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干地支纪年法怎样算,比方1911年是辛亥年,怎样算的
年干公式:年干=年份个位数-3(适用于任何西元年,个位数小于或等于3,借10)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的余数(整除余0,即余12=丑)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如1911年年干为:11-3=8为辛。1911年年支为:(1911+7)÷12的余数为10,为亥,1911年的天干地支即为辛亥年。
扩展材料:天干地支的历史能够追溯到殷商时期,殷商时期呈现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和记载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并与地支分离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纪年、月、日、时。从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占卜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卜辞”,但是卜辞并不是甲骨文内容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不多但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其他品种的与占卜无关的刻辞。
比方其中的“干支表”刻辞。“干支表”刻辞,是甲骨文中的一种特殊刻辞,属于表谱刻辞的一种。
参考材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2.天干地支纪年法怎样算,最好举例阐明
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叫“干支纪年”.一.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办法.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123456789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1234567891011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次第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恢复状,循环往复,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23456789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1213141516171819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212223242526272829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3233343536373839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丑414243444546474849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5253545556575859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依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停止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反动》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应用公元年停止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端运用的),便知.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3.农历与天干地支纪年法
1、农历: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依据不同的农业牧业消费状况需求,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
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讲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普通以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化产生过严重影响,比方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固然没有正式运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
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肯定四时和肯定岁的终始;曾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察看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施行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肯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短少的天数),由此来肯定年岁的终结和开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而呈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本人的中央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端中国历法呈现了大转机,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性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是之前历法的366天。
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肯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树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根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公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
2、黄历,相传是由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古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因而也称皇历。
其内容指导农民耕种机遇,故又称农民历。民间俗称为通书。
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黄历是在中国农历根底上产生出来的,带有许多表示当天吉凶的一种历法。
《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你说的问题,就是农历与黄历的关系问题,农历、黄历都与天干地支纪年法一样,但是,黄历是以立春开端算的,农历是按全国统一历法不变的。
在易学算卦,计算人生运势、生肖运程等就有区别。这个问题很复杂,几句话讲不分明倡议你看看有关的书籍,可能会搞明白。
嫁娶日期是按女性的属相推算的。女1985年7月30日属牛<红白应酬>规则.正七迎鸡兔,二八嫁虎猴,三九蛇与猪.四十龙与狗.五十一牛羊,腊、六鼠、马。
应用:2011年结婚大利月是农历.五十一月合适你们结婚的最佳吉日:2011年6月2日农历05月(小)01日星期四冲马(壬午)煞南2011年6月6日农历05月(小)05日星期一冲狗(丙戍)煞南2011年6月10日农历05月(小)09日星期五冲虎(庚寅)煞南2011年6月11日农历05月(小)10日星期六冲兔(辛卯)煞东2011年6月12日农历05月(小)11日星期日冲龙(壬辰)煞北2011年6月15日农历05月(小)14日星期三冲羊(乙未)煞东2011年6月18日农历05月(小)17日星期六冲狗(戊戍)煞南2011年6月21日农历05月(小)20日星期二冲牛(辛丑)煞西2011年11月29日农历11月(大)05日星期二冲马(壬午)煞南2011年12月1日农历11月(大)07日星期四冲猴(甲申)煞北2011年12月2日农历11月(大)08日星期五冲鸡(乙酉)煞西2011年12月5日农历11月(大)11日星期一冲鼠(戊子)煞北2011年12月12日农历11月(大)18日星期一冲羊(乙未)煞东2011年12月24日农历11月(大)30日星期六冲羊(丁未)煞东详细时间只需避开你们两人的属相冲日和新房朝向煞日在上述吉日当选择即可。
4.2018年用干支纪年法计算应该是什么年
2018年用干支纪年法计算,2018年1月1日-2018年2月3日是农历丁酉年,鸡年;2018年2月4日-2018年12月31日是农历戊戌年,狗年。
扩展材料
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期。实践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有人以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岁星纪年,岁星是颗真实的天体所以用岁星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赋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岁星约85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刘歆提出)。
此时,干支纪年也有运用,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动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动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动为丙戌。由此知,西汉时期的干支纪年存在与太岁纪年转换的一些紊乱。到东汉时,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在太始二年外表一样。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不断持续至今未再紊乱。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日的表现方式来源于夏代,商周因循,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牛骨残片。
参考材料: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5.天干地支纪年法怎样算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求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均匀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端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谐和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便当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端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义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而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
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开展呈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而又称为「十干」,其排列次第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次第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
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溢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现了大自然运转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
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循环往复,循环不息。
由甲子开端,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端,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端,按次第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时:由甲子时开端,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相传黄帝时期,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
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6.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样算的
不同材料算法有所差别,有的给出公式,但实质上是一回事。这里引见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端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
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留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赵达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时间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后的第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所以赵先生说岁在癸未,而非壬午。
扩展材料:
干支纪年可对历史时间上推下推、顺推逆推,致使无量。但也确有人在此根底上设计出一个开拓天地的起点。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期。实践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
有人以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其实,是岁星纪年,采用岁阳岁阴分离以纪年。岁阳: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岁阴:窘迫、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如“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岁星是颗真实的天体所以用岁星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赋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岁星约85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刘歆提出)。
此时,干支纪年也有运用,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动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动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动为丙戌。
由此知,西汉时期的干支纪年存在与太岁纪年转换的一些紊乱。到东汉时,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在太始二年外表一样。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不断持续至今未再紊乱。
相关链接: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7.怎样推算“干支”纪年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已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已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已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已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已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已卯53.丙辰54.丙辰55.丁巳56.已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今年是戊子年在第25个上,往下推就能够了,推完再从第一开端。
《周易注》·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上、下经》注及《略例》,魏王弼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注,晋韩康伯撰。《隋书·经籍志》以王、韩之书各著录,故《易注》作六卷,《略例》作一卷,《系辞注》作三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载弼注七卷,盖合《略例》计之。今本作十卷,则并韩书计之也。考王俭《七志》,已称弼《易注》十卷(按《七志》今不传。此据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引),则并王、韩为一书,其来已久矣。自郑玄传费直之学,始析《易传》以附经,至弼又更定之。说者谓郑本往常之《乾卦》,其《坤卦》以下又弼所割裂。然郑氏《易注》,至北宋尚存一卷。《崇文总目》称存者为《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则郑本尚以《文言》自为一传,所割以附经者,不过《彖传》、《象传》。今本《乾》、《坤》二卦各附《文言》,知全经皆弼所更定,非郑氏之旧也。每卷所题《乾传》第一、《泰传》第二、《噬嗑传》第三、《咸传》第四、《夬传》第五、《丰传》第六,各以卷首第一卦为名。据王应麟《玉海》,此目亦弼增标。盖因毛氏《诗传》之格式,相沿既久,今亦仍旧文录之。惟《经典释文》以《泰传》为《需传》,以《噬嗑传》为《随传》,与今本不同。证以《开成石经》,逐个与陆氏所述合。当由後人以篇页不均为之移并,以非宏旨之所系,今亦不复追改焉。其《略例》之注,为唐邢璹撰。里籍无考,其结衔称“四门助教”。案《唐书·王鉷传》称为“鸿胪少卿邢璹”,子縡,以谋反诛。则终於鸿胪少卿也。《安定广记》载其奉使新罗,贼杀贾客百馀人,掠其珍货贡於朝。其人殊缺乏道,其注则至今附弼书以行。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蜀本略例有所注,止有篇首释‘略例’二字,文与此同,馀皆不然。”是宋代尚有一别本。今则惟此本存,所谓蜀本者已久佚矣。弼之说《易》,源出费直。直《易》今不可见,然荀爽《易》即费氏学,李鼎祚书尚颇载其遗说。大抵究爻位之上下,辨卦德之刚柔,已与弼注略近。但弼全废象数,又变本加厉耳。平心而论,说明义理,使《易》不杂於术数者,弼与康伯深为有功。祖尚虚无,使《易》竟入於老庄者,弼与康伯亦不能无过。瑕瑜不掩,是其定评。诸儒偏好偏恶,皆门户之见,缺乏据也。
1.“星宿之吉凶”是什么意义
1、[释义]:星宿是指二十八宿,吉凶是固定了的,每天都有不同的宿,二十八天一循环,某天遇凶则凶,遇吉则吉,
2、[拼音]:xīngsùzhījíxiōng
3、[相关]:星宿之吉凶关系到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是古人论日时吉凶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二十八宿不只是察看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标,其中有些星宿还是古人测定岁时、时节的观测对象。如初昏时参宿在正南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就是夏季五月,等等。二十八宿环绕在天体大气候里面,循环往复的运转不停,分别主掌东、西、南、北四方天象,以分昼夜、寒暑的交替和阴阳气数的变化。
4、[二十八星宿]: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各宫分别将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的形象,以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5、
东宫苍龙所属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
南宫朱雀所属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宫白虎所属七宿是:奎、娄、胃、昂、毕、觜、参;
北宫玄武(龟蛇)所属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
2.二十八宿值日怎样算,今日是什么星宿
二十八宿的掌诀记忆法:
一、要记住四句三合局起宫位的口诀。
1、虚毕翼箕奎鬼氐。申子辰日用;
2、昂张尾壁井亢女,亥卯未日用;
3、星心室参角牛胃,寅午戌日用;
4、房危觜轸斗娄柳,巳酉丑日用。
二,要记住但凡申子辰日便在申宫起星期日,酉宫起星期一,戌宫起星期二,亥宫星期三,子宫星期四,丑宫星期五,寅宫星期六。但凡亥卯未便在亥宫起星期日,子宫星期一,丑星期二,寅星期三,卯宫星期四辰宫星期五巳星期六。但凡寅午戌日便在寅宫起星期日,卯宫起星期一,辰宫星期二,巳宫星期三,午宫星期四,未宫星期五,申宫星期六。凡巳酉丑日便在巳宫起星期日,午宫星期一,未宫星期二,申宫星期三,酉宫星期四,戌宫星期五,亥宫星期六。
其办法就是将口诀安于掌宫之上,顺时针一宫一位轮番。只需晓得某天的干支和星期几,便能疾速的在掌诀中精确无误地认出是什么星宿当值。今日乙亥,尾宿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