肖相克,再好的条件也不能成亲,也不必再合下去。如果生肖相合,再推双方的“命”是否相合。所谓“命”,就是根据双方各自出生的年月日时所属的天干地支为依据,构成按“五行”命名的“命”,即金木水火十命。按“五行”相生相克,看命是否相合。命合,则“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否则,则“五行”相克,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自然是好姻缘,但不可能都那么顺畅,这就要看相克所对应的“五行”,只要不是相克的如金克木,排除木命,换成火土亦可成婚。这就是“五行”中的相侮。即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木侮金,金侮火。侮虽不如生,但优于克。经过生肖、命的推算以后,还有最后一道关口,即生辰八字的冲与合。所以说,合婚是非常复杂的,一般要请算命先生或阴阳先生来推算。不过,也有一套口诀,如果没有这会口决,他们有时也会抓瞎。牛辰八字,讲究六合六冲,合则古,冲则凶。六合是:寅亥、卯戊、辰未、戌木、巳申、子丑。六冲是:寅申、卯酉、子戊、丑未、辰戌、巳亥。生肖、命、生辰完全相合为人吉,二项相合为中吉。一项相合为小吉,全不相合则不成婚配。这在古婚礼中叫做“问名”、“卜吉”:  
过小帖又称“换庚帖’’或“传红帖”。经过合婚,生肖、命及生辰不相违者,即可签订婚约,这就是“过小帖”,也就是双方初步落实婚姻意图的书面协议,类似现在的“草签”,不能算做正式文本。过小帖,首先,由男家请人用红纸写上求婚之意,并写清男方三代及其生辰八字,所以,又叫“红帖”、“庚帖”或“求婚帖”。女家接到投帖后,要写回帖,即“允帖”或“允婚帖”。亦要写清女方的生辰八字。过去,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因此,帖上不能由当事人具帖,必须以家长的名义具帖。有祖父的由祖父具帖,父丧由长兄具帖,父丧又无兄弟者由伯、叔具帖。也就是说具帖人论辈分,有辈高者不让低者;论血统近者不让远者。对长辈称大德望,平辈称大姻望,晚辈称大懿望;对长辈自称眷姻晚,平辈自称眷姻弟,晚辈自称眷姻爱。  
(父亲为子求婚)  
忝眷弟薰沐端拜  
启  
德望翁老兄先生大人阁下:  
不揣寒微,仰攀高门。  
伏承冰言,敬求  
金诺。  
并将小儿三代命名开列于后,恭呈  
钧鉴。  
三代讳  
曾祖XX、祖XX、父XX  
年庚命名  
学名xx行XX  
现年XX岁,生于XX年XX月XX日吉时  
长命富贵金玉满堂  
X年岁次XXX月X浣吉期  
如果女方同意,亦山其父代女回帖允亲。允帖的格式是:  
忝姻眷弟xxx薰沐端甫拜  
启  
大姻望翁亲家先生大人阁下:  
不弃葑菲,仰攀  
高弟愿籍鸿音,谨遵  
台命。  
遂将小女三代年庚开列于后,恭呈  
钧鉴。  
三代讳  
曾祖、祖、父  
现年岁,生于年月日吉时  
好合二姓,永偕百年。  
年岁次月日浣吉期  
男方“眷弟”而不加姻,“德望”而不加大,皆因求婚而尚未获准,因此不便贸然称“姻弟”。女方允婚当然可称亲家,眷弟上加“姻”。女只列年庚而不开命名,皆因轻视妇女所致,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妇女有氏而无名,因而不列命名。“过小帖”后对男家有约束力,男家一般不许悔婚;对女家约束力不大,女家可以进一步考察,如不中意,允许悔婚,社会上亦承认这种做法的合法性,俗称“羞男不羞女”。  
“过小帖”虽然属于“草签协议”,但其关系重大。它的重点在于年庚和行几,可以防止男女双方由媒人在年龄上弄虚作假,或者出现“姐妹易嫁”的现象。但民间有时图省事,和“送柬”合二为一,结果闹出很多笑话,也使喜事引出悲剧式的结果。崖头大町有家张姓人家兄弟三人,老大老二在家务农,老三在京城挑水,家道挺殷实的。因此被女家看中,托媒婆说亲。媒婆到男家直夸:“闺女长得好,聪明、伶俐,不笑不说话儿,那张脸啊,粉嘟嘟的跟鸡蛋清似的。”男家听了当然高兴,便问媒婆:“闺女多大?”媒婆回说:“大不了一两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女方大两岁不算大,没“过小帖”就直接“送柬”。第二  
年,男家十九岁了,准备“送日子”结婚,结果发现女孩才三岁。找媒婆,媒婆说:“俺说得清清楚楚,闺女大不了一两岁嘛。不是吃奶的孩子,脸能粉嘟嘟?”“送柬”以后不能悔婚约,当闺女十六岁结婚时,新郎倌已经年满三十了。所以,“过小帖”是非常重要的,双方都可以进行考察,加深了解。  
订婚  
订婚,是男女婚姻进入实质性阶段,并通过“柬帖”加以固定和约束。男女双方再也不能像孩童时期那样玩耍、嬉闹了,要学得规规矩矩。特别是女方被人视为“有了人家的人”了,婚前避免随便出入,走路也要稳重,免得被人视为张狂。订婚也分三个过程,即“送柬”、“送表里”、“送日子”。  
送柬白银通称送柬,也有叫“传启”的。送柬,是在过小帖之后,男女两家均无异意后进行的。柬帖分三部分,由外函、内函和名签组成。外函红色,形同信封,长约二十七厘米,宽约十五厘米,正面套印金色吉祥图案,如龙、凤、双喜等,所以,又称龙凤帖。龙帖供男方使用,印有蟠龙;凤帖供女方使用,印着一双飞风。男帖正中写“天作之合”,女帖正中书“文定厥祥”字样。内函与外函等长,宽为外函的四倍,按“M”形折叠成四页,右开中间两页之前页,书写五行。男方写:  
敬修  
赤笺;  
恭候  
金诺  
右启  
后页上方写冰人(亦称蹇修)的名字。所谓冰人,不是媒婆,而是另请的大媒,亦即红媒,由有功名或有影响的男性二人担任。写冰人的名字要并立整齐。下端落款。格式为:  
眷姻晚暨男姻婿  
顿首拜。  
名签写对方姓名,如对方高一辈则写“大德望翁亲家大人阁下”,将名签夹在内函“右启”落款中间,名签外露内函少许,装入外函。女方的柬帖同男方一样,只是中间八个字的写法不一样。男方征求意见,由女方答复。所以,女方一般写为:  
谨遵  
台命  
甫此  
复奉  
也有写:  
愿效  
秦晋  
永结  
百年  
下面落款同男方格式。  
柬帖每一行的总字数求双不求单,若出现单数可将姓氏去掉,只写名字,同时每行字要尽下不尽上,除非为尊重对方另开头起行的,一般都要尽下端,排列整齐,如下面有余地,可将“拜”字最后一竖拉到底,另外,还需用“尘死病乐哀”五个字逐行逐字反复对照柬帖上的字,如果柬帖上的最末一字恰与“死”字相碰,则把“顿首拜”改写成“顿首百拜”。  
柬帖传递,白银概属差人传启,亲翁之间、翁婿之间均不照面,一般是由媒婆和—位懂得种种礼仪的男性为代表,手捧柬匣,去对方家传启。柬帖放在柬匣内,并附上简单的订婚礼物。男方付给女方的礼物是:银手镯一对,耳环一对,红头绳八尺,银元两枚以上,但不能出现单数。女家收下柬帖后,将自家的柬帖放进柬匣,并回赠男方礼帽一顶,鞋袜各一双,宽二寸长二尺擀好的面条坯两叠,毛笔一支,墨一锭,由去人带回。男家设简单宴席招待传启人及亲中长者,并由男家将女家附上的面坯切成宽面条煮食。自此,婚约即生效,并具有效力,如一方赖婚,另一方可持柬告诉。男女双方生死病残均无反悔。婚前如女方早亡,也需将尸体送给男家,由男方择地葬埋,待男方死后,再行起灵与夫并骨。若男方早亡,女方不得另适他人,俗称“望门寡”。达到婚龄后,由男方择下迎亲吉日,用一只公鸡,头戴红彩放在花轿之内,将女方娶回守节。这在古婚礼中属于“纳吉”,由此可见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送柬之后,男女双方都开始了婚前的准备。现代婚姻,虽不讲送柬,但这一关还是要过的,农村说是“看地方”,即女方到男家实地考察。男方家长则备面条招待,女方留下喝面就表示同意,不喝面则婚事告吹,所以,俗称“喝面”。  
下聘礼白银男女订婚以后,男家要向女家下两次聘礼,即俗称“送彩礼”和“送表里”,“送彩礼”与“送表里”的差异,在于“送表里”不需征求女家的意见,而“送彩礼”却必须征得女家的同意。如果女家不同意,不接受“彩礼”,那么,男家只能取消这次聘礼,改由“送表里”代替。  
“送彩礼”俗称“送年猪”。在婚前的一年或半年以内,男家差媒人问女家“吃不吃猪子”。女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家景和家族亲朋的经济条件,决定吃与不吃。“吃猪子”是不能白吃的,女家吃了猪子必须准备嫁妆。而不吃猪子可以只备被褥衣服等不陪送嫁妆。不过,这多是贫苦人家不得已为之。但凡有点能耐还是要吃猪子的。不吃猪子不陪送嫁妆,闺女出门子后往往被人瞧不起,说她来了个“光身人”,连点嫁妆都没有。而妯娌们觉得她占了男家的便宜,不仅受到冷落,往往会因此引起家务纠纷。所以,在—般情况下,女家大都同意“吃猪子”,即同意送彩礼。  
“送彩礼”是非常隆重的。踏进腊月以后,男家选个吉口,宰杀一头大肥猪,去掉内脏,不剥皮,用开水烫后煺净猪毛,整个肥猪通体洁白,然后用颜料染成红色,并在猪头上挂上红色彩绸,再附上四至八升小麦,大米一二升。小麦大米可以混算,以成双数。然后,用骡子或马驮着送到女家,女家只收不回。女家收到“彩礼”后,即卸下蹄头,将猪肉割成长条,分送家族近支及亲戚朋友。亲朋及本家收到肉后,都把准备好的贺仪送到女家,俗称“添箱钱”,从此,女家开始准备大件嫁妆,如箱子、柜子、桌子、椅子、杌凳、盆架、炕琴等木制家具。所以,这也是一种互助,多家帮一家打发闺女,他们的贺仪往往几倍于猪肉的价钱。  
“送彩礼”之所以选择傍年靠节,并俗称“送年猪”或“拜年”,是过去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那时,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很苦,平时很少吃肉,只有在年节时才吃一点。平时“送彩礼”,无疑增加了女方亲朋的负担。而傍年靠节“送年猪”,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届时,女家将肉分给亲戚朋友,省下他们办置年货的吃肉钱,把肉钱变成贺仪的一部分,皆大欢喜。凡送过彩礼的,一般不再单独“送表里”,而是将“送表里”合并到“送日子”那天一起进行。如果不送彩礼的,“表里’’得单独送,以符合古婚礼的“纳征”。需要说明的是,送彩礼所附的小麦和大米,既包括好口那天的耗费,也包括做嫁妆匠人的食需。至于“送表里”所附的小麦则为“归宁”时烙饼所需。现在的聘礼与过去相比,有天壤之别。现在,一般是金首饰,如戒指、项链等。即使在农村,最少的也是一副金耳环;见面钱少则六百,多则上千。  
送日子境内叫“次期”,大概是占婚礼“请期”转音吧。送日子是双方最后敲定结婚的日期,因此男家要把女家缝制结婚穿用衣服、被褥等所需布料,一并送到女家,所以,又叫做“送表里”。送“表里”忌送成品、缎子等犯忌的物品,全部是各色布料。俗话说:“娶个媳妇百尺布,嫁个闺女不拘数。”同时把结婚的日子通知女家。  
送日子好送,关键在于“择好日”,或者叫“看好日”。因为选择一个好日广是十分不容易的。“择好日”以女方为主,首先要选一个吉日,由媒人到女家讨取女方的生肖、生辰八字。女家用红纸写上“坤命x相x月x日x时生人”。如果过小帖则不必讨坤命。男家根据女家的生肖、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或阴阳先生择定结婚的利月吉日,从生肖选择行嫁月,即属鸡、兔的选正月和七月;属猴虎的选二月、八月;属蛇猪的选三月,九月;属龙、狗的选四月、十月;届牛、羊的选五月、十一月;属鼠、马的选六月和十二月。根据生肖,这几个月都是行嫁的利月。所以,行嫁口诀为:“正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十龙和狗,羊牛五十一,鼠马六十二,,”这只是按生肖选择的利月,但要选择一个吉日则更难。选女子日,首先要避开“阴将日”、“阳将日”和“阴阳俱将口”,只能选择“不将日”。“阴将日”伤妇,“阳将日”伤夫,“阴阳俱将日”夫妇俱伤,在一个利月里,不将日只有那么几天,能不能合成婚嫁吉日还要看女方生辰八字能否符合属命、阴阳八卦和九官方位,亦即皇历上所标的“建满平收、除危定执、成开避破”十二字而定。这十二个字逐月逐日排定,其口诀是:“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避破不相当。”也就是说这十二个字中,只有四个黄道吉日,两个一般的,其他六个皆不可用。即使费了很大周折,选出一个好日,还要看男方父母的年命。如果男方父母的年命遇上禁婚年,即使再好的吉日也只能作罢。如必须按此吉口行嫁则公婆必须回避,婚后三日不得见新娘始可破解。所以,真正选择一个利年、利月、利日、利时的日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利月吉日选定之后,送亲迎亲及参加婚礼的杂役、禁忌、生肖和吉神的方位就容易定了。凡在申子辰年举行婚礼的,忌属蛇鸡牛的人参加;凡在亥卯未年举行婚礼的,忌属龙鼠猴的人参加,凡在巳酉丑年举行婚礼的,忌属虎马狗的人参加;凡在寅午戌年举行婚礼的,忌属猪羊兔的人参加。其口诀是:“辰子申忌蛇鸡牛,巳酉丑虎马狗,寅午戌猪兔羊,亥卯未龙鼠猴。此外,孕妇不能参加婚礼,更不能担任执事。这一切都择好之后,要根据阴阳先生的推算写出婚书,其内容和格式如下:  
谨遵坤命,选择嫁娶期  
行嫁利月,择于本年x月x日,全吉;娶送男女客人,忌相,大吉;上下轿,面向x方迎喜神,大吉;安庐坐帐,宜用x屋x间;冠戴(即开脸上头),面向方迎福神,大吉;路逢井、石、庙宇,用花红遮之,大吉。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XX年X月X日  
择定好日子就要下婚书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送日子。送日子由媒人和男家本家的人但排除男方的父亲和男方本人,连同“表里”及八十八斤小麦,八斤八两猪肉,一起送至女家。女家这次设家宴招待来人;媒人的责任已告完成,所以,女家趁此谢媒人。席上吃饺子。饺子熟了以后,首先打一笊篱倒在饭撑子上控净水,然后才可以捞出上桌。家宴结束后,女家要将捞在饭撑上的饺子包好,交来人带给男家,同时要回送八斤小麦,八两猪肉。男家收到饺子要摊开数数儿,如果饺子是单数,预示婚后先生男孩,如果是双数则预示婚后先生女孩。  
“送日子”以后,女方在家候婚,一般不再出门见外人,免得被人议论。  
结婚  
结婚是整个婚礼中最隆重的部分,又称“亲迎”。此前的一切工作,从说媒到订婚,都是为结婚做准备的。按古婚礼结婚就是“亲迎”,齐俗不亲迎;地处边远海隅之地的白银,却反齐俗而一直采用“亲迎”之举,可见受古婚礼影响至深。  
送嫁妆吉日的头一天上午,女家便向男家送嫁妆。过去,白银送嫁妆讲究人抬,两人抬一件,即使一把椅子也要两人抬。所以,“送嫁妆”的队伍浩浩荡荡,嫁妆大都是红颜色,十分鲜亮、显眼。由于“送嫁妆”走村串街,招人观看,女家尽量把嫁妆办得体面。而且白银是女家跟人送嫁妆,嫁妆办得不体面,娘家人脸上也不光彩。除抬嫁妆人以外,女家一般派一男一女押嫁妆,,过去,女方的嫁妆多是两铺两盖,一对方长枕,一对耳枕,一组箱柜,一张抽桌,两把椅子或两张板凳及脸盆等梳洗工具。现在不同,女方的嫁妆胜过男方的筹备。一般家庭,男方准备家具、床具及床上用品,女方的嫁妆有卧具及日常用品,凡是女方劳动需要的家电用具及家庭娱乐用具全由女方陪送。特别是沿海渔村,女方的嫁妆从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到电扇,从沙发到吹风机几乎应有尽有。  
在女家送嫁妆的同时,男家也在紧张地准备。清晨起来,就要把庭院打扫干净,粉刷一新的洞房冉擦洗一遍,连彩纸糊好的地方也要掸掸灰尘,窗子贴上红纸剪好的窗花,墙上贴好“百子画”,一切都准备停当,单等嫁妆到来。嫁妆到来后,由男家指挥,将箱柜桌椅安放在预定位置,然后,由娘家押嫁妆的女性和男家不忌讳属相的“全和人”,即上有父母公婆、下有子女、丈夫健在的女性来布置洞房,实际是铺炕。因为此前,男方已将洞房布置停当。铺炕之前,要开女方送嫁妆的箱子,以便取出被褥。此时,女家来人掏出钥匙打开锁,男方的大伯哥或“全和”的伯、叔,一手持擀面杖,一手拉开箱门,用擀面杖在衣物中搅一搅,赶走路上沾来的晦气和不祥之物。婆婆趁此将用红纸包好的银元塞进箱里,谓之压箱。这个风俗在少数村庄延续至今,破坏了喜庆气氛,影响了双方团结。铺好炕,叠好被,在褥子下面放上红枣、花生、栗子等,寓意“早生子”和“花花着生”,或者让小男孩在炕上打滚儿,以求早生贵子。  
男家要给抬嫁妆的人散赏钱,并留下同请来的轿夫一起吃饭。这顿饭一般比较简单,抬嫁妆的人吃完即回去,轿夫则等候新郎去女家迎娶。  
走轿或者叫迎亲。吃过午饭后,新郎打扮得焕然一新,身披红彩,有的还在礼帽两旁各插一朵金花。清时,允许此日头戴红缨秋帽,穿吉服,故称之为“小登科”。然后给族中长者行礼,有家庙者需到家庙叩拜列祖列宗,谓之告庙。下午两点左右,新郎乘轿起程,到女家迎娶,于古日吉时返回。如果路途很远,新郎可提前几天起程。女方起程,也可视路程远近决定,但中途不能落轿,而且必须赶在吉口吉时到达夫家。所以,过去有钱人家说远亲,沿路每隔二三十里搭座轿棚,安排好轿夫。花轿到达一个轿棚后,等在轿棚中的轿夫抬轿就走,原来的轿夫可在棚中打尖休息。农村人家很少说远亲,大都是临近村庄,二十里地就算远的,所以,新郎一般都是在下午动身。过去,非常讲究选定的好日。好日已经选定,不管什么原因是绝对不能更改的,如严冬大雪封路,需派专人扫雪开路;盛夏大雨倾盆,也必须冒雨而行;如中途有河阻拦,得派人护轿,以防不测,即使新郎偶染重病,或外出因道路所阻不能按期到达.也不能改变吉期,可选一童男代迎,俗称“压轿娶”,轿有两乘,—乘叫“雅轿”,一乘叫“花轿”。新郎乘雅轿.新娘乘花轿。两乘轿名称有别,但都是红缎花轿衣、金顶、飞檐、流苏下垂,上缀许多金属片,亮晶晶的,闪闪发光,装扮得富丽堂皇,花枝招展。起程迎娶时,新郎口含红枣,乘坐花轿前往,寓意早生贵子,雅轿空着跟在花轿后面。有的地方也找小孩压轿,花轿轿顶上放着一面用红彩绸打上十字的筛子,前面插着三支箭和一面铜镜,用以避邪和破煞。在轿的前面,由男家请本家不犯属相的年轻人抬着食盒  
引路,否则轿夫即使知道路怎样走,也找不到女家的门。食盒,红色、圆桶形,类似现在的汽油桶,分隔、木制,由二人抬着,用红长纸条封好。纸条上写:某年某门某日亲迎。盒内装着一方肉,俗称“离娘肉”,即在这块肉中间割一道口子,但不通到两头,到女家后由女家分割开来,一块用于吉日早饭包饺子供“上头”和招待宾客用。盒内还装有米、向,均用特别的纸斗盛着,用于“上头”使用。另外还有一条卷好的封条,上写某年某月某日吉封,待吉日使用。食盒架两侧各绑一只红纸封口的酒壶,内盛黄酒,用以喷洒新娘的衣物。  
如果是大户人家或富裕人家,作为前导的则是仪仗和乐队。仪仗人人都要披红结彩,沿途吹吹打打来到女家。到了女家大门口,文武乐器一齐上,谓之“三吹三打”。一般人家不兴此举,只由抬食盒的前导。到了女家,花轿门向喜神方位落定,男领客来到轿前,向新郎一揖到地,请新郎下轿。新郎拱手为礼出轿,也一揖到地,以示道谢与酬劳,,男领客伴新郎至客房拜见岳父后,上茶与点心,稍事休息,为新郎打尖。然后,男领客伴新郎去女家宗庙拜祖,并叩拜族中老者。  
在新郎告庙拜祖的同时,女家则为新娘开脸。所谓开脸就是用五色线将新娘脸上的毫毛拔去。给新娘开脸的人,一般是新娘的子女双全的婶子、大娘,她嘴咬一根线头,左手扯住一根线头,右手撑开线圈并挽上“劲儿”,贴紧新娘的面部一紧一松,便将毫毛拔去。开脸时,新娘坐在柳条笸箩里。笸箩里面放一把用红彩裹着的斧头,以示坐在“福”上开脸,又闲笸箩小漏水,取其福运常存之意。同时,新娘要照男方送口子规定的方向开脸。  
新郎到女家宗庙祭祖及叩拜族中长者回来后,仍回客房,稍事休息即入席,女家亲属作陪。轿夫则在另一处设宴,女家须请人陪,而且一定要伺候好轿夫,使他们吃得满意,喝得满意,请他们多关照:新娘年纪小,体质差,求他们抬轿平稳些。如果款待不周,次日下轿,新娘非晕不可。因此,招待轿夫万万不可马虎,一定找一位乖巧伶俐的人当陪客,尽量使他们满意。女家眷属则在屋同新娘共席,谓之“暖轿”。晚上,新娘举行辞娘礼,做母亲嘱咐女子应注意的事项。  
迎娶真正的好日,是新郎正式娶回新娘的一天,这天早晨,男家要在住家、洞房及伺候客人暂借的房屋大门张挂彩绸。彩绸中央簇一朵大花悬于大门正中,两头沿门框左右分开,再在两头再各簇一朵小花,用新的红筷别住,垂向前框下部。贴好门联。贴门联有的非常讲究,如洞房该贴什么,喜主的大门该贴什么,颇多讲究。但民家个讲究,凡是吉庆的词儿,贴哪里都行,如“今日洞房花烛夜,明朝金榜题名时”,“五彩云临门焕彩,七香车拥辔如琴”,“弯凤和呜吕百世,麒麟瑞叶(读“协”)庆千龄”。早饭后,参加婚礼的人们穿戴一新齐集男家,男家由陪客的将来客领到客房待茶,等候花轿的到来。  
女家早饭后,开始给新娘“上头”;上头之前,先用男家食盒的酒,隔着筛子喷洒新娘的衣服被褥等物,以期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到老。上头实际上就是古代称之的“行加笄礼”,只不过与婚礼一起举行罢了。笄是女人盘头时使用的簪子,加笄就是给出嫁的姑娘盘头,俗称上头,也就是把当姑娘时的发辫扯散,重新梳理,挽成发髻,插上簪和钗,戴好冠饰、花朵,然后更衣,换上新婚古服。所有这一些,都由父母、子女、夫妇双全的女傧相帮助完成。但女傧相绝对不能由新娘的姨、嫂担任,即使条件再好也不行。俗话说:“姑不娶,姨不送,嫂子送了光着腚。”就是说姨、嫂若当傧相,日子将过得贫穷不顺利。新娘更好衣后,将—块方形、四角各缀两枚铜钱的红彩,俗称盖头,遮住新娘的头、颈、脸部。此时,男领客即男傧相将新郎请入二堂。二堂已摆下八仙桌子,桌前放一凳。新郎进屋后,男领客请其坐在长凳左侧,然后男领客进屋将穿戴一新的新娘抱出,安坐在长凳右侧。此后,女傧相把十双新开封的红筷子递给新娘,新娘双臂交叉,两手各接五双撒向地面,寓意两头发得快。男领客拣起两双交给新郎,新郎分别插在左右腿带上。这时,男领客从桌上已备好的木盘中取来一碗饺子、一碗米饭端到新郎面前。新郎将水饺和米饭撒向地面少许,以示祭奠女家祖先。饺子和米饭,都是新郎走轿时用食盒带来的肉、面、大米做成的。新郎祭祖结束,男领客将剩下的饺子、米饭用新郎的手帕包好,交新郎带回,饺子留合卺后夫妻吃饭用,米饭待第三日煮粥用,然后请新郎登轿。  
新郎走出大门端坐在雅轿里。花轿的前轿杆从门框插进院里,门框两边要遮挡严实,不留任何缝隙,防止有人偷看犯了禁忌和生肖。轿内铺垫完毕,由男领客将新娘从里屋抱进轿内。新娘呢,全身穿戴非常整齐,惟脚上穿一双红软鞋,实际是用红布缝的套袜,以此向兄弟和亲朋表明,自己没沾娘家的一点。再将陪送的脸盆放进轿里,防止新娘晕轿。做完这一切再由女傧相检查一遍,看有无遗漏。新娘起码要带两三块手帕,以备路遇别人的花轿作礼物交换。一切无误后,掩紧轿帘,将轿顺出,由轿夫接过,轿头喊声“起轿”,两乘轿便颤悠悠地前进。前进的顺序是食盒在前,此时食盒换上某年某月某日吉封的红封条。雅轿居中,花轿次之,两位男陪客此时变成两位送客,护轿走在最后。食盒里,有女家视新郎走轿时带来的礼物,即米、面、肉月等,等量还回,惟酒用后,在酒瓶里各插一棵大葱,借葱之谐音,祝婚后日子过得富裕从容。如果日子犯白虎,则将肉片悬挂在花轿右边轿杆卜,以飨白虎,免得殃及新娘。  
过去,喜事大于丧事,如迎新吉日偶遇丧事,则暂不成殓,并移尸别处,待喜事完毕后再论丧事。行轿途中如遇官轿,官轿应偃旗息鼓,避让喜轿,官员亦应拱手为礼。如遇发丧之灵柩,谓之“见材”,视为大吉,预示新娘夫妇“白头到老”。如果喜轿与喜轿相遇,由送客人报知新娘,新娘通过双方送客人互赠礼物,婚后可当亲戚走动。如路过外祖、姑、姨等所住村庄,应暂时歇轿,新娘到亲戚家拜客,受拜者应予压腰钱。沿路桥梁、井台、庙宇等,都应以花红遮避,以免冲犯神灵。一般家庭很难负担花红,改由男家在上述等处遍贴喜字避之。  
过去,送客的称为宾客,是女家安排到男家送亲的人,要双不要单,原是有功名的人担任,使男家不敢轻视女家。后来由新娘的近亲如伯、叔、兄、弟或舅舅担任,其主要任务是护轿,服侍新娘突然出现的不适并向男家订好“归宁”的日子,以便做好准备。至于大户人家行轿时,仍然以旗罗伞扇等仪仗及乐队为前导,吹吹打打伴轿前进。  
拜天地是婚礼中最重要、最隆重的组成部分。女家有送亲的宾客,男家就必须在参加婚礼的亲朋中,请德高望重或年长位尊的人担任迎亲客,他们都属于婚礼中的上宾。花轿来到之前,男家派一小孩到村头高处探望。看到花轿以后立即通知迎亲的人。迎亲客率男家亲属出村迎接,首先挽住马缰。送亲客见此连忙跳下马鞍,互道“恭喜”。迎亲客顺手将马缰交给男家晚辈,由其看管马匹。迎亲客伴送亲客在男家门前站定寒喧,待花轿进门后,则去客厅侍茶、入席。而花轿却在街心缓缓而行,谓之“压街”。此时无论是轿夫,还是乐队,都要卖弄精神,各显其能,将婚礼推向高潮。  
花轿来到男家大门口时,三声炮响或一挂鞭炮响声中,雅轿轿门面朝喜神所在方位落定,新郎走下轿来。此时花轿不能落下,轿夫在原地踏步。新郎行到门前早有人将用红布包裹着的一把斧头、一千枚制钱搭在新郎背上踏进门里,这就叫做“资斧”进门。以此表明新郎已经成年,应该自己开辟新的生活途径,创家立业,发家致富。在踏进门槛前,事先安排好的人把两个烤得金黄的“莲子花儿’’并在一起,递到新郎嘴边,新郎至少得咬一口才能进门,这叫“大妻恩爱,莲结并蒂”。新娘似乎没有新郎那样幸运,不受一番折磨是不能下轿的,  
烤拖拖也有叫“跨火盆”,新郎进院后.有男家二人接过花轿前杆,将轿杆插进门框里面,门框周围遮严,不留缝隙,以免被犯忌之人所窥。遮严后,解开轿帘,女傧相拿着糖和红枣塞进新娘门中,寓意夫妻生活甜蜜,早生子女,所以嘴里反复念叨:“吃个枣,一个小儿。”此时,顺轿的男家人将一盆燃烧的耕地犁上的旧拖拖,放在轿门前。烘烤新娘,俗称“烤拖拖”,也叫“烤性”,即熬磨新娘的性情,以免口后暴烈。另一男性,则将花轿顶上的筛子、箭、铜镜解下,放在房顶的阳坡上。至于烤到什么时候,要看吉时定在什么时间。古代所以称婚礼为昏礼,据姜海峰考证是把吉时安排在夜半时分,而现今白银的吉时大都定在午时。一到午时,女傧相一左一右将新娘搀扶起来,跨过火盆,然后踏在轿前的红毡上。再将一根红线两端各拴一枚铜钱放在两只酒杯里,用食盒架的两瓶酒拔去葱,将酒斟进杯里,分别送给新郎和新娘。新郎和新娘各喝一口,再交给女傧相,女傧相将两杯剩酒兑在一起,又分成两杯,新郎和新娘冉各喝一口,谓之“喝同心酒”。红毡分别由两位喜童交替移动铺下,使新娘一直踏在红毡上。红毡四角各缀用红线束结的面蒸元宝两个、铜钱八枚,再用一条红彩绸由新郎、新娘各执一端,新郎在前旁行于毡外,新娘后行于红毡上。过门槛时,门槛上扣着一架马鞍,即所谓“马上来,鞍上去,将来家大业大”,直走到庭院正中。  
拜天地庭院正中早已摆好八仙桌作为香案,香案上摆好供品:两摞贴着红剪纸花的枣饽饽及烛台、香炉等,同时,摆放着香纸、酒杯等。新娘山两位女傧相搀扶,跟新郎行至香案前,面南,按男左女右站定。待吉时到来,新郎将“资斧”行李置于案上,然后焚香烧纸,烛火齐明。新郎上香三炷,酹酒三巡后,后退与新娘平行。新娘在女傧相搀扶下,与新郎一起向天地神位,行一拜三叩礼。起身后再—拜,礼成,感谢“天作之合”。后来有司仪参与,新郎新娘根据司仪司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大妻对拜,送入洞房。  
合卺俗称“吃入婚钟”。拜完天地以后,新娘仍由新郎用红绸牵着,踏着红毡,在两位女傧相搀扶下走向洞房。进入洞房后新娘要踏着横放一吊钱的马鞍子上炕,待新娘坐定,由新郎已婚的兄长,俗称大伯哥用秤杆儿将新娘盖头挑下,收好。所以用秤,盖因旧时秤十六个星为一斤,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加福禄寿三星,共应十六星之数,渭之“吉星合到,大吉大利”。此时,新郎新娘才第一次见面。新娘向着喜神或贵神的方位与新郎相向而坐。女傧相在新娘脸上象征性地搽点粉,谓之“添胭脂”。添完胭脂后开始吃合卺饭,也称“喝交杯酒”、“合婚酒”的。吃饭的筷子必须用新郎从女家带回的那两双。合卺饭,白银民间有两种约定俗成,几乎都是:老板鱼一盘,谓之“相伴到老”;豆腐一盘,谓之富福有余;蜊子一盘,谓之早生贵子;陪菜一盘,黏糕一盘,谓之日子过得步步高;点心饽饽一盘,谓之子孙满堂;宽幅面汤两碗,谓之财宝川流不息,滚滚而来:吃完合卺饭后,新郎告退:吃合卺饭用的筷子,由女傧相交给新郎的兄长将新娘的盖头扔在正屋房顶上,筷子收好。待成婚第三大将盖头取下,和筷子卷在一起,以备将来盖新房时,挂在脊椽上为房神定位。  
坐帐俗称坐床。吃完合卺饭后,由女傧相服侍新娘更衣,将坐轿时穿的“表里红装”换下来,上鲜亮的衣裙,并修面梳头,女傧相尽量把炕铺软些,然后让新娘面向喜神或贵神坐定,这得视洞房而定。坐帐是新娘最难忍受的。吃罢早饭,直坐到夜半闹房结束,不吃不喝,不撤不拉,为此,在婚前的七天,女方就开始饿轿,对妇女身体的伤害是很严重的。闹房是婚礼上不可缺少的节目。俗话说“进门三天无大小”,所以闹房变成了年轻人最喜欢的节目。不过,白银闹房比较文雅,也不称“闹”,而是叫“看媳妇”。过去,年轻人顶多说几句俏皮话,如果没人去看媳妇,说明这家的人缘不好,当公公婆婆的反到各家各户请人看媳妇。  
洞房里的灯要长明不熄。新郎新娘上床后,小叔小姑等在窗外听“悄悄话”。据说新婚第一夜,“娘说生女,爹说生儿,两人不说话,孩了是哑巴”。所以,新娘大都等新郎先说。新郎实在嘴紧,新娘可以捅一指头,再不然只好先说了,因为谁也不想生个哑巴。  
宴席结束后,送亲的宾客在迎亲的陪同下,来到男家堂屋向男家男女主人辞行,请多关照、指教新娘,说些客套话,并定下“归宁”’的日子,最后来到洞房再对新娘嘱咐几句:迎亲客伴送亲客走出村头,并将男家准备的礼物交给他们。送亲客牵马步行一段路后,再上马前行。  
婚后拜祖婚后第三天早晨,新娘结束坐帐,先给公婆及长辈叩头请安。请安后,婆婆交给她一把掏灰耙让其掏灰三次,每掏一次婆婆在旁边说赞语:“一掏金,二掏银,三掏骡马成群。”掏灰结束,梳洗一番,由女傧相伴同,一名少童在前手执红色毡垫,女傧扪端着木盘,上置酒具,到宗祠酹酒叩祭,谓之告庙拜祖,之后,再到族中长者家中叩拜。  
搬三日婚后第三天早饭,由男家原先约定的人家搬请,俗称“搬三日”或“吃三口”。新娘告庙祭祖回来后,稍事休息,约的人家就来搬请。女傧相陪同新郎一起到约定人家赴宴。这是一种家宴.大都坐在炕上,除新郎外俱为女性,气氛非常宽松。当席过半酣时,女领客提示新郎新娘松松裤腰带。这时,新郎新娘放下酒杯、筷子,当真解松腰带。女傧相在旁赞道:“松松裤带,防荒又防债。”  
回门俗称站九,也称归宁。婚礼之日以后,男家要择日送新娘回门:俗话说:“待要走,逢六九:”所以一般选六或儿,新郎和新娘到女家回拜,行谢亲礼。清末民初新郎新娘坐軕子,后来有的坐籼子,有的骑牲门。骑牲口时新郎步行,新娘中途不得落脚,回门往返的时间,有的在当天,有的住一至二天,而且各有各的理儿,如“站七回八,两头一齐发”,这是在女家住一天;住两天,则“站—七回九,两头一齐有”。回门回来以后,要将从娘家带回的莲子花儿饼、包子、面耳朵、小饼等,分送邻舍亲友,谓之“分包袱”,俗称“分小饼”。受礼者不能让包袱空着,要用钱、鸡蛋或小麦来压包袱。同时,新娘要向长辈赠送鞋帽、衣物,俗称“散针线”,让长辈品评自己巧拙,长辈要有回赠。此后,即按亲戚走动,婚礼方告结束。  
二、白银婚俗中的特色饮食简介  
(一)水川长面  
迄今,白银当地群众的婚俗十分精细而别致。从提亲、订婚、吃酒、举行婚礼等,婚姻形成的整个过程都要吃长面,可以说在白银无长面不成婚。比如说,当一个小伙子有了意中人,请人说媒时,如果媒人在女方家以长面招待,说明这门亲事大有希望。所以把这顿长面又叫“说亲面”。男方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正式求婚,如果女方家再给媒人长面吃,就说明婚事成功了一半。把这种长面又叫“定亲面”。同样,女方以及女方家的长辈去男方家看地方条件和家庭贫富状况时,男方家也要给长面吃,以示双方满意。到了订婚、送酒的那天,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去长面,女方家首先用长面招待来贺喜的亲戚朋友。到了结婚那天,男方家要用长面招待亲戚朋友。在当地的婚礼中,头一顿饭就是吃长面,从天不亮一直吃到恭喜时辰,这顿长面吃好了,就意味着主人家的婚事办得体面。  
长面由来已久。宋仁宗宝年间,秦州刺史狄青戍边来此,到了黄河南岸原鲜卑西秦政权建都的废墟上建筑一条城后,对河两岸的居民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喜食面食的土著居民就以长面作为逢年过节改善生活和招待客人的最佳食品。前明万历时,北虏逼侵,河北岸居民迁于南岸居住。后虏退去,又移徙河北岸居住。这时的白银境内,上下稳定,百姓生产生活有了一定的长足发展的基础。他们把自己种植或从北山一带五沟十三庄当“麦客”挣来的“和尚头”小麦,用石磨磨成精细白面,除了偶尔蒸馍馍做面条外,主要保存下来以备过年擀长面之用。清代的嘉道年间,是白银的鼎盛时期,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提升到了较高的水平,饮食习俗中长面已有了一个确认文化身份的功能。逢年过节,家家都要吃长面。直到如今,一提起“吃长面”,人们的意识中涌现出的是热闹、亲切、欢喜、祥和的特别情愫。  
源远流长的长面,折射出了当地的文化内涵。这首先还得从民俗学的角度说起。自古至今,“风雅条城”(水川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讲究礼尚往来,且是常来常往,息息相通。因水川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传信渠道非常的单一。因此,在人们俗交中,总希望对方能跟自己一条心,互通信息,互通有无。由于其内涵外延的扩大,一直延伸到了婚俗文化方面。如,新媳妇进灶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长面。首先讲究“三光”,即手光、盆光、和出的面光。即:新媳妇的手上不能沾面、盆壁不能有面、和出的面光滑而有劲道。其次是擀面和切面。擀出的面要求又薄又圆又匀称;操刀切面,不能停顿,要一气切完。且是宽细一致,一条是一条,一根是一根。有民谣夸曰:“新媳妇儿会做饭,切的长面真好看,下在锅里团团转,盛到碗里莲花瓣。”最后是调汤。待水烧开后,放入适量的臊子,加入各种调料和配料,盛汤前加进鸡精、味精等佐料。一般说来,白银人把长面汤又叫“酸汤”。从这种叫法中不难理解,调醋是重中之重。俗语说,“好厨子一把盐”,在白银则有“好嫂子一壶醋”的说法。吃饭时更讲究伦理纲常:头锅下出的面要亲手敬给公婆,并祝双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二锅下出的面要敬给兄嫂,愿妯娌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接着再给新郎,愿夫妻二人情长如丝,白头偕老;最后新媳妇自己吃,象征勤俭持家,细水长流。因此,水川长面,民俗中一直以来所蕴含的“常来常往”之意,永远不会因其时代变迁、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和经济飞跃而嬗变。  
(二)船馍馍  
白银及周围的县市都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即在青年男女行礼(俗称“抬礼”)时,男方要备两副(每副12个)大船馍馍到女方家。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在嬉笑逗乐中要验看船馍馍大不大、层不层、好看不好看等。有时女方家会故意说船馍馍不好来故意刁难新郎家的亲朋好友,而新郎家来的人也会故作“谦虚”认罚。除此之外,在男方家举行婚礼当天,男方家三代以内的至亲都要用筐或箱装上一副美观大方、色泽鲜艳的船馍馍前来贺喜,而且到了男方家以后,都要由新郎的母亲将船馍馍用盘子呈上,刻意展现在众人面前,以显示自家亲戚的精湛技术。船馍馍因其船形而得名。顾名思义,就是长形如船的花馍馍。它的做法是:将发酵后的好白面揉匀后擀成薄饼,在其上抹上清油(胡麻油或菜籽油),然后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后成扇状,切成四块,按宽窄大小摞在一起,用筷子在表面横竖各压一条线,然后再拿筷子夹三下就形成了美观大方的船馍馍。上笼蒸约半小时即熟。出笼后,用红颜色在上面点上一些红点点,象征着喜庆和欢乐。这与甘肃省榆中县北山的船馍馍的做法又有略微不同之处。  
婚礼上,船馍馍是重头戏。亲戚越近、越亲,蒸船馍馍时越用心。为此,主妇们要用好几天的时间来准备。从面的选择、揉面、发面到火力大小的把握上,稍不注意就影响船馍馍的外形及口感。所以,精致美观、面白如玉、层层叠叠的船馍馍为喜庆气氛增添光彩的同时,也饱含着亲朋至亲的浓情厚意。  
说起船馍馍的形成和发展有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白银是黄河的流经之地,而白银区下辖的水川乡相邻地处黄河对岸的榆中县青城乡。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很早以前,这一带的婚礼上,前来祝贺的人们都提着一副花馍馍,由于黄河上没有建桥,互相来往都要乘船渡河,时间长了,人们便将婚礼上的花馍馍仿照船的模样做成了船馍馍,意指用船渡河不易。黄河两岸的青年男女联姻是由船来联结的,因而船馍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船馍馍形似船,它象征的不仅仅是情与礼,同时也蕴含着长辈们对年轻人的期望,希望他们结婚成家以后,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能够同舟共济,风雨共担。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了,交通便利了,但船馍馍的意涵并没有随着这些而消失,反而由于年轻人的崇尚而更加被重视。船馍馍还蕴涵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道理。船馍馍之技传女不传男。船馍馍皆由女性蒸制,男性必当回避。古老的风俗流传至今,人们对这一食品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三)面豆豆  
白银自古以来在婚嫁之事上就有一种独特的风俗,就是男女新人举行婚礼后,一些小孩子和青年男女,还有带孙子的老太太以及带孩子的小媳妇都喜欢围着新娘子,争着要面豆豆,新娘子就把从娘家带来的面豆豆分给大家吃。这种面豆豆是新娘子在出嫁前,由娘家人找来年龄较大的“福禄双全”的妇女烘焙炒制的。它的做法是,用上等白面发酵,掺上干面加上清油和鸡蛋等,揉好后擀开,用刀切成象扁豆粒一般大小的疙瘩,在大锅里放上麦麸慢慢烘焙炒熟后和扁豆、爆大米、五香葵花籽等混在一起,等新娘出嫁时装在陪嫁的崭新暖瓶、崭新脸盆等容器里带到婆家。等到婆家以后,新娘子在大家的戏耍斗闹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她新婚的快乐。这种面豆豆吃起来酥脆甜香,大人小孩都很喜欢吃。  
新娘子给面豆豆也很有讲究,不论是谁,只要伸手或张嘴要了的都要给,但客人需连着催要几次,新娘才用三个指头给你抓几颗。这样新娘就可以把面豆豆分散给更多的人,让大家共同分享喜气。同时,新娘子也不能把面豆豆散光。要留下一些和新郎一起吃,共同品尝他们美满的幸福生活。  
三、白银婚俗中的饮食文化之内涵  
(一)诚笃厚重的心意性  
婚姻,自古是“合二姓之好”的喜事,备受重视。白银婚俗附着在结婚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方式或物质形式上,使整个婚嫁礼仪体现出较大的心意性。即使涉及具体实物,也多用象征、比喻、暗示等手法,这样既使白银婚俗本身带上了几分神秘色彩,也使许多过程仪式化了。比如,女方家的父母不好意思对媒人明说愿意把女儿嫁到男家,不愿降低女儿的身价,就用一碗长面委婉的表明了自己的心意;男女双方的父母希望子女结婚成家后能够风雨同舟、同舟共济,就用船馍馍来表达他们的愿望。这些心意性很强的民俗中既有一定的原始思维的留痕,也是白银人对生命热爱之情的抒写。许多知道水川长面、船馍馍、面豆豆做法的人,都无一不为其繁杂的程序所惊叹,究其原因,除了追求其口感外,笔者认为更多的体现了白银人们对婚姻大事的重视程度。人们将自己喜悦、祝福的心思通过道道繁杂的程序,细细地通过饮食体现了出来。同时,年长者也通过这些繁杂的程序,告诫成婚的年轻人,婚姻大事非同儿戏,结婚成家后的柴米油盐、家庭琐事如同这些程序一样,夫妻二人要相濡以沫,共同面对。  
(二)贯穿全程的温情性  
白银的婚俗中最让人感动也是对白银人个性影响最大的是它贯穿始终的温情。当得知自己的亲戚东家朋友要娶媳妇或者嫁女儿,就会特别留意准确的日期以及提前准备的时间,需要压长面时,有帮忙去和面的、晾长面的;到结婚的前两三天,亲朋好友邻居自发到主人家帮忙,烧火蒸船馍馍的、做下酒菜的等等,到时,这家搬来了自己家的桌子、凳子,那家拿来了自己家的锅碗瓢盆,一时间好不热闹。边干活便聊家常,在聊天的过程中听到谁家有忙不过来的事就过去帮一把。就算自己家有事或有农活要忙,也会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亲戚朋友。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结婚的当天,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不能出席婚礼,主人家也会差遣自家的孩子或帮忙的人用木制的盘子(同时可以端八碗)端去几碗长面让他/她感受结婚的喜庆。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行为方式还是婚姻礼仪,白银婚俗中都显示出了动人的情味。  
(三)素朴自然的人际性  
白银婚姻仪式体现了人们的人际关系。从最初说定媳妇一直到婚礼结束,都体现了主人家的亲情深不深、友情广不广、相邻和睦不和睦。从准备整个结婚过程用的长面、婚宴上的船馍馍到各家妇女聚在一起炒面豆豆,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人们的人脉关系。据说,一次有一家亲戚恭贺新禧,一时疏忽少拿了船馍馍,亲戚间竟然未来往达数年之久。除了有船馍馍的象征寓意以外,主人更多的认为这体现了对他/她的不尊重,以及对他/她家喜事的不重视。  
四、白银结婚习俗问答篇  
问题一:甘肃白银市靖远县东升乡民间结婚习俗女方父母到结婚现场去吗?  
我女儿嫁到靖远县东升乡,这两天就举行婚礼,我们家住河南,婚礼那天我们到婚礼现场行吗  
回答:按照以前的习俗,女儿结婚,家里的亲属都可以去送,唯独父母不能去送。但是现在结婚的婚礼,女方家所有的亲属都可以去送,包括父母。而且现在结婚婚礼现场,都会有双方父母,上台的环节,所以现在人结婚父母都要去的。  
问题二:甘肃白银普通家庭结婚一般男方要给女方多少礼金啊  
回答1:什么啊?哪有3万啊?在白银城市的普通家庭的话,一般都是1万6,1万8,或者2万过一些,但是白银的农村的话,就在5万6万了。。。水川尤其贵~~~  
回答2:应该不多吧!现在很多地方是女方给男方礼金的!  
回答3:5000  
回答4:看女方了,大概3w多最少吧。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