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化促进了男女青年的彼此结识的途径,但传统的结婚习俗在信阳这片土地上,依然展示着它固有的魅力与特色。男女青年从相识相恋到相知相爱,最终走进结婚殿堂需要有太多的缘分,但是无论信阳地区的男女们多么恩爱,一旦到了谈婚论嫁,也免不了要遵守信阳结婚习俗,而信阳结婚习俗又有传统篇与现代篇,当然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信阳结婚习俗,本文还增加了信阳结婚习俗问答篇。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信阳结婚合八字择日习俗。
一、信阳结婚习俗传统篇
1、说媒
民间有句古话:“天上无雷不下雨,人间无媒难成亲”,旧时的婚嫁纯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女婚姻完全听从于父母和媒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棒槌背起走”。
新田乡间的媒人每每得知一对异姓童男玉女,觉得男女双方的生性长相“锣鼓配铛铛、草索配箩筐”,便会到双方父母面前撮合。若双方父母都认可合适,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两家自此开始礼尚往来。
2、纳彩
女方同意男方托媒说亲后,即用红纸开出“庚帖”,写上女子出生年、月、日、时辰,由媒人带回交给男方,请算命先生“合八字”。所谓“合八字”,就是依据甲子天干地支搭配的属性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生肖相生相克之说,将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辰相互对应,相生相成则合,相冲相克则不合。当然,算命先生为了成人之好,相克的也有办法解救,所以绝大多数是相合的。
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就由媒人将男方“鞋样”送给女方,女方按“鞋样”给男方纳鞋。
男方择期“纳彩”,送彩礼给女方。彩礼很有讲究,一般是“两抬”、“两挑”。“两抬”包括两人抬的“抬盒”和两人抬的半边猪肉。抬盒内用红纸铺垫好,发财人家摆银圆80-100个,多则不限;一般人家摆纸币,以不见底为好,按现今百圆劵人民币约50张5000元可摆满,多的可叠加摆放。那半边猪肉取自男方自养自宰的一头“过礼”猪,不少于160斤,各方一半80斤,寓意双方“八字”好。
“两挑”即一人挑一担“品盒”,四个八角形的盒子,里面装满糖果;一人挑两个白鹅,寓意鸳鸯交颈、比翼齐飞。男方送彩礼时由媒人带路,风风光光地送达女方,女方回赠男方衣、帽、鞋、袜等物品,同时双方各自宴请亲朋,称为吃“过礼酒”。
3、送日子
也称择吉或择日,完婚前一个月或更早一点,男方带上写有婚娶吉日的“红帖”和猪肉、糖果之类礼品,在媒人引领下,到女方家“送日子”。过后几天,女方又将“红帖"交媒人送还男方,故意推说嫁妆尚未备齐,要求男方另择吉日,推迟结婚日期,以示舍不得自家女儿出嫁之意。最后,经过双方协商,婚期一般不会改变。
4、筹婚
临近结婚日期,双方开始为婚礼做准备。女方主要购置被褥、箱柜、水桶、脚盆等生活用品,男方则修饰新房,准备结婚宴席。
5、妆嫁
姑娘出嫁前一日,亲戚朋友前来女方家中祝贺,有的送几尺红布,有的封一个红包,谓之“妆嫁”。
6、哭嫁
在姑娘出嫁的先天晚上,村里的婆媳姑嫂姐妹齐聚女方家中厅堂或阁楼,一边喝茶,一边“坐歌”,借以表达母女情、姐妹情、离别情。出嫁女则向长辈、亲朋“哭嫁”告别,“哭”到哪个,哪个就回“哭”一番。有的边“哭嫁”边唱歌,有的“哭嫁”后再唱歌,有条件的还配以唢呐,宛约动听,欢快愉悦。
7、迎娶
也称“过门”、“娶亲”。迎娶日清早,男方先由两人抬着迎亲猪肉插上“猪抬花”送到女方家,随后由媒人提着装有猪肉的篮子,领着抬花轿的、抬嫁奁的以及吹奏乐师赶往女方家吃早餐,吃“嫁女酒”。迎亲队伍进村时,女方接客者先接过媒人手上的篮子进厨房过称,男方给了多少猪肉,女方也给一样多。随即是“转轿”,先把轿盖掀开,轿四角插上蜡烛,安排一命好女子,头戴“凤冠”立轿中,轿夫抬轿转半圈朝向回路。
吃罢“嫁女酒”,稍歇之后,迎亲队伍按照彩竹乐队开道、嫁奁次之、花轿接上、送亲小轿随后的序列排好。送亲轿中还要安排两个十来岁的小孩掌管钥匙,叫作“车手”。接着,男方乐队开始吹奏唢呐,等吹满九个牌调,出嫁女方才梳妆打扮。妆扮完毕,头戴“凤冠”、身披红绸、头蒙面纱、手拿铜镜的出嫁女,由“隔事娘”搀扶着拜辞祖先父母后送入花轿。
花轿启动时,出嫁女双脚踏在轿内两边轿杠上,边哭边左右摆动,称作“颤轿”。伤心别离的出嫁女哭得泪流满面,蹬得轿子摇晃不止,这下可苦了那四个轿夫。轿盖要由出嫁女的兄长背起,出村约半里路再把轿盖盖上。抬嫁奁也有讲究,新婚当晚新郎新娘用的被盖、帐子,也就是“头盖铺程”,须由父母健在、有兄弟姐妹、八字好的两个年轻人抬着走在前面,其他嫁奁随后。途中,每当逢山过水,迎亲抬嫁奁者都要向主家讨要“过桥礼”和“过山礼”。
花轿到达男方落轿场地,接轿的鞭炮响起,男方杀一只大公鸡,叫作“落轿鸡”。这时,轿子要落地停留片刻,让新娘在轿子里的“坐性子”。村里一些奶奶母亲便瞅准时机牵着自家那个门牙长得迟的孩子,来到轿子前,请“新门娘”摸摸牙根,说这样可以让牙齿快点长出来。“新门娘”自然乐意不曾下轿即成人之好。与此同时,留在屋里的新郎父亲忙着摆三牲贡品,行三跪九叩礼,祷告天地祖先。新郎则赶紧洗漱穿戴,准备迎接新娘进屋。
过一会儿,“合事娘”走过来掀开轿子门帘,将“新门娘”搀扶出来,引向男方屋内厅堂。“新门娘”来到男方屋门口,先向插有柏树、蜡树枝的木甑行礼,进堂屋后与新郎同行“拜堂礼”,一拜祖先,再拜父母,再后夫妻对拜。礼毕,由童男童女引入洞房。洞房内新婚夫妇床底下放一只米筛,内装一些棉花籽,中间放一个油盘,插四根灯芯点燃,叫“四眼火”。油盘内还要放一把剪刀和一把小戥,喻示当家理事、早生贵子之意。
8、闹洞房
吃过晚饭,男女后生聚集新郎家中闹洞房,一边搜抢糖果和小肠吃,一边用锅煤灰沾油往新郎新娘脸上“打油巴掌”,还把媒人涂成“黑耳朵”。接下来,再请“新门娘”茶。新郎事先向两个管钥匙的小孩讨要钥匙,赏给丰厚的“红包”,以表明对新娘家人看重的态度。新郎拿到钥匙后,才能打开新娘的箱柜,拿出从娘家带来的糖果招待客人。喝完茶后,一群人继续闹洞房到深夜,整个新房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
二、信阳结婚习惯现代篇
1、结婚中午的正席,头天晚上女方正席,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晚上男方正席,中午女方正席。(比如谭家河乡和柳林乡西部)
2、彩礼:有两种,一是对月礼,(就是在结婚那天前一个月的时间下的礼,通常是双数。)有四彩六彩八彩十彩(一彩必须有两样,也就是说四彩就是八样,六彩就是十二样,以此类推。)然后就是接亲的那天,男方要下礼、和对月礼差不多除了物礼,还得多多少少有点礼金,1千-数万不等。
3、接亲:有的地方新郎不参加,只派一队人马去,大多数地方新郎必须参加。
4、闹房:全国的习俗差不多、
5、红包:新娘将红包放在身上每一个角落、除了撒出去的,就是让别人在身上摸到的、
6、团圆饭:洞房前的一顿饭,大伙聚在一起给新郎新娘出难题,通常都有点带色的。小儿不宜参加。
7、回门:结婚的第三天,女方带着男方回娘家,这时男方还得准备些礼品,当然会少得多。但有一点,不能走新娘出嫁时走的那条路,必须想其它办法走另外一条路回门。
8、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若相和即回简应允,名为允帖,视为正式定亲。定亲后,男方或男女双方设宴谢媒,备礼相送,谓之喝定亲酒。婚约既定,不能更改,遇节日和红白大事还要相互往来。
9、择吉:俗称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
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潢川县南部在迎亲前两日,过礼必有1只公鸡,女方须回1只母鸡,而在县北部则分别为公鹅、母鹅。商城县在迎亲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进行暖轿仪式,晚上宾客满坐,喝暖房酒。新县等地,新婚前夜由牵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10、迎娶:迎亲的时间,淮滨、固始、息县等地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县城关在午夜。是日,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囍”字,有正贴和倒贴,倒贴者取“喜到”之意。迎亲时,男方备彩轿至女家接亲。新娘则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开脸”,用两根线绞除脸上汗毛;穿戴整齐,头顶褡头后入轿。入轿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商城县新娘入轿前,先在准备好的清水桶上略坐片刻,再由叔或兄抱上轿;罗山县由新娘兄长背上轿;潢川有些地方由亲属抱上轿,轿中另坐一男童压轿。启轿后,鼓乐先导,一路吹吹打打,不时鸣放鞭炮。新郎由鼓乐相伴迎至中途。轿至男家,红毡铺地,新娘由牵娘相扶出轿,沿红毡至中堂行礼。新县、息县、潢川等地有新娘哭嫁习惯,即从入轿到男家,新娘一直哭啼哽咽。在潢川,花轿行程中若遇其他花轿,新娘须互换裤带;入婆家门时,新娘要跨过马鞍,并授以宝瓶抱子,意味着日后生活稳定、平安。
三、信阳结婚习俗问答篇
信阳结婚习俗:河南信阳固始县现在结婚的一些习俗
我是固始的,男方给女方的彩礼,一般为先是定亲,定亲为,或,一般是在1万元左右,但数字是比较好听的。
彩礼钱是给女方的,但是这个钱怎么用,是女方自己选择的,可以自己留着,也可以给父母,都可以,反正女方随意使用。
一般的随礼,如果是朋友或邻居一般都是元(最低),不过现在最近在左右了,如果是近亲,如叔叔、舅舅,姑姑、小姨等等,都在元以上(最低),但是一些家庭也是看情况的,比如家里条件不好等等。
像你说的,等十一再结婚,可能是因为那个日子好,不是不为女方考虑,这边结婚不会因为已经怀孕而赶紧结婚,但也不是说不再乎女方已经怀孕了,而是想选个更好的日子,让老人们心里更舒服,因为一个好的日子,会让结婚显得更有意思。
但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这样,也有一些人,认为女方怀孕了,就抓紧挑一个近一点的日子,赶紧结婚。
信阳结婚习俗:信阳结婚风俗为什么要摸黑公婆的脸
我结婚时候,家人就被涂了黑鞋油
这个习俗不只是信阳有,很多地儿都有(驻马店也有此习俗)。一般大家都知道结婚当天,给喜公公喜婆婆打花脸,是很热闹的一件事,这和傣族的泼水节相似,也是在祝福被新人的父母。
不过要说打花脸(可能有的地方称为抹黑脸)的由来,是因为过去穷,家里基本上都是用地锅做饭,烧的都是柴火。在新人结婚的头一天,男方家的人会聚在一起吃一顿饭,因为明天,家里就会多一口人(指新娘子进门),也会多做一人的饭。为了庆贺新人,大家就把地锅炉子里的柴灰挖出来,在婚礼当天和上些水,抹在新郎父母的脸上,如此,新娘子以及娘家人便一眼就可以认出亲家。
虽然现在地锅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这个习俗却保留了下来。现在打花脸大都是图个热闹,喜庆,以一种好玩的心态来祝福一家人。现在多用化妆品来打花脸,也有用鞋油的。
男孩父母的想法通过男孩转达到女孩父母处,如果女方父母没有反对意见,这时候就由男方请人帮忙掐算生辰八字,选择一个适宜结婚的良辰吉日作为迎娶女孩的婚期;男方要在迎娶女孩日子的前一个月与迎娶日相对应的那一天,向女方父母正式下聘礼,信阳农村叫做下对月礼。对月礼的内容颇有讲究,一般的有八大样,每一样都是双份。比如,两只猪腿,两只羊腿,两条鱼,……最后一样是现金,数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这些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做法,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娶亲下对月礼时现金的数额也水涨船高,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的都有,根据各自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男女双方父母协商的结果而定。
有意思的是,按照习俗,男孩一般要从下对月礼的那天起,开始改口称呼女孩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因为,在传统习俗里,从这一天开始,女方父母正式承认并接受了这个男孩为自己的女婿。
女方一般在姑娘出嫁的头一天晚上过客,也就是摆喜酒招待亲戚邻居。前来贺喜的人们要递上礼物份子也就是礼金。现在一般是200元起点,随彼此关系和感情往上加码,这其中,一般当属姑姑和舅舅送的礼金为最大。男方那边送礼金也是如此。
第二天,一般是上午。男方家庭出动迎亲车队,由男孩带队,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车辆数目有讲究,一般是六辆,或者八辆,或者九辆。寓意六六大顺、财运发发和幸福长久。
迎亲车队返回男方家,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快步走进堂屋(农村里也叫做正屋)。接下去就是三拜:
一拜天地,男女二人跪在红布铺就的地面,双手合十叩首;
二拜父母,跪拜之后,男孩父母要给新人赏钱。在笔者家乡,主持人为了逗乐、活跃气氛,当看到男孩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给的赏钱不够多时,或者认为某个亲戚比较有钱时,会反复喊着某个亲戚的称谓“XXX领拜!”遇到有亲戚身上没带那么多现金时,按照习俗,账房先生会认真地在红纸账簿上记下某亲戚欠下赏钱多少。事后,欠账的亲戚依照习俗务必要及时奉上所欠赏钱,勾销债务。这个在笔者家乡盛行多年,至今如此。
拜完所有亲戚宾客之后,新娘进入洞房。闹洞房同时也就开始了。
新婚第三天,新娘子回门也就是回娘家,由新婚丈夫陪着前行。
回门之后,就是传统中的蜜月了。新郎新娘尽情享受新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