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是在旧社会,男女婚嫁是不得自主的。五台风俗称儿子结婚为娶媳妇,女儿出嫁为僻宫妮。男女双方首先需门当户对,双方有的结婚前都没见过面,全凭媒妁引见,父母许诺。《五台县志》记载婚礼普通有六个环节,即:定亲、纳彩、会亲、送期、嫁娶、回门。不论哪个环节都要选吉日才行。
后来因社会进步,渐渐开展的增加了相亲这个重要环节,即由媒人(引见人)先引见双方家世辈景,如双方条件相当,即可相亲,由引见人引男女双方相见,互看容貌身体。如彼此相互看中,对家世、住房等都比拟称心,就能够换契了。就是双方家长交流孩子们的生辰八字,看大婚小婚合不合,民俗有:鼠配牛代代有,玉兔金犬起高楼,雄鸡高唱蛟龙飞,马羊共圈满罐油,白虎黑猪上等婚,蛇猴相配天地久的说法。还有白马怕金牛,鼠羊不到头,蛇见猛虎如刀割,子鼠见羊万年愁,兔子见龙不持久等等,就是看两个孩子属相能否范冲,属相也配,双方看见也对事即婚成,就可定亲了。
纳彩:俗称行礼,即男方带彩礼到女方家。彩礼有现金、大洋(以前是元宝银器)、梳妆匣,四色礼等,这些东西如今好多人都不用了,而在过去则大有考究。比方这四色礼均需双分,以取成双配对之意。有镜子一对,意为夫妻明镜无瑕;梳子一对,意为婚姻舒心别扭;针两包,暗含贞操纯真;红线顶针两个,取千里姻缘一线牵之意。另有红兰布料两块,意味兰天红地,比喻切肤之痛。这些过去结婚都有,只是依据贫富而物有贵贱之分而已。届时,女方父母需邀直系亲属,设宴款待,招待新女婿。行礼完了女方家还要准备回礼:红纸包两小包咸盐,取意有缘;再包两小包院里土,意义让两人服水土,无灾病;再包两小包黑炭,意义让小两口以后日子红红火火;还拿两盒洋火柴,寓意夫妻感情热火,永远相爱。还有送的裤子一条连的红裤带两条,算是女方给男方的“长寿裤”,祈盼两人白头偕老。
送期:又叫送契,普通和行礼在同一天停止,男方选定结婚日期,送女方晓得,俗称送期。双方各自准备嫁娶事宜,置办喜宴,通知亲朋好友届时赴。
男女双方到了当地认可的婚龄,男女双方就协商结婚的日子。也就是下日子,下日子前先分别找阴阳先生看利月,属相不同利月也是各不相同,媒人到双方家里谐和,要把娶亲日子统一,普通是男家先请阴阳先生选择日期,也就是定利月。但这利月吉日却是以女方属相来定。为此还有一首《利月歌》:鸡兔相配正七月,虎猴二八白了头,三月九月宜猪蛇,龙狗四月十月好,五月十一牛羊配,六月腊月马鼠交。要是无法走利月,赶赶乱岁无懊恼。利月美观,但终究在哪天却必需阴阳先生依据女方天干地支四柱八字及周堂图等推算。反正不论谁都要做到无妨无克大吉大利才好,否则就有凶神恶煞挡道,于女方不利。普通选利月也大多选择秋了liǎo八(秋天)以后到二三月份播种以前。为什么选这几个月了,由于古时人们在这几个月都是闲时,不用上地干活,做事宴的食物也不怕坏。普通选三个日子,一主两次,由引见人拿上礼物通知女家,普通女家都同意男家的日期。但仔细的女家还要另请阴阳先生对对日子,看有无“妨忌”。双方各自准备嫁娶事宜,置办喜宴,通知亲朋好友届时赴宴。关于焦急要结婚的,在五台一带,腊月二十三以后叫“赶乱岁”,无论什么属相这几天都能够不择日子,任选哪一天都能够结婚。但普通人家也都不想赶这个乱岁,固然说腊月二十三神仙都上了天了,百无忌讳,但也没有好的吉日,又赶上快过年,人们还忙的准备自家过年事宜,所以太过仓促。
在这点上我们五台徐家就不用忌讳,由于徐家十五世祖徐继畬被清同治皇帝恩赐了半副銮驾,而銮驾普通是皇家专用仪仗,銮驾出行,神鬼逃避,百无忌讳。徐继畬逝世后,这副銮驾则也成了家族荣光,每到婚嫁时便借用銮驾开道,一是为正告神鬼逃避,再也借此显耀身份。
日子定好后,男女双方就开端准备婚礼的事情了,你比方说女人们缝制新婚被褥。老家习俗要请“十全人”(父母、丈夫、儿女俱全的妇女)来缝制,取意“十全十美”。而且在缝制之前都要先洗手擦脸,考究新手新脸,中午还要管饭。最主要的是在缝制被褥中间要多讲一些荤段子,讲得越多,男女双方关系就越好。听说有的结婚后没几天就吵架、离婚的就是由于此时缝制被褥的人没讲故事。
男人则进来采购事宴上用的好黄米,准备做糕。到晚上不忙了,磋商请帖安人吃糕的事,预算席面有几。第一个要告的就是老爷舅舅家,这是一切亲戚中坐首席的(老爷舅舅是女儿外孙的主子家),礼节最重的。而且必需新郎官亲身去,路上不能稍办其它事,必需特地去,去了还得叩头。再下来是姑姑家、姨姨家。同样是表兄弟的也有考究,老娘家的是上表兄弟,姑姑家的是下表兄弟,姨姨家的则又在姑姑家后头,特别是安席的时分次序位置绝不能颠倒!
会亲:为款待新媳妇上门,男方邀亲朋,设宴席,请新媳妇及嫂嫂来男家,看看房屋、会会亲戚。届时,男方亲属均给新媳妇拜礼。
嫁娶:乡村婚嫁礼仪繁多,普通都是三天。但要实算可不止,都要提早七八天就开端准备了。由于旧时做事宴都在本人家里院里做,一切的吃的、喝的、用的都要提早准备,还得提早在院里盘一个大的炉子,用来做饭炖肉。周边邻居,家人父子,妯娌婆妇们都要来帮助。你家的桌子,我家的碗盘一切用具都要借来,东西准备齐全就开端准备吃的喝的,做豆腐、蒸馒头、烧煨。当然事前会贴一份“职事人员名单”,选一名懂礼识道的经理,把各种任务分配清:总经理、记账、司仪、保管、摆席、做糕、伙房、担水、烧水等等。
第一天,俗称安鼓。大门贴喜庆对联,院内搭灯结彩,亲戚朋友齐来布置新房贴窗花。厨房也开端忙活了,提早在妯娌婆妇们当选的好手们都到厨房帮助切剁摆碟烧煨,糕匠们也开端蒸糕。赶午时普通都做出糕来了,这时都要放几个二踢脚炮,寓意步步高升。五台自古有句俗话:“东冶的馍馍,大兴的糕,槐荫的宫妮不用挑。”所以五台做糕普通都是选用东冶北面的北大(dài)兴、南大(dài)兴的黄米面制造而成。俗称“大黄米糕”,软糜子碾出来的米叫大黄米,软谷子碾出来的米叫小黄米,小黄米磨成的面也能做糕,但口感是硬了难咬,软了发粘,一拉就断;而大黄米磨的面做成糕软筋,有拉劲儿,有弹性。故五台人骂那些鬼精不识礼数的人为小黄米糕,苶精(筋);称誉好女人为大黄米糕。南北大兴一带无霜期较长,水土好,糜子面粘性大,粘性大。经过碾磨的去皮糜子面经笼蒸制、上色、油炸而成。但五台的糕不同于其它中央,五台糕要经糖色上色,再经油锅炸制后,特地有糕匠往“擂奎”(瓮子的一种)里旋着放糕,然后盖好盖,放在“锅头起”(火炕最热的中央),外面再围上“盖地”(棉被),吃得时分一层层取出,暖洋洋的,筋绵粘韧特别好吃。因“糕”和“高”谐音,故吃糕意味着步步高升。实践上现糕不如馏糕香,炸好的糕回锅馏一下再吃,更增加了粘性,再蘸上些儿糖,味怪(那个)香甜筋软就更木得说了。说的很轻松,但实践做的时分才晓得有多难。民间有句话叫:糕没好赖,全凭掇揣。做糕是事宴上最苦的营生,老家做糕普通都在院里配房里,中央小,人还多,坐下看火也憋屈,还呛。糕匠们先把糕面擦好,等锅开了,把糕面一层层撒进去,糕面一蒸好,糕匠们就要冒着被烫伤的风险在暖洋洋的水蒸气下把蒸熟的黄米糕分红几个坨子,当然捣之前手上要蘸满凉水,然后一坨一坨依次从笼里捣出来放在掇糕的案板上。这边有担任掇糕的师傅事前就曾经在糕案上抹了凉水,以防粘,紧接着疾速地把糕揣成片状再卷成枕头状,快速掇给下一人掇揣,第一人接着锅里刚捣出来的坨子掇揣。第二个人接过掇揣好的糕来嘭嘭嘭地几下揣好后又啪啪啪几下卷住,砰的一声摔给下一个人。如此重复直到把糕掇揣得有了筋骨且不粘手,便抹上油放在雷奎里;接着后面又有糕匠把掇揣好的糕揉戳成胳膊粗细的样子,然后用手把住,把拽成一样大小的糕块子,后面又有糕匠来把这些糕块子抹上事前熬好的糖色。那边倒了胡麻油的油锅温度也正好起来了,随着“哧啦”的一声,第一个糕下锅,那股人们熟习的馋馋地滋味便飘了出来。
半后晌时,提早预定好的“响打的”五台八音会就来吹奏了。普通婚庆时都是吹奏的“大打”,就是得胜还朝、过街、撩单子、十二层楼、耍娃娃等套曲,此为最上曲。晚上要吃“十全人”给包下的岁数饺子另加天一个地一个。
第二天是娶亲:五台这边习俗普通在迎娶前(如今也有前一天就送的)都要送一块“奶布绸”,一刀“离娘肉”。规格没有几,随贫富决议。在旧社会,新郎坐骄到女方家迎娶,如今都换成汽车了,同去者有娶戚、伴戚,或四人,称双娶双伴;或二人,称单娶单伴。娶亲的普通是叔叔或者哥哥,伴戚是姐夫。另有放炮的人普通是弟弟或侄子。女方嫁女,新娘要早早起床,吃母亲准备好的甜食,意味婚后生活甘美。然后请“完人”又叫十全人来给新娘梳头打伴,管称“剃脸”或“开脸”,标志着姑娘时期的完毕。新郎来娶亲时,女家设宴款待,并择一接近孩童(普通是妹妹或侄女)给新郎插花,披红绿彩带。娶上走的时分先由新娘母亲点上灯,拿上抹布给女儿擦擦轿,如今是打手电,寓意女儿走的光明大路。另有送亲的大戚人、送戚(普通是叔叔婶婶或哥哥嫂嫂。男方娶回媳妇时会先布置送新娘的男晚辈在亲友家休息品茶,宴席开端前,由男方迎新娘的男晚辈在乐队的乐声中迎接新娘的男晚辈到宴席上座。)相送到婆家,但姐姐不能送。自古有“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妹妹的命,婶婶送下金圪洞”的说法。最后还择一男童(普通是弟弟或侄子)送嫁妆,跟上新娘去男方家俗称“背皮箱”。娶亲队伍在快回到婆家时就要下轿,新郎官的朋友们此时会让新郎背上或楼楼上新娘,走一步转三圈,嘻嘻哈哈地往回走,当走到大门口时,新娘子要跨过事前在门口正中摆放的马鞍(后来是大凳子),还要跨火盆。这些都寓意着新娘跟了新郎没二心,不论前面是龙潭虎穴都会恩恩爱爱、共同应对。新娘子被娶到婆家后,送亲的婶婶或嫂嫂跟着到新房。旧俗要先喝红糖水,寓意以后日子甘美;再喝豆面汤,寓意和和气气,长寿百岁。五台人考究豆面是喝而不是吃,而且是素喝,捞豆面时先舀半碗原汤在碗里,然后再捞一筷子豆面打叠放在碗中,然后把提早配好的调面素汤浇在面上,最后拿上筷子再挑一挑面。一切都比拟考究。喝面时,边吃面、边喝汤,满家飘香(调面素汤是用胡麻油、花椒、葱花、插芒花、醋、盐、香菜、原汤调制而成)。后来改成喝挂面汤。
再下来叫抓富贵,事前准备一个木制调盘,里面放上大小不一定各种银钱,新娘只能抓三次,抓下几都是新娘子的,抓的越多代表以后的日子越富贵。下来就要举行结婚典礼拜堂成亲了,拜谢晚辈亲朋,然后送入洞房。接着开端迎大戚人,亲朋好友入席会餐。安席的时分考究颇多,特别是这头闸子席不好安,有主宾次宾之分,可不敢弄错,大戚人、老爷、舅舅、姑父、姨夫等首席普通都在院子正中,其他陪席都按辈分、年龄大小依次摆在两侧入座;新房里是新娘子、女大戚人、姥娘、妗子、姑姑、姨姨等女人们。其她也依辈分、年龄依次入座。期间设乐吹奏安席乱弹来,什么口琴、二胡、管子、唢呐一同上,众亲朋一边吃席一边听戏,合座皆欢。五台人做事宴,普通清贫人家,是四盘一海碗,俗称“五饼的”席,即两个凉菜(藕根、海带)两热(烧豆腐、烧山药)、一大碗杂烩菜。五台烧豆腐烧山药普通用糖色上色后,经过高温走油,再长时间炖制而成。杂烩菜以油炸豆腐(切丝)、粉条为主,辅以豆芽、刀豆、黄花菜等。中上之家普通是五奎四盘,俗称“九件的”席,即烧山药、烧豆腐、炖丸子、杂烩菜等各一碗,再配四个凉菜。也有六盘六碗的,俗称“六六席”;八盘八碗的,俗称“八八席”。还有“六六席”外加鸡鱼的,叫“六六龙凤席”;“八八席”外加鸡鱼的,俗称“八八龙凤席”。不管哪种席,过去普通均为素席,稍有钱的人家才在上面搭配几片烧肉。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人民生死水平逐渐进步,大都改作肉席,鸡、鱼、鸭、海参也屡见不鲜。俗话说:“大小事宴三闸子”,这头闸子就是亲戚朋友们,第二闸的是家人父子们,第三闸子是伙房、跑堂、杂役还有自家人了。三闸子席吃完,根本上天就黑了,晚上年轻人闹洞房,要喜糖,调花嘴,把戏百出,欢乐异常。风俗有“三天里头没大小”的说法,除了公公和大伯子,谁都能够参与,但普通也都是些没结婚的后生们。
第三天,在旧社会,新郎新娘需拜家庙、祭祖坟,拜谢请人。人们常说:做事做事,多有不是。亲的是讲亲咧,礼节不周扯淡;不亲的都是讲礼咧,一定要留意礼节周到!特别是家里做事宴,常发作过失,不是安错了这位就是怠慢了那位,或者是哪个礼节上有了说法,其实说起来都是小纠葛。于是,在这第三天就要把那些平常礼节上没有交往但需求约请、感激的都请得吃上一顿饭,以示好。新郎新娘相偕赴女方家,俗称回门,女方家这天才是正日子,各地亲戚朋友们都来,宴完回归,不能过夜。
归宁:新娘新郎婚后在新婚洞房住满十日,俗称“住居”。满了十日后,亲家上门叫女儿回娘家,以后就能够在娘家过夜寓居了。归宁完毕后,媒人的工作才算告了一个段落,男方须送礼给媒人表示谢意,以前传播的是五十个馍馍五十个糕,如今也变成其它较为适用的了。
至此,婚礼才算完毕。婚仪排场与否,需视贫富而定。家以奢华为荣,贫家则力图俭简。迎娶工具,旧社会富家坐轿,穷家则坐架窝、骑驴。新社会,有条件的多坐汽车,普通人家则骑自行车或步行。
旧社会,贫穷人家有童养媳者,成年后,略推圆房、择吉同居。寡妇再嫁,亦尴尬事。名门妇女要为夫守节,从一而终。普通人家,生活无着只得另行改嫁。但礼仪简单,届时男家派人去娶,普通并不大宴宾朋。婚姻法公布后,寡妇再嫁同新婚一样,能够完整自主,唯所遗子女财富需妥善处置。旧社会,穷人终身娶不下媳妇,死后常有娶鬼妻者,称为冥婚,至今仍有传播。再后来,婚嫁礼仪日趋简单。男女自在恋爱者日渐增加。父母主婚者为更少。男女定婚后,即到政府领取结婚证。许多青年男女,愿意游览结婚,分离旅游,大开眼界。
忻州结婚风俗
忻州结婚风俗:山西的婚礼风俗?
忻州结婚风俗:忻州市的结婚习俗
我是原平的```一半就是`先见对方父母``一同吃个饭`她父母看你称心就行了`然后下聘礼``详细几得看女方家要几?!普通得有车有房有工作``(规范男人)兄弟你达标了么???最后就是摆结婚酒席``普通就是在一些饭店``在原平最高档的就是``京都了``老百姓大多数是在天天小吃城``家家乐`原平宾馆等饭店``发请帖``请亲朋好友来``然后给你要搭礼````结婚是的酒宴可是超繁华``新娘新郎做游戏`俗称逗媳妇儿``给双方父母磕头``还要给在做的讲恋爱经过``可有意义了``大约原平人结婚就是个这哇``图的个繁华``
忻州结婚风俗:有人晓得忻州的婚俗是什么样的吗?
忻州结婚风俗:忻州结婚的习俗
固然有很多规矩,以前人们历来不穿婚纱,怎样能有那规矩呢,历来没有听说过.
不过,你是新娘,在你上车和下车时,可能有妨一定属相的人,或许包括属猴的你朋友吧,不过,在上车和下车时不要见面就能够,或者不要坐地一个车上就行了.
一切都是迷信,不要全信,不过能考究还是要考究,不一定非要考究那些规矩.
忻州结婚风俗:山西忻州有哪些结婚习俗?
哇哈哈,看来你是女方啦,这么怕。我家就是忻州的。订婚的时分是不会有这种现象发作了,都会很热情很客气的。订婚的时分就是双方家长见面,吃饭,给彩礼钱。结婚那天就会有公公背媳妇了。这都是一些朋友闹才会背。要不公公是不会主动去背的,这些你能够问你老公啊。
忻州地域结婚程序大致有四个步骤:议婚、订婚、成婚、回门。
议婚,是男女婚姻的最初阶段。旧时“无媒不成婚”,男女双方不能见面,全凭父母意愿,而能否成婚完整取决于“合婚”的结果。后来,又增加了相亲,办法是由引见人带上男方到女方家看女方的容貌、身体。女方的父亲,或女方本人与母亲有时也去男方看看房屋、住室,探听其社交人缘。合婚既成,两家则择吉日互换庚帖。双方各备红书庚贴,上面重新写明男女各方出生的年月日,相互交流,表示信守不渝,当地人俗话是女方“有主了”。
开展到后来,由于人们废除迷信,去掉了“合婚”这一环节,“换贴”这道手续也同时免除。
订婚,旧时订婚的中心内容是门当户对,对年龄的大小并不在意。普通15岁前订婚,以至五、六岁就订了亲,有小男孩聘大媳妇,也有大女婿娶小女孩的,但通常是女的比男的大。订婚时,男家要给女家送彩礼、送大钱,旧称“纳聘”。一切礼品由女家指定。如保德、河曲一带彩礼项目有“三盘两对”,即三副项圈、两对手镯;“花红彩礼”,即红布、蓝布各一丈二尺;“生米猪卷”,即一斗白米、一斗绿豆、一斗红枣、白条猪一口,馒头24个,还有用红纸裹封的银洋。而女家给女婿的只是意味性礼物,如帽一顶、靴一双,“硬腰子”一个。解放前普通贫困人家给不起彩礼,不得不典房卖地,债台高筑,以致一辈子不得翻身。保德城关左近还有一种风俗叫“西瓜月饼吃三年”,就是在订婚后三年内,每逢中秋节,男方用食盒抬着上好大西瓜四个,大小月饼垒成一塔送给女方。河曲一带在婚前要给女家送二斤面炸的油饼24个,油糕羊一只,猪一口,酒两壶,女家回油饼两个,糕一个。
成婚,又叫娶亲。男女双方到了当地认可的婚龄,男女双方就协商结婚的日子。普通是男家先请阴阳先生选择日期,由引见人拿上礼物通知女家,普通女家都同意男家的日期。但仔细的女家还要另请阴阳先生兑日子,看有无“妨忌”。在保德一带,腊月二十三以后就能够不择日子,任选哪一天都行,谓之“赶乱岁”。娶亲。婚期肯定之后,双方就着手准备,先通知亲戚朋友,普通家户都要订花轿、请乐工。娶亲这天新郎乘花轿,穿礼服,十字披红,由伴郎陪着鼓乐前行,去女家迎亲。贫穷之家雇不起轿子,就用毛驴去接新娘,俗称“明搬”。有的中央因山路悠远,坎坷难行,就用“骡驮花轿”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娶亲,即把一乘长轿绑扎在两根杆中间,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由身着黑衣,头缠白毛巾的“骡夫”赶着牲口,既稳定平安,又俭省人力。送亲的人当日不回。迎亲队伍抵达女方后,代县一带由新娘的弟弟出迎,给新郎头上“插喜花”。新郎进院后要品茶,吃干果点心,叫做“待女婿”。河曲一带待女婿是让吃“小饭”——四碟小菜和挂面、烧酒。食毕,催新娘上轿,新娘头戴凤冠,身着霞帔,腰系玉带,面罩红绸盖头,随新郎出门。这时新娘哭哭啼啼,母亲泪水满腮,母女难分难离,以至抱头痛哭。女家趁此提点小条件,习气上叫“养女头一炸”,男家给点钱、面粉或肉,叫做“离娘费”,“离娘面”、“离娘肉”。时过午后,新娘上轿启程。迎娶的队伍回到家左近,先放鞭炮.然后大门前点旺火。娶亲者将送亲者请入室内招待,新娘下轿不能踩泥,由送亲者扛着或倒毡步入院内。新娘进门时,与婆婆同龄的婶姆、大娘要向婆婆脸上争光,向新娘脸上抹红。在岚县一带是给公公脸上争光,以图吉利。拜堂时按“里三堂,外三堂”的次序排列,先拜天地,再拜祖宗,然后父母,再及同族尊长、亲朋,不能随意颠倒。拜毕,新郎新娘进入洞房,新娘面墙而坐,新郎为其揭去蒙头红纱。有的中央把新娘头上带的一枝花,插在洞房的最高处,民间歌谣有“墙上插花花,当年抱娃娃”,“插得高,养得早,明年生个胖小小”。在河曲一带,新郎挑了头盖之后,要给新娘梳几下头发,然后用婆家新给的簪子将抓髻改梳成网子头,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此以后就是他的媳妇了。接着要用八仙桌斗中的弓箭向洞房四角空射,以为能够赶走凶煞倒霉。新娘要在一块红布上用尺子量一下,用剪子剪一下,意寓婚后能缝善织,会过日子。洞房内忌孕妇、寡妇进入。晚间耍新娘,闹洞房,俗称“三日之内没大小”。整个婚礼得意洋洋,热繁华闹。
回门,婚后第二天,有的中央是第五天或第九天,新郎新娘回到女家,新郎要跪拜岳丈家尊长,俗称“认大小”。保德一带小舅小姨要耍笑姐夫,多是给饭食里特别的多放一些调味,如辣椒、醋、花椒等。还要给新郎吃一顿饺子,叫“捏嘴扁食”,以避免女婿说不好。当天新郎新娘必需返回男家,不得在娘家留宿,称为“打来回”。至此婚礼的全过程才告完毕。
五台婚娶风俗五台的结婚礼仪,走过了一条由繁到简的路。解放前,男娶女嫁不得自主,需由媒妁引见,父母认可。结婚过程普通有五个环节,即纳彩、问聘、送期、嫁娶于归。下分述:
纳彩:联姻第一步,男家要向女家送礼物,假如收下了礼物,即可商谈儿子婚事了。
问聘:经媒妁在男女两家屡次往来,双方认定了婚事,就交流命单。一旦交流命单,就算订了婚,称为问聘。
送期:订婚之后,嫁娶可早可迟。一旦择吉,男家则携带财礼送往女家,商定嫁娶之期。
嫁娶:这是联姻的中心环节,历代相传,礼仪繁多,充溢封建迷信颜色。普通时经三天。第一天安鼓,远接近戚都来,晚上有八音会吹奏。第二天娶亲,新郎乘轿子到女家,需带自用的红绿攀带,及新娘所用的首饰装具和凤冠披霞(后改为花冠旗袍),同行者除娶戚伴戚外,还有放炮的人。女家设宴接待,并择一接近的孩子给新郎插金花。插花之后便可起程。进入洞房,新郎张弓四射,揭去新娘的遮面红绫,从此,闹洞房便开端了。首宴有鼓乐伴奏,历时较长。菜上二道,新婚夫妇临席敬酒,合座皆欢。第三天过后请人拜谢,新娘在婆家所住时日叫住九日。尔后,新娘邀新郎归省娘家,叫做于归,娘家亦设宴接待。
婚仪排场与否,需视贫富而定,富家以奢华为荣,穷人则力图俭简。童养媳成婚,便瞎推圆房,择吉同居,即算了事。寡妇再嫁是一件难事。在封建礼教约束下,名门妇女要为夫守节。普通人家,为维持生计,多行改嫁。届时,男家派人去娶,方式极端简单,但是拦截颇多,家人族长常以钱要挟。新婚姻法公布以后,寡妇始从封建礼教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如今,再婚妇女同新婚妇女一样,能够完整自主,唯所遗子女需妥善布置。解放以后,封建迷信颜色逐步减少,婚事程序渐行简化,对象选择都日趋谨慎,父母关于儿女婚事,处于不主或半主状态。自在恋爱者日渐趋多,但在方式上要找一个引见人。男女双方经人引见后,即在男家或女家见面,称为相亲。尔后,经双方自在接触,成熟时男家送聘礼于女家,算做订婚。聘礼轻重不等,一班都以时兴衣料为主,也带相当现金。如女家认可,就能够到乡里领取结婚证。然后,择日举行结婚典礼,始成夫妇。婚礼减为一天,仍需新郎去娶,不再乘坐轿子,而以汽车、马车或自行车代之。亲朋亦要赴宴,并送贺礼,但结婚典礼极为简单,只需奏乐、鞠躬、讲话等几项就完毕了。目前,又有游览结婚者,领过结婚证的男女,一同外出数天,便算结婚终了。有女孩而无男孩的人家,能够入赘女婿,并有财富继承权。所生子女之姓,可随父、亦可随母,盖由家庭自议,外人不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