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八字命理 > 婚俗 >

黔南结婚跪求八字和送子花神习俗

  • 婚俗
  • 2022-01-19 16:08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结婚是件大事容不得马虎,除了留心细节上的问题,婚俗方面也要注意。与汉族婚姻相比,黔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婚姻,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习俗。黔南的水族、瑶族、毛南族与占大多人口的布依族和苗族的婚姻风俗不同,下面本文接着给大家详细介绍黔南结婚跪求八字和送子花神习俗。  
一、黔南各少数民族结婚习俗传统篇  
水族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的《水书》被专家们誉为“不可知的天书”。虽然读不懂《水书》但是我们可以看明白他们的婚姻。  
相恋:  
水族的传统婚姻是通过“放口风”,就是请媒人上门提亲。而自由恋爱主要是通过卯节对歌、赶场或走亲访友结识。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新年初一的卯日盛行着赶卯坡青年男女唱对歌的习俗。  
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宽阔地势,未婚青年男女们自由选择自己心爱的人对歌。若两人唱得合心合意,事后只要由男方家带着猪、酒、糯米等认亲礼品前去认亲,选好了婚期便可成婚,一般家中很少干涉。  
结婚:  
水族的新郎新娘结婚当天要用一丈多长的红布或红绸缠挂在手上,并系在伴郎伴娘的腰上,俗称"挂红",以象征吉利祥和。新娘出门时,要哭泣并唱哭嫁歌,同时手撑阳伞由兄长扶持上路。按水族的婚俗,结婚当天新郎新娘不能同房,新娘由伴娘陪伴歇宿。第二天早上,新娘在新郎陪同下挑一担水回来,以示新娘已开始操持家务和在夫家生活。  
瑶族  
贵州荔波瑶族妇女的“两片瑶”原始、古朴、粗犷,这样的穿衣风俗让人惊讶,就连他们的婚姻风俗也让人意外。  
相恋:  
瑶族的年轻男女相爱主要是通过“闹门墙”,又称“凿壁谈婚”。就是指瑶族姑娘进入婚龄后,便单独住进一个小房间(谈婚房),并在房间临街面楼梯边的木板上凿一个小孔,小孔对着姑娘床头。孔的直径大约二厘米,这个孔,瑶语称“开的”,意即“谈婚洞”、“恋爱洞”。看中姑娘的小伙子,夜间便到“谈婚洞”前,用木棒将姑娘捅醒,若姑娘有意,便起身坐于床上与洞外小伙子细语轻歌,倾吐情思,建立感情,直至缔结婚约。  
结婚:  
瑶族新郎去接亲时,要找数十位亲友去唱上十几轮的“拦路歌”,才能顺利把新娘接回家。晚上举行结婚仪式时,新郎新娘要在司仪的指导下完成一十二跪拜礼。跪拜的主要对象是祖父母、父母、叔叔伯伯和兄弟姊妹等,按辈受礼逐一进行,每拜一位都要行一十二次跪拜礼。  
毛南族  
平塘县卡蒲,被誉为“中国第一毛南族乡”。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植被、水土等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是毛南族主要生息繁衍地之一。毛南族有很多古老的传统,特别是在婚嫁上。  
相恋:  
毛南族青年男女同样是通过对歌来确定恋爱关系,但在对歌之前,毛南人要先“抢帽”。在赶圩、吃喜酒或民间集会活动时,当小伙子看中了哪一个姑娘,便会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抢走姑娘的花竹帽(也有的抢走对方的手帕)。姑娘的花竹帽被抢走后,她会回头瞄小伙子一眼,要是姑娘对小伙中意,便会默默地应许让小伙子把花竹帽拿走,如果女孩不中意小伙便会把花竹帽要回来。“抢帽”中意了,两人就算是交上朋友了,以后便可以自由约会、互相来往了。  
结婚:  
毛南人的婚礼既繁又别致,别有一番趣味。迎亲的过程中最有特色便是折被仪式了,即由新娘家两位子女双全的姑嫂伯娘来折被,一边折被,一边由女歌师唱“欢折棉”(折被歌)。仪式过后,新娘要上香叩拜祖宗,并唱“出门下阶歌”即“出嫁歌”。  
婚礼第二天,在新郎家的厅堂里要举行开被仪式。开被结束后新娘回娘家,在新娘回家后第三天,新郎要带一些礼物把新娘接回来。但第二天新娘又回娘家,直到怀孕快生孩子了才长久安居夫家。新娘的这一段来来往往,毛南族叫“走媳妇路”。一般人认为“走媳妇路”是原始、落后的习俗,所以后来,“走媳妇路”习俗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二、黔南结婚习俗个案  
黔南婚姻习俗与家庭、婚恋观的形成——以多民族村八连婚俗为个案  
婚恋观和家庭观是婚俗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大体上遵循着固有婚俗的八连人的每一桩婚姻的缔结过程,对于该村的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接受有关婚姻、家庭观教育的过程;在生活中展开的婚俗,对于该村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本本生动的教材,是他们习得相应的家庭观和婚姻恋爱观的完整过程。  
婚俗;婚恋观;家庭观;形成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来的,而是与国家观、社会观密婚姻、家庭问题,是中国历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切相连,是一种“家国同构”的价值观。家学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儒学伦理观中传统儒学认为家庭是社会道德实践、社会政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儒学的典籍中,就实践的起点,家庭是缩小了的国家,国家则是放大了有许多关于婚姻的界说,如《礼记昏义》中说:“昏礼的社会。中国古人认为帝尧是“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君子重之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也就是说,举雍。”tip圣人都是从搞好家庭关系出发至感化亲族行婚礼、结成婚姻,其目的在于上祭祖先,下继后世,乃至天下万民的。所以儒家强调说:“一家仁,一国兴延续子孙;男女举行婚礼,合二姓之好,便组成了家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啪国庭;家庭作为人类生产(延续)自己生命的“工厂”,是和治家的关系,上行而下效,一家人能够f_:爱,一国由夫妻、父母和子女等组成的;没有婚姻、家庭,便没的人就能兴起礼识。有人类的生存、延续和繁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中,齐家与治婚姻是合二姓之好,只要二姓家长同意子女的国有一致性,推其家而治国,治国必先齐家,家齐然结合,经过一定的仪式,婚姻便成立了。有了婚姻之后,男女双方便组成了家庭。不仅如此,具体到家庭内部各种人伦道德,不管家庭是一种沿袭已久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是孝道、悌道还是夫妇之道都关乎整个社会的伦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的作用历来被儒家文化道德,关乎国家的安定与发展。孑L子常将父兄与孝所重视、所强调。儒教的家庭观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并提,将孝悌看作是德之本,他说:“出则事公则事父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得不到人们的尊重,会被当地的一些习俗排斥、被群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礼记》日:“是故体边缘化,就连其父母、家人也会被讽刺、讥笑,致使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其家人时时、处处感到“抬不起头来做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故学之为父子焉,学之择偶标准。古往今来,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择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偶标准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门第(即社会地位)、经治。”;《礼记中庸》则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济状况、健康状况、容貌、素质、修养、受教育程度等等。“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生儿育女”等说法,都中国传统家庭观的方方面面都反映了“家国同是这些标准的反映。在八连人看来,在选择配偶时,构”,即,家庭是社会道德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社会不能不考虑对方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以及容教化起点的家庭价值观,由此可知,家庭在中国人观貌等等,希望在这砦方面能尽量做到相互般配。但是念中的重要性。,与容貌、家境等等相比,村民们更注重对方的人品、相关研究认为:中国社会构造的根基在家庭,中性格,尤其是身体健康状况。国人缺乏集团生活而重家庭生活,借伦理而组织社八连男性选择妻子,最为看重的,即必须首先考会,消融了个人和团体的对立,被称为“伦理本位”的虑的是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健壮、高挑的女青年,社会;西方人重集团生活而轻家庭生活,靠宗教(基即使其他条件一般,家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督教)来统摄个人、凝聚社会,从而确立了个人的独一般都不会反对,相反,所有的父母都会阻止自己的立地位和自由权利,被称为“个人本位”的社会。孩子选择身体纤细赢弱,或者弱不禁风,尤其是患有与西方社会不同,作为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中传染病的女青年做妻子。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中心,按家庭伦理扩展而婚姻条件。有至亲、姻亲等特殊关系者不能通婚组织的。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至亲是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人,包括母亲、女儿、姐和作用是一个决定性的要素。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家妹、姑母、姨母、侄女、外甥女等。姻亲,是指通过婚姻庭是社会的细胞,单位、社区,在一定意义上是家庭产生的关系,如岳母、儿媳、前妻的女儿等。的放大,国家的政治生活也渗入了家庭的影响,家庭禁止同宗同姓通婚,避免、反对同姓不同宗开观念是中国人极其重要的思想观念。家庭的健康、和谐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一个择偶权利。解放前,八连人择偶的权利往往不在家庭,涉及到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幼有所托,孤有所当事者本人手里,而在于他或她的父母或“监护人手抚和夫妻婚姻美满等等方面。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终身,必须“嫁鸡随鸡,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嫁狗随狗”,当事人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20世纪80庭和睦,不仅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而且也是社会和年代以后,八连的父母们开始尊重年轻人的择偶自平与安定的重要基础。联合国为此将每年主权,婚姻当事人多是通过自由恋爱,自主选择结婚定为家庭日,其目的就是要让人们重视家庭在社会对象。中的重要作用。婚姻的缔结。婚姻的缔结一般要经过以下几道美满、幸福的家庭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安宁,能程序:男女相识、恋爱、媒人提亲、定婚、婚礼。青年男家庭成员塑造成充满正义、积极向上的人;良好的女相识、恋爱是婚姻的前提,但男方家必须在适当的家庭环境可以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的程时候请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亲戚会对来度上能够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而社会的良性发展人客气地说:姑娘笨、还不会做多少事感谢您们会对家庭中少年儿童的养育和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看得起她、不嫌弃我家笨姑娘只要年轻人同意,和积极的作用。做父母的就会尊重他们的选择部分人家可能会省略掉订婚这道程序,但,没有父母不替孩子,尤其1.八连人的婚姻、家庭观是儿子、儿媳举行婚礼的。因为在当地,没有举行婚1)婚姻观礼的婚姻是不被习俗承认的。适龄必婚。在八连,男女青年到了一定的年龄不2)家庭观结婚成家,会被当成“不成器”的反面榜样,不但本人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82万方数据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八连人重视家庭,崇尚婚姻稳定、美满,期盼夫起居的同时,要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尽量使孩子受妻能互帮互助、互信互爱、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当地到良好的教育。八连人心目中的良好教育主要包括习俗要求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互助、和睦相处、同品行教育、待人接物的礼仪,以及将来的谋生能力等甘共苦、互相体贴、互相怜恤、互相温暖。等,使孩子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妻子的权利,丈夫的义务。妻子是丈夫家的一个父母的权利,儿女的义务。父母把儿女从小养大重要成员,拥有和丈夫一样的可以管理和支配家庭成人,长大后的儿女理应赡养父母、孝敬父母,这是衣、食、住、行、用等物质生活资料的权利,但要求要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适度,既不可吝啬小气,也不可挥霍无度。丈夫必须爱如果一个人不孝敬父母,哪怕他有天大的功德,护、关心、体贴妻子,不能无故怀疑、猜忌妻子,更不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同时,孝,不能只停留能打骂、伤害、虐待妻子。同时,要求丈夫在妻子忙不在赡养,也不能只停留在心里,还要在感情上时时给过来的时候,要尽量帮助妻子承担一些家务劳动,禁予宽慰。不论什么时候,见到父母时,都要开口问候、止到外面去鬼混、赌博、酗酒而不顾家。招呼,而且必须直呼“爸”(或者“爹”、“公”)、“妈”(或丈夫的权利,妻子的义务。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不能使用“你”、“老爷子”、“老妈子”,面,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妻子的义务主要包括:第一或“哎”等词代替称呼。,尊重丈夫,忠于丈夫。夫妻之间的尊重、忠诚是相互八连人特别强调孩子要孝敬父母,把孝敬父母的,丈夫要尊重妻子,体贴妻子,妻子也要尊重丈夫、看作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尺度,因此,各家忠于丈夫。如,不能和非至亲异性独处,以免招来流言老人都能得到较多的尊重和照顾。从前,虐待老人,蜚语而引起丈夫的不悦,做到自重自爱。第二,料理遗弃老人的现象,在八连极为罕见。家务,养育子女。尽管养育子女,料理家务是夫妻双婚姻的终结,家庭的解体——离婚方共同的责任,但是由于女性的天赋秉性,使其比男八连人认为夫妻关系是靠夫妻双方的相互作用性更擅长于料理家务和养育子女,如,在哺乳婴儿、和影响来维系的,赞美携手扶持的恩爱夫妻,教导夫关心孩子的饥饱冷暖、注意孩子的卫生健康等等方妇要共同创建和谐家庭,倘若夫妻感情破裂,八连人面,女性能做到无微不至和恰到好处。第三,保守家理解,并支持离婚,但同时又认为离婚是一件很“不庭的秘密,维护丈夫的尊严。每个家庭都有一些不宜好”、很无奈的事情。因此,要求人们要谨慎对待、反为外人知晓的事情作为家里的女主人,一定要严守复权衡。村民们期盼美满和睦的婚姻家庭生活,把婚住这些秘密,不能将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随便乱姻看作是一种社会契约。故要求夫妻之间互谅互让,讲乱说。第四,保护家庭财产。财产是家庭存在的物尤其强调丈夫要善待妻子,即使是妻子有过错,也要质基础,妻子作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任何时讲究方式方法,妥善处理,以此来保证夫妻之间感情候都有义务保护好家庭财产,不能使家庭财产人为的融洽和相亲相爱的生活。但如果夫妻之间的感情地外流、损失。第五与丈夫同甘共苦,不离不弃。已经达到破裂的边缘。一切调解均未奏效,无法共同总而言之,夫妻双方应该互相容忍、互相支撑、生活时,妻子可以选择再婚,且任何人不得干涉,习互相维护、和睦相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俗一般不歧视再婚女性。各有不足,也各有优点,夫妻相处时应该刚柔相济、优婚后多年不育,如果被确认是女方的原因,当地势互补、承认缺点、发挥长处。,习俗文化认可、宽容男方家庭采用冷落、不理睬等方父母与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式驱逐女性静悄悄地离去。而无生育能力的女性多父母的义务,儿女的权利。首先,任何一个孩子数只能选择改嫁有婚史且有儿女的人家。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生存权与机会均等的生活权,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抚育儿女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孩婚姻是构成一个家庭的前提条件,婚姻观是家子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无论他(她)诞生在贫穷的家庭庭观的重要内容;恋爱是婚姻的前奏,恋爱观直接影还是富裕的家庭,都有生存与生活的权利。这个权利,响着婚姻家庭观。而婚恋观和家庭观是婚俗文化的任何人,包括父母都不能剥夺;父母不能冈为贫穷或重要内容,至今仍大体上遵循着同有婚俗的八连人其他任何原因遗弃孩子,而是应该竭尽所能地照顾的每一桩婚姻的缔结过程,对于该村的孩子来说,就好孩子的生活。每一个父母亲在照顾好孩子的饮食是一次接受有关婚姻、家庭观教育的过程;在生活中83万方数据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展开的婚俗,对于该村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儿童、青性是不是大于男性,即,婚配时,没有必须要求男大少年来说,无疑是一本本生动的教材,是他们习得相女小的观念(一些地方婚娶时反对女性大于男性,有应的家庭观和婚姻恋爱观的完整过程。“女大一,哭啼啼”的说法)。八连是一个大家庭,村里的适龄青年的恋爱婚“他们是乙介绍认识的。乙认得那个女的,乙知道姻绝不是他们个人的事情,村民们像关心自己的孩她能干,又能吃苦一她们一起出去广东打过工,乙子一样关注着每一个孩子。因为当他们选中了对象讲她踏实、本分,为人又真心又爽快,长相差点,也还需要去订婚(或者男方家来订婚)“吃小酒”的时候,看得过去。乙就把她介绍给了甲。他们两个见面后,感各户村民都要派人携带礼物前往庆贺,这种时候,学觉都不错,就让家里去商量订婚了”——以上这些即龄前儿童是被习俗允许随家人(奶奶或母亲)一同参使是陈述性的回答,也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选择加的。在参加订婚仪式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或多或少对象要把人品——本分、踏实、真诚、豁达、肯干、能干地获得一些恋爱当事人、当事人家庭、以及当事人相放在第一位,长相是否漂亮放在人品之后考虑。识相恋方面的信息;而没有机会参加订婚仪式的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们,会向出席仪式的家人问八连村民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经常会利用当及他们感兴趣的各种问题,出席者的相关解答,对孩地流行的谚语、俗语教育孩子。子们婚恋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时候,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大不中留”——也是家人、父母对孩子进行婚恋观教育的最好时机,用来表达男女到了适当的年龄就应该恋爱结婚。很多父母会把自己对婚姻、家庭的看法,把选择配偶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必须慎重择偶,不可草率行的标准、把男女交往的各种规范等等,有意无意地在事。“种田不好只一季,夫妻不好是一世”、“买错东西回答孩子们的问题的时候,通过对当事人的恋爱过是一时,配错夫妻是一世”等等,既是一些前人择偶程、对当事人的恋爱对象的评价等等,将自己的恋爱的失败教训,也是今人物色对象时必须牢记的警句。观、婚姻价值取向,甚至人生观、处世观等等,用举例在对待婚姻的问题上,无论是男方、女方,还是的形式叙说出来或直接感叹出来,这种做法常常能双方的父母,都是及其慎重的。对男方而言,“庄稼不起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和“润物细无声”的潜移好只一季,媳妇不好一辈子”、“一代没好妻,三代没默化的教育效果。好子”。对女方来说,“男怕人错行,女怕嫁错郎”、“梳例如在回答孩子:甲的对象是哪里人?听说他的头不好一朝过,嫁夫不好一世错”。男女双方都认为对象比他大——她是属什么的?他们是怎样认识的?找错对象会影响自己一生的幸福。这样一些问题时,大人们就可以在回答孩子的鉴于此,家长总是教育孩子们:缔结婚姻必须坚问题时,把自己知道的当地婚俗、以及与婚恋有关的持感情第一。“有心哪怕千里路,无心哪怕门对门”、许多知识传授给孩子。“有心哪怕千里路,无心哪怕共条街”、“只要讲得情“甲的口家(甲的女朋友家)那地方和我们这地方意合,哪怕跟哥住岩脚”、“有情三冬暖,无情六月不一样,娶那地方的一个姑娘得给她家很多钱。(而寒”、“只要感情在,哪怕吃素菜;只要感情深,哪怕吃且)那地方的姑娘吃不得苦(个别除外),(因为)那个草根”、“有情吃水饱。无情吃饭饥”是广泛流传于八地方的女的就只兴做家头的事(家务事),不做外头的连民间的谚语。它告诉人们缔结婚姻应以感情为基事(不做农活等事情)”——这样的回答是在告诫孩子础,强迫的婚姻不和,因为“冷饭捏不成团”、“强扭的们,甲的女朋友的出生地和八连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瓜不甜”、“压逼不成生意,捆绑不成夫妻”、“强买不差异,缔结婚姻有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即使圆满成生意,拥绑不成夫妻”。地解决了婚姻缔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麻烦,娶进村子年长者教育年轻人:择偶要择德,注重对方的人里来的媳妇也不容易适应当地的生活和劳作,你们以品、性格,应该成为青年人选择对象时最重要的标后最好不要别选择某地的姑娘做对象!准。因此,要将勤劳持家、善良豁达、合群助人等品德岁;大也好,是放在首位,长相、身材放在其次,即,品德重于容貌、和的(虽然她比他大,但他两的属相是允许婚配的)”性格重于身材。女子应该善良、贤惠、开朗、豁达、热叫塞样的回答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在八连情、阳光、能忍会让、勤劳能干、明事理。为了日后的人的观念里,婚配看重的是属相是否相配,不在乎女家庭生活美满和谐,谚语告诫人们要以德取人,而不84万方数据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要以貌取人。“会找(爱人)的看德,不会找的看色”;量都有可能发生质与量的转化,尤其是教育影响在贤德的妻子不仅可以佐理丈夫,而且还会教育子女,复杂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再进行分化并构成相互独立“家有贤妻,丈夫出息”;如果择偶不慎,娶了德行差八连人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也包括运用这些物质材料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家庭中男女是平等的;在家庭中实现影响的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的,妻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妻子是否聪敏、能干、勤时空关系、教育环境等因素构成了教育影响。从八连劳、大度、宽容,不仅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而且还会的婚礼程序来看,教育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影响丈夫的处世为人、事业成就和子女的成才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作用于受女子健壮的身板和娴熟的劳动技能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者的重要事物,以教材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八连和赞扬。“爷好好一个,娘好好一窝”、“娘好好一窝,人的婚礼仪式中,教育内容具体以双方所宴请的参娘衰衰一拨”等等谚语、俗语,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地亲、拉邀攘、拉邀哥、娘舅外家、双方宾客的对说、歌说明了家庭中妻子的重要作用。唱内容,以及各种禁忌、习俗等等体现出来;在仪式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莺要的关系,是确定和支撑举行的过程中,参亲等人的所言所唱,反映出八连人整个家庭存在的根本因素。如果夫妻和睦、相亲相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传承。如果予以细分,可以将婚礼爱,家庭就会安稳幸福;相反,如果夫妻不和,甚至反习俗所蕴含的教育内容具体分为行为规范与道德教目,家庭就会动荡不安,甚至离异破裂,也就是说夫妻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关系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兴衰。对幸福婚姻的向往一直是人类所努力追求的目因此,亲戚、寨邻总是教导已婚夫妇要互敬互标,是世人公认的婚姻价值标准。在女家堂屋正中书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家庭应以和为贵。因为即使写八字、跪求八字和送子花神,新郎跪在新娘家神龛到了21世纪的现在,村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前穿戴、接受祝福,新娘经由堂屋从大门出嫁等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说明八连人将婚姻、生育看得极其重要和神秘。位,如果夫妻感情不和。轻则影响这个生产单位的生先为婚姻见证的行为使婚姻显得庄重、神圣,能起到产效益,重则使这个单位解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促使年轻人产生承担婚娲家庭责任的责任心。同时,的平淡生活中,虽然夫妻之间的争吵是避免不了的,祖宗见证的婚姻仪式,能从客观上保证婚姻及家庭但夫妻间彼此理解、相互体贴、相互尊重、平等互助的稳定,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建立生命最,是千千万万模范夫妻的经验之谈和治家之道。初阶段的安全感,为完善人格的形成、稳定情绪的保村民们经常教育青年夫妇要学“公鸡打架头对持和心理健康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亦是如此,在头,夫妻吵架不记仇”,要明白“舌条和牙齿也有相碰八连,偶有夫妻闹别扭、吵架的小问题,但夫妻打架、的时候”;要珍惜夫妻情缘,要深信“前世姻缘”、“百离婚事件极少发生。眠”、“一日夫妻百日八连的父母,即使再苦再难,也要倾其所有,甚恩”、“少年夫妻老来伴”等等谚语、俗语所蕴含的基至举债为儿子举行婚礼。只有举行了婚礼,没有领结本道理。婚证的婚姻,鲜有领证不举行婚礼的婚姻。也就是反复叮嘱、教育男子要牢记:“好夫不打妻,好狗说,八连人不靠法律文本来约束婚姻,更重视婚礼仪不咬鸡”、“再有理。也不能动手”、“谁先动手谁错”这式所蕴含着的承诺;人们把一定的社会共同体所约样一些当地人认为是夫妻之间相处的最基本的原则。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当做生活秩序的保障,在生活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该系统有许违反习俗规范者会遭到舆论的谴责,遭到众人的排多“作用者”、“多层次组织”或“小生境”,每一个小生斥和孤立。境都可以被一个能够使自己适合在其问发展的作用八连人的恋爱婚姻习俗,处处要求当事人和当事者所利用。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之人家庭持认真、谨慎的态度。恋爱婚姻方面的行为规间,既构成多层次组织,产生许多小生境,但同时又范、道德教育内容丰富而具体。其缔结婚姻的许多环彼此独立。可以说,这三者个个都是变量,每一个变节,反映出人们对婚姻美满、儿孙满堂、富足安康的美85万方数据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Cg)2010好生活的憧憬及求善、求真的愿望。而其婚姻缔结过弟媳的娘家人,以及寨邻中一些人的支持、鼓动下,程中的每一道程序,不仅是对新人,也是对社会共同其兄嫂弟媳坚决反对她出嫁时从大门出去,而该女体中所有成员的道德教育,这些程序实则是与习俗融青年及其男方家来接亲的人则坚持非大门不走。双为一体的恋爱婚姻的行为规范。其重仪式承诺的婚方谁也不让谁!最后,该女青年“不顾娘家家族利姻,对青年夫妻塑造负责任的自我意义重大,对社会益”、坚持(任何人都劝不住,也拦不住,怒气冲冲地、共同体中的其他年轻成员亦是一种行为示范,这本身桀骜不驯地独自)从大门出去(闯出去)。其兄、其弟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村子里也不顾兄妹、姐弟情谊.在女青年走出家门的即刻,的每一桩婚姻,对于八连的青少年,甚至对村民自己用竹竿将房上的瓦块杵落下地(当地的一种送死亡来说,都是一本本活生生的婚姻道德教材。者魂灵出门的仪式习俗),该女青年则为报复其兄村里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某男青年的父母嫂、弟媳,频频回头张望娘家房屋多次挑剔儿子所选择的对象,在其做第次选择时,据说,该女青年出嫁后十余年间,与其兄、弟家其父母又对这位候选媳妇不满意,迟迟不为儿子提皆不往来,见面也互相不搭理。直到最近几年,才又亲、举行婚礼。两位年轻人为捍卫恋爱与婚姻自由,索开始往来。性来个“生米做成熟饭”——选择同居、怀孕,逼迫父对八连人而言,结婚仪式不仅仅是个人获取作母。从表面看,这样做有点离经叛道和违反道德规范。为“一个人”所应该享受到的特定权力的机会,也是但这是年轻人在使用一种规范促使另一种规范得以个人开始承担家庭义务与责任的契机,对个人、对社实现的无奈选择,习俗默认这样的做法。因为在这种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尽管仪式表面看来是新情形下,当地的习俗已经不允许任何父母再找任何理婚者个人的事,但对整个社而言同样重要,仪式具由强迫儿子做其他的选择,而为了挽回儿子、儿媳的有浓厚的社会属性,与整个社区的生活密切相连。子,为了儿子对女方不离不弃的承诺,为了修补亲仪式中“命好”、有威望妇女的参与与主持,全村情,父母只能遵照习俗,为其举办结婚仪式。人、外村亲朋的共同参与,新婚夫妇盛装拜见至亲长通过婚姻缔结过程,教育当事人及其他青年人者,双方家庭对寨邻及亲朋的热诚款待,仪式过程中的内容当然不只限于婚姻和家庭的主题,更包含着的对歌等等,这些都表明,从表面上看,仪式好像只怎样与邻里相处,怎样做人、怎样生存和怎样适应环是个体家庭的事,而实际上却是由全村人,以及全体境等主题。长辈们还借结婚仪式对后辈进行传统文有关联的亲戚朋友共同参与的。祭祀祖先、亲戚朋友化教育,使孩子们懂得要尊敬老人、爱护幼者,懂得及全部寨邻出席婚礼、拜见至亲,实质上是在向这些做人的规矩。借助和谐或不和谐的气氛,使个体在耳人宣布,自家又多了一个新成员,这个新成员的到来濡目染的过程中,学会传统文化和做人的规矩。道德将给家庭的经济、人口、地位等诸多方面带来改变。教育的内容,用轻松活泼的、情景性的方式展开,实结婚仪式的教育价值与深刻的教育内涵是,八现了文化传承和人性塑造的目的。连人通过仪式使结婚当事人个体成为了“一个成年八连婚俗中有许多禁忌,如,不允许未婚(未举人”。而通过仪式达成这一目的本身包含了文化传承行结婚仪式)先孕者在众人的注视下从大门出嫁(人与人性塑造的重要使命,因为仪式促成的个体权力、们认为未婚先孕者从娘家大门出嫁,会给娘家带来义务与责任的获得,以及仪式所促成的个体的社会灾难)。这一禁忌的起源虽然无法用一言半语叙说清与性别角色的转化,等等,毫无疑问都是当今的教育楚,但其效果、目的却十分明了,且不言而喻,即,告所极力追求的目标。示、并迫使青年人不得不自我约束婚前性行为。如果八连婚俗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教育,其教育违背,将会由习俗规范来羞辱、惩罚;如果犯忌,将会空间的拓展是明显的。而其提供的民间文化教育内成为永久的反面教材。容与教育方式亦是十分独特的。八连曾发生过一名被亲朋怀疑是未婚先孕的女性坚持从大门出嫁,与兄嫂、弟媳吵架、不和的事件。  
三、黔南结婚习俗问答篇  
黔南结婚习俗:苗族有没有称自己母亲是大老婆的风俗  
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苗族风俗  
家庭苗族普遍实行以父系为中心的小家庭制。家庭成员以两代或三代同住者多,四代以上同住的极少。多数是儿子结婚以后,即与父母分居另立家庭。父母多同幼子或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一起生活。  
在家庭中,男性家长有较大权力,女性家长其次,成年子女有“参议”权。家庭财产只有男子才有继承权。分居时,除留一份给父母作“养老田”外,其余由儿子继承。兄弟多的实行平均分配。没有长子(或幼子)继承制。有些地方前妻长子可多分点,但没有形成制度。女子没有继承权。有的地方,如黔东南地区的部份苗族中,对未出嫁姑娘也分给小部份田产,供其作生活开支,叫“姑娘田”,由其同住父母或兄弟掌管,但姑娘出嫁后,便无权享受,也有的要到姑娘死后才收回。赘婿有财产继承权。寡妇若不另嫁,也可继承亡夫家产,如果转房,则由原夫儿子继承。  
苗族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关系,一般比较亲密,仅有程度轻微的亲疏之分。他们组成一个家族,守望相助,贫困相扶持。在家族同辈成员中,不分直系旁系,不计亲疏远近,皆以兄弟姐妹相称。对与父辈者,均以叔伯父母称呼。对与祖父同辈的人,均以祖父或祖母称呼。对祖父以上的辈份,概以老祖父、老祖母呼之。对下辈,一般是直呼其名。  
苗族很讲究家教家规。对父母要孝敬,对兄弟姐妹要友爱,尊重长辈,爱护晚辈,是传统美德。叔嫂之间不可越伦。长辈不能对儿媳、孙媳开玩笑。晚辈不能在长辈前面戏耍轻浮。  
苗族家族内部聚合力很强。在日常生活中,互相间比较关心。若某家有重大困难,则举族相助;有贫困无衣者,全族极力扶持。相互相若发生纷争,小事则批评劝解,大事则由族中有威望者召集族人公议处断。家族中,团结对外的观念也很强。  
苗族家族过去都有自己的姓氏,即苗姓。它起源于古代氏族,一般称为某某支或某某分支。有的支以其首领名字命名,有的支以地名、动物名命名。为了便于追叙族谱,个人取名时多采用父子连名制,按连名顺序上溯,就可追溯到本家族的起源。父子连名是子名在前,父名在后,也有个别加连祖父名,如父名保,子名岩,即取名岩保。如祖父名里,连起来就成了岩保里。这是一般直系血统成年人的正式取名法,小儿取小名不在此列。安顺地区取名很隆重,要到藏有神鼓的人家举行仪式,并办招待,于席间取名。紫云地区取名要办盛大宴席,用很多四方高桌相连,从堂屋一直摆到屋外院子,本家族坐一边,岳父家族坐另一边。边吃边议。取名以吉祥为利,但不能与双方家长长辈之名雷同。  
婚俗古代多是男女双方通过唱歌建立感情,结为良缘,不须经过父母同意。结婚也是男女双方自主完成,双方家长只临时加赞助或事后认定,可谓自由自主。如约定地点,于五月端午节由男女将女方接到家中成亲。结婚生子以后,夫妻关系才算完全确立,始由丈夫陪同妻子带着礼物拜见岳父岳母。  
黔东南地区以“游方”为男女交际的主要形式,许多村寨都有“游方坡”、“游方坪”作为固定的男女社交场所。若离开这个场所去“游方”,就会被人看作是伤风败俗,而受到惩罚。黔西北未婚男女多在白天“跳花”结识后,晚上再唱歌、密谈,所以又叫“踩月亮”,或叫“跳月”。通过接触,若双方情投意合,即可定下终身。随即叫男方家长请媒人到女家撮合,叫做“定亲”。  
结婚一般多在十月秋收完毕后举行,也有延至第二年的正、二月间举行的。即农闲季节,具体日期则择吉而定。结婚时由男方到女家迎娶,女方母亲和姐妹陪同,亲人护送,新娘打伞步行。但黔西北一带兴骑马,松桃等地新娘则坐轿。结婚宴客期间,新娘妆著艳丽,行止端庄,不苟言笑。而新郎的穿着却极为平常,颇不显眼。黔东南多数地区苗族结婚时,新郎一般不在前来祝贺的亲友面前露面。在结婚宴客期间,新娘只与其送亲的姐妹或小姑伴宿,散客时就回娘家去了。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母权制的遗俗有关。  
黄平、施秉、凯里的苗族婚礼别具特色:男女双方决定结婚后,男方先找三五个要好的男友到女家去接新娘;新娘也请几位相好的姑娘陪同,一齐来到男家男家父母则杀鸡热情款待,表示欢迎。寨上青年男女也来庆贺。三天以后男家才请人到女家报喜。女方父母如若同意,就以酒肉招待,共商女家宴客所需的肉、米、酒数量,并将绣花衣裙和首饰托来人带给姑娘。第十三天,才是男方正式请客的日子,并于当天组织人送姑娘回门,女家则以酒肉盛情招待。至此,婚礼才算结束。散客时,主人要在村口摆上若干酒坛,拦客人敬酒,客人必须唱歌答谢,不善唱者则被罚酒,否则不能放行。  
在黔南和黔东南部份地区,婚礼结束后,新娘即回娘家常住,直到农忙或夫家有事派人来接才到夫家暂住。如此二三年,才长居夫家。  
在许多地区苗族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姑表婚习俗,即舅舅有取外甥女为儿媳的权利,称为“还娘头”。一般是娶长甥女或被看中的某个女儿,不论女方愿意与否,都须服从,谓之“舅家要,跑不掉”。如若外嫁,须备一份重礼送给舅家,叫“还娘钱”。而清镇、修文、毕节部份苗族的姑表却相反:不是舅舅的儿子娶姑妈之女,而是姑妈的儿子有权娶舅舅的女儿,叫做“侄女赶姑妈”。  
在苗族中,离婚比较自由。一般是先提出离婚者给对方以赔偿。若是男方先提出离异,除不得向女方索取“定亲钱”外,还要另交一笔“赔礼钱”。若是女方先提出离异,则须付给男方的“定亲钱”和所花的“婚礼费”以后,才可另婚另嫁。  
寡妇在大多数地区有再嫁自由。民间习惯是“先内后外”。兄死而弟未娶者,弟有权娶嫂,略带强制性,如女方坚决不同意也可外嫁。弟死而兄鳏居者,兄亦可娶弟媳,但不能强迫。这种婚姻,俗称“转房”,但仅限于同胞兄弟之间。寡妇“转房”,其未成年子女由转房丈夫抚养,若系另嫁,可发带走襁褓中的婴儿,产业由伯叔照料;迨至长大后,男的须回原来的家族里,女的听其自愿。  
苗族婚姻有许多限制,最大的禁忌是同姓、同宗不婚,否则会被看作是乱伦。这种性氏概以苗性为准,汉姓不起作用。但有的地方苗姓失传,也以汉姓为准。部份地区由于异性很少,本姓子孙太多,寻找配偶困难,不得不将本姓远宗支系另立姓氏,与近宗支系“破姓开亲”。  
丧葬苗族丧葬形式,在历史上很复杂。见于记载的有洞葬、悬棺葬、土葬、树葬等数种。  
洞葬:即人死入棺之后,要把灵柩停放在天然的溶洞里。这类葬法主要流行于惠水、龙里、贵定、平塘、都匀、独山、罗甸、平坝、长顺、紫云、望谟等县的部份苗族中。近几年来在民族考古研究中发现了这类葬法的大量遗址。洞内灵柩从魏晋南北朝起到明清两朝止,历朝皆有,以唐宋至明代的为最多,但迟至明清时期方有记载。长顺县交麻乡的天星洞,平坝县的棺材洞,是其中几大大型的洞葬群,除朽榻不可计数外,可辩认的灵柩在百具以上,多的达五百余具乃至千余具,而且都是头东脚西方向陈列。这类葬式今已绝迹。  
悬棺葬:即人死入棺后,把灵柩存放在悬崖绝壁的缝隙中,或在悬崖上打洞插上木桩,将灵柩横放于上。早在唐代,五溪地区就有这类葬式的记载。明代时黔中南地区苗族还普遍实行这种葬法。清代时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到抗战前仅有个别人家保留这种习俗。  
土葬:很早就有,有木棺,也有石棺(黔中地区)。葬式有顺葬和横葬两类。横葬是一种极古老的葬俗,头东脚西,过去主要流行黔西北、黔北、川南的苗族中,现在还有部份人家采用这种葬式。  
树葬:是人死后用树皮包起来裹起来挂在树上,这在《隋书.地理志》有记载,今大部份地区已绝迹,仅个别地区对非正常死亡者采用。  
老人临终时,一般要烧“落气钱”,有的要放在火塘边落气,这显然是受了汉族的影响。人死后一面以鸣枪、放炮为号,通知全寨;一面派人通知舅家及亲朋。还要给死者剃发、沐浴,换上寿衣,停尸于堂屋中,供亲属吊唁。惠水地区要把尸体停放在竹席上,挂于堂屋中柱横梁上,离地五六尺。这可能是古代悬棺葬的一种变异。  
停葬期间,亲人亲族都来哀悼,妇女的“哭丧”尤为哀恸,全村全寨的妇女,即使与死者毫无戚族关系,都要集体前来哭丧,极尽悲痛之情。旁产的男从无论老少,也感动得嘤嘤而泣。  
尸体入棺前,黔东南地区要将几钱碎含于死者口中,作为死者灵魂回东方故土的“路费”,称为“买水钱”。  
食俗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节庆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  
苗年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馈赠。  
杀鱼节多在江边,由妇女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  
“祭鼓节”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