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所以在结婚方面,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县市的习俗都是不同的,在漯河,大致的婚嫁风俗“规矩”有以下几个步骤。当然了,这些从几千年留下来的“规矩”,有的随着时代的变革或者不适合现代人的需要已经被摒弃,有的根据人们的现实需要而做了大家认可的修改,但更多的还在指导着我们的结婚方式。下面一起跟随指迷居士算命网来详细了解漯河结婚合八字送好儿习俗。
一、漯河结婚习俗传统篇
1、说媒
以前,社会落后而闭塞,人们长期受封建礼教约束,社交十分有限。尤其是女孩,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少走出家门。若有谁家的女孩抛头露面,便会被人指责为缺少家教。那时的女子,即使到了出嫁年龄,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很难寻到婆家的。
有句俗语说:中间没人事不成。这个“事”大多指的就是婚事,这个“人”,就是媒人。“媒”便是未婚的一男一女,媒人称其为媒茬儿,有了媒茬儿媒人才好说媒,两头奔走,穿针引线。媒人分两种,一是专业的,一是业余的。业余的是热心人给自己的亲戚或好友家的孩子牵针引线。专业媒人是把说媒当成了谋生手段,自然就想多说成几个媒,这样往往就掺进了一些虚假成分,有些现像我们在电视或电影里已经领略到。在传统戏剧里,媒婆儿的化妆也独具特色,要么在嘴角点一个黑痣,标明此人心黑,要么在脸上点一些麻子,显示出此媒婆坑人。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媒婆儿在封建社会里,为家庭的组合、人类的繁衍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为什么现在管媒人叫“红娘”呢?这还得从戏曲《西厢记》里说起。小丫鬟红娘为崔莺莺和张君瑞这对有情人来回奔波,忍饥挨饿,还遭到老夫人的拷打,最终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成全了一对红姻缘。所以,人们往往又尊称媒婆儿为红娘。
在民间还有“成不成酒两瓶”的说法和“吃大红鱼”的说法,这也是谢媒婆的规矩。在过去,只要媒婆登门儿,都要设宴招待。喝完酒,回家走,媒婆不能空着手。吃好喝罢,媒婆走时,主儿家还要给媒婆送上一包红糖(那时有红糖吃是相当奢侈的事),意思是让媒婆吃了糖,嘴甜一点,多说一些好话。媒如果说成了,还要给媒婆一点的谢礼,一般给几块布和一些钱。还有一样是不能少的,就是结婚那天,必须把媒婆请来坐上座。婚席上的那道红烧鲤鱼,必须有媒婆先动筷子品尝后,其他人才能吃。所以,媒婆儿上门说媒,开场白往往都是“我要吃你家的大鲤鱼了”。就是现在,介绍人也都会说这句话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的社会已经没有专业媒婆生存的空间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年轻人自己当自己的家;即便是找对象需要别人牵针引线,也把牵线人尊称为介绍人了。
2、相亲
“过去漯河的相亲习俗一般是媒人带男方去女方家里,女方在闺房里观察男方的一举一动。如果看上了男方,就会出来给男方倒茶,感觉不合适便不出闺房,男方也就知道这门婚事不成了。”周桂花说。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也有被拒绝的可能。人们秉着真诚的态度,用含蓄又巧妙的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和伤害,这也是相亲习俗中表现出来的文化。”李红说。
“初次见面,男女都要带着一条新手绢,如果觉得双方可以继续交往下去,就互相交换手巾,这个仪式叫‘换手巾’。”周桂花说,“换了手巾后,男方就要在饭馆或者酒楼里安排吃饭,见面就算成功了。
3、下聘
说媒后,就该下聘了。下聘就是送彩礼,彩礼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金,只有下了聘,才算是定了亲。
下聘之前,一般还有还要做两件重要的事:一是打听。打听就是双方通过亲戚、熟人互相了解对方的家境、人品等。其实,即是名声不好的人,也很少有人说他(她)的坏话。因为有句俗话“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媒”。拆散别人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合八字。八字是相学术语,就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过去人们把生辰八字看的很重要,认为命运多和生辰八字紧紧相连。如果配偶的八字和自己的八字不合,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好运,还会带来灾难,轻者百事不顺,重者家破人亡,所以,民间历来有克夫克妻之说。如果是克夫克妻的命相,又无法破解,那么这桩婚姻只好作罢。民间流传的相克属相有:龙虎配,死作对;狗配兔,没有路;狗配鸡,跳墙飞;虎配羊,没处藏......显然,这是人们根据动物的属性想像的,还有算命先生的故作玄虚。但那时的人们信这一套,觉得不合合八字心里不踏实。合八字无非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命相合,,算命先生说许多好话,哄得你高高兴兴的,爽快掏钱酬谢;二是命相不合,说的你心里七上八下,往往这时算命先生又会做出高深莫测的样子,说他有办法破这个不合,这就是常说的破法。常见的的破法有:规定新娘上轿(车)的时间和方向;送亲和迎亲的人中不准有属相与新人相克的人等等。民间流传还有: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两,银钱长;女大三,报金砖。
这两种事情做过以后,双方家人满意了,才正式下聘。下聘是男方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的品种多少视各家的经济情况而定。
4、送“好儿”
“‘好儿’是个日子,定在哪一天结婚,那一天就是‘好儿’。”“‘好儿’定好后,由男方正式通知女方,叫送‘好儿’”。
“好儿”是男女双方共同商定的。送“好儿”之前,男方的父亲(或家里主事的长辈)要到女方家去一趟,俗称要“好儿”。双方家长商定个具体的月份,让男方来送“好儿”。送“好儿”首先得看“好儿”。一般都是男方看“好儿”,当然也有女方看“好儿”的。“好儿”一般都是双日子。以前的“好儿”大多都选在腊月,故而民间有“八月送‘好儿’腊月娶”的俗语。
定了“好儿”,选好了送“好儿”的日子,男方就可以往女方家送“好儿”。送“好儿”人的身份必须是男孩的父亲,如果父亲过世,则由本家主事男性长辈代替。另外,可有男孩的兄长和叔伯一两人陪同,这陪同的两位,俗称“篮的”。所带礼品除了烟酒之外,还必须有一块“水礼”(俗称“礼条”,就是一块猪肉)、四样素菜和几匣点心。
水礼和四样素菜送到女方家后,当日即可把它们做成下酒菜,端上餐桌。但带去的点心却不能吃,因为那是让女孩提去看她舅舅的。舅舅一看点心上面覆盖的红纸,就知道外甥女要出嫁了。
送“好儿”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四样菜和点心的规矩变化不大,其他礼品都有所变化。
送“好儿”的人到了女方家,女方要设宴款待。酒过三巡,男方家长就当着众人的面,将“三金”等礼物和红包交给女孩,然后商议“好儿”那天如何迎娶。事情商量好后,客人回去不能空着篮子,必须要压点东西。这东西也是有讲究的,一是一块木炭,二是一块酵子。两种东西都要用红纸包好。这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寄托,木炭是希望女孩嫁过去后日子过得就像木炭一样红红火火,酵子是祝愿他们以后的日子就像发酵的面团一样暄暄腾腾。送“好儿”的人回到家中,要把木炭放在火炉上,酵子放进面缸里。
5、婚嫁头天准备
婚嫁头天,男方家要铺床,女方家要装箱。
结婚的头一天上午,要把吉祥喜庆的对联贴在院子的大门、屋门上。
铺床就是找儿女双全的嫂子辈的女性来铺新床,铺一层撒一把核桃、枣、花生,嘴里还要振振有词地念叨:“一把核桃一把枣,大哩领着小哩跑。”同时,在新床的四角放上干草和红砖,寓意为:铺红砖,引(生)状元;铺干草,引(生)探花。还要在新房每个柜子里放上核桃、枣、花生。
当天晚上,新郎家还要有新郎的好朋友“压床”,也就是睡在新床上。“压床的人通常是新郎年龄最小的弟弟,或弟弟辈分的小男孩。”郾城区龙城镇孔沈邓村86岁的村民孔庆岭说。
装箱也要有新娘的长辈和嫂子辈来装,装一件,先放进筛子里过一下,意思是不能把娘家的财带走完。箱子装完后,先不能盖上,以防还有遗落的东西,箱子盖上后就不能再打开了。同时,箱子里还要放上核桃、花生、枣和压箱子钱。
6、结婚典礼
举行结婚典礼当天黎明,男方家要组织人到新娘家抬嫁妆。鸡叫头遍,抬嫁妆的人就拿着扁担、绳子出发了,每个人胸前都系着一个红布条子。到了新娘的家,领头的人问一声:“都准备好了吗?”新娘父母便指着新嫁妆说:“准备好了。”于是,抬嫁妆的人把嫁妆用绳子捆扎停当,放一挂鞭炮,抬起就走。
按照接亲风俗,新郎出门接亲人数为单数,返回时人数要为双数。也就是说,接亲的人要单数,送亲的也要单数,这样就可以单数来双数回。
旧时,有钱的人家用两抬或四抬花轿,伴以鼓乐、锣、伞等仪仗前往迎娶;穷人家用一顶花轿或者牛车,带班唢呐到女方家迎娶。花轿到时,出嫁女由长辈把发辫盘成发髻,以示婚配。嫂子辈的人将红纱蒙在新娘头上(俗称“盖头”),扶其坐在椅子上,由二男抬至轿前,两位女送客将其搀到轿内。新娘上轿后,由其兄长帮轿,女方送客者坐车随后,放礼炮三响,起轿回程。花轿中途不得着地,新娘遇十字街口要撒钱,还要燃放鞭炮。还有一个俗称“浆子嘴”的人,到新娘娘家时,在门上、缸上、石头上贴上小方块红纸(意思是给门神、缸神等报报喜)。到十字路口、拐弯处、牌坊门等处还要贴上红纸贴,红纸贴也叫“号贴”。贴红纸贴这个风俗至今还保留着。
花轿抬至新郎家,有婆家妹子搬着板凳、拿着鞋子来到轿前,让新娘子换鞋。新娘子换鞋后,踩着凳子下地。在过去,还有两个中年妇女掀开轿帘,从捧盒里拿出新木梳给新娘拢头,接着有两名小姑娘搀着新娘出轿,踏席而行(新娘子脚不能沾地),跨越大门门槛处事先设置的马鞍,至“天地桌”前停下。“天地桌”上放着斗,斗里盛满麦子,上面插着一杆秤,称上挂着一个铜盘、两个馒头、数枚柏枝,象征着夫妻美满幸福、白头到老。
新郎新娘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然后进入洞房。进入洞房后,有婆家小妹端来一盆洗脸水,先让新娘洗脸。随后,还有婆家人端来半生的面条(新娘带来的随身饭)。新郎喂新娘:“生不生?”娇羞的新娘会说:“生!”在场众亲友会哈哈大笑。生,寓意着明年新娘生个白胖娃,面条寓意夫妻长长久久。晚间,夫妻要喝“交杯酒”,也就是“交心酒”,邻居少年和新郎好友则对新郎新娘百般调笑、嬉闹逗趣,进行“闹房”。还有“听房”。“听房”是新郎的朋友们躲在窗户外、床底下偷听新郎新娘对话。
“新媳妇娶过来的第二天早晨,要给长辈们行磕头礼。”周桂花说,“这也是新媳妇进门之后认亲的一个仪式。”通常由婆婆领着,新媳妇给婶子、大娘们磕头。“受头”的长辈要给新媳妇准备一份磕头礼钱。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俗逐渐改变。现在虽然仍有上述几个程序,但简化了许多,一些迷信色彩较浓的程序已被淘汰。
7、敬茶
结婚典礼上还有敬茶的习俗。
茶被人们视为“从一而终”的婚姻信物。用茶叶作聘礼是希望女子专一。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王熙凤开林黛玉的玩笑说:“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可见,“吃了我家的茶”就代表女方愿意嫁给男方。
“如今在婚姻过程中出现的茶礼文化,更多的是希望双方能和谐共处、相敬如宾。”李红说,“现在的婚礼中,饮茶习俗已被简化了,一般是男方在迎娶女方当天,女方要依据辈分一一向男方的直系亲属敬茶,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并借由敬茶的机会,改口尊称男方的父母为爸、妈,希望以后的家庭生活能以礼相待、和睦共处。”
8、回门
结婚第三天,新郎要陪新娘走第一趟娘家,叫“回门”。这是婚嫁活动的尾声。因为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之说,如果新婚第三天逢“八”,要顺延一天,在新婚的第四天“回门”。小夫妻从娘家返回时,还要带上娘家烙的油馍让婆婆吃。有的娘家会在油馍里多放些盐、辣椒,或放进干草,以戏弄婆婆。当然,这些不文明的风俗现在已经被淘汰了。
二、漯河结婚习俗现代篇
漯河的青年人从恋爱到结婚一般都要经过以下五个阶段:第一步是“提亲”。男女双方一到结婚年龄,提亲的人(介绍人)会主动找上门来:有受男女家长嘱托找上门的;有介绍人借串门聊天顺便把一方介绍给另一方的。当然,也有通过婚姻介绍所认识的。还有自找对象的,但大多都要经过介绍人提出。
如果双方都没意见,第二步就是“相亲”,也就是俗话说的“见见面”。男女双方约定时间、地点,亲眼过目;如果双方彼此“一见钟情”或八九不离十,就顺利地进入第三步:“恋爱”。
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了解,达到了恋爱的成熟期就自然进入了第四步:“订亲”。这里面又分两个小阶段:一是男方要给女方一定的礼物,旧社会叫“聘礼”。在农村,男方给女方买几套衣服;在城市,男方给女方买些金银首饰。
“订亲”的另一层意思是“订好”,就是择定吉日举行结婚仪式。男方的父母由介绍人或其他陪客陪同到女方家商量完婚之事,双方当面选定某月某日(都要按阴历双日)举行婚礼。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叫“迎亲”。男方的礼车上要带半拉膘肥肉鲜的猪肉,另有两条鱼、喜果子若干盒、两只鸡(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公鸡随新娘带回,母鸡留下)、大小红喜字、对联、鞭炮等。
过去新娘出嫁要戴凤冠霞帔,现在改穿婚纱。临别时母亲叮咛几句应注意的事,然后洒泪而别。上车后有两位少女作伴娘搀扶着新娘,另有女方的亲属男孩作为压轿孩陪伴,后几辆车坐的是娘家人的送客。一路上车行至大街小巷热闹处要放上一小挂鞭炮。时至上午11点左右新娘接到,由伴娘扶新娘下车。一打开车门,新郎的同辈人要向新娘头上撒碎锦花。同时要放一挂长鞭炮,气氛极为热烈。下车后,新郎、新娘双方步入天井院内或宴会厅举行仪式,由主婚人或司仪致辞;致辞完毕,在主婚人的指导下“拜花堂”,一拜天地,二拜爹娘,夫妻对拜;最后向来客行礼,都是三鞠躬。拜礼已过,由新郎引新娘(后又流行抱新娘)入洞房。稍作休息,答谢宴会开始,来客们猜拳行令煞是热闹。这中间新郎的父母要向客人敬酒,祝客人吃饱喝好。有好事者趁此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颜料往新郎的父母脸上抹,这叫“打花脸”。酒过三巡,新郎新娘开始向宾客敬酒。宴会最后一道菜是丸子汤或鸡蛋汤,表示宴席结束。
婚后第三天,新娘要下厨房做饭;吃了早饭,然后同夫婿一道回娘家,叫“三日回门”。回门以后一切转入正常,开始过甜蜜的生活。
三、漯河结婚习俗问答篇
漯河结婚习俗:河南省漯河市订婚和结婚都需要做什么啊?还有都有什么风俗啊?
漯河结婚习俗:请教: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结婚风俗?
漯河结婚习俗:河南漯河地区女孩嫁出去要收多少礼金?有什么样的一些风俗?
在这里问,一点帮助也没有。
不如问问你未来的丈母娘(也许你们那里叫岳母)。
问清楚问详细,省的到时候弄得双方不愉快。
礼金一般在1w--2w之间,8k的也有。
三金是必备的,价值5k以上吧。
至于房子,那就看你们双方怎么谈了。
有房子更好,没房子只要人家爱你愿你跟你就行。
祝你好运吧,希望你顺利成为河南女婿。。。
漯河结婚习俗:在漯河结婚女方要准备什么
新娘的行头:汉服一件、小礼服一件、鞋子两双、回门衣服一套、首饰若干。
新娘出嫁当天带的东西:床上用品2套、拖鞋两双(男女各一)、
睡衣两套(男女各一)、袜子两双(男女各一)、衣裤两套(男女各一)、牙刷牙杯2个、牙膏1支,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
红色脸盆2个、带盖红桶2个、小孩洗澡红盆一个、毛巾两条、浴巾两条、化妆箱一个含镜子头梳
(镜子要圆的不能方的)、肥皂盒一个、喜娃娃一对、痱子粉、厨房围裙、化妆品一套、
大小碗盆等各10件、钱若干、喜碗、喜杯等、准备装礼金的红包一个。
厨房用具
电饭锅、炒锅、蒸锅、刀铲等。
具体标准:
1,红色桶:子孙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桶内放置8样物品。
分别为: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爆米花、一捆筷子、一包卫生纸、柏树枝一小捆。
另一个桶放满米,上面放置的是红枣、桂圆。两桶上面均放置柏树枝(小捆)和红喜字。红布包裹。
2,红色脸盆:一个红塑料盆中放置的是新娘帮阿公、阿婆买的各一双的皮鞋和袜子及帽子各一。鞋子里需放置袜子、3节花生、糖各2。
另一个盆中放置的是健康秤、带籽万年青一盆。;两盆中均放置些红枣子、桂圆及柏树枝(小捆)。并覆盖红喜字在上面。
3,床上用品准备2套,
一套是带去夫家给公婆的:红色百子被1条、枕1对。
一套是铺新床上的,由以下4部分组成哈:
①,传统红色百子被、绿色龙凤被各1条、
②,垫被3床、盖被3条(羽绒、羊毛、蚕丝各1)
③,枕头2个,双人枕1个
④,铺床用红色床品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