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格式,初爻敬始,上爻善终,三四慎独,二五尚中。初爻敬其始,若“潜龙勿用,履霜坚冰至”之辞,应《讼》作事谋始之象。上爻善其终,若“亢龙有悔,龙战于野”之辞,应《归妹》永终知敝之象。三四慎其独,若“整天乾乾,含章可贞”之辞,应《震》恐惧修省之象。二五尚其中,若“飞龙在天,不习无不利”之辞,应《乾》《坤》垂衣裳而天下治之象。
04《乾》《坤》者,一飞一伏,一屈一伸,飞伏之际,屈伸之间,莫不有相对取象之例也。乾之为君出自《说卦传》,坤之为臣见于《文言传》;乾之为圆出自《说卦》,坤之为方见于《象传》;坤之为裳出自《象传》,乾坤之为衣裳见于《系辞传》;坤之为文出自《说卦》、《象传》,乾之为质见于我心。此时我心即是道心,即是天地之心。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是阴气之始,故称“元”。与乾合德,故称“亨”。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故乾以龙系,坤以马象。《系辞》言:“坤,阴物也,其静也翕,其动也辟。”静为坤之常,动为坤之变,“利牝马之贞”犹言坤道至柔而动也刚。坤,阴类,故系之牝马,牝马即母马。阳倡阴和,坤后而不先,先则迷失道,故称“先迷”。阴以阳为主,当后而顺之则利,故称“后得主,利”。坤为众,乃有朋党之象。后天八卦坤统三女居西南,故称“西南得朋”。乾统三子居东北,阴阳异类,故称“东北丧朋”。坤道之正,静以承天,故称“安贞吉”。
坤卦是什么意义?易经坤卦详解(图解)
02坤卦卦辞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释元。坤画纯阴,顺承乾阳,行生物之德,大善之始,故夫子叹美其曰“至哉”。万物资地而生,顺承天道,厚德载物,乾之始物,坤之生物,天地合德,生生不息。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释亨。含育宽广,万物皆通。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释利贞。牝马柔以载人,大地顺以承天,牝马和大地性情相类,可以行地宽广无量之德。
【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释利贞。柔顺地固守正义,是君子之所行。坤德为不天下先,先致则迷失坤道,后顺于主,则保其常道。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坤于西南得巽离兑之朋,是与同类俱行。东北于乾交,离群终有生子之庆誉。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静守正,顺应大地生生无量之道。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即是坤坤之象。天行健,即是乾乾之象。乾用行,以明动。坤用势,以明静。
03坤卦爻辞
1、初六:履霜,坚冰至。
夫子训乾坤两卦初爻曰阴阳,以明九六阴阳之义。其他诸爻训刚柔,明刚柔立爻之本。后天八卦坤后是兑,兑是一阴始凝之时。乾之初画的卦气主霜降,乾的中画的卦气主立冬,故称“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初爻敬始是易的重要易例,《旬子•礼论篇》云:“贵始得之本也。”履霜坚冰充溢忧患认识,是见微知著的思想方法。
2、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系辞》言:“乾,阳物也,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行焉。”直与大都是乾之德。阴辟成方,方是坤之德,亦是乾之功。坤一德承乾两德,坤以简能,继乾完成生物之功。不再复加造作,则无所不利。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系辞》曰:垂衣裳而天下治。皆简易之理法也。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坤常为静,坤变为动。六二之动,明牝马顺而健的性情。故六二是坤卦的主爻,牝马即取象此爻。以方为直,坤承乾义。坤以简德承乾,即是地之大道。
3、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包含文体,固守其正。或跟从于王事,功成不居。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含章可贞,是待时而发。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则聪明宽广。
4、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括,结也。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知也。闭其知而不用,故言“括囊”。功不显物,故言“无誉”。不与道悖,故言“无咎”。六四柔处阴位,慎其独。得正近君,戒其惧。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括囊无咎,慎言则无害。
5、六五:黄裳元吉。
黄者,中之色也,裳者,下之饰也。黄裳者,居中处下之谓也。言必忠信,行必笃敬,内有文德,通达事理,故称“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坤为文,五居中,故称“文在中也”。
6、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坤卦五变成《夬》,夬者决也,五阳决一阴,故称“龙战”。上爻位处偏远,故称“于野”。六变成《需》,坎为血,乾天为玄,坤地为黄,故称“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龙占于野,坤道终穷。
7、用六:利永贞。
永者,不息之谓也。利永贞者,固守生生不息之正义也。上六道穷,系之用六,以明通变致久之易理。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上六终穷,用六通变,一阳复始,故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坤卦是什么意义?易经坤卦详解(图解)
03《文言》详解坤卦含义
乾《文言》两章,坤《文言》一章,坤道简能,则“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也。圣人之见地,非惟文法修辞上花心机,亦于篇章结构处用功夫。
纯阴至顺,故言“坤至柔”。阴动生阳,乃至坚刚,故言“而动也刚”。“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者,犹言“履霜坚冰至也”。静承天德,生物不邪,故言“至静而德方”。阳初生,震为主。坤之德,先迷后顺得其常,故言“后得主而有常”。坤含藏万物,顺承天施,德厚行广,故言“含万物而化光”。天变其时,地应其物而行其气,不敢为物之先,故言“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本节明初六爻辞。“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者,言见微知著也。“其所由来者渐矣”者,言“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变,积渐久远始成其患。“由辩之不早辩”者,无“履霜至坚冰”之先见者也。此文诫君父防臣子之恶也。“盖言顺”者,言“履霜坚冰至”乃时势使然也。盖者,疑之辞也。君子见几而作,则霜雪消融于冬寒之前,何以见坚冰哉?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本节明六二爻辞。“直其正”者,言直是其正也。“方其义”者,称方是其义也。义者,宜也。因时、因地、因事制宜也,故曰义。“君子敬以直内”者,言君子用敬以刚直内心之理。“义以方外”者,言君子用义以方正外物之宜。君子法地正直而生万物,皆得所宜,各以方正。“敬义立而德不孤”者,身有敬义,以接于人,则人亦敬,义以应之,是以德不孤。直则不邪,正则谦恭,义则与物无竞,方则凝重不躁,既“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所行无须疑虑,故言“不疑其所行”。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本节明六三爻辞。言“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者,释“含章可贞”之义。言六三之阴,虽有美道包含之德,苟或从王事,不敢为主先成之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者,欲明坤道处卑,待唱乃和,故历言此三事,皆卑应于尊,下顺于上。“地道无成,而代有终”者,地道卑柔,无敢先唱成物,必待阳始先唱,然后代阳有终也。地得终天功,臣得终君事,妇得终夫业。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本节明六四爻辞。“天地变化,草木蕃”者,言二气交通,生育万物,故草木蕃滋。“天地闭,贤人隐”者,言二气不相交通,天地否闭,贤人潜隐。“天地变化,草木蕃”与“天地闭,贤人隐”两句互文,天地通则草木蕃、贤人出,天地闭则草木枯、贤人隐。“盖言谨”者,言贤人君子于此时须存谨慎戒惧。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本节明六五爻辞。“黄中通理”者,以黄居中,兼四方之色,阿谀臣职,知晓物理。“正位居体”者,居上体之中,得其正位。“美在其中”者,有美居于中,必通畅于外,故言“畅于四支”。四支犹人手足,譬喻四方物事。“发于事业”者,外内俱善,能宣发于事业。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美莫过之,故言“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本节明上六爻辞。阳实阴虚,实者存诚,虚者生疑。六阴终成,卦气十月,后天八卦乾用其事,《说卦》曰“战乎乾”,故言“阴疑于阳必战”。战者,阴阳相薄,交接之义。十月立冬,冬者终也,乾阳终于西北之地,故言“为其嫌于无阳也”。《坤》六变而成《水天需》,坎为血卦,本乎地者也,故言“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乾辟坤则生坎,坎为天地之杂,故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元亨利贞,系于卦下,称卦辞。卦辞包括两部分,一是象辞,二是断辞。元亨利贞本是断辞,然赋予其生长收藏之大义,则其又是象辞。元,转义是大,引申义是始。亨,转义是祭奠,引申义是通。利,转义是宜,引申是义。贞,转义是占,引申义是正。元亨者,大亨。利贞者,正义。
儒家对“元亨利贞”中止发挥,元引申为春天生物之仁,亨引申为夏天长养万物之礼,利引申为秋天收获之义,贞引申为冬天归藏之智。从而完成了亨利贞元亨与仁义礼智的哲学结合,于是元亨利贞便具足四德义理。元亨利贞,春夏秋冬,天道循环不止,冬去春来,贞下启元,生生不息,天德不可为首。高亨以为,《周易》存在两套言语,一是《易经》的占筮言语,二是《易传》的哲学言语。元亨利贞是占筮言语,生长收藏、仁义礼智是哲学言语。
什么是乾卦?易经乾卦详解
孔颖达疏《周易正义》曰:乾,健也。言天之体以健为用,运转不息,应化无量,故圣人则之。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天以健为用者,运转不息,应化无量,此天之自然之理,故圣人当法此自然之象而施人事,亦当应物成务,云为不已,整天乾乾,无时懈倦,所以因天象以教人事。
《子夏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调和、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贞”矣。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系辞传》曰:彖者,材也;彖者,言乎象者也。彖是类似野猪的凶猛动物,牙齿擅长断物,故彖者,断也,明断一卦之义。卦辞又称彖辞,故孔子解释卦辞的传文称为《彖传》。《彖传》的格式通常包括三部分,解卦名,释卦辞,明落处。《易传》或举天道而落于人道、霸道、身道,或举人道而落于霸道、身道,或举霸道而落于身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释元。乾元者,阳气之始。万物得天之精气而成受命之始,乾元之德继天统道。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释亨。乾德辟物,凿开坤道,坎水流布,六龙御天,行云施雨,万物化生。【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释利。阳为大、为明,始于初爻,终于上爻,六爻皆阳,故大明不断。六位因时而成,随时而变,皆具龙德,以御天道。上古神话,太阳乘着六条飞龙拉着的车子,由羲和驾御,运转在天空。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释贞。乾之为道,使物渐化顿变,各能正定物之性命。天生之质谓之性,地受之属谓之命。
【保合大和,乃利贞】:释利贞。让万物各得其所,不失其宜,乃乾统天道的正义。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本句是乾彖的霸道落处:统率万物,天下皆安。
02乾卦的象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系辞传》曰:易者,象者。象也者,像也。故象者,法象卦爻之德也。象辞本来是指爻辞,《象传》主要是依据卦象、爻位对卦辞、爻辞中止解释,评价,推衍。系于《彖传》之下的为《大象传》,系于爻辞之下的为《小象传》。
乾形体为天,性情为健,天行健即乾乾之象。元亨利贞,健行不止。贞下启元,生生不息。君子法乾乾之象,进德修业,不时超越自我。《象传·乾》发挥于整天乾乾之天道,落实于自强不息之身道。
03乾卦的爻辞详解
1、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是爻辞。爻辞包括两部分,一是象辞,如潜龙勿用之辞;二是断辞,如吉凶之辞。《乾》初九只需象辞,没有断辞。《乾》之初爻动,乾变巽。《杂卦传》曰:兑见而巽伏。初九又在地之下,潜龙之象,取诸此也。古人用乾坤两卦十二爻纪十二时辰,称为爻辰。乾之初九纪子时,一日之阳气萌动潜伏之时,故称“潜龙”。
潜龙勿用也者,无为者也。《周易》六十四卦始于《乾》,《乾》始于初九。是故《易》始于潜龙勿用之一画,终于有孚失之三百八十四画。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吉于此一。羲皇一画开天,开于此一。儒家惟精惟微,精于此一。道家负阴抱阳,抱于此一。佛家万法归宗,归于此一。是故潜龙勿用,无为而无不为。潜之为德,不亦大乎!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阳气潜藏于下,故勿用之。勿用者,体也,万用皆自勿用之体出。故勿者,至用也。
2、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二爻为地之上,故为田。二阴消阳,乾变艮,故《易林》又以艮为田。《乾》二爻动变,象成《天火同人》,离为明,为乾卦,先天后天乾离同舍,故利见大人。大人者,九五也。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艮为手,布施之象,其德光明,故言德施普也。
3、九三:君子整天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三在上下卦之交,上乾下乾,故称乾乾。乾为日,乾乾即整天。夕惕若厉,晚上也要警惕,如风险就在身边。《乾》三爻发起,变《天泽履》,履虎尾,可不惕乎?《乾》下三爻皆消,象成《天地否》,上乾为日,下坤为夜,俭德避难,能不夕惕若厉乎?
为什么要“整天乾乾,夕惕若厉”呢?由于九三刚居阳位,独处之象,易之道敬始、善终、慎独。潜龙勿用,敬始之义。整天乾乾,慎独之义。亢龙有悔,善终之义。初爻敬始,上爻善终,三四爻慎独,是非常重要的易例。
为什么乾卦其他五爻皆取象于龙,独于九三称“君子”?易者,象也。象之所生,生于义也。有斯义,然后明之以其物,故以龙叙“乾”,以马明“坤”,则各随其事义而取象。乾之初九、九二,龙德皆应其义,故明之以龙。至于九三“乾乾夕惕”,非为龙德,故明之以君子当其象。象曰:整天乾乾,反复道也。
九三处人位之初,以进德修业为本。修道、证道、悟道、传道,故称反复道也。
4、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处上卦之下,进可跃升至九五,退可潜藏于初九,可进可退,进退以时,或潜或飞,潜飞以位,进退惟时,周旋惟位,何咎之有?进可以悟道、传道,退可以证道、修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何咎之有?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进可以悟道、传道,见大人自性,故进无咎也。
5、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五居天位,故言飞龙在天。《乾》九五动变,象成《天火同人》,离为明,为乾卦,先天后天乾离同舍,故言利见大人。
乾为君,首出庶物。九五居至尊之位,自己就是大人,又复言利见大人,何谓也?明心见性也!大人见其自性,则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何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飞龙在天,见其自性,即是大人的境地。
6、上九:亢龙有悔。
上九处穷极之位,故称亢龙。亢龙有悔,以升腾到极高处的龙,喻指身居崇高位置的统治者,脱离臣民,孤高无辅,必遭灾祸。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盈久则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帛书《周易》不言用九,而称通九。九为老阳,主变。故用九即通变之义。用九用六与《周易》六十四卦终于《未济》,都是阐发“穷者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义理。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见群龙无首,即贞下启元,元首藏于贞尾之下,循环无故,不见首尾,故称见群龙无首。天道循环,生生不息,故吉。天德不可为首,即生生之谓易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04文言传对乾卦的解析
《文言传》是对乾坤两卦义理的发挥,落处是人的道德创生。刘瓛曰:依文而言其理,故曰“文言”。今人马恒君从此说。姚信曰:乾坤为门户。文说乾坤,六十二卦皆放焉。近代杭辛斋先生从此说。尚秉和以为文言即文王之言。
《文言传》系于乾坤两卦之下,代表天地之言。《国语•周语下》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大爽,文之象也”。《左传》曰:“经天纬地曰文”。
【元者善之长也】:天能创始万物,令万物生生不息,善之大也。
【亨者嘉之会也】:天能通畅万物,令万物嘉美集聚,众善相继。
【利者义之和也】:天能利益万物,令万物各得其所,调和共存。
【贞者事之干也】:天能成就万物,令万物皆得干济,中正稳定。
【体仁足以长人】:君子法天生物之道,体包仁道,泛爱施生,足为尊长。
【嘉会足以合礼】:君子法天长物之道,集聚嘉美,交接会通,足以合礼。
【利物足以和义】:君子法天收物之道,裁成辅相,各得其宜,足以合义。
【贞固足以干事】:君子法天藏物之道,敬事而信,允执厥中,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生长收藏,昊天之德也。仁义礼智,君子之常也。君子法昊天之德,行人伦之常,故言“乾,元亨利贞”。
1、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孔子方释其义,假定问辞,故言“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潜龙之义落实于人事,言圣人退藏于密。“不易乎世”者,不因世俗移易其真心本志。“不成乎名”者,不成就令名,使人知也。“遁世无闷”者,言天下无道,身处僻陋,心无所闷。“不见是而无闷”者,言举世皆非,不见世俗行恶,而心亦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者,心以为乐,已则行之,心以为忧,已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者,身虽逐物推移,隐潜避世,心志守道,确乎坚实其不可拔,此是“潜龙”之义。
2、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二居中,《周易》尚中,中即是正,故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者,常言之诚信,常行之谨慎。“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自存其诚实。“善世而不伐”者,谓为擅长世,而不自伐其功。“德博而化”者,言德能广博,世俗渐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者,未及是君位,但言君德也。
3、九三曰“君子整天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整天乾乾,进取不懈之貌。德谓德行,业谓功业,进德修业,进益道德,修营功业。进德则知至,可与几事。修业则知终,可与存义。忠恕和诚信是进益道德的根本。外修其文教,内立其诚明,是立居功业的根本。几者,去无入有,有理而未形之时。义者,各得其所,不失其宜。知进则进者,可与之几事。知退则退者,可与之存义。居下体之上,在上体之下,永终知敝,故不骄。知至至之,故不忧。惕,怵惕之谓也。处事之极,失时则废,懈怠则旷,故“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
4、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上而欲跃,下而欲退,上下无常体,非为邪曲。可进飞升,可退潜藏,无有恒位,不离群阳。上下以卦体言,进退以爻位言。君子上而进德,欲及时以济人,所以没有咎害。
5、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雷风相薄,同声相应。山泽相通,同气相求。水流于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水流湿,火就燥”者,言同德相感。同声、同气、同德相感,皆是无识感无识。龙是水畜,云是水气,龙吟则景云出。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虎啸则谷风生。“云从龙,风从虎”者,言同类相感,有识感无识。圣人作则飞龙在天,万物睹则利见大人。圣人有生育之德,万物有生育之情,同道相感。同道相感,有识既感无识,又感有识。“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者,广解天地之间共相感应之义。“各从其类”者,“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也。
6、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居天故贵,非君无位。处上则高,纯阳无民。九三不应,贤人无辅。升极则降,伸极必屈,故动而有悔。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整天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初九,卑贱处下。九二,因时而住。九三,处人臣之极,必需事上接下。九四,欲进其道,犹复疑惑。九五,圣德位高,上而治民。上九,亢极骄盈,故致懊悔穷毙之灾祸。用九,垂拱无为,而天下治。
7、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化。整天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初九,阳气虽动,犹在地中。九二,百草萌牙甲圻,故文化。九三,阳气浸长,万物将盛,与天之运俱行不息。九四,微阴初起,阳将改动。九五,万物盛长,天功大成。上九,阳气大衰,向将极尽。用九,刚直之物,唯乾体能用之。用纯刚以观天,天则可见。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地道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乾之元气,其德宽广,故能遍通诸物之始。以施化利万物之性,以纯一正万物之情。乾能始生万物,能以生长美善之道,利益天下。不言所利之事,何其宏大!不杂曰纯,不变曰粹。乾是地道之精,故有刚健中正之四德。六爻发越挥散,旁通万物之情。驾六龙之车,以执天道。广布恩泽,天下安定。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言君子之人,当以成就道德为行,令其德行彰显,使人日可见其德行之事。潜龙是德之幽隐而未宣见,所行之行未可成就,故君子于时不用。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君子勤学以畜其德,详问以决其疑,宽裕以处其位,仁德以成其行。但有君德,而未居君位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重刚者,以乾接乾。不中者,非二非五。上不居五,下不处二。虽处危惧之地,如能乾乾怀厉,至夕犹惕,仍得无咎。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九四处乾乾之交,不居二五之中,不得九三之正,故犹疑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乾凿度》曰:圣明德备,曰“大人”也。大人与天地覆载之德合,与日月照临之功合,与四时春秋赏罚之性合,与鬼神若福善害恶之情合。先天开物,不违天意,天合大人。后天成务,不悖天时,大人合天。大人与天合一,何况是人和鬼神呢?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亢的意义是心不知进退,身不知存亡,位不知得丧。只需圣人,才干知进退存亡!知进退存亡而不失正道,只需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